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器的恒温器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38006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热器的恒温器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器的恒温器阀结构,其具有阀,该阀包括阀壳和连接 到阀壳的恒温罩,其中所述阀壳具有管段和能够沿横向于管段的纵向轴线的运 动方向移动的f丈动元4牛。
背景技术
这种恒温器阀结构存在于许多加热器。致动元件被设计成销,该销-故引导 通过压盖并与阀元件相互作用,所述阀元件由弹簧向打开方向偏置。恒温罩包 括恒温元件,其随温度升高而膨胀,因而通过致动元件沿阀座的方向更靠近地 移动岡元件,以便对载热介质流体(通常是热水)的供给进行节流。
相对于致动期间作用在致动元件上的力,恒温罩固定在阀壳上。通常该固 定通过锁紧螺母实现,所述锁紧螺母被可旋转且不可位移地保持在恒温罩上。 该锁紧螺母拧到设在阀壳上的螺紋上。 一种选择是通过一种卡口环形成,其中, 安放在阀壳上的恒温罩通过固定环的旋转而固定在阀壳的突起处。
两种实施方式都需要对于制造恒温罩和组装的显著开销。两者均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实现恒温罩在阀壳上的节省成本的固定。
利用上述的加热器的恒温器阀结构,该技术问题如下地实现恒温罩包括 围绕管段的至少一部分圆周的固定结构。
在致动元件的致动期间通过恒温罩产生的力实际上仅在一个方向上'即平 行于致动元件的运动方向。基本上,其因此足以提供用于使恒溫罩相对于这些 力保持在阀壳处的措施。 一个非常简单的措施是使用阀壳本身,确切说是其管 段,作为对于产生力的"支承,,。因而,恒温罩和其固定结构非常容易设计。
4另外,阀可以被简化,因为不再需要对应的保持几何形状、例如螺紋。恒温罩
在阀壳上的固定简单地通过以下方式完成恒温罩配合在阀壳的"前侧"上,
即致动元件露出的一侧,并然后从阀壳的"后侧,,固定,即从阀壳相对前侧的 一侧固定。阀壳足够稳定以承受运行期间产生的力。另外的措施因此不是绝对 必须的。
优选地,致动结构具有两个臂。这些臂然后可以通过将阀壳容纳在它们之 间的方式被引导经过阀壳的两侧。优选地,两个臂被设计成彼此对称,这简化 了制造。
优选地,臂在管段的与恒温罩对置的一侧通过连接元件相互连接。因而, 连接元件布置在阀壳的后侧并连结两个臂。连接元件和两个臂之间的连接例如 适于承受拉力。然后当恒温罩作用在致动元件上时,由此产生的拉力将由抵靠 在阀壳的"后侧"上的连接元件承受。
优选地,连接元件和两个臂分别具有相互匹配的固定几何形状。这提供了 使连接元件和两个臂相互接合的简单方式,因此它们通过形状配合相互连接。 这种形状配合能够承受更大的力,从而使这种固定几何形状的制造可以相对简单。
尤其优选的是,固定几何形状的至少一部分制成卡锁齿结构。卡锁齿结构 相对容易制造,例如通过注塑制成塑料零件。利用卡锁齿结构,恒温罩可以从 前侧配合在阀壳上,且然后连接元件可以从后侧推入。当恒温罩和连接元件相 向移动时,卡锁齿结构的齿将相互接合。当连接元件已沿恒温罩的方向移动直 到"被挡住"时,恒温罩可靠地固定在阀壳上。不需要另外的固定措施。
优选地,利用所安装的连接元件在阀壳和连接元件和/或臂之间设有间隙, 间隙的高度对应于至少卡锁齿结构的高度。根据连接元件或者臂中哪一个元件 在外侧,内侧元件可以向下推向阀壳,使得卡锁齿结构的齿彼此松开。在此状 态下,如果需要恒温罩的拆卸,可以再次移除连接元件。如果需要防止意外的 移除,可以在间隙中插入保护元件。
在选择或者附加的实施例中,可以确保连接元件平行于纵向轴线接合臂。 即,当恒温罩已从前侧靠在阀壳上时,连接元件将平行于管段的纵向轴线在后 侧上推到臂上或推入臂中,以使臂彼此连接。
优选地,臂可以设计成弹性的。这意味着当恒温罩推到管段上时,臂可以一定程度地扩开。然后,臂将在管段的后侧上再一定程度地向内弯曲,这在弹 力足够大的情况下足以将恒温罩可靠地保持在阀壳上。
优选的是,臂至少以一端段抵靠在管段上的一个区域,该区域抵靠在穿过 纵向轴线并垂直于运动方向延伸的一个平面的一侧。因而,臂在弹力足够大的 情况下将提供对恒温罩的可靠固定,而无另外的辅助元件,例如连接元件。恒 温罩从前侧安装且臂;故推到阀壳上。这将使它们扩开以越过管段的最大直径。 臂的端部或者臂端部处的区域然后支承在管段的后侧上,因此采用这种方式可 以产生足够大的保持力。
优选地,臂利用端段的轴向端部抵靠在管段上。因而,每一个臂实际上仅 利用两个点或区域支承在管段的圆周上。这提高了固定效果。没有由于管段后 侧上的小的异常引起臂位置倾斜而使得保持力降低的风险。
优选地,阀壳在致动元件的区域中具有突起,并且恒温罩具有垂直于运动 方向延伸的底壁,所述底壁具有与突起相匹配的开口。这样,恒温罩可以利用 底壁抵靠在阀壳的前侧上。然而,这不是绝对必须的。有利的是,使突起突伸 穿过开口。在此情况下,防止了恒温罩沿圆周方向围绕阀壳的管段旋转。这让 恒温罩在阀壳上有确定位置,因此包含在恒温罩中的恒温致动器、例如蜡筒或 者波紋管元件始终可以被这样地定位,使得由该致动器产生的致动力平行于致 动元件作用。
优选的是,突起具有平行于运动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成型部,且恒温罩具 有至少一个与成型部相互作用的轮廓元件。因而,另外地阻止了恒温罩相对于 阀壳的旋转。 一定的旋转保护已通过两个臂产生,所述臂已在相对侧上引导过 阀壳。
优选地,恒温罩处的固定结构具有圆周壁,所述圆周壁具有对应于管段的 外轮廓的内轮廓。此处,臂可以视为圓周壁的部分。恒温罩因而可以从前侧通
过以下方式靠在阀壳上前侧实际上没有使脏物或者妨碍物能进入产生致动元 件的致动的腔室的更大的间隙或类似物。因而,恒温结构的操作安全性被长时 间确保。
优选地,管段具有多边形、尤其是六边形的橫截面。在这种管段处,可以 有平面的支承表面,因此可以进一步改进恒温罩的固定。


下面根据优选实施例以及

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加热器的恒温器阀结构的分解视图2是图1所示的处于组装状态的加热器的恒温器阀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组装状态下的加热器的恒温器阀结构的一种变化形式;
图4是图3所示的加热器的恒温器阀结构的主视图的一部分;
图5是相对于图3的加热器的恒温器阀结构的一种变化形式;
图6是图5所示的加热器的恒温器阀结构的一种变化形式;
图7是加热器的恒温器阀结构的另一实施形式;
图8是用于图7所示的加热器的恒温器阀结构的阀壳;
图9是用于图7所示的加热器的恒温器阀结构的恒温罩;
图IO是阀壳;和
图11是图IO所示阀壳的阀的一部分。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显示了具有阀2的加热器的恒温器阀结构1 (以下简称结构),阀2 包括阀壳3,该阀壳3具有管段4和致动元件5。管段4具有纵向轴线6。管段 在一端部具有螺母元件7,并在另一端部具有外螺纹8,因此阀壳2可以布置在 加热器和未详细示出的用于载热介质流体的供给管之间。其它种类的连接也是 可以的,例如所谓的"压配合"。
利用本质上已知的方法,致动元件5引导穿过压盖并作用在未详细示出的 阀元件上,所述阀元件布置在阀壳2内。阀元件与阀座相互作用。当阀元件靠 近阀座时,载热介质流体的流量纟皮更强烈地节流。
加热器的恒温器阀结构1还包括恒温罩9,如从图2可见,所述恒温罩9 具有被设计成波紋管形式的恒温元件10。该恒温元件10的延伸随温度变化。 如果温度升高,恒温元件使推杆11沿致动元件5的方向位移,如本身已知地, 这将更强烈地节流阀。然而,原则上,本发明并不限于所示恒温元件。另外, 此处也可使用其它种类的恒温工作装置。如果加热器用作冰箱或空调系统中的 热交换器,恒温元件也可以相反的方式工作。
恒温罩9也可由多个零件构成,例如,具有安装在阀壳3上的适配器和安
7装在适配器上的致动元件。
恒温罩9具有外壳12和旋转手柄13,所述旋转手柄13可旋转且轴向不可 位移地支撑在外壳12上。旋转手柄13通过一对螺紋14接合恒温元件10或者 恒温元件的支架,因此旋转手柄14的旋转将改变恒温元件10和致动元件5之 间的距离,并因此改变温度额定值,这一点本身是已知的。
外壳12具有底壁15,在恒温罩9的安装位置中,所述底壁15抵靠在在此 情况下由拧入阀壳3的阀座嵌入部端侧形成的支承表面16上。底壁15具有开 口 17,压盖的螺母部分18引导穿过所迷开口 17,致动元件5支撑在所述螺母 部分18中。开口 17和螺母部分18 (通常此处也可设置一突起)的相互作用防 止恒温罩9相对于阀壳3平行于支承表面16的意外移动。
为了使恒温罩9相对于致动销5的致动期间产生的力而可靠地保持在阀壳 3上,设置连接元件19,该连接元件19利用两个臂20、 21与外壳12接合。连 接元件19具有外锯齿22,且恒温罩9的外壳12的臂20、 21分别具有内锯齿 23。外锯齿22和内锯齿23 —起形成卡锁齿结构。当恒温罩9和连接元件19 想向移动时,外锯齿22和内锯齿23的齿可以滑过对方。然而,沿相反方向, 外锯齿22和内锯齿23的齿在彼此后面卡住。
然而,如可见,尤其从图2,在连接元件9的安装状态下,平行于致动元 件5的运动方向也留有间隙24,至少带有外锯齿22的连接元件19的部分可以 弹入该间隙24从而释放该卡锁连接。然而,在致动元件5的延伸中,连接元件 19靠在阀壳3的管段4上。如果要防止连接元件l9的意外释放,那么可以使 用填充元件来至少部分地填充间隙24。
恒温罩9的外壳12和连接元件19两者均可由塑料材料制成,例如通过注 塑。这允许相对低的生产成本。该安装相对简单。仅需恒温罩9从一侧("前 侧,')配合在阀壳3上,且然后连接元件19必须从"后侧"推入直到被挡住, 因此外锯齿22和内锯齿23相互卡锁接合,从而完成恒温罩9在阀2上的安装。
如果恒温罩的质量较大,则利用连接元件的固定结构就尤其有利。
图3和图4显示了 一种修改的设计,其中相同和对应的元件具有与图1和 图2中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根据图3和图4的实施例中,两个臂20、 21设计成弹性。当具有两个 臂20、 21的恒温罩9配合在阀壳的管段4上时, 一旦臂20、 21已被推到管段
84的最大直径上,两个臂20、 21—起弹开和弹回。假定恒温罩9固定在管段4 的"前侧,'上,臂20、 21的端段25、 26将靠在管段4的"后侧"上。如果臂 20、 21的弹力设计得足够大,该固定将足以使恒温罩9相对于致动元件5致动 期间产生的力可靠地固定在阀上。
端段25、 26分别仅利用轴向端部27、 28靠在管段4上。因而,从某种意 义上说,每一臂20、 21具有管段4上的两点支承,其进一步增加了保持力和恒 温罩9在管段4上的固定的可靠性。
尤其从图3可见,也可被视为外壳12的圓周壁的部分的臂20、 21具有内 轮廓29,其与管段4的外轮廓相匹配。因而,臂20、 21至少几乎靠在管段4 的外圓周上。
图5显示了参照图3修改的结构1,相同和相对应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 标记。
实质区别在于,现在管段4具有六边形横截面。在此连接中,存在侧面30, (未详细示出)致动销5从该侧面30突出。因此,两个臂20、 21与和侧面30 成60°角的侧面30、 31相互作用。产生的保持力足以将恒温罩9可靠地保持 在管段4上。
根据图6的实施例产生更好的保持,其以其它方式大致对应于根据图5的 实施例。相同和对应的元件被设置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两个臂20、 21通过连接 元件19相互连接,所述连接元件19已平行于纵向轴线6推到臂20、 21的端部 上。连接元件19可以但不必一定靠在管段4上。
图7至图9显示了结构1的另一实施例,其中相同和相对应的元件具有与 图1 -图6中相同的附图标记。
阀2 (图8)在其阀壳3上具有突起33。突起33具有成型部34,在此情 形下是凹槽,其方向平行于致动元件5的运动方向。
恒温罩在其外壳12上具有对应的相对元件35,在此情形下被设计成突起。 当恒温罩9安放在阀2上时,该相对元件35与成型部34相接合,从而防止了 恒温罩9相对于阀2旋转。
图10显示了可用于结构1的阀2的进一步细节。
管段4在一端具有外螺紋8,并在另一端具有内螺紋36。压盖37可旋转 地支撑在管段4中,图10中可见压盖37的螺母部分l8。压盖在其"内侧"端部处具有与一球元件40的槽39相接合的方形突起38,该球元件40可旋转地 支撑在管段4内。球元件40具有中心开口 41,用于使致动元件5穿过。
如果压盖37的螺母部分18被转动,球元件40也被转动,因此贯通槽42 定向为大致平行于管段4的纵向轴线6。当贯通槽42相对于纵向轴线小于90 °布置时,阀2被关闭。
在球元件40中,阀元件43可以由致动元件5克服弹簧44的力移动。阀 元件43与阀座嵌入部45相互作用。阀座嵌入部45具有阀座46。阀元件43和 阀座46之间的距离决定了通过阀2的载热介质流体的流量。
权利要求
1. 一种加热器的恒温器阀结构,该加热器的恒温器阀结构具有阀,所述阀包括阀壳和连接到阀壳的恒温罩,其中所述阀壳具有管段和可沿横向于所述管段的纵向轴线的运动方向移动的致动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罩(9)包括围绕管段(4)的圆周的至少一部分的固定结构(20,21,19)。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致动结构具有至少两个臂 (20,21 )。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臂(20,21 )通过在所 述管段(4)的与所述恒温罩(9)对置的一侧通过连接元件(19)相互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19)和两 个所述臂(20,21)分别具有相互匹配的固定几何形状(22,23 )。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几何形状(22,23) 的至少 一部分^^殳计成卡锁齿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利用所安装的连接元件(19) 在所述阀壳(3 )和所述连接元件(19 )和/或所述臂(20,21 )之间设有间隙(24 ), 该间隙(24)的高度至少对应于所迷卡锁齿结构的高度。
7. 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 件(19)可以平行于纵向轴线(6)地与所述臂(20,21)相接合。
8. 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臂(20,21 ) 被设计成弹性的。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臂(20,21)至少以一 端段(25,26 )抵靠在所述管段(4)的一个区域上,该区域抵靠在延伸穿过纵 向轴线(6)并垂直于运动方向的一个平面的一侧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臂(20,21 )利用所述 端段(25,26)的轴向端部(27,28)抵靠在所述管段(4)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迷阀壳 (3)在所述致动元件(5)的区域中具有突起(18,33),且所述恒温罩(9)具有垂直于运动方向延伸的底壁(12),所述底壁带有与所述突起(18,33)相 匹配的开口 ( 18)。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33)具有至 少一个平行于运动方向延伸的成型部(34),且所述恒温罩(9)具有至少一个 与所述成型部(34)相互作用的相对元件(35)。
13. 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 罩(9)处的固定结构(19,20,21 )具有圆周壁,所述圓周壁具有与所述管段(4) 的外轮廓相对应的内轮廓(29)。
14. 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段 (4)具有多边形、尤其是六边形的横截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阀(2)的加热器的恒温器阀结构,该阀包括阀壳(3)和恒温罩(9),所述阀壳带有一管段(4)和一可沿横向于管段的纵向轴线的运动方向移动的致动元件,而所述恒温罩则与阀壳(3)相连接。本发明试图实现恒温罩在阀壳上的节省成本的固定。为此目的,恒温罩(9)包括围绕管段(4)的至少一部分圆周的固定结构(20,21,19)。
文档编号F16K31/64GK101520111SQ200910006780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日
发明者安德斯·O·克劳森 申请人:丹佛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