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轴油温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0237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泵轴油温冷却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承油温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栗的运转工程中,必须对其轴承进行冷却,以避免高速旋转而产生的摩擦热量,使轴和轴承的温升大大高于其允许的工作温升范围,高温同时会导致润滑油结焦,
[0003]严重影响轴承箱内润滑油和轴承的使用寿命。传统的轴承冷却方式包括外冷方式或者内冷方式两类,其中外冷式主要有:在轴承箱外表面设置散热片,向轴承箱喷淋冷却水,或者在轴承外面设置独立的冷却水套等。其中向轴承箱喷冷却水的做法容易影响工作环境,而传统的水套和散热片由于栗体本身壁厚的原因,冷却效果较差,达不到冷却的要求。而传统内冷式的冷却装置均为结构的结构简单的散热管,内通冷却循环水,具有一定的冷却效果。如CN203584865U,一种新型轴流栗轴承冷却装置,该轴承箱内设置有两根铜盘管,铜盘管两端各由固定封闭连接在油箱壁上的管接头引出。但是由于其冷却水路布置在轴的一端,未能充分利用冷却盘管导热快的特点,冷却效果不够理想。因此亟待对现有的冷却装置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鉴于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温冷却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油温冷却速度很慢且效果不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润滑油和轴承的使用寿命的冋题。
[0005]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栗体内的轴承箱
(3),所述轴承箱(3)内设轴承(2)和转轴(1),轴承箱(3)两端封闭;
[0006]所述轴承箱(3)和栗体之间环向设置外冷却流道(11),并在栗体上设置连通所述外冷却流道(11)的进液口(9)、出液口(4);
[0007]所述轴承箱(3)内设有和外冷却流道(11)连通的内螺旋冷却管(5),所述轴承箱
(3)内注入处于内螺旋冷却管(5)外部的润滑油。
[0008]所述外冷却流道(11)为以下结构形式:轴承箱(3)外环面设置若干轴向设置的凸条(111),所述凸条(111)和栗体内壁形成密封配合,各凸条(111)上设置供冷却液流通的通孔。
[0009]所述凸条(111)和轴承箱(3)两侧端面设开口(12),相邻凸条(111)的开口(12)异向设置。
[0010]所述内螺旋冷却管(5 )的进口( 7 )和进液口( 9 )处于同一两相邻凸条(111)之间,所述内螺旋冷却管(5 )的出口( 10 )和出液口( 4)处于同一两相邻凸条(111)之间。
[0011 ] 所述内螺旋冷却管(5)外设翅片(8)。
[0012]所述翅片(8)的数量为内螺旋冷却管(5)长度的1/5~1/2,翅片(8)的厚度为0.8?1.2mmο
[0013]所述进液口( 9 )、出液口( 4 )关于转轴(I)轴线对称设置,所述进液口( 9 )设置在栗体下部,出液口(4)设置在栗体上部。
[00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改变单一冷却方式,采用外冷却流道和内螺旋冷却管的双重冷却结构,大大增强了栗轴承的油温冷却效果;
[0015]2)本实用新型通过带槽的外冷却流道,通过相邻开口异向设置的方式,使冷却水流动更长时间,提尚冷却效果;
[0016]3)本实用新型内螺旋冷却管外设翅片,翅片式和普通冷却管相比较,翅片式的冷却管增加了与润滑油的接触面积,冷却效果是普通冷却管的20至100倍,取得了显著的技术效果。
[001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巧,热交换效率高的特点,从而可有效的延长栗和轴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轴承箱轴侧图。
[0020]图中:1-转轴;2_轴承;3_轴承箱;4_出液口 ;5_内螺旋冷却管;6_栗体;7_进口 ;8-翅片;9_进液口 ;10_出口 ; 11-外冷却流道;12_开口;111-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栗体内的轴承箱3,所述轴承箱3内设轴承2和转轴1,轴承箱3两端封闭;
[0022]所述轴承箱3和栗体之间环向设置外冷却流道11,并在栗体上设置连通所述外冷却流道11的进液口 9、出液口 4 ;
[0023]所述轴承箱3内设有和外冷却流道11连通的内螺旋冷却管5,所述轴承箱3内注入处于内螺旋冷却管5外部的润滑油。
[0024]所述外冷却流道11为以下结构形式:轴承箱3外环面设置若干轴向设置的凸条111,所述凸条111和栗体内壁形成密封配合,各凸条111上设置供冷却液流通的通孔。
[0025]所述凸条111和轴承箱3两侧端面设开口 12,相邻凸条111的开口 12异向设置。
[0026]所述内螺旋冷却管5的进口 7和进液口 9处于同一两相邻凸条111之间,所述内螺旋冷却管5的出口 10和出液口 4处于同一两相邻凸条111之间。
[0027]所述内螺旋冷却管5外设翅片8。
[0028]所述翅片8的数量为内螺旋冷却管5长度的1/5~1/2,翅片8的厚度为0.8-1.2mm。
[0029]所述进液口 9、出液口 4关于转轴I轴线对称设置,所述进液口 9设置在栗体下部,出液口 4设置在栗体上部。
[0030]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将凸条111截面设置成梯形,总共设八道凸条111。
[0031]本实用新型的内螺旋冷却管5同轴设置在转轴I与轴承箱3之间形成的空间之内,一端向下伸出通过进口 7与外冷却流道11连通进液,一端向上伸出通过出口 10引出冷却水。
[0032]本实用新型的整个内螺旋冷却管5由进口 7和出口 10的固定来实现左右平衡稳定,两端通过密封件和紧固件与轴承箱3密封连接。
[0033]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进液口 9与外部冷却管路采用法兰连接,进液口 9与法兰之间,法兰与外部冷却管路之间,采用O形密封圈进行密封。
【主权项】
1.一种栗轴油温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栗体内的轴承箱(3),所述轴承箱(3)内设轴承(2)和转轴(1),轴承箱(3)两端封闭; 所述轴承箱(3)和栗体之间环向设置外冷却流道(11),并在栗体上设置连通所述外冷却流道(11)的进液口(9)、出液口(4); 所述轴承箱(3 )内设有和外冷却流道(11)连通的内螺旋冷却管(5 ),所述轴承箱(3 )内注入处于内螺旋冷却管(5)外部的润滑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栗轴油温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冷却流道(11)为以下结构形式:轴承箱(3)外环面设置若干轴向设置的凸条(111),所述凸条(111)和栗体内壁形成密封配合,各凸条(111)上设置供冷却液流通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栗轴油温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111)和轴承箱(3)两侧端面设开口(12),相邻凸条(111)的开口(12)异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栗轴油温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旋冷却管(5)的进口(7)和进液口(9)处于同一两相邻凸条(111)之间,所述内螺旋冷却管(5)的出口(10)和出液口(4)处于同一两相邻凸条(111)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栗轴油温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旋冷却管(5)外设翅片(8)。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栗轴油温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8)的数量为内螺旋冷却管(5)长度的1/5~1/2,翅片(8)的厚度为0.8~1.2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栗轴油温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9)、出液口(4)关于转轴(I)轴线对称设置,所述进液口(9)设置在栗体下部,出液口(4)设置在栗体上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轴油温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泵体内的轴承箱(3),所述轴承箱(3)内设轴承(2)和转轴(1),轴承箱(3)两端封闭;所述轴承箱(3)和泵体之间环向设置外冷却流道(11),并在泵体上设置连通所述外冷却流道(11)的进液口(9)、出液口(4);所述轴承箱(3)内设有和外冷却流道(11)连通的内螺旋冷却管(5),所述轴承箱(3)内注入处于内螺旋冷却管(5)外部的润滑油,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的单一冷却的方式,通过双重冷却的方法降低润滑油温度,散热效果好,可有效的延长泵和轴承的使用寿命。
【IPC分类】F04D29/046, F04D29/58
【公开号】CN204755407
【申请号】CN201520361400
【发明人】蒋小平, 刘思晗, 镇国和, 吴家辉, 朱嘉炜, 庞庆龙, 杨宝平
【申请人】江苏国河泵业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5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