阀组件及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0903发布日期:2019-10-09 07:0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阀组件及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组件及一种包括该阀组件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内容仅提供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可能并不构成现有技术。

在压缩机中,通常在排气口中设置有阀组件以在阀片两侧的压力差大于预定值并且指向打开阀片的方向时,阀片打开以允许流体通过排放通道排放。对于压缩机而言,排放通道的流通面积对压缩机性能非常重要。在排放通道的流通面积较小时,压缩机受流通面积的制约难以实现明显的性能提升,而在流通面积增大时,可以显著地提升压缩机的性能。然而,由于通常的阀组件在压缩机中的安装空间有限并且阀组件仅能实现选择性地打开或闭合两组排放通道,因此排放通道受安装空间和阀结构的限制难以实现较大的流通面积,由此导致压缩机整体性能的提升受到制约。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点的阀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增大排放通道的流通面积来提升压缩机性能的阀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化加工过程、节省制造成本的阀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根据不同压缩腔的流体压力单独控制各排放通道的阀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阀组件,所述阀组件包括:阀板,所述阀板至少设置有第一流体通孔、第二流体通孔以及第三流体通孔;以及阀片,所述阀片设置在所述阀板上方并且能够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移位以选择性地打开或闭合所述第一流体通孔、第二流体通孔以及第三流体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阀组件还包括阀保持件,所述阀保持件与所述阀片对应地设置并且构造成限制所述阀片的位移范围并保持所述阀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阀片形成有固定部和至少一个可动部,所述可动部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阀保持件形成有保持部以及从所述保持部倾斜向上延伸的限位部,所述保持部抵靠所述阀片的固定部以轴向地保持所述固定部,所述限位部限制阀片的可动部的最大位移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阀片包括第一阀片和第二阀片,所述第一阀片设置在所述阀板上,所述第二阀片设置在所述第一阀片上方,所述第一阀片和所述第二阀片分别与所述第一流体通孔、第二流体通孔以及第三流体通孔中的不同的流体通孔相关联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所述相关联的流体通孔,并且所述阀保持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阀片与所述第二阀片之间的第一阀保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阀保持件还包括第二阀保持件,所述第二阀保持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阀片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阀片包括在轴向方向上设置在相同的高度处的多个阀片,所述多个阀片分别与所述第一流体通孔、第二流体通孔以及第三流体通孔中的不同的流体通孔相关联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相所述关联的流体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阀组件还包括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延伸穿过形成在所述阀片的所述固定部中的定位孔、形成在所述阀保持件的保持部的定位孔、以及形成在所述阀板中的定位孔以轴向地固定所述阀板、所述阀片以及所述阀保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阀组件的压缩机。

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其包括:动涡旋,所述动涡旋包括动涡旋端板和形成在所述动涡旋端板的一侧的螺旋状涡卷;定涡旋,所述定涡旋包括定涡旋端板和形成在所述定涡旋端板的一侧的螺旋状涡卷,所述定涡旋和所述动涡旋配合以在其间形成一系列压缩腔,所述定涡旋端板上设置有用于将压缩流体排出的排气口和至少三组可变容积比孔口,所述可变容积比孔口与位于所述中央压缩腔径向外侧的压缩腔流体连通;以及阀片,所述阀片设置在所述定涡旋端板上方,并且所述阀片能够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移位以选择性地打开或闭合所述可变容积比孔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所述压缩机还包括阀保持件,所述阀保持件与所述阀片对应地设置并且构造成限制所述阀片的位移范围并保持所述阀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所述压缩机还包括阀板,所述阀板设置成与所述定涡旋端板相邻,并且所述阀板包括与所述至少三组可变容积比孔口中的每组可变容积比孔口对应设置的流体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所述阀片包括设置在阀板上的第一阀片和设置在第一阀片上方的第二阀片,或者所述阀片包括轴向方向上设置在相同高度的多个阀片,所述阀片中的每一者分别与所述流体通孔中的不同流体通孔相关联以选择性地打开或闭合所述相关联的流体通孔。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几个实施方式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这里所描述的附图仅是出于说明目的而非意图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附图并非按比例绘制,并且一些特征可能被放大或缩小以显示特定部件的细节。在附图中:

图1为示意性地示出了应用有根据比较示例的VVR阀的涡旋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2为示意性地示出了应用有根据比较示例的VVR阀的定涡旋的立体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流体在应用有根据比较示例的VVR阀的定涡旋中的流动路径;

图4和图5为示意性地示出了应用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VVR阀的定涡旋的立体图;

图6具体示出了图4和图5中所示的定涡旋的可变容积比孔口的分布;

图7为示出了应用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VVR阀的定涡旋的立体图;以及

图8为示意性地示出了应用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VVR阀的定涡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而绝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在各个附图中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的部件,因此相同部件的构造将不再重复描述。

下面将参照图1-3对根据比较示例的VVR阀100进行描述,其中,图1为示意性地示出了应用有图1所示的VVR阀100的涡旋压缩机1的剖视图;图2为示意性地示出了应用有根据比较示例的VVR阀100的定涡旋的立体图;并且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流体在应用有根据比较示例的VVR阀100的定涡旋中的流动路径。

如图1所示,压缩机1包括大致封闭的壳体20。壳体20可以由大致圆筒形的本体部22、设置在本体部22的一端的顶盖24、设置在本体部22的另一端的底盖26构成。在顶盖24和本体部22之间设置有隔板30以将壳体20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流体吸入腔21和流体排出腔23。隔板30和顶盖24之间的空间构成流体排出腔23,而隔板30、本体部22和底盖之间的空间构成流体吸入腔21。在流体吸入腔2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吸入流体的进气接头,在流体排出腔2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排出压缩后的流体的排气接头。

在壳体20中设置有压缩机构和用于驱动压缩机构的驱动机构。压缩机构从壳体20的流体吸入腔21吸入流体并且将流体压缩后排出到壳体20的流体排出腔23中。更具体地,参见图1,压缩机构例如可以包括定涡旋40和动涡旋50。动涡旋50包括端板54和形成在端板一侧的螺旋状的涡卷56。定涡旋40包括端板44和形成在端板一侧的螺旋状的涡卷46,端板44包括形成在端板的大致中央位置处的排气口42以及位于排气口42径向外侧的第一组可变容积比孔口64和第二组可变容积比孔口66。定涡旋40的涡卷46和动涡旋50的涡卷56相互啮合并且构成一系列体积从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逐渐减小的压缩腔以对流体进行压缩。通过位于径向最外侧的压缩腔吸入被压缩流体,并通过径向最内侧的压缩腔排出压缩后的流体。

为了实现定涡旋40的涡卷46的顶端与动涡旋50的端板54之间以及动涡旋50的涡卷56的顶端与定涡旋40的端板44之间的轴向密封,通常,在定涡旋40的端板44的与涡卷46相反的一侧设置有背压腔70。更具体地,在端板44上形成有内侧环形突起43和外侧环形突起45。内侧环形突起43围绕排气口42形成。背压腔70由端板44、内侧环形突起43和外侧环形突起45围绕的空间构成并且由设置在其内的密封组件封闭。背压腔70通过端板44中形成的轴向延伸的通孔(未示出)与动涡旋50和定涡旋40之间的压缩腔中的一个中压腔流体连通,从而形成将定涡旋40朝向动涡旋50挤压的力。由于动涡旋50的一侧由止推板轴向地支承,因此利用背压腔70中的压力可以有效地将定涡旋40和动涡旋50压在一起。

在由内侧环形突起43限定的排气口内腔中,通常设置有可变容积比阀100(以下简称VVR阀)以防止工作流体的过度压缩。过度压缩是指压缩机的内部压力比(即,容纳在径向最内侧的压缩腔处的流体的压力与容纳在径向最外侧的压缩腔处的流体的压力之比)大于压缩机的应用系统的压力比(即,应用系统的高压侧的压力与低压侧的压力之比)。在过度压缩的状态下,压缩机构将流体压缩到处于高于应用系统所需的压力,因此,压缩机在过度压缩状态下执行不必要的工作。VVR阀100能够使流体在被压缩到最内侧压缩腔之前提前排放而避免发生过度压缩。如图2具体所示,VVR阀100包括阀板110、阀片120、阀保持件130、以及销140。阀板110在与第一组可变容积比孔口64和第二组可变容积比孔口66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流体通孔114和第二流体通孔116。阀板110上设置有阀片120以选择性地打开或闭合流体通孔114、116。阀片120为弹性部件并且呈大致U形形状,阀片120具有固定部124和两个可动部126。两个可动部126能够相对于固定部124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位。阀片120上设置有阀保持件130。阀保持件130形成有保持部132和从所述保持部倾斜向上延伸的限位部134,保持部132抵靠阀片120的固定部124以轴向地将固定部保持在阀板110上,限位部134限制阀片120的可动部126的最大位移范围。阀片120上形成有与阀板110的销孔112以及阀保持件130的销孔138对准的销孔122。销140延伸穿过上述销孔112、122、138以周向地固定阀板110、阀板120和阀保持件130。

在压缩机1的操作期间,工作流体被吸入到压缩机构中并且随着从径向最外位置流动至径向最内位置而被压缩,压缩后的流体通过排气口42排出。而在发生过度压缩的情况下,流体可以在到达径向最内位置之前通过VVR阀100提前排出。具体地,当处于径向中间位置的压缩腔中的流体的压力大于排出腔23中的流体压力(即发生过度压缩)时,阀片120下侧的压力大于上侧压力,阀片120在压力差作用下朝向打开位置移动,从而允许流体通过可变容积比孔口64、66和流体通孔114、116提前排出。当容纳在径向中间位置处的压缩腔中的流体的压力小于排出腔23中的流体压力时,阀片120在弹性回复力及压力差作用下返回至关闭位置,从而密封可变容积比孔口64、66。

对于VVR阀100而言,其排放流体的流通面积受由环形壁43限定的排气口内腔限制,而如图1所示,该排气口内腔通常又受到背压腔70的尺寸的限制。为使得背压腔70能够提供稳定且足够的压力以有效地防止各个压缩室之间的流体泄漏,需要确保背压腔70具有足够的空间,由此环形壁43内侧的空间十分有限。在此情况下,安装在环形壁43中的VVR阀的尺寸也相应受到限制,因此难以通过增大VVR阀的整体面积来增大排放通道的流通面积。另一方面,还存在有背压腔设置于动涡旋上的压缩机,在这种类型的压缩机中,尽管VVR阀的安装空间不再受到背压腔尺寸的限制,并且可以采用两个VVR阀对多组排放通道进行控制,但这会增加VVR阀的数量,并使得制造过程复杂,由此提高了压缩机的制造和加工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构想出了一种改进的VVR阀结构,该VVR阀结构能够在有限的空间中增加至少一组排放通道并且对多组排放通道选择性地控制,从而实现增加排放通道的流通面积、提升压缩机性能的目的。

下面就结合图4至图8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VVR阀结构及应用有该VVR阀结构的压缩机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4和图5为示意性地示出了应用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VVR阀200的定涡旋的立体图,并且图6具体示出了图4和图5中所示的定涡旋的可变容积比孔口的分布。

如图4所示,VVR阀200可以包括阀板210、第一阀片220、第一阀保持件230、第二阀片240以及第二阀保持件250。定涡旋40在端板44中设置有第一组可变容积比孔口64、第二组可变容积比孔口66和第三组可变容积比孔口68(仅在图6中示出),并且阀板210在与第一组可变容积比孔口64、第二组可变容积比孔口66和第三组可变容积比孔口68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流体通孔214、第二流体通孔216和第三流体通孔218。第一阀片220与阀板210相邻地设置在阀板210上并且与流体通孔214、216相关联以选择性地打开或闭合流体通孔214、216。第一阀片220和第二阀片240的结构与根据对比示例的阀片12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一阀片220上方设置有第一阀保持件230以控制第一阀片的可动部226的位移范围。第一阀保持件230与阀保持件130类似,其包括保持部232和从保持部倾斜向上延伸的限位部234以分别限制第一阀片220的固定部224和可动部226。此外,第一阀保持件230还包括与第三流体通孔218对准的开口236。第一阀保持件230上方设置有第二阀片240,第二阀片240与第一阀片220呈一定角度地设置并且第二阀片240与第三流体通孔218相关联以选择性地打开或闭合第三流体通孔218及与第三流体通孔218对准的开口236。第二阀保持件250的保持部252使第二阀片240的固定部244保持抵靠在第一阀保持件230上,并且第二阀保持件250的限位部254限制第二阀片240的可动部246的最大位移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阀片220和第二阀片240基于相应压缩腔内的流体压力可以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彼此独立地运动,相应的压缩腔分别与不同组的可变容积比孔口流体连通。换言之,第一阀片220和第二阀片240中的一者可以处于打开位置,而另一者可以处于关闭位置并且随后,在其相应的压缩腔中的压力增大到大于排出腔中的流体压力时,该阀片也处于打开位置。此时,第一阀片与第二阀片同时打开,并且流体可以通过三组排放通道同时排出,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VVR阀200能够在有限的安装空间中增大排放通道的流通面积,并且由此提升压缩机的性能。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VVR阀200能够仅使用一个VVR阀对多组排放通道进行控制,从而节省了制造和加工成本。

VVR阀200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组装在一起,在第一阀片220的固定部224和第一阀保持件230的保持部232上分别设置第一定位孔222和第二定位孔238,在阀板210上设置与第一定位孔222和第二定位孔238相对应的第三定位孔212,并且在第二阀片240的固定部244和第二阀保持件250的保持部252上分别设置第四定位孔242和第五定位孔258,在第一阀保持件230上还设置有与第四定位孔242和第五定位孔258相对应的第六定位孔235,然后通过插入定位孔212、222、238内的第一定位部件260以及插入定位孔235、242、258内的第二定位部件270将VVR阀200组装在一起。有利地,定位部件可以采用销、螺钉、铆钉或其他定位部件。在使用螺钉或铆钉的情况下,由于第二阀片240为弹性部件,其自身的弹性可以保持其相对于阀板210的位移程度,因此可以省去第二阀保持件250,从而可以简化VVR阀200的结构。尽管在此示出了采用定位孔和相应的定位部件来组装VVR阀的各部件,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焊接、粘结等其他类型的固定方式。

图7示出了应用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VVR阀300的定涡旋的立体图。VVR阀300可以包括阀板310、第一阀片220、第一阀保持件330、第二阀片240以及第二阀保持件250。如图7示意性地示出的,定涡旋的端板上形成有四组可变容积比孔口62、64、66、68,并且VVR阀300的阀板310上形成有与可变容积比孔口62、64、66、68对应的第一流体通孔312、第二流体通孔314、第三流体通孔316、第四流体通孔318。第一阀保持件330与VVR阀200的第一阀保持件230基本相同,其区别仅在于第一阀保持件330除了开口336外还包括与流体通孔318对准的开口338。第一阀片220和第二阀片240与VVR阀200的第一阀片220和第二阀片240的结构和布置相同,并且第二阀保持件250与VVR阀200的第二阀保持件250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在VVR阀300中,布置在第一阀保持件330上方的第二阀片240与第三流体通孔316、第四流体通孔318相关联以选择性地打开或闭合第三和第四流体通孔316、318及相对应的开口336、338。

通过利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VVR阀300,可以进一步实现使流体选择性地流动通过四组排放通道,由此进一步增大了排放通道的流通面积,从而提升了压缩机的性能。

图8为示意性地示出了应用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VVR阀400的定涡旋的立体图。VVR阀400可以包括阀板410、第一阀片420、第二阀片430、第三阀片440以及阀保持件450,其中,第一阀片420、第二阀片430、第三阀片440沿压缩机的轴向方向设置在相同的高度处并且均与阀板410相邻。如图8示意性地示出的,定涡旋的端板上形成有四组可变容积比孔口62、64、66、68,并且VVR阀400的阀板410上形成有与可变容积比孔口62、64、66、68对应的第一流体通孔412、第二流体通孔414、第三流体通孔416、第四流体通孔418。第一阀片420包括固定部424和两个可动部426,而第二阀片430和第三阀片440分别包括固定部434、444和一个可动部436、446。第一阀片420、第二阀片430、第三阀片440通过各自的固定部424、434、444固定在阀板410上,并且第一阀片420、第二阀片430、第三阀片440的每个可动部426、436、446分别与流体通孔中的一者相关联,以选择性地打开或闭合相关联的该流体通孔。在第一阀片420、第二阀片430、第三阀片440上方设置有阀保持件450。阀保持件450与阀片420、430、440对应地形成,具体地,阀保持件450在与各阀片的固定部424、434、444对应的位置处形成三个保持部(在此仅示出保持部452、454),并且在与各阀片的可动部426、436、446对应的位置处形成四个限位部(在此仅示出两个保持部456、458)。保持部452、454保持阀片的固定部抵靠阀板410,限位部456、458从所述保持部倾斜向上延伸以限制阀片的可动部的最大位移范围。

VVR阀400可以通过与VVR阀200类似的方式组装在一起,首先在阀片420、430、440的固定部、阀保持件450的保持部及阀板410的对应位置处设置定位孔(图中未示出),然后通过插入各定位孔中的定位部件将阀片420、430、440,阀保持件450及阀板410组装在一起。定位部件可以采用销、螺钉、铆钉或任何其他适当的定位部件,当然也可以使用焊接、粘结等其他固定方式将阀片420、430、440的固定部保持在阀板上。在使用螺钉、铆钉、焊接、粘结等固定方式的情况下,由于阀片420、430、440为弹性部件,其自身的弹性可以保持其相对于阀板410的位移程度,因此可以省去阀保持件450,从而可以简化VVR阀400的结构。进一步地,可以将阀片420、430、440直接固定在定涡旋的端板上,以选择性地打开或闭合形成在端板中的可变容积比孔口,从而可以省去阀板。

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在图7中示出了VVR阀中设置有三个阀片420、430、440,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可以形成有其他数量和形式的阀片,例如VVR阀可以包括两个阀片,其中每个阀片均包括两个可动部,VVR阀也可以包括四个阀片,其中每个阀片均包括一个可动部。此外,尽管定涡旋的端板上示出了形成有四组可变容积比孔口,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也可以形成有更多组的可变容积比孔口,阀板可以形成有与每组可变容积比孔口对应的流体通孔,并且阀片可以根据阀板的流体通孔的布置对应地设置。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了对称设置且包含单个孔的第一和第二流体通孔,以及包含多个孔的第三和第四流体通孔,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流体通孔的数量和形式不限于此,而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任何合适的数量和形式。

尽管在此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方式,但是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里详细描述和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现其它的变型和变体。所有这些变型和变体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而且,所有在此描述的构件都可以由其他技术性上等同的构件来代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