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颈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099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轴颈轴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蒸汽涡轮、燃气轮机、送风机和压缩机等的转动设备中所使用的轴 颈轴承。
背景技术
在蒸汽涡轮、燃气轮机、送风机和压缩机等的转动设备中所使用的轴颈轴承例如 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轴颈轴承。专利文献1 (日本)实开昭63-132114号公报另外,在近年来,提出有如下轴颈轴承的方案在承载环的半径方向内侧沿着周向 配置有多个(例如,四个)衬垫(更加详细的是,上半部承载环(本体上半部)的半径方向 内侧沿着周向配置有多个(例如,二个)衬垫,下半部承载环(本体下半部)的半径方向内 侧沿着周向配置有多个(例如,二个)衬垫),并且在各个衬垫的两端部分别配置一个,合计 配置有八个供油嘴。但是,在这样的轴颈轴承中,由于从安装于不承受负荷(没有施加负荷)的上半部 承载环的供油嘴也施放(供给)润滑油,所以存在如下的问题供油量容易过多,增加辊轴 (转动轴)的外周面与衬垫的内周面之间的搅拌损失,并且增加轴承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的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轴颈轴承,该轴颈轴承能 够减少在转动轴的外周面与衬垫的内周面之间施放(供给)的润滑油量,并且减少在转动 轴的外周面与衬垫的内周面之间的搅拌损失,以及减少轴承损失。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轴颈轴承,其能够转动地轴承支承转动轴,其中,具有承载环,其具有上 半部承载环和下半部承载环;多个衬垫,其隔着间隔而配置在所述下半部承载环的半径方 向内侧,并且承受所述转动轴的负荷;多个衬垫限位件,其分别配置在各个衬垫的周向的两 端部,并且限制各个衬垫的周向的移动,在所述衬垫限位件中的、除了位于所述转动轴的轴 转动方向最后侧的衬垫限位件以外的衬垫限位件具有供油嘴的功能,该供油嘴向所述转动 轴的外周面与所述衬垫的内周面之间施放润滑油。按照与本发明相关的轴颈轴承,具有在转动轴的外周面与衬垫的内周面之间施放 (供给)的润滑油的供油嘴的功能的衬垫限位件的数量是以往的数量的半数以下,并且减 少在转动轴的外周面与衬垫的内周面之间施放(供给)的润滑油量(例如,减少35% )。由此,能够减少在转动轴的外周面与衬垫的内周面之间的搅拌损失,并且减少轴 承损失。在上述的轴颈轴承中,构成为从具有供油嘴功能的衬垫限位件施放同量的润滑 油。按照与本发明相关的轴颈轴承,由于没有必要每一个地调整(设定)衬垫限位件(供油嘴)的油量,所以能够谋求构成和结构的简化,能够谋求制造成本的降低。在上述的轴颈轴承中,位于所述转动轴的轴转动方向最后侧的衬垫限位件比其以 外的衬垫限位件施放少量的润滑油,并且使轴承内的润滑油降温。按照这样的轴颈轴承,能够在总体上降低供给的润滑油量,并且抑制油温,保护轴 承的健全性。与本发明相关的转动设备具有能够减少在转动轴的外周面与衬垫的内周面之间 施放(供给)的润滑油量(例如,减少35% )的轴颈轴承。按照与本发明相关的转动设备,在轴承负载仅向下方起作用而进行水平设置的转 动设备中,能够减少在转动轴的外周面与衬垫的内周面之间的搅拌损失,并且减少轴承损失。发明效果由本发明所起到的效果是能够减少在转动轴的外周面与衬垫的内周面之间施放 (供给)的润滑油量,并且减少在转动轴的外周面与衬垫的内周面之间的搅拌损失,以及减 少轴承损失。


图1与本发明一实施例相关的轴颈轴承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图3是图1的B-B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0轴颈轴承11承载环13衬垫13a上游侧衬垫(衬垫)13b下游侧衬垫(衬垫)14 供油嘴(衬垫限位件)Ha供油嘴(衬垫限位件)14b供油嘴(衬垫限位件)Hc供油嘴(衬 垫限位件)14d供油嘴(衬垫限位件)15衬垫限位件16上半部承载环17下半部承载环20 辊轴(转动轴)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一边参照图1至图3 —边说明与本发明相关的轴颈轴承的一实施例。图1是与本发明一实施例相关的轴颈轴承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图 3是图1的B-B剖面图。如图1所示,轴颈轴承10主要以承载环11、导向金属件12 (办4卜·' >夕 > )、多个 (本实施例为二个)衬垫13、多个(本实施例为四个)供油嘴(衬垫限位件)14、一个衬垫 限位件(限位件)15为主的要素构成。承载环11具有上半部承载环16和下半部承载环17,上半部承载环16和下半部承 载环17经由结合螺栓(未图示)进行结合。如图2所示,导向金属件12被两行排列配置在轴向,如图1和图2所示,其外周面 与上半部承载环16的内周面相接,经由螺栓(未图示)固定于上半部承载环16的半径方 向内侧。该导向金属件12不是支承辊轴(转动轴)20的负荷的部件,仅仅是防止辊轴20 的飞出的部件。如图1所示,衬垫13具有位于辊轴20的轴转动方向前侧的上游侧衬垫13a和位于辊轴20的轴转动方向后侧的下游侧衬垫13b。上游侧衬垫13a和下游侧衬垫1 被配 置为沿着周向排列,例如,由W87(白金属)、S25制作。另外,上游侧衬垫13a和下游侧衬垫 13b,其外周面与下半部承载环17的内周面相接,并且在上游侧衬垫13a与下游侧衬垫1 之间,形成(设置)有规定的间隙,并且安装在下半部承载环17的半径方向内侧。这些衬 垫13a、1 具有摆动机构。供油嘴14例如是向辊轴20(参照图2)的外周面与衬垫13的内周面之间施放(供 给)从底面的一侧供给润滑油的部件,供油嘴14具有配置于导向金属件12的一端部(位 于辊轴20的轴转动方向后侧的下游侧的端部)的(第一的)供油嘴14a、配置于上游侧衬 垫13a的两端部(位于辊轴20的轴转动方向前侧的上游侧的端部和位于辊轴20的轴转动 方向后侧的下游侧的端部)的(第二的)供油嘴14b和(第三的)供油嘴14c以及配置于 下游侧衬垫1 的一端部(位于辊轴20的轴转动方向前侧的上游侧的端部)的(第四的) 供油嘴14d。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从各个供油嘴Ha、14b、Hc、14d施放相同的润滑油,即, 从各个供油嘴14a、14b、14c、14d供给等于相当于全体流量的25%的润滑油。供油嘴14b、Hc、14d分别具有衬垫限位件(限位件)的功能,上游侧衬垫13a被 供油嘴14b、14c限制(限制)周向的移动,下游侧衬垫1 被供油嘴14d、衬垫限位件15限 制(限制)周向的移动。另外,上游侧衬垫13a与下游侧衬垫1 的朝向轴向的移动,被经由固定螺钉(未 图示)固定于下半部承载环17的两端面的侧板22限制(限制)。还有,供油嘴与衬垫限位件不限于一体构成,还可以具有使供油嘴和衬垫限位件 接近而作为分别设置的结构体的结构。按照本实施例的轴颈轴承10,向辊轴20的外周面与衬垫13的内周面之间施放润 滑油的供油嘴14a、14b、14c、14d仅被配置在导向金属件12的一端部、上游侧衬垫13a的两 端部和下游侧衬垫Hb的一端部,供油嘴14a、14b、14c、14d的数量是以往的数量的一半以 下,减少辊轴20的外周面与衬垫13的内周面之间施放的润滑油量(例如减少35% )。由此,能够减少辊轴20的外周面与衬垫13的内周面之间的搅拌损失,并且能够减 少轴承损失。另外,按照本实施例的轴颈轴承10,从各个供油嘴14a、14b、14c、14d施放相同量 的润滑油。由此,由于没有必要调整(设定)每个供油嘴14a、14b、14c、14d的油量,所以,能 够谋求构成和机构的简化,并且能够谋求降低制造成本。还有,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 各种改变、变形。例如,也可以不设置(省略)供油嘴14a,而从供油嘴14b供给相当于整体流量的 50%的润滑油。另外,衬垫限位件15构成为不进行供油的结构,以减少润滑油量。但是,在衬垫限 位件15上,由于设有供油嘴,所以也能够供油。通过这样结构,能够作为降低油温的降温喷 射器来利用。
权利要求
1.一种轴颈轴承,其能够转动地轴承支承转动轴,其中,所述轴颈轴承具有承载环,其具有上半部承载环和下半部承载环;多个衬垫,其隔着 间隔而配置在所述下半部承载环的半径方向内侧,并且承受所述转动轴的负荷;多个衬垫 限位件,其分别配置在各个衬垫的周向的两端部,并且限制各个衬垫的周向的移动,在所述衬垫限位件之中,除了位于所述转动轴的轴转动方向最后侧的衬垫限位件以外 的衬垫限位件具有供油嘴的功能,该供油嘴向所述转动轴的外周面与所述衬垫的内周面之 间施放润滑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颈轴承,其特征在于,从具有供油嘴功能的衬垫限位件施放 同量的润滑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颈轴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转动轴的轴转动方向最 后侧的衬垫限位件比其以外的衬垫限位件施放较少量的润滑油,并且使轴承内的润滑油降
4. 一种转动设备,其具有权利要求1至3所记载的轴颈轴承。
全文摘要
一种轴颈轴承,其减少在转动轴的外周面与衬垫的内周面之间施放(供给)的润滑油量,并且减少在转动轴的外周面与衬垫的内周面之间的搅拌损失,以及减少轴承损失。所述轴颈轴承具有多个衬垫(13a、13b)和多个衬垫限位件(14a、14b、14c、14d、15),所述衬垫(13a、13b)隔着间隔而配置在下半部承载环(17)的半径方向内侧,并且承受转动轴的负荷;所述衬垫限位件(14a、14b、14c、14d、15)分别配置在各个衬垫(13a、13b)周向的两端部,并且限制各个衬垫(13a、13b)的周向的移动。在衬垫限位件(14a、14b、14c、14d、15)中的、除了位于转动轴的轴转动方向最后侧的衬垫限位件(15)以外的衬垫限位件(14a、14b、14c、14d)具有供油嘴的功能,该供油嘴向转动轴的外周面与衬垫(13a、13b)的内周面之间施放润滑油。
文档编号F16C33/10GK102149931SQ20098013528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7日
发明者中野隆, 山末真吾, 广川一晴, 田中慎吾, 胁勇一朗, 贝漕高明 申请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