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隔膜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89135发布日期:2020-09-01 21:34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气动隔膜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膜泵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气动隔膜泵。



背景技术:

隔膜泵是容积泵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形式。它是依靠一个隔膜片的来回鼓动改变工作室容积从而吸入和排出液体的。气动隔膜泵主要由传动部分和隔膜缸头两大部分组成。传动部分是带动隔膜片来回鼓动的驱动机构,它的传动形式有机械传动、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等,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液压传动。隔膜泵的工作部分主要由曲柄连杆机构、柱塞、液缸、隔膜、泵体、吸入阀和排出阀等组成,其中,由曲轴连杆,柱塞和液缸构成的驱动机构与往复柱塞泵十分相似。

现有的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597762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气动隔膜泵,底座;泵体,可拆卸式的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排气口,设置在所述泵体上;隔膜组件,设置在所述泵体内;所述隔膜组件包括:驱动阀组件,设置在所述泵体上;环型压盖组,分别设置在所述泵体两侧;隔膜,分别设置在两所述组环形压盖组之间;连杆轴,连接在所述驱动阀组件的动力输出端;压块组,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杆轴两端,并且,所有所述隔膜分别设置在所述压块组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动隔膜泵,泵体底部设有可拆卸式的底座,缩短安装时间,易于重建,维护方便;单向阀组设置在阀体内,结构紧凑,装置占用空间小,使用更加灵活。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驱动阀组件也就是隔膜泵的空气阀,目前的这种空气阀都是直接螺栓连接于隔膜泵的泵体上,但因气动隔膜泵在工作时,因隔膜泵工作中推进水流,伴随的涡流,气蚀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振动,因而采用的螺栓连接的空气阀在长时间的连续振动下极易产生松动,从而导致泄露,直接影响泵体的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动隔膜泵,具有能够减少空气阀相对与泵体松动几率,保证隔膜泵的正常工作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气动隔膜泵,包括泵体以及空气阀,所述空气阀靠近泵体的一侧固接有阀底板,所述泵体对应阀底板的位置开设有能够插设阀底板的沉槽,所述阀底板的上表面两侧位置处均竖直开设有通孔,所述沉槽的底面对应通孔的位置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阀阀底板的上侧对应各通孔的位置均设置有穿设过通孔且下端螺纹连接于螺纹孔的螺栓,所述泵体对应阀底板的两侧还均水平滑移连接有下侧能够抵接于阀底板侧部两螺栓上侧的滑板,泵体对应滑板相互远离的一侧还均固接有常态下能够推动滑板滑移至抵接于空气阀并位于螺栓上侧的推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空气阀时,首先趋向两滑板相互远离的方向拨动滑板,将空气阀的阀底板插设于泵体的沉槽内后,直接将各螺栓穿设过阀底板的各通孔并螺纹连接于沉槽的螺纹孔内,然后,松开滑板,滑板将直接通过推簧趋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至阀底板的两端螺栓上侧,从而在泵体工作时,滑板能够始终抵接于螺栓的上侧,从而避免了螺栓向上运动,进而也避免了螺栓相对于螺纹孔转动,避免了螺栓松动,从而保证空气阀与泵体的牢固连接,保证隔膜泵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泵体对应阀底板的两侧均固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相互靠近一侧均开设有插槽,两所述滑板分别滑移连接于插槽,所述推簧分别固接于插槽与两滑板相互远离的一侧,且推簧的长度方向与滑板的滑移方向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常态下,推簧能够直接推动滑板趋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移,从而使滑板相互靠近的一端抵接于空气阀,并通过滑板的下侧抵接于螺栓上侧,防止螺栓松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块的两侧均沿滑板的滑移方向开设有通槽,所述滑板的两侧均固接有凸出于通槽的拨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滑移滑板拆卸或安装空气阀时,可以直接趋向两滑板相互远离的方向拨动拨板,从而可以拨动滑板至滑槽内,进而可以方便的拆卸或安装空气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槽的内周面上侧还固接有能够突出于沉槽内周面的弹性环,所述阀底板的上侧能够抵接于弹性环的下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阀底板插设于沉槽内时,向下按压阀底板,挤压弹性环,通过弹性环自身的弹性形变,能够使阀底板插设于沉槽内,将阀底板插设于沉槽内后,弹性环由于自身弹性恢复原状,从而能够通过弹性环的下侧抵压阀底板,保证阀底板的与沉槽底面的紧密抵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槽的底面固接有能够抵接于阀底板下侧密封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阀底板插设于沉槽内后,通过密封垫能够保证阀底板与密封垫的密封性,避免泄露。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板的下侧固接有耐磨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泵体正常工作时,滑板在因泵体的振动较大导致自身在螺栓上侧往复轻微滑动时,通过耐磨层能够保证滑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两所述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的固接有缓冲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泵体正常工作时,滑板在因泵体的振动较大导致自身往复轻微滑动时,通过缓冲条能够减缓滑板与空气阀的碰撞,避免空气阀损伤,保证空气阀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槽的上侧周面开设有导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的导向槽能够便于阀底板的导向插设,便于安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安装空气阀时,首先趋向两滑板相互远离的方向拨动滑板,将空气阀的阀底板插设于泵体的沉槽内后,直接将各螺栓穿设过阀底板的各通孔并螺纹连接于沉槽的螺纹孔内,然后,松开滑板,滑板将直接通过推簧趋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至阀底板的两端螺栓上侧,从而在泵体工作时,滑板能够始终抵接于螺栓的上侧,从而避免了螺栓向上运动,进而也避免了螺栓相对于螺纹孔转动,避免了螺栓松动,从而保证空气阀与泵体的牢固连接,保证隔膜泵的正常工作;

2.常态下,推簧能够直接推动滑板趋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移,从而使滑板相互靠近的一端抵接于空气阀,并通过滑板的下侧抵接于螺栓上侧,防止螺栓松动;

3.在将阀底板插设于沉槽内时,向下按压阀底板,挤压弹性环,通过弹性环自身的弹性形变,能够使阀底板插设于沉槽内,将阀底板插设于沉槽内后,弹性环由于自身弹性恢复原状,从而能够通过弹性环的下侧抵压阀底板,保证阀底板的与沉槽底面的紧密抵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块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滑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泵体;11、沉槽;111、容置槽;112、弹性环;12、螺纹孔;2、空气阀;21、阀底板;211、通孔;212、螺栓;3、固定块;31、插槽;32、滑板;321、耐磨层;322、缓冲条;323、拨板;33、推簧;34、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气动隔膜泵,包括泵体1以及空气阀2,空气阀2靠近泵体1的一侧固接有阀底板21,泵体1对应阀底板21的位置开设有沉槽11,沉槽11的底面固接有密封垫,沉槽11的上侧周面开设有导向槽。阀底板21能够插设于沉槽11内,沉槽11的内周面上侧还开设有环形的容置槽111,容置槽111内固接有弹性环112,弹性环112的一侧能够突出于沉槽11内周面,在将阀底板21插设于沉槽11内时,向下按压阀底板21,挤压弹性环112,通过弹性环112自身的弹性形变,能够使阀底板21插设于沉槽11内,将阀底板21插设于沉槽11内后,弹性环112由于自身弹性恢复原状,从而能够通过弹性环112的下侧抵压阀底板21,保证阀底板21的与沉槽11底面的紧密抵接,在将阀底板21插设于沉槽11内后,通过密封垫能够保证阀底板21与密封垫的密封性,避免泄露。

阀底板21的上表面两侧位置处均竖直开设有通孔211,沉槽11的底面对应通孔211的位置均开设有螺纹孔12,阀底板21的上侧对应各通孔211的位置还均设置有螺栓212,螺栓212的下端均能够穿设过通孔211并螺纹连接于螺纹孔12内,从而实现阀底板21在沉槽11内固定。

参照图3和图4,泵体1对应阀底板21的两侧均固接有固定块3,固定块3的相互靠近一侧均开设有插槽31,两插槽31内均滑移连接有滑板32,滑板32的下侧与螺栓212的上侧平齐,两插槽31对应两滑板32相互远离的一侧还均固接有推簧33,且推簧33的长度方向与滑板32的滑移方向相同,常态下,推簧33能够推动滑板32滑移至抵接于空气阀2,且此时,滑板32的下侧将抵接于螺纹连接于螺纹孔12内螺栓212的上侧,滑板32的下侧还固接有耐磨层321(参照图5),且两滑板3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接有缓冲条322,固定块3的两侧还均沿滑板32的滑移方向开设有通槽34,滑板32的两侧均固接有凸出于通槽34的拨板323。在安装空气阀2时,首先通过拨板323趋向两滑板32相互远离的方向拨动滑板32,将空气阀2的阀底板21插设于泵体1的沉槽11内后,直接将各螺栓212穿设过阀底板21的各通孔211并螺纹连接于沉槽11的螺纹孔12内,然后,松开拨板323,滑板32将直接通过推簧33趋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至阀底板21的两端螺栓212上侧,从而在泵体1工作时,滑板32能够始终抵接于螺栓212的上侧,从而避免了螺栓212向上运动,进而也避免了螺栓212相对于螺纹孔12转动,避免了螺栓212松动,从而保证空气阀2与泵体1的牢固连接,保证隔膜泵的正常工作。此外,在泵体1正常工作时,滑板32在因泵体1的振动较大导致自身在螺栓212上侧往复轻微滑动时,通过耐磨层321能够保证滑板32的使用寿命,通过缓冲条322能够减缓滑板32与空气阀2的碰撞,避免空气阀2损伤,保证空气阀2的使用寿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