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95466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闸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闸阀,特别是涉及一种以工程塑料为主体的闸阀。
背景技术
闸阀是一种用闸板作启闭件并沿阀座轴线垂直方向移动,以实现启闭动作的阀门。其主要用于控制流体的流动。目前常用的闸阀主要由阀体、阀板、丝杆和手轮组成,丝杆的一端与位于阀体内的阀板相连,而另一端则与手轮相接。调节流体的流量是利用转动手轮的方式使阀板在阀体腔体内上下移动。但是,由于这种闸阀是由金属材料制成,因而安装、运输都非常困难,而且防腐蚀能力差;另外其上的手轮很重,所以开关阀门的速度较慢,特别是其与现在广泛使用的新型塑料管材的连接很困难,并且价格昂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轻、易于安装和运输、调节速度快、防腐性能好且价格低廉的闸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闸阀由阀体、闸板、连接轴、把手、密封圈和接管口组成;闸板垂直设置在阀体的腔体内部;连接轴的一端与闸板的上端相连,而另一端与把手相接;两个接管口分别安装在阀体下部的前后端面上;而两个环形密封圈则分别夹在两接管口的后端面与阀体的前端面之间。
所述的环形密封圈是由可夹在接管口后端面与阀体前端面之间的定位环及从定位环的一端垂直弯折而后沿与定位环相反的方向水平弯折而形成的密封环一体构成。
所述的密封环上远离定位环的表面末端向外突出形成有一圈凸缘。
所述的阀体可用PVC或其它塑料制成;阀板可用PP、尼龙、PP与TPE复合材料、不锈钢板或金属板与PP复合材料制成。
本发明提供的闸阀是利用两个固定在接管口后端面与阀体前端面之间的弹性密封圈来前后夹住阀板的下端面,这样不仅能够防止阀板受流体的冲击而产生振动和噪音,而且还具有密封作用。另外,只需上下拉动把手即可开闭阀门,因而操作起来十分方便。此外,由于本发明的闸阀选用的材料均为塑料、不锈钢或橡胶,所以其重量只为金属闸阀的1/10,而且耐腐蚀性能好,从而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且易于安装和运输。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闸阀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闸阀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闸阀纵向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闸阀由阀体1、闸板3、连接轴4、把手5、密封圈6和接管口2组成;闸板3垂直设置在阀体1的腔体内部;连接轴4的一端与闸板3的上端相连,而另一端与把手5相接;两个接管口2分别安装在阀体1下部的前后端面上;而两个环形密封圈6则分别夹在两接管口2的后端面与阀体1的前端面之间。所述的环形密封圈6是由可夹在接管口2后端面与阀体1前端面之间的定位环7及从定位环7的一端垂直弯折而后沿与定位环7相反的方向水平弯折而形成的密封环8一体构成。密封环8上远离定位环7的表面末端向外突出形成有一圈凸缘9。这种特殊的结构既能起到密封作用,又能保证开关阀门轻松,从而大大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另外,阀体1可用PVC或其它塑料制成;阀板3可用PP、尼龙、PP与TPE复合材料、不锈钢板或金属板与PP复合材料制成。接管口2的材质可根据连接管件的材料来选择,这样便于两者之间的粘接或焊接。本发明提供的闸阀可广泛应用于海水养殖、淡水养殖、农业灌溉、水处理及各种水工程。
权利要求
1.一种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闸阀由阀体(1)、闸板(3)、连接轴(4)、把手(5)、密封圈(6)和接管口(2)组成;闸板(3)垂直设置在阀体(1)的腔体内部;连接轴(4)的一端与闸板(3)的上端相连,而另一端与把手(5)相接;两个接管口(2)分别安装在阀体(1)下部的前后端面上;而两个环形密封圈(6)则分别夹在两接管口(2)的后端面与阀体(1)的前端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密封圈(6)是由可夹在接管口(2)后端面与阀体(1)前端面之间的定位环(7)及从定位环(7)的一端垂直弯折而后沿与定位环(7)相反的方向水平弯折而形成的密封环(8)一体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环(8)上远离定位环(7)的表面末端向外突出形成有一圈凸缘(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1)可用PVC或其它塑料制成;阀板(3)可用PP、尼龙、PP与TPE复合材料、不锈钢板或金属板与PP复合材料制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闸阀。其由阀体、闸板、连接轴、把手、密封圈和接管口组成。本发明提供的闸阀是利用两个固定在接管口后端面与阀体前端面之间的弹性密封圈来前后夹住阀板的下端面,这样不仅能够防止阀板受流体的冲击而产生振动和噪音,而且还具有密封作用。另外,只需上下拉动把手即可开闭阀门,因而操作起来十分方便。此外,由于本发明提供的闸阀选用的材料均为塑料、不锈钢或橡胶,所以其重量只为金属闸阀的1/10,而且耐腐蚀性能好,从而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且易于安装和运输。
文档编号F16K3/02GK1632354SQ200310117869
公开日2005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3日
发明者李昀 申请人:李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