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离合器分离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7255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离合器分离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离合器,尤其是摩托车离合器分离机构。
背景技术
离合器是摩托车中的重要部件,在传递动力、平稳换档、过载保护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离合器能起到柔和地传递发动机的动力,保证平稳的起步、换档和停车,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摩托车离合器作为一种成熟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有关离合器的相关专利也较多,很多都在产品上得到应用。以日本本田公司为首的日本公司,出于国际竞争和知识产权的战略考虑,在中国申请了大量的有关摩托车领域的专利,形成了“专利壁垒”或“专利墙”,且多次以侵权为由,在中国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打压竞争对手,给中国的摩托车厂家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如本田公司在中国申请的名称为“离合器分离机构”,申请号为00101834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利用设置在球保持架中的钢球(三棵)和可动凸轮盘的凹槽相配合的分离机构,当钢球处于可动凸轮盘的凹槽中时,电子弹簧的弹力作用,离合器上的主动摩擦盘和被动摩擦盘相互摩擦接触,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就能传递动力。当操纵变速杆时,可动凸轮盘转动一定角度,可动凸轮盘相对钢球转动,被钢球顶升起来,在轴向产生位移,从而实现离合器的分离。本方案的不足主要是结构复杂、离合器的成本较高等。
另外,国内有些厂家在对该技术进行简单改进后,就开始生产同类产品,从专利保护范围而言,并未避开其保护范围,存在较大的侵权嫌疑。故国内的生产厂家都希望开发出一种不同于上述技术方案的摩托车离合器分离机构,从根本上避免侵权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本田公司专利申请技术的不足,以及从避免侵权角度考虑,提供一种新型的离合器分离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摩托车离合器分离机构,主要包括钢球、调整螺栓、调节螺母、定位销,其改进之处在于分离中心轴、压盘和调节螺母都套装在调整螺栓上;分离中心轴和压盘的端面上,设置有弧形槽,装配合拢后,分离中心轴和压盘上两两相对应的弧形槽就构成锥孔;分离中心轴和压盘的上部都装在压环的空腔中,分离中心轴可沿压环的内腔作轴向移动;压环的空腔壁上设置有凹槽,钢球设置在锥孔和凹槽的空隙中所述弧形槽为均匀分布的三道,压环上的凹槽为均匀分布的三道。
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分离机构,结构简单,连接方式新颖、可靠、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简单、易实现大批量生产,是一种与本田公司的专利方案完全不同的新结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离合器分离机构主视图(半剖)。
图2是本实用新型离合器分离机构俯视图(剖视)。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离中心轴(件1)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3所示,图中1-分离中心轴、2-压环、3-钢球、4-压盘、5-调整螺栓、6-调节螺母、7-定位销、8-弧形槽、9-锥孔、10-凹槽、11-连接孔,21-压紧片、22-弹性压环、23-可动压片;本实用新型的分离机构,主要包括钢球3、调整螺栓5、调节螺母6、定位销7;分离中心轴1、压盘4和调节螺母6都套装在调整螺栓5上,分离中心轴1在顶端,压盘4设置在分离中心轴1的下面,调节螺母6设置在压盘4下面、能与调整螺栓5相配合,旋转调节螺母6,就可调整压盘4和分离中心轴1相对于调整螺栓5的位置;分离中心轴1和压盘4相接触的端面上,均匀设置有三道弧形槽8;装配合拢后,分离中心轴1和压盘4上两两相对应的弧形槽8构成三个锥孔9。
压环2呈环状,带有连接杆,该连接杆上设有连接孔11。分离中心轴1的下部和压盘4的上部都装在压环2的空腔中,分离中心轴1可沿压环2的内腔作轴向移动。压环2的空腔壁上均匀设置有三道凹槽10,钢球3设置在锥孔9和凹槽10的空隙中。压环2上的连接孔11与摩托车变速杆相连接(图中未画出)。本分离机构用调整螺栓5和定位销7来安装和定位。本分离机构涉及到与离合器其它部位的连接关系都可采用现有技术,只要使本分离机构的分离中心轴1在轴向产生一定的位移时,就能使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即可,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都知道这种连接关系,属于公知技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从加工方便、降低成本和转动时的可靠性考虑,压环2可设计为分体式,即压环2由压紧片21、弹性压环22、可动压片23构成,压紧片21在上面,弹性压环22在中间,可动压片23在下面,用销子将压紧片21、弹性压环22、可动压片23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构成压环2。本结构中,可将三道凹槽10均匀设置在弹性压环22的内腔壁上,使压环2在转动时更加可靠。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当钢球3位于锥孔9和凹槽10的空腔中时,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其主动摩擦盘和被动摩擦盘相互摩擦接触,就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后轮,从而驱动摩托车向前运动。
当需要变速、变档时,操纵摩托车变速杆,摩托车变速杆带动压环2作一定范围的转动,此时压环2压迫钢球3,给钢球3一个圆周方向的推力;由于锥孔9的限制,钢球3不能随同压环2在圆周方向转动,此时,钢球3的推力作用在分离中心轴1上,使分离中心轴1产生轴向位移,从而使离合器分离。再次操纵摩托车变速杆,摩托车变速杆带动压环2作一定范围的转动,当钢球3回复到位于锥孔9和凹槽10的空腔中时,分离中心轴1同时回位,离合器又处于接合状态,从而驱动摩托车向前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分离机构。分离中心轴1相当于上述本田专利的分离盘,都能被钢球顶起产生轴向位移,实现离合器的分离的目的;压环2相当于本田专利的可动凸轮盘,与摩托车变速杆相连,操纵摩托车变速杆时都能产生相应的动作,使分离中心轴1象本田专利的分离盘一样产生轴向位移。本分离机构,用不同的结构,达到了相同的目的。
权利要求1.摩托车离合器分离机构,主要包括钢球(3)、调整螺栓(5)、调节螺母(6)、定位销(7),其特征在于分离中心轴(1)、压盘(4)和调节螺母(6)都套装在调整螺栓(5)上;分离中心轴(1)和压盘(4)的端面上,都设置有弧形槽(8),装配合拢后,分离中心轴(1)和压盘(4)上两两相对应的弧形槽(8)构成锥孔(9);分离中心轴(1)的下部和压盘(4)的上部都装在压环(2)的空腔中,分离中心轴(1)可沿压环(2)的内腔作轴向移动;压环(2)的空腔壁上设置有凹槽(10),所述钢球(3)设置在锥孔(9)和凹槽(10)的空隙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离合器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8)为均匀分布的三道,压环(2)上的凹槽(10)为均匀分布的三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离合器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2)由压紧片(21)、弹性压环(22)、可动压片(23)构成;压紧片(21)在上面,弹性压环(22)在中间,可动压片(23)在下面,用销子将压紧片(21)、弹性压环(22)、可动压片(23)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离合器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弹性压环(22)的空腔壁上设置凹槽(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离合器分离机构,主要包括钢球、调整螺栓、调节螺母、定位销,分离中心轴、压盘和调节螺母都套装在调整螺栓上;分离中心轴和压盘的端面上,设置有弧形槽,装配合拢后,分离中心轴和压盘上两两相对应的弧形槽就构成锥孔;分离中心轴和压盘的上部都装在压环的空腔中,分离中心轴可沿压环的内腔作轴向移动;压环的空腔壁上设置有凹槽,钢球设置在锥孔和凹槽的空隙中。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分离机构,结构简单,连接方式新颖、可靠、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简单、易实现大批量生产,是一种与本田公司的专利方案完全不同的新结构。
文档编号F16D23/00GK2743608SQ20042006178
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1日
发明者李朝晖, 张勇 申请人:重庆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