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压缩机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13268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卧式压缩机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压缩机及设置有该卧式压缩机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卧式压缩机油气路设计通过辅助轴承将壳体分为左右腔,并通过辅助轴承与壳体之间的周向间隙使排气节流降压,从而来满足壳体左右腔内油池的压差,提高左腔油面高度,但是传统方案会造成排气压损大,压缩机注油量大,电机容易搅油,且排气不能充分冷却电机,导致压缩机整体功耗较大。
[0003]如图1-3所示,现有卧式压缩机油气路设计及其结构,主要由壳体1、电机2、排气管4、30主轴、33气缸、主轴承31、辅助轴承32、上油管组件5、风扇302等组成,其原理是当压缩机运行时,压缩气体从主轴承31上的排气阀排出,排出的气体会经过气缸33与壳体1间的空腔,再从辅助轴承32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参见图2)排到壳体尾腔(参见图1中的箭头所述路线),从壳体尾腔的排气口排出,所述辅助轴承32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是整个周向布置,气体从图2中的右侧经过间隙到图2中的左侧会产生压降,这就会使辅助轴承32左腔的压力比右腔的低,且辅助轴承32底部与壳体1之间留有切边,如图3所示,以供两侧油池连通,由于辅助轴承32两侧油池相通且左腔压力低,会使左腔油面比右腔高,方便上油管组件5吸油。
[0004]所述上油管组件5装配在辅助轴承上,压缩机运行时电机2转动带动主轴30和装配在转子上面的风扇302转动,由于风扇302转动会使中间区域即主轴30头部产生一定的负压,因此主轴30的尾端和头部会有一定的压差,由于主轴尾端与上油管组件5连接在一起,上油管组件5浸在油中,油通过风扇302产生的压差供给,从而实现对栗体的供油。
[0005]此种结构实现起来有着较多的不足:
[0006]1.如图1所示,传统卧式压缩机油气路由于为了保证壳体尾腔的油面高度,所以排气管4设置在壳体尾腔,压缩气体从主轴承31排出后通过辅助轴承32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排到壳体尾腔,这就会导致电机腔的气体流动性较差,不利于带走电机的热量,造成电机温度高,功耗高甚至电机高温保护停机。
[0007]2.传统卧式压缩机排气经过了辅助轴承32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会产生额外的压降,排气压力损失大,这就会导致压缩机实际运行工况恶劣,造成功耗较高。
[0008]3.传统方案为了保证辅助轴承32左右腔的油池连通,辅助轴承32底部与壳体1之间留有辅助轴承切边,当压缩机运行工况较轻时排气量较大,这就有可能由于辅助轴承32与壳体1之间的流通间隙较小会使一部分气体从辅助轴承32底部切边排到左腔,在辅助轴承32左腔造成大量气泡,由于左腔油面较高,会使压缩机吐油率明显增大。
[0009]4.传统方案为了保证辅助轴承左腔的油面高度,需要保证压缩机足够的注油量,但这会导致电机腔的转子浸泡在油中,会造成电机搅油现象,使压缩机功耗增加。

【发明内容】

[0010]有鉴于此,本发明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电机组件进行充分冷却的卧式压缩机以及设置有这种卧式压缩机的空调器。
[001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卧式压缩机,包括壳体、电机组件和栗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和栗组件在横向上依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在所述壳体内电机组件的栗组件所在一侧形成高压腔,在电机组件的另外一侧形成低压腔,在所述低压腔对应的壳体外壁上设置有排气管。
[0012]优选地,还包括上油管组件,所述上油管组件与所述栗组件相连接,所述低压腔的下部与所述上油管组件相连通。
[0013]优选地,在与所述低压腔对应的壳体底壁和上油管组件之间设置有通油管。
[0014]优选地,所述通油管设置在壳体的外部。
[0015]优选地,所述通油管和上油管组件之间通过焊接或者管接头进行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栗组件和所述电机组件共用一根主轴,在所述主轴内沿所述主轴的纵向设置有供油孔,所述上油管组件与所述供油孔连通。
[0017]优选地,在所述高压腔和低压腔之间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将所述高压腔和低压腔连通。
[0018]优选地,所述通气管的两端焊接在所述壳体上。
[0019]优选地,所述通气管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部。
[0020]优选地,所述排气管设置在位于电机组件一侧的壳体端盖上
[0021]优选地,所述栗组件包括位于两侧的主轴承、辅助轴承和位于两者之间的气缸,所述主轴承、辅助轴承对所述主轴提供支撑,在所述主轴和气缸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对气体进行压缩的空腔;在所述主轴承上设置有排气口。
[0022]本发明提供的卧式压缩机中,在电机组件的一侧形成高压腔,电机组件的另外一侧形成低压腔,栗组件在高压腔一侧,排气管设置在低压腔一侧的壳体壁上,从栗组件排出的气体会经过电机组件,能够实现对电机组件的充分冷却,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方案不能冷却电机的问题;并且,由所述栗组件排出的高压气体经电机组件的定子转子间隙来实现油池压差,不会带来额外压降,排气压力损失较小,且气路简单,零件部件结构、装配都比较简单;由于壳体内的栗体腔压力始终大于电机腔压力,能保证对栗体的供油,供油可靠。
【附图说明】
[0023]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0024]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卧式压缩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0026]图3为图1中左视图(左侧端盖被去掉);
[0027]图4为本发明中的卧式压缩机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发明中的通油管和上油管组件的连接结构之一示意图;
[0029]图6为本发明中的通油管和上油管组件的连接结构之二示意图;
[0030]图7为本发明中的卧式压缩机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0032]如图4-7所示,本申请中的压缩机包括壳体1、电机组件2和栗组件3,所述电机组件2和栗组件3在横向上依次设置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电机组件2和栗组件3的一端相邻,所述栗组件3和所述电机组件2共用一根主轴30,所述电机组件2用于向栗组件3提供旋转动力。在图4所示的结构中,所述栗组件3位于壳体1内的左侧,所述电机组件2位于壳体1内的右侧。所述电机组件2包括定子21和转子22,通过转子22相对定子21的转动带动所述主轴30进行转动。
[0033]所述栗组件3包括位于两侧的主轴承31、辅助轴承32和位于两者之间的气缸33,所述主轴承31、辅助轴承32对所述主轴30提供支撑,在所述主轴30和气缸33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对气体进行压缩的空腔。在所述主轴承31上设置有排气口 311,用于对经栗组件3压缩后的气体进行排放。优选地,在所述排气口 311处设置有排气阀,用于控制经栗组件3压缩后的气体的排放。在位于所述电机组件2右侧的壳体壁上设置有排气管4,经所述排气口 311排出的压缩气体流经电机组件2后从所述排气管4排出到压缩机外部。优选地,所述排气管4设置在位于电机组件2 —侧的壳体端盖上。本申请中的压缩机结构在运行时,排气从主轴承31排出,经过电机组件2,通过电机组件的定子21和转子22之间的间隙或者定子21和壳体1内壁之间的间隙产生压降,进入位于电机组件右侧的低压腔12 (本申请中又称为电机腔),位于电机组件定子左侧的壳体内腔相应为高压腔11 (本申请中又称为栗体腔),高压腔11内气体压力与栗组件3排出的气体压力相等。这样,从栗组件3的主轴承31排出的压缩气体,经过电机组件2后从排气管4排出,能够充分地与电机组件2中的零部件进行接触,能够充分地对电机组件进行冷却。
[0034]在所述主轴30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