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自动对心的回转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8873发布日期:2020-02-08 00:0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能自动对心的回转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自动对心的回转式压缩机,尤其涉及一种能应用于车用压缩机的回转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一般用以压缩冷媒并使其于回路内循环的电动压缩机,基本上系通过直流马达带动所连接的压缩机制动作,进而达到将冷媒进行压缩与循环的动作效果。依照内部压缩机制的不同,目前常见的压缩机包括回转式压缩机、涡卷式压缩机及螺旋式压缩机等机型。

现有压缩机的对心组装,是大量生产很重要的考虑之一,一般回转式压缩机的组装对心动作,均需依赖外在设备或治具。现有全密闭回转式压缩机,是以焊接方式将压缩泵固定在壳体,车用压缩机因考虑安装、控制器、轻量化、散热及抗电子干扰等因素,若选择了铝合金壳体,由于压缩泵的支座以铸铁材料制成,铝合金壳体升温后膨胀大于压缩泵的支座的铸铁材料,使得压缩泵的支座不能焊接于壳体。

铝合金的异材焊接是非常不容易,而且焊接后强度低于母材甚多,但若是使用螺丝锁固,铝合金的热膨胀量为0.222x10-4,压缩泵的支座铸铁材料的热膨胀量为0.102x10-4,若是工作温度达到100℃,因热膨胀两材质就会产生0.1mm的间隙,若以锁固方式固定,材料间会有滑移磨损或是拉应力产生,终将导致机构松散或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自动对心的回转式压缩机,可自体完成对心动作。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能自动对心的回转式压缩机,包括一壳体、一马达、一压缩泵、一第一支座及一对心组件。该壳体包含一本体部、一第一盖体及一第二盖体,该本体部以第一材料制成,该本体部为中空体,该本体部的两端呈开口状,该第一盖体及该第二盖体分别组装于该本体部的两端,该壳体连接一吸入管及一吐出管;一马达,该马达设置于该壳体内,该马达包含定子及转子,该转子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定子内;该压缩泵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压缩泵包含缸体及环,该环可回转地设置于该缸体内,该环通过一偏心轴连接于该马达的转子;该第一支座以第二材料制成,该第一材料与该第二材料为不同的材料,该第一支座及该第二支座设置于该壳体内,该压缩泵的缸体设置于该第一支座及该第二支座之间;该对心组件为弹性体,该对心组件呈环状体,该对心组件设置于该第一支座及该壳体的本体部之间;其中当该壳体的本体部升温后膨胀大于该第一支座,使该壳体的本体部与该第一支座的间隙因升温变大时,该对心组件反弹弥补间隙,能将该压缩泵与该马达置于同心位置。

优选地,该壳体的本体部为铝合金件,该第一支座为铸铁件。

优选地,该第一支座较该第二支座靠近该马达,该第一支座位于该马达及该第二支座之间。

优选地,该对心组件为氢化丁腈橡胶制成的弹性体。

优选地,该第一支座具有一外壁,该外壁位于该第一支座上靠近该壳体的本体部的一侧,该外壁设置一环型沟槽,该环型沟槽环设于该外壁上,该对心组件容纳于该环型沟槽中。

优选地,该壳体的本体部具有一内壁,该内壁包含一组装面及一定位面,该组装面及该定位面环设于该本体部内,该组装面平行于该壳体的轴向,该组装面与该定位面相互垂直,该第一支座的外壁与该壳体的本体部的组装面相对应,且该第一支座抵触于该定位面而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以第一材料制成的壳体的本体部升温后膨胀大于以第二材料制成的第一支座,使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对心组件,使用前先预压于相异材料接触位置,待其间隙因升温变大时,对心组件反弹弥补间隙,仍可将压缩泵与马达置于同心位置,且可以降低压缩泵噪音传递至壳体。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能自动对心的回转式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ⅱ部分详图(常温状态)。

图3为图2高温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自动对心的回转式压缩机,包括一壳体1、一马达2、一压缩泵3、一第一支座4、一第二支座5及一对心组件6。

该壳体1为一中空壳体,可用以容纳马达2、压缩泵3、第一支座4及第二支座5等构件。该壳体1包含一本体部11、一第一盖体12及一第二盖体13,本体部11、第一盖体12及第二盖体13以第一材料制成,该第一材料较佳为轻金属材料,优选地轻金属为铝合金件。该本体部11为中空体,本体部11的两端呈开口状。第一盖体12及第二盖体13分别组装于本体部11的两端,用以分别封闭本体部11的两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盖体12以多个第一螺丝14锁附组装于本体部11的一端,第二盖体13以多个第二螺丝15锁附组装于本体部11的另一端,使本体部11、第一盖体12及第二盖体13组成一密闭状态的壳体。

该壳体1连接一吸入管16及一吐出管17,该吸入管16及吐出管17与壳体1的内部相连通,该吸入管16及吐出管17可用以分别输入及输出冷媒。在本实施例中,吸入管16连接于壳体1的第二盖体13,吐出管17连接于壳体1的本体部11。

该马达2设置于壳体1内,该马达2包含定子21及转子22,定子21可固定在壳体1的内壁,转子22可转动地设置在定子21内。由于马达2为现有技术,且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马达2的构造,故不再加以赘述。

该压缩泵3设置于壳体1内,该压缩泵3包含缸体31及环32,缸体31及环32数量并不限制,亦即该压缩泵3可为单缸或双缸等类型,缸体31及环32可对应的设置为一个或两个等,本实施例设有两缸体31及两环32,以形成双缸设计。环32可回转地设置于缸体31内,环32通过一偏心轴33连接于马达2的转子22。

该第一支座4及第二支座5以第二材料制成,该第二材料较佳为铸铁,亦即第一支座4及第二支座5可为铸铁件,第一材料与第二材料为不同的材料。该第一支座4及第二支座5设置于壳体1内,且第一支座4及第二支座5形成间隔的设置,第一支座4较第二支座5靠近马达2,第一支座4位于马达2及第二支座5之间。该压缩泵3的缸体31设置于第一支座4及第二支座5之间,第一支座4及第二支座5可用以支撑缸体31及偏心轴33。

该对心组件6以弹性材料制成,亦即该对心组件6为弹性体,为可以工作于冷媒中的弹性体,以加工精度可以自行调整中心,该对心组件6的材料较佳为氢化丁腈橡胶(hnbr)。该对心组件6呈环状体,该对心组件6设置于第一支座4及壳体1的本体部1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支座4具有一外壁41,该外壁41位于第一支座4靠近壳体1的本体部11的一侧。该外壁41设置一环型沟槽42,该环型沟槽42环设于外壁41上。该对心组件6容纳于环型沟槽42中,使该对心组件6可设置于第一支座4及壳体1的本体部1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该壳体1的本体部11具有一内壁111,该内壁111位于本体部11靠近马达2、压缩泵3、第一支座4及第二支座5的一侧,该内壁111包含一组装面1111及一定位面1112,组装面1111及定位面1112环设于本体部11内,组装面1111平行于壳体1的轴向,组装面1111与定位面1112相互垂直。该第一支座4设置于壳体1内时,第一支座4的外壁41与壳体1的本体部11的组装面1111相对应,且第一支座4可抵触于定位面1112而定位。该对心组件6设置于第一支座4及壳体1的本体部11的组装面1111之间。

当以第一材料(铝合金)制成的壳体1的本体部11升温后膨胀大于以第二材料(铸铁)制成的第一支座4,使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对心组件6,使用前先预压于相异材料接触位置(如图2所示),待其间隙因升温变大时(如图3所示),对心组件6反弹弥补间隙,仍可将压缩泵3与马达2置于同心位置。图2中所公开,为常温状态(如25℃);图3中所公开,为工作温度(如60℃~130℃)状态。

该卧式回转式压缩机还可包括一电接头7,该电接头7设置于壳体1上,亦即该电接头7可设置于壳体1的第一盖体12上。该电接头7电性连接于马达2,该电接头7可用以电性连接马达2与外部的电力装置,使电力可通过电接头7传输至马达2,用以驱动该马达2。该马达2的定子21可驱动转子22带动偏心轴33旋转,偏心轴33可驱动环32在缸体31内回转,使气体冷媒通过吸入管16被吸入到压缩泵3的缸体31内部的压缩空间中,并被持续压缩到一定的压力,再通过排出孔(图略)将压缩空间中的冷媒输出到壳体1内部。上述被排出的冷媒可通过壳体1与定子21之间的缝隙,或定子21与转子22之间的缝隙向上移动,最后通过吐出管17排出到冷冻循环系统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半密闭回转式压缩机,马达设置于低温侧,该对心组件可用以阻隔高温侧及低温侧,以避免马达温度过高,使马达的效率得以提升。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以第一材料(铝合金)制成的壳体的本体部升温后膨胀大于以第二材料(铸铁)制成的第一支座,使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对心组件,使用前先预压于相异材料接触位置,待壳体的本体部与第一支座的间隙因升温变大时,对心组件反弹弥补间隙,仍可将压缩泵与马达置于同心位置,且可以降低压缩泵噪音传递至壳体。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