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泵及水循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80028发布日期:2023-03-08 05:23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泵及水循环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水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泵,还涉及一种水循环结构。


背景技术:

2.由于自吸泵的结构原因,对液体纯净度要求高,不能有杂质,且噪音较大,因此自吸泵不能长时间使用,同时自吸泵所能带动的水流也较小,因此只能用于短时间内的引水,而由于循环泵在管道内存在空气时无法工作,但工作时所能带动的水流较大,因此自吸泵常和循环泵组合用于水循环中,自吸泵用于将管道内的空气排出并引入水流,然后停止工作,接着循环泵启动带动水的流动。例如专利号为202120135497.3,名称为“一种浴缸自循环加热热水器”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的一种浴缸自循环加热热水器,包括壳体和加热体,所述加热体设置于壳体内,所述加热体上设置有加热体进水管和加热体出水管,所述加热体进水管上设置有自吸泵,所述自吸泵的出水口与加热体进水口通过管道相连,所述自吸泵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有循环泵,所述加热体进水管分别与自吸泵进水口和循环泵出水口相连,所述加热体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加热体与循环泵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循环泵出水口与自吸泵进水口之间设置有第三控制阀。其工作原理是:当浴缸中放满足够多的水后,使用者可以开始泡澡,泡澡过程中,将带有过滤器的浴缸出水管放入浴缸中,调整第一电磁阀,使浴缸中的水从浴缸出水管进入热水器,自吸泵先开始工作,吸入浴缸中的水并经过循环泵出水管进入加热体进行加热,当循环泵里面充满水后,循环泵和循环泵进水管中的空气排出,达到循环泵的工作条件,循环泵启动,自吸泵停止工作,浴缸中的水通过循环泵出水管与自吸泵出水管相连通直接送至加热体,加热体将浴缸中的水加热后从加热体出水管排出,热水从浴缸进水管进入浴缸,完成工作循环,当持续或间断工作后,当循环泵和循环泵进水管中存在空气时,循环泵会停止工作,此时再次启动自吸泵,再次启动一个循环周期。
3.这种结构存在的问题在于,自吸泵的进水端和循环泵的出水端之间需要连接有水管,循环泵的出水端与发热体的进水端之间还需要连接一根水管,同时,自吸泵的出水端还需要设置一根水管与和循环泵的出水管导通,结构复杂,意味着在组装时,至少需要安装自吸泵、循环泵以及多根管道,零部件较多,不便于组装,而且会提升故障的发生率;此外,当持续或间断工作后,当循环泵和循环泵进水管中存在空气时,循环泵会停止工作,此时再次启动自吸泵,再次启动一个循环周期,因此需要频繁启动自吸泵,导致自吸泵的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泵,将自吸泵、循环泵以及水管结构进行了整合,使得结构更加简单紧凑,且便于安装,降低故障率,同时还能降低自吸泵的使用频率,延长使用寿命。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组合泵,包括:泵座、泵盖、自吸泵、循环泵和阻水组件,所述泵座内间隔设置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泵盖内间隔设置有第三容纳槽和第四容纳槽,所述泵盖固定在所述泵座的顶部,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三容纳槽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容纳槽和所述第四容纳槽对应设置;所述循环泵固定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三容纳槽内,所述自吸泵固定在所述第二容纳槽和所述第四容纳槽内;所述泵盖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第三容纳槽内设置有第一进水孔和第一出水孔,所述第一进水孔和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的内部导通,所述第一出水孔和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的内部导通;所述第四容纳槽内设置有第二进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所述第二进水孔和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的内部导通,所述第二出水孔和所述出水管的内部导通,自吸泵能够打开或者闭合第二进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所述阻水组件包括阻水件、密封圈和弹性件,所述密封圈、所述弹性件和所述阻水件沿着所述出水管的出水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出水管内,所述密封圈固定在所述出水管内,且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进水孔和所述第二出水孔之间,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轴向固定,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将所述阻水件压在所述密封圈上。
7.优选的:所述阻水件为球形。
8.优选的: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固定在所述出水管内,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弹性件的一侧,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支撑在所述限位件上。
9.优选的:所述泵盖和所述泵座之间螺钉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设置有第一接头,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设置有第二接头。
11.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水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上所述的组合泵,还包括固定座、水管、加热座和控制板,所述组合泵、所述加热座和所述控制板均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水管的一端和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所述水管的另一端和所述加热座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控制板分别和所述自吸泵、所述循环泵、所述加热座电连接。
12.优选的: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安装在所述加热座的出水端上,所述电磁阀和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初始状态,阻水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将密封圈堵住,首先自吸泵启动,促使进水管、第三容纳槽以及出水管内的气体通过第二进水孔进入第四容纳槽内,然后通过第二出水孔进入出水管内,并排出出水管,当气体排完,水开始进入进水管,然后从第一出水孔出来进入第三容纳槽内,接着从第一出水孔进入出水管内,此时,此时水流较小,无法抵消弹性件对阻水件的压力,阻水件将密封圈堵住,从而使得水只能通过第二进水孔进入第四容纳槽内,并通过第二出水孔进入出水管内并排出;此时,进水管内和第三容纳槽内均充满水,自吸泵完成引水工作,自吸泵停止工作,且第二进水孔和第二出水孔被自吸泵堵住,接着循环泵启动,水从第一进水孔进入第三容纳槽内,并通过第一出水孔进入出水管内,此时,由于自吸泵停止工作,第二进水孔被自吸泵堵住,同时由于水流的冲击力较大,从而对阻水件施加推力,阻水件克服弹性件的压力滑动,水流从密封圈与阻水件之间的缝隙流过并最终从出水管的出水端流出;当循环泵停止工作后,阻水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重新抵靠在密封圈上,而第二进水孔和第二出水孔又处于封闭状态,从而避免出水管、进水管、第三容纳槽内的水逆流,当下次需要再次进行水循环时,无需重新启动自吸泵进行引水,只需直接重启循环泵即可,从而避免自吸泵的频繁启动,延长了自吸泵的使用寿
命。此外,自吸泵和循环泵被集成在泵座和泵盖内,水从进水管的进水端进入,并在由泵盖内的第三容纳槽、第四容纳槽以及第一进水孔、第一出水孔、第二进水孔、第二出水孔之间所构成的水路内流通,最终从出水管的出水端排出,将自吸泵、循环泵以及水管结构进行了整合,使得结构更加简单紧凑,且便于安装,降低故障率。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所述组合泵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所述组合泵的实施例的爆炸图;
17.图3为实施例中的泵盖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实施例中自吸泵工作时的剖视图;
19.图5为实施例中自循环泵工作时的剖视图;
20.图6为实施例中的阻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发明所述水循环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其中:
23.1、泵座;11、第一容纳槽;12、第二容纳槽;
24.2、泵盖;21、第三容纳槽;211、第一进水孔;212、第一出水孔;22、第四容纳槽;221、第二进水孔;222、第二出水孔;23、进水管;231、第一接头;24、出水管;241、第二接头;
25.3、自吸泵;
26.4、循环泵;
27.5、阻水件;
28.6、密封圈;
29.7、弹性件;
30.8、限位件;
31.9、固定座;
32.10、水管;
33.11、加热座;
34.12、控制板;
35.13、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上”、“下”、“左”、“右”、“前”、“后”、“竖直”、“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8.如图1至图6所示,
39.一种组合泵,包括:泵座1、泵盖2、自吸泵3、循环泵4和阻水组件,泵座1内间隔设置有第一容纳槽11和第二容纳槽12,泵盖2内间隔设置有第三容纳槽21和第四容纳槽22,泵盖2固定在泵座1的顶部,第一容纳槽11 和第三容纳槽21对应设置,第二容纳槽12和第四容纳槽22对应设置;循环泵4固定在第一容纳槽11和第三容纳槽21内,自吸泵3固定在第二容纳槽 12和第四容纳槽22内;泵盖2上设置有进水管23和出水管24,第三容纳槽 21内设置有第一进水孔211和第一出水孔212,第一进水孔211和进水管23 的出水端的内部导通,第一出水孔212和出水管24的进水端的内部导通;第四容纳槽22内设置有第二进水孔221和第二出水孔222,第二进水孔221和出水管24的进水端的内部导通,第二出水孔222和出水管24的内部导通,自吸泵3能够打开或者闭合第二进水孔221和第二出水孔222;阻水组件包括阻水件5、密封圈6和弹性件7,弹性件7为弹簧,密封圈6、弹性件7和阻水件5沿着出水管24的出水方向依次设置在出水管24内,密封圈6固定在出水管24内,且密封圈6位于第二进水孔221和第二出水孔222之间,弹性件7的第一端轴向固定,弹性件7的第二端将阻水件5压在密封圈6上。
40.这样一来,在初始状态,阻水件5在弹性件7的作用下,将密封圈6堵住,首先自吸泵3启动,促使进水管23、第三容纳槽21以及出水管24内的气体通过第二进水孔221进入第四容纳槽22内,然后通过第二出水孔222进入出水管24内,并排出出水管24,当气体排完,水开始进入进水管23,然后从第一出水孔212出来进入第三容纳槽21内,接着从第一出水孔212进入出水管24内,此时,此时水流较小,无法抵消弹性件7对阻水件5的压力,阻水件5将密封圈6堵住,从而使得水只能通过第二进水孔221进入第四容纳槽22内,并通过第二出水孔222进入出水管24内并排出;此时,进水管 23内和第三容纳槽21内均充满水,自吸泵3完成引水工作,自吸泵3停止工作,且第二进水孔和第二出水孔被自吸泵3堵住,接着循环泵4启动,水从第一进水孔211进入第三容纳槽21内,并通过第一出水孔212进入出水管24 内,此时,由于自吸泵3停止工作,第二进水孔221被自吸泵3堵住,同时由于水流的冲击力较大,从而对阻水件5施加推力,阻水件5克服弹性件7 的压力滑动,水流从密封圈6与阻水件5之间的缝隙流过并最终从出水管24 的出水端流出;当循环泵4停止工作后,阻水件5在弹性件7的作用下重新抵靠在密封圈6上,而第二进水孔221和第二出水孔222又处于封闭状态,从而避免出水管24、进水管23、第三容纳槽21内的水逆流,当下次需要再次进行水循环时,无需重新启动自吸泵3进行引水,只需直接重启循环泵4 即可,从而避免自吸泵3的频繁启动,延长了自吸泵3的使用寿命。此外,自吸泵3和循环泵4被集成在泵座1和泵盖2内,水从进水管23的进水端进入,并在由泵盖2内的第三容纳槽21、第四容纳槽22以及第一进水孔211、第一出水孔212、第二进水孔221、第二出水孔222之间所构成的水路内流通,最终从出水管24的出水端排出,将自吸泵3、循环泵4以及水管结构进行了整合,使得结构更加简单紧凑,且便于安装,降低故障率。
41.另外的,阻水件5为球形。
42.这样一拉,能确保阻水件5在弹性件7的作用下抵靠在密封圈6上,达到稳定良好的密封效果。
43.另外的,还包括限位件8,限位件8固定在出水管24内,限位件8位于弹性件7的一侧,弹性件7的第一端支撑在限位件8上。
44.这样一来,弹性件7的第一端的轴向便被固定了。
45.另外的,泵盖2和泵座1之间螺钉连接。
46.这样一来,便于泵盖2和泵座1的组装和拆卸。
47.另外的,进水管23的进水端设置有第一接头231,出水管24的出水端设置有第二接头241。
48.这样一来,便于在进水管23的进水端以及出水管24的出水端连接水管。
49.另外的,自吸泵3可以采用隔膜泵,隔膜泵为现有技术,主要由传动部分和隔膜缸头两大部分组成,传动部分是带动隔膜缸头上的隔膜片来回鼓动的驱动机构,依靠隔膜片的来回鼓动改变工作室容积从而吸入和排出液体,传动部位安装在第二容纳槽内,隔膜缸头安装在第四容纳槽内,自吸泵3工作时,将气体或水从第二进水孔221吸入,然后从第二出水孔222排出,当自吸泵3停止工作时,隔膜缸头将第二进水孔221和第二出水孔222堵住。隔膜泵为现有技术,不是本技术的重点,在此不过多赘述。
50.如图7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水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上所述的组合泵,还包括固定座9、水管10、加热座11和控制板12,所述组合泵、所述加热座11和所述控制板12均固定在所述固定座9上,所述水管10的一端和所述出水管24的出水端连接,所述水管10的另一端和所述加热座11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控制板12分别和所述自吸泵3、所述循环泵4、所述加热座11电连接。
51.这样一来,将进水管23的进水端插入需进行水循环的容器中,在组合泵的作用下,水从进水管23进入泵盖2内,再进入出水管24,然后再进入水管 10内,接着进入加热座11内的进行加热,然后再从加热座11的出水端排出至容器中,如此一来便完成了容器内的水循环。
52.另外的,还包括电磁阀13,所述电磁阀13安装在所述加热座11的出水端上,所述电磁阀13和所述控制板12电连接。
53.这样一来,能及时地控制从加热座11内出来的水是否继续流入进行水循环的容器内。
54.此外,自吸泵3、循环泵4、加热座11都由控制板12管控,控制板12 包括对水流及温度的检测,以控制自吸泵3、循环泵4和加热座11的启动与停止,由于控制板12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依功能需要都能轻易想到的常规手段,不是本技术的重点,所以不再详述。
55.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