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延长油缸寿命的密封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07663发布日期:2020-09-04 13:46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延长油缸寿命的密封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密封技术领域,具体是用于高炉液压油缸的密封,即一种延长油缸寿命的密封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液压油缸是高炉生产中的必不可少的设备,作为液压系统中的一种执行元件,主要负责驱动炼铁高炉设备中80%的阀门等设备。目前,液压油缸通常采用橡胶密封圈进行密封,起到一定的密封效果,但高炉生产、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因长时间受环境、高温以及露天紫外线等影响,液压油缸中密封件容易出现橡胶老化等问题,弹性减弱,密封件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从而导致液压油向外渗漏,影响了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

专利号cn200520034520.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液压油缸密封装置,在液压油缸各连接部件的轴向端面上增刻轴向密封台阶孔,台阶孔中嵌入密封圈,在液压油缸装配时,依次将油缸底座、油缸体、联接套、活塞杆套、调节螺栓等部件装配到位后,通过调节螺栓进行液压油缸轴向端面密封预紧力的调节,提高液压油缸的密封性。但其直接通过螺栓调节预紧力,无法实际有效调节补偿量,长时间后密封圈与油缸体之间磨损严重,密封性能变差,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率增高,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增加了维护检修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延长油缸寿命的密封保护结构,通过调节螺栓使并帽与油缸盖之间留有间隙,同时在螺栓与并帽之间增设弹垫,利用弹垫自身的预紧力,驱使并帽向油缸盖移动,使v型组合密封在失去弹性后实现密封保护结构自动调节弹性补偿量,达到再次压紧密封件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延长油缸寿命的密封保护结构,包括活塞杆、油缸盖和并帽,油缸盖、并帽套在活塞杆上,油缸盖内壁、并帽内壁均与活塞杆密封配合,其特征在于,活塞杆上沿外壁周向设有防尘圈、导向带、v型组合密封和斯特封;油缸盖内设有台阶孔,并帽嵌入台阶孔中、且与台阶孔滑动配合;台阶孔底面上开有若干个绕活塞杆周向分布的螺纹孔;并帽上设有与螺纹孔对应的通孔;螺栓穿过并帽上的通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螺栓的螺帽与并帽之间设置弹垫;并帽端面与台阶孔底面之间留有间隙;活塞杆上沿外壁周向设有防尘圈、导向带、v型组合密封和斯特封;导向带由第一导向带、第二导向带和第三导向带组成;第一导向带设于并帽内壁与活塞杆外壁之间;第二导向带、v型组合密封和第三导向带设于油缸盖内壁与活塞杆外壁之间,且v型组合密封位于第一导向带与第二导向带之间。

上述方案中,所述防尘圈设于台阶孔端口处;所述斯特封设于第二导向带和第三导向带之间。

上述方案中,所述螺纹孔、通孔、弹垫个数均为16。

上述方案中,所述并帽端面与台阶孔之间的间隙为2~4mm。

上述方案中,所述弹垫由65mn弹簧钢构成。

上述方案中,所述防尘圈为单唇口、可拆卸结构;所述斯特封由橡胶o型圈及聚四氟乙烯圈组合而成。

上述方案中,所述并帽端面与台阶孔底面之间的间隙处的台阶孔内壁上具有径向的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延长油缸寿命的密封保护结构,调节螺栓使并帽与油缸盖之间留有间隙,区别于现有安装时直接将并帽抵住油缸盖的端面,可使密封件在预留部分进行弹性调节,减小并帽与油缸盖之间的磨损,改善对磨损部位的密封补偿效果。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延长油缸寿命的密封保护结构,在螺栓与并帽之间增设弹垫,利用弹垫自身的预紧力,驱使并帽向油缸盖移动,使v型组合密封在失去弹性后实现自动调节弹性补偿量,达到再次压紧密封件的效果,有效解决油缸漏油的问题,延长了油缸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延长油缸寿命的密封保护结构,结构简单,安装便捷,稳定性好,避免停机更换油缸内部的密封件,减少检修频率,降低了人工成本,经济效益好;同时连接并帽与油缸盖的螺栓绕活塞杆周向分布,提高油缸运行的稳定性,降低了油缸运行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延长油缸寿命的密封保护结构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并帽、弹垫、螺栓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并帽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活塞杆;2-油缸盖;3-并帽;4-通孔;5-弹垫;6-螺栓;7-防尘圈;8-导向带;81-第一导向带;82-第二导向带;83-第三导向带;9-v型组合密封;10-斯特封;11-台阶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延长油缸寿命的密封保护结构,包括活塞杆1、油缸盖2和并帽3,油缸盖2、并帽3套在活塞杆1上,油缸盖2内壁、并帽3内壁均与活塞杆1密封配合,活塞杆1上沿外壁周向设有防尘圈7、导向带8、v型组合密封9和斯特封10;防尘圈7设于台阶孔开口处,防尘圈7为单唇口、可拆卸结构,起到防尘、防水效果;导向带8由第一导向带81、第二导向带82、v型组合密封9和第三导向带83组成,第一导向带81设于并帽3内壁与活塞杆1外壁之间;第二导向带82和第三导向带83设于油缸盖2内壁与活塞杆1外壁之间,起承受活塞杆径向力的作用;v型组合密封9设于第一导向带81与第二导向带82之间,且与并帽3密封配合;斯特封10设于第二导向带82和第三导向带83之间,斯特封10与活塞杆1密封配合,斯特封10由橡胶o型圈及聚四氟乙烯圈组合而成。

如图3所示,油缸盖2内设有台阶孔11,台阶孔11端面上开有若干个绕活塞杆周向分布的螺纹孔,并帽3嵌入台阶孔11内、且与台阶孔11滑动配合;如图2所示,并帽3上设有与螺纹孔对应的通孔4,通孔4环状分布的直径大于活塞杆1的外径;螺栓6穿过并帽3上的通孔4与螺纹孔螺纹连接,通过调节螺栓使并帽与油缸盖之间留有间隙,油缸盖2与并帽3之间的间隙为2mm,区别于现有安装时直接将并帽抵住油缸盖端面,可使密封件在预留部分进行弹性调节,减小并帽与油缸盖之间的磨损,改善对磨损部位的密封补偿效果。

并帽3端面与台阶孔11底面之间的间隙处的台阶孔内壁上具有径向的凹槽,螺纹孔、通孔4、弹垫5个数为16个;螺栓6的螺帽与并帽3之间设置弹垫5;垫5由65mn弹簧钢构成,利用弹垫自身的预紧力,驱使并帽向油缸盖移动,使v型组合密封在失去弹性后实现自动调节弹性补偿量,达到再次压紧密封件的效果,有效解决油缸漏油的问题,可延长液压油缸半年到一年的使用寿命。

整个密封保护结构简单,安装便捷,稳定性好,避免停机更换油缸内部的密封件,减少检修频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同时连接并帽与油缸盖的螺栓绕活塞杆周向分布,提高油缸运行的稳定性,降低了油缸运行的故障率。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延长油缸寿命的密封保护结构,包括活塞杆(1)、油缸盖(2)和并帽(3),油缸盖(2)、并帽(3)套在活塞杆(1)上,油缸盖(2)内壁、并帽(3)内壁均与活塞杆(1)密封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盖(2)内设有台阶孔(11);所述并帽(3)嵌入台阶孔(11)中、且与台阶孔(11)滑动配合;所述台阶孔(11)底面上开有若干个绕活塞杆(1)周向分布的螺纹孔;所述并帽(3)上设有与螺纹孔对应的通孔(4);螺栓(6)穿过并帽(3)上的通孔(4)与螺纹孔螺纹连接,螺栓(6)的螺帽与并帽(3)之间设置弹垫(5);所述并帽(3)端面与台阶孔(11)底面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活塞杆(1)上沿外壁周向设有防尘圈(7)、导向带(8)、v型组合密封(9)和斯特封(10);所述导向带(8)由第一导向带(81)、第二导向带(82)和第三导向带(83)组成;所述第一导向带(81)设于并帽(3)内壁与活塞杆(1)外壁之间;第二导向带(82)、v型组合密封(9)和第三导向带(83)设于油缸盖(2)内壁与活塞杆(1)外壁之间,且所述v型组合密封(9)位于第一导向带(81)与第二导向带(8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长油缸寿命的密封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圈(7)设于并帽(3)端口处;所述斯特封(10)设于第二导向带(82)和第三导向带(8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长油缸寿命的密封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通孔(4)、弹垫(5)个数均为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长油缸寿命的密封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并帽(3)端面与台阶孔(11)之间的间隙为2~4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长油缸寿命的密封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垫(5)由65mn弹簧钢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长油缸寿命的密封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圈(7)为单唇口、可拆卸结构;所述斯特封(10)由橡胶o型圈及聚四氟乙烯圈组合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长油缸寿命的密封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并帽(3)端面与台阶孔(11)底面之间的间隙处的台阶孔内壁上具有径向的凹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延长油缸寿命的密封保护结构,包括活塞杆、油缸盖和并帽,油缸盖、并帽套在活塞杆上;油缸盖内设有台阶孔,并帽嵌入台阶孔中、且与台阶孔滑动配合;台阶孔底面上开有若干个螺纹孔,并帽上设有与螺纹孔对应的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螺栓使并帽与油缸盖之间留有间隙,同时在螺栓与并帽之间增设弹垫,利用弹垫自身的预紧力,驱使并帽向油缸盖移动,使V型组合密封在失去弹性后实现结构自动调节弹性补偿量,达到再次压紧密封件的效果,结构简单,安装便捷,稳定性好,可有效解决油缸漏油的问题,改善对磨损部位的密封补偿效果,延长了油缸使用寿命,减少检修频率,降低人工成本,经济效益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何国锋;彭瑞华;倪玲;耿建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3
技术公布日:2020.09.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