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泵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091527阅读:来源:国知局
,在所述凹部内,所述板状肋以使板厚方向朝向周向的方式连接所述筒部和所述连接部,或者以使板厚方向朝向周向的方式连接所述径向外侧部分和所述连接部。根据该结构,在通过凹部抑制树脂成型时产生的收缩时,也能够抑制外齿轮的筒部和/或径向外侧部分变形。
[0023]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外齿轮的齿顶和栗壳体的主体部的内表面均相对于外齿轮的旋转中心轴线向同一方向倾斜,因此能够在整个轴线方向合理地设定外齿轮的齿顶与栗壳体的主体部的内表面的间隔。因此,能够抑制因上述的间隔过宽而导致自吸性能降低,或者因上述的间隔过窄而产生杂音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24]图1(a)、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栗的说明图。
[0025]图2(a)、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栗的栗室内的说明图。
[0026]图3为夸大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栗的栗室内的截面构造的说明图。
[0027]图4(a)、图4(b)、图4(c)为用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栗的外齿轮的说明图。
[0028]图5 (a)、图5 (b)、图5 (c)为用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栗的外齿轮的说明图。
[0029]图6为夸大示出用于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栗的外齿轮的特征部分的说明图。
[0030]符号说明
[0031]1..齿轮栗
[0032]2..主体壳体
[0033]3..隔壁板
[0034]4..栗壳体
[0035]5..密封部件
[0036]6、7..外齿轮
[0037]6a、7a..径向内侧部分
[0038]6b、7b..径向外侧部分
[0039]6c、7c.?凹部
[0040]10..栗室
[0041]11..吸入室
[0042]12..吐出室
[0043]21..第一壳体部件
[0044]22..第二壳体部件
[0045]41..主体部
[0046]42.?主体部的内表面
[0047]46..底壁
[0048]47..吸入管
[0049]48.?吐出管
[0050]60、70..外齿
[0051]61、71..齿顶
[0052]62、72..齿底
[0053]63、73.?连接部
[0054]64、74.?板状肋
[0055]69、79.?轴孔
[0056]68、78.?筒部
[0057]426..第一圆弧状内表面
[0058]427..第二圆弧状内表面
[0059]L6、L7.?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60]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齿轮栗进行说明。
[0061]第一实施方式
[0062]整体结构
[0063]图1 (a)、图1 (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栗的说明图,图1 (a)为齿轮栗的立体图,图1(b)为齿轮栗的分解立体图。图2(a)、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栗的栗室内的说明图,图2(a)为栗室内的仰视图,图2(b)为栗室内的剖视图。另外,在图2(a)、图2(b)中仅示出栗壳体和外齿轮。
[0064]在图1 (a)、图1 (b)和图2 (a)、图2 (b)中,齿轮栗1具有主体壳体2、隔壁板3以及栗壳体4,通过隔壁板3和栗壳体4划分栗室10。在栗室10中配置有两个外齿轮6、7,两个外齿轮6、7能够绕相互平行的轴线L6、L7旋转。
[0065]两个外齿轮6、7中,在外齿轮6处形成有轴孔69,该轴孔69供被隔壁板3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旋转轴86 (支轴)嵌入,外齿轮6为能够与旋转轴86 —体地绕轴线L6旋转的驱动齿轮。在外齿轮7处形成有轴孔79,该轴孔79供被隔壁板3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旋转轴87 (支轴)嵌入。外齿轮7为从动齿轮,其与外齿轮6啮合并从动于外齿轮6能够绕轴线L7旋转。
[0066]栗壳体4具有划分栗室10周围的筒状主体部41、和在轴线L6、L7方向的一侧堵塞主体部41的一端的底壁46,栗壳体4通过主体部41和底壁46形成杯状。底壁46在轴线L6、L7方向的一侧与隔壁板3相向,并划分栗室10。在底壁46处形成有在内侧支承旋转轴86的一端的凸部466、和在内侧支承固定轴87的一端的凸部467。在主体部41与隔壁板3之间,配置有环状的密封部件5。
[0067]主体部41的外表面44具有将外齿轮6、7所排列的方向作为长轴方向的长圆形状的平面形状,并且与栗室10连通的吸入管47和与栗室10连通的吐出管48从主体部41的在长轴方向的中央部分上相向的部分朝向外侧突出。
[0068]主体部41的内表面42虽然与主体部41的外表面44 一样,也具有将外齿轮6、7所排列的方向作为长轴方向的长圆形状的平面形状,但是主体部41的长轴方向的中央部分421、422(外齿轮6、7之间)向内侧突出。因此,在主体部41的内表面42形成了第一圆弧状内表面426和第二圆弧状内表面427,第一圆弧状内表面426在外齿轮6所在位置一侧,沿外齿轮6的外周延伸并靠近外齿轮6的齿顶61 ;第二圆弧状内表面427在外齿轮7所在位置一侧,沿外齿轮7的外周延伸并靠近外齿轮7的齿顶71。其结果是,栗室10通过外齿轮6、7划分为吸入管47 —侧的吸入室11和吐出管48 —侧的吐出室12。
[0069]主体壳体2具有有底的第一壳体部件21和从轴线L6、L7方向的一侧与第一壳体部件21重叠的有底的第二壳体部件22,第一壳体部件21、第二壳体部件22、隔壁板3以及栗壳体4通过多个螺钉29连接。作为驱动源的马达(未图示)配置于第一壳体部件21的内部,马达的输出轴贯通第二壳体部件22的底部并位于第二壳体部件22的内侧。
[0070]在第二壳体部件22的内侧,在马达的输出轴与旋转轴86之间构成了由齿轮系构成的传递机构。因此,当马达的输出轴旋转时,外齿轮6绕轴线L6向箭头A6的方向旋转,从动于外齿轮6的外齿轮7绕轴线L7向与外齿轮6相反的箭头A7的方向旋转。因此,在栗室10中,在被封闭于外齿轮6的外齿60与主体部41的第一圆弧状内表面426之间、以及外齿轮7的外齿70与主体部41的第二圆弧状内表面427之间的状态下,流体从吸入室11被输送至吐出室12。因此,流体能够通过吸入管47吸入栗室10内,并且能够通过吐出管48从栗室10吐出。
[0071]外齿轮6、7和主体部41的内表面42的具体结构
[0072]图3为夸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栗的栗室内的截面构造的说明图。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齿轮栗1中,外齿轮6的齿顶61、外齿轮7的齿顶71、栗壳体4的第一圆弧状内表面426、以及栗壳体4的第二圆弧状内表面427相对于轴线L6、L7,朝向在轴线L6、L7延伸的方向的同一侧交叉的方向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夕卜齿轮6的齿顶61、外齿轮7的齿顶71、栗壳体4的第一圆弧状内表面426、以及栗壳体4的第二圆弧状内表面427相对于轴线L6、L7,朝向在轴线L6、L7延伸的方向上的栗壳体4的底壁46所在位置一侧交叉的方向倾斜。
[0073]在这里,在栗壳体4的内表面42中,虽然也可以仅第一圆弧状内表面426和第二圆弧状内表面427相对于轴线L6、L7倾斜,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不限定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