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平衡式卸荷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54623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控平衡式卸荷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系统的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润滑系统中特殊应用的控制阀。
背景技术
目前在润滑系统中卸荷功能大多是由阀外部的油压控制的,通常被卸荷的是阀的进口压力,以达到液压系统中油泵卸荷或油缸在有载荷时先卸荷后换向的目的;这样必须有另外单独油路进行外控,增加设备投入;针对上述问题,本公司曾提出一种不需外控油路和外控泵的自控平衡式卸荷阀(专利号00248280.0),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有时会在停泵状态下,由于出油端管路的压力不足以克服进油端油路压力加上弹簧力的作用,致使回油管路不能打开,出现无法卸荷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既保持原设计方案的优点,又总能平稳卸荷的自控平衡式卸荷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基本结构采用原设计方案,而改变其中的弹簧设置位置,将弹簧设置在碗形密封圈的接近出油孔一边,使在停泵卸荷时,出油端管路的压力加上弹簧力的作用能顺利克服进油端的油路压力,把碗形密封圈推离回油孔,而达到平稳卸荷的目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既保持原设计方案结构简单,不必另设独立外控油路即能实现卸荷,节省成本等优点,又不会产生打不开回油孔的情况,总能方便、平稳地卸荷。


下面对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体,2、导向座,3、碗形密封圈,4、弹簧,5、密封圈,6、接头,7、回油孔,8、出油孔,9、进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由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控平衡式卸荷阀,有一阀体1,阀体右端联接一接头6,阀体与接头间设有密封圈5;阀体上设有进油孔9和出油孔8,接头内设有回油孔7;进、出油孔及回油孔均与阀腔相通,阀腔内有一碗形密封圈3,该碗形密封圈外套着导向座2,其左右两端为平面,分别与进油孔和回油孔可接触联接,中间有碗形唇,其在装配状态下与阀腔壁密切贴合;在阀腔内的碗形密封圈与接头之间设有弹簧4。
其工作过程如下当油泵启动时,进油端压力克服弹簧力将碗形密封圈右推,关闭回油孔,油从碗形密封圈的碗形唇与阀腔壁间流向出油孔供油;当停泵时,出油孔端压力加上弹簧力的作用,很易将碗形密封圈左推打开回油孔,此时回油孔与出油孔油路相通,系统主油路卸压,从而完成了卸压工况;当再次启动油泵,则重复上述动作。
权利要求1.一种自控平衡式卸荷阀,有一阀体(1),阀体右端联接一接头(6);阀体上设有进油孔(9)和出油孔(8),接头内设有回油孔(7);进、出油孔及回油孔均与阀腔相通,阀腔内有一碗形密封圈(3),该碗形密封圈外套着导向座(2),其左右两端为平面,分别与进油孔和回油孔可接触联接,中间有碗形唇,其在装配状态下与阀腔壁密切贴合其特征在于在阀腔内的碗形密封圈与接头之间设有弹簧(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控平衡式卸荷阀,用于润滑系统中的卸荷;它有一阀体,阀体右端联接一接头,阀体上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接头内设有回油孔;进、出油孔及回油孔均与阀腔相通,阀腔内有一碗形密封圈,该碗形密封圈外套着导向座,其左右两端为平面,分别与进油孔、回油孔可接触联接,中间有碗形唇,其在装配状态下与阀腔壁密切贴合;在阀腔内的碗形密封圈与接头之间设有弹簧。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不必另设独立外控油路即能实现卸荷,节省成本,不会产生打不开回油孔的情况,总能方便、平稳地卸荷。
文档编号F16N23/00GK2787984SQ20052010161
公开日2006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2日
发明者韩峰 申请人:宁波市三浪润滑元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