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5608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选择性的支撑一设备以任意边缘站立的状态,并简单的调整设备的倾斜角度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用的平板计算机通常无支撑装置,少数具有支撑装置的机种,其所谓的支撑装置是外加底座或以辅助工具来支撑平板计算机,再有用设置在平板计算机背面的极简单的支架来支撑。但上述的底座、辅助工具或支架通常仅可单一方向地支撑平板计算机,而不能对应平板计算机可选择性地以任意边缘站立来显示画面的功能,改变支撑方向。额外的底座、辅助工具在不使用时也占用空间,成为有限空间灵活运用时的障碍。另外,调整显示画面的倾斜角度时,使用者须用一手把持支撑装置,才可用另一手调整平板计算机的倾斜角度,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新型内容因此,本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对应一设备可选择性地以任意边缘站立放置,改变支撑方向。
本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装置,使用者仅需在设备上施力,不需同时把持支撑装置,即可调整设备的倾斜角度。
本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装置,直接装设在设备上,其体积小而不构成空间运用的障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新型的支撑装置包括基座、轴部、以及支架部。基座装设在一设备上。轴部垂直地连接于基座。支架部通过轴部耦合于基座,且以轴部为中心相对于设备转动,并且支架部包括枢接部、转轴、以及支架。枢接部通过轴部将支架部耦合于基座。转轴垂直于轴部插通枢接部。支架耦合于转轴二端。支架与设备之间开启呈预定角度,以将设备支撑于放置面,并以轴部为中心转动支架与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便选择设备以任意边缘站立的放置状态。
本新型的支撑装置中还包括定位装置,其包括形状互相嵌合的二结构体,分别位于基座和支架部,通过定位装置暂时固定基座与支架部之间的相对位置。
本新型的支撑装置中还包括扭力控制器,位于枢接部与转轴之间,当转轴转动超过预定角度时,扭力控制器发生作用,变形并储存扭力。
本新型的支撑装置中支架与放置面是至少单一点以上的接触。
本新型的支撑装置中支架通过支架座耦合于转轴。
本新型的支撑装置中形状互相嵌合的二结构体是定位凸出部和定位孔。


为使本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和实施例能更明显易于理解,附图的详细说明如下图1是本新型的支撑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的支撑装置的组合状态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的支撑装置的设备旋转状态的前视和侧视示意图;图4是图1的支撑装置的应用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4的支撑装置的应用实施例立体分解图;以及图6a-6d是支撑装置的使用状态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和详细说明清楚地说明本新型的精神,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了解本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后,可由本新型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谓的上下左右方向和角度,是以各附图中所示的方向和角度为基础,例如图3所示,设备900横立时定为0度位置,设备900顺时针旋转90度而直立时定为90度位置,设备900顺时针旋转180度而横立时定为180度位置,设备900顺时针旋转270度而直立时定为270度位置...其它的角度与上述同理,在此省略其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新型的支撑装置包括基座100、轴部200以及支架部300。通过基座100将支撑装置装设在设备900上,轴部200垂直地位于基座100上,支架部300通过轴部200耦合于基座100,且支架部300以轴部200为中心相对于基座100转动。
支架部300包括枢接部310、转轴320、支架座330以及支架340。支架部300通过轴部200将枢接部310耦合于基座100,枢接部310以轴部200为中心相对于基座100转动。转轴320垂直于轴部200插通枢接部310,二支架座330耦合于转轴320的二端。支架340位于二支架座330之间,图1中并未图示支架340的整体形状,考虑到设备900的体积、重量,只要能支撑设备900,支架340可包括任意形状,例如其后的附图中所示,支架340的底部平行于设备900放置的边缘延伸较好。
如图6a所示,使用本新型的支撑装置时,用支架340底部抵于放置面,施力于设备900调整设备900与放置面之间的倾斜角度大于支撑设备900所需的最小角度θ0之后,当解除设备900的施力时,将通过转轴320与枢接部310之间的摩擦力而使支架340与设备900之间的角度固定,以支撑维持设备900与放置平面之间的角度。当将设备900从横立的状态转动成为直立的状态时(如图3所示),以支架340底部抵于放置面,并以轴部200为轴心,施力旋转设备900。以后,如上述步骤调整设备900与放置面之间的倾斜角度,而解除施力和支撑维持顺时针旋转90度的直立状态。或者,也可以轴部200为轴心,将设备900旋转180度和270度。图3中的设备900角落的点是为了表示旋转的状态,实际上仅需对应设备900的使用情况旋转设备900即可。用支架340底部抵于放置面时,为便于对设备900施力调整倾斜角度和旋转,支架340底部与放置面优选至少是单一点以上的接触。图3中所示,支架340与放置面之间是平行于设备900放置边缘的线状的接触。
另外,为使设备900旋转成为以任意边缘站立的状态时,设备900与支撑装置有更稳定的放置效果,基座100与支架部300之间还包括定位装置400,其至少包括形状互相嵌合的二结构体,分别位于基座100与支架部300,通过定位装置400暂时地固定基座100与支架部300之间的相对位置。定位装置400是在基座100上形成多个定位孔410而在支架部300上形成定位凸出部430,定位孔410的位置对应于定位凸出部430的位置,固定支架部300使受支撑的设备900位于0度、90度、180度、270度的位置,利用基座100或支架部300本身材料的弹性,或者另外设置的弹性体600使定位凸出部430到达设备900的预定放置状态时,嵌入定位孔410内,暂时地固定基座100与支架部300之间的相对位置。
图4是本新型的支撑装置的应用实施例,其差异在于支架部300还包括扭力控制器350,其位于枢接部310与转轴320之间,除了通过转轴320与枢接部310之间的摩擦力来控制支架340的扭力之外,也通过扭力控制器350控制支架340的扭力。因扭力控制器350的设置,使本新型的支撑装置包括二段调整扭力。以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此应用实施例,其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简略对其说明。
如图4所示,扭力控制器350是使用螺旋弹簧,其位于枢接部310与转轴320之间,例如位于枢接部310上的凸轮与转轴320上的凸轮之间(未图示)。当转轴320(支架340)转动超过预定角度θ1时,扭力控制器350才会受到上述二凸轮的挤压或伸展而发生作用,变形并储存扭力。当调整设备900的倾斜角度恢复较为直立的状态时,扭力控制器350会释放以前变形储存的扭力为弹力,使支架340与设备900之间的角度恢复至角度θ1,而扭力控制器350所产生的弹力略大于枢接片310与转轴320之间的摩擦力。
如图6a所示,枢接部310与支架340之间的第一段扭力由枢接部310与转轴320之间的摩擦力提供。当调整设备900倾斜角度使支架340与设备900之间预定角度θ1内旋转开启时,因枢接部310与转轴320之间的摩擦力,支架340可自由地停止在不小于θ0的预定角度θ1内的各角度。
如图6b所示,当调整设备900倾斜角度而使支架340与设备900之间超过预定角度θ1时,扭力控制器350将变形并储存扭力。当解除调整设备900倾斜角度的施力时,支架340将停留在所调整的角度位置,扭力控制器350也维持变形储存扭力。
如图6c所示,当调整设备900的倾斜角度恢复较为直立的状态,施力于设备900时,扭力控制器350将释放以前变形储存的扭力为弹力,更减轻调整倾斜角度时所需施加的外力。或者,以设备900的放置边缘为支点,施力转动设备900,使支架340的底部离开放置面,则扭力控制器350将释放以前变形储存的扭力为弹力,使支架340与设备900之间的角度恢复至角度θ1,使用者即可重新调整设备900的倾斜角度。
如图5所示,本新型的支撑装置也可包括多个相异的扭力控制器350,以下以包括二扭力控制器即第一扭力控制器351和第二扭力控制器352为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此三段调整扭力的应用实施例,其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简略对其的说明。因扭力控制器351,352的设置,使本新型的支撑装置包括三段调整扭力。扭力控制器351、352是使用螺旋弹簧,位于枢接部310与转轴320之间,例如分别位于枢接部310上的凸轮与转轴320上的凸轮之间(未图示)。当转轴320(支架340)转动超过预定角度θ1时,扭力控制器351才受到凸轮的挤压或伸展而发生作用,变形并储存扭力。当转轴320(支架340)转动超过预定角度θ2时,扭力控制器352才受到凸轮的挤压或伸展而发生作用,变形并储存扭力。当将调整设备900的倾斜角度而恢复较为直立的状态时,扭力控制器350将释放以前变形储存的扭力为弹力,使支架340与设备900之间的角度缩小,而扭力控制器351所产生的弹力略大于枢接部310与转轴320之间的摩擦力,扭力控制器352所产生的弹力略大于扭力控制器351所产生的弹力。
如图6a所示,第一段扭力支架340与设备900之间在角度θ1内时,由枢接部310与转轴320之间的摩擦力提供。如图6b所示,转轴320(支架340)转动超过角度θ1至θ2的范围内时,第一扭力控制器351才将发生作用,变形并储存扭力成为第二段扭力。如图6d所示,转轴320(支架340)转动超过角度θ2至θ3的范围时,第二扭力控制器352才发生作用,变形并储存扭力成为第三段扭力。第二段扭力略大于第一段扭力,而第三段扭力略大于第二段扭力。
当调整设备900的倾斜角度而使支架340与设备900之间超过角度θ1而在θ2的范围内时,第一扭力控制器351变形并储存扭力。而当解除调整设备900倾斜角度的施力时,支架340停留所调整的角度位置,第一扭力控制器351也维持变形储存扭力。
当调整设备900的倾斜角度使支架340与设备900之间超过角度θ2至θ3的范围时,第二扭力控制器352将变形并储存扭力。而当解除调整设备900倾斜角度的施力时,支架340停留在所述角度位置,第二扭力控制器352也维持变形储存扭力。
当将调整设备900的倾斜角度恢复较为直立的状态,施力于设备900时,首先,第二扭力控制器352释放以前变形储存的扭力为弹力,减轻调整倾斜角度时所需施加的外力至θ2,使用者可选择调整设备900的倾斜角度,使支架340与设备900之间超过角度θ2至θ3的范围,或者在θ2的范围内。调整至θ3的范围内时,施力于设备900增加支架340与设备900之间的角度即可,如调整在θ2的范围内,接着,施力于设备900,第一扭力控制器351释放以前变形储存的扭力为弹力,减轻调整倾斜角度时所需施加的外力至θ1。或者,以设备900的放置边缘为支点,施力转动设备900,使支架340底部离开放置面,则二扭力控制器352、351依次释放以前变形储存的扭力为弹力,使支架340与设备900之间的角度恢复至角度θ1,使用者可重新调整设备900的倾斜角度。
相同地,在设置空间容许的形况下,本新型的支撑装置也可包括多个相异的扭力控制器。
因此,不需要另外用手把持支撑装置,使用者仅需使支架340开启超过角度θ0即可使设备900立于放置面,如再调整设备900与放置平面的角度更为倾斜时,只需对设备900施力即可调整至希望的角度,若需要使较倾斜状况下的设备900调整回接近直立状况时,也仅只需要对设备900施力即可调整至希望的角度。
在本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进行各式各样的应用实施,例如,因支架340与设备900之间的开启角度越大时,设备900与放置面所呈的角度越倾斜,因此,支架340在开启角度θ1的范围内时,因开启角度尚小,在支架340可支撑设备900的前提下,设备900与放置面所呈的角度以接近90度为较好,使设备900包括较广的调整角度范围。上述各范围的角度θ0、θ1、θ2、θ3并未加以限定,可配合实际的应用情况设定适当的预定角度,例如θ0是0~5度,θ1是5~30度的范围内,θ2是30~60度的范围内,θ3是60~90度的范围内等。
上述实施例中,是定位孔410对应定位凸出部430作为间隔90度的定位装置400。然而,如放置面为非水平时,为了克服放置面的水平问题,也可以间隔更细微的角度设置定位装置400。定位孔410与定位凸出部430的所在位置也可互相交换。另外,定位装置400的形状互相嵌合的二结构体也不限定于定位孔410和定位凸出部430的形式,只要能固定基座100与枢接部310之间的位置,定位装置400的形状互相嵌合的二结构体可包括齿状、弹片等形式(未图式)。
上述的实施例中,是以二支架座330耦合于转轴320的二端,再将支架340装设在二支架座330之间。但支架340也可直接耦合于转轴320的二端,以减少零件数量,并且可节省成本缩短制造过程。再有,在轴部200、转轴320等各零件之间也可包括各种垫片700,以使各零件之间的动作顺畅。
另外,转轴320(支架340)与枢接部310之间也可包括角度限制器360,用以限制支架340与枢接部310之间的最大的旋转角度。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基座100固定在设备900上,以及将支架座330与支架340互相固定等的固定装置及其固定方法可自行决定。诸如此类的应用实施也应包括在本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由上述本新型优选实施例可知,应用本新型具有下列优点1.对应设备多变的使用形式,可任意选择以任意边缘站立的放置状态。
2.以定位机构调整设备的角度,克服放置面非水平的问题。
3.使用者仅需施力于设备而不需要把持支撑装置即可调整设备至希望的放置状态和倾斜角度。
4.支撑装置体积较小,直接装设在设备上,不需要其它额外的底座或辅助工具,避免占用空间。
虽然本新型已以一优选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做出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后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一基座,装设在一设备上;一轴部,与所述基座垂直连接;以及一支架部,通过所述轴部耦合于所述基座,且以所述轴部为中心相对于所述设备转动,所述支架部包括一枢接部,通过所述轴部将所述支架部耦合于所述基座;一转轴,垂直于所述轴部插通所述枢接部;以及一支架,耦合于所述转轴二端,其中支架与设备之间开启呈一预定角度,支撑设备于一放置面,并以轴部为中心转动支架与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便选择设备以任意边缘站立的放置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定位装置,包括形状互相嵌合的二结构体,分别位于基座与支架部,通过定位装置暂时固定基座与支架部之间的相对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扭力控制器,位于枢接部与转轴之间,转轴转动超过一预定角度时,扭力控制器发生作用,变形并储存扭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与放置面至少是单一点以上的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通过支架座耦合于转轴。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互相嵌合的二结构体是一定位凸出部和一定位孔。
7.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一基座,装设在一设备上;一轴部,与所述基座垂直连接;一支架部,通过所述轴部耦合于基座,且以所述轴部为中心相对于所述设备转动,所述支架部包括一枢接部,通过所述轴部将所述支架部耦合于所述基座;一转轴,垂直于所述轴部插通所述枢接部;以及一支架,耦合于所述转轴二端;一定位装置,包括形状互相嵌合的二结构体,分别位于所述基座和所述支架部,通过所述定位装置暂时固定所述基座与所述支架部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一扭力控制器,位于所述枢接部与所述转轴之间,所述转轴转动超过一预定角度时,所述扭力控制器发生作用,变形并储存扭力,其中支架与设备之间开启呈一预定角度,支撑设备于一放置面,并以轴部为中心转动支架与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便选择设备以任意边缘站立的放置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与放置面至少是单一点以上的接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通过支架座耦合于转轴。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互相嵌合的二结构体是一定位凸出部和一定位孔。
专利摘要一种支撑装置,包括基座、轴部、以及支架部。其中基座装设在一设备上,轴部垂直地连接于基座,支架部通过轴部耦合于基座,且以轴部为中心相对于设备转动,并且支架部包括枢接部、转轴、以及支架。枢接部通过轴部将支架部耦合于基座,转轴垂直于轴部插通枢接部,支架耦合于转轴二端。支架与设备之间开启呈预定角度,以支撑设备于放置面,并以轴部为中心转动支架与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便选择设备以任意边缘站立的放置状态。
文档编号F16C11/00GK2874719SQ20062000244
公开日2007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9日
发明者张荣文, 赖群峰 申请人: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