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4607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请求2009年6月3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09-155821的优先权的权 利,在本申请中援引其日本专利申请的说明书、附图以及摘要的全部内容。本发明涉及通过电磁力使设在阀孔内的滑柱移动,调节向阀孔内开口的各端口之 间的连通状态的电磁阀。
背景技术
在自动变速器(Automatic Transmission (AT))、无级变速器(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VT))等的油压控制中,使用例如在日本特开2006-83879号公报 中记载的电磁阀。该电磁阀由螺线管部和滑柱控制阀构成,所述螺线管部具有通过电磁力 驱动的柱塞,所述滑柱控制阀具有设在形成于滑柱外壳上的阀孔内并通过上述柱塞的移动 在阀孔内移动的滑柱。在滑柱外壳上沿着滑柱的移动方向并列地设有向阀孔的内表面开口的供给端口、 输出端口以及排出端口。滑柱具有凸肩(land),该凸肩具有与阀孔的内表面对应的外表面, 由该外表面与阀孔的内表面形成具有与滑柱的移动量对应的重叠长度的节流部。通过变更 在各端口之间形成的节流部的重叠长度,调节各端口之间的连通状态,控制油压。例如在柱 塞上没有作用电磁力的非驱动时,滑柱受到设在滑柱外壳内的弹簧的施力,其凸肩配置于 在排出端口和输出端口之间形成节流部的位置上。当滑柱位于上述位置时,截断输出端口 与排出端口的连通,并且使输出端口与供给端口连通,对输出端口施加供给端口内的压力。 另一方面,通过电磁力驱动柱塞时,滑柱克服上述弹簧的作用力,其凸肩配置成使得在供给 端口和输出端口之间形成节流部。由此,截断输出端口与供给端口的连通,并且使输出端口 与排出端口连通,降低输出端口内的压力。但是,在该电磁阀中,在形成于各端口之间的节流部中,从阀孔的内表面与凸肩的 外表面之间的一点点的间隙泄漏工作油,依赖于该泄漏量而降低各端口的压力。因此,为了 弥补降低了的压力,需要增大向电磁阀供给工作油的泵的输出功率。近年来,从节能的观点 出发,有抑制各端口之间的工作油的消耗流量(泄漏流量)而抑制泵的输出功率增大的请 求。作为抑制消耗流量的方法之一,有使设在各端口之间的节流部的重叠长度增大的结构。 但是,要使节流部的重叠长度增大,则需要增加滑柱的移动量(行程量),由此可能导致伴 随着对滑柱施力的弹簧载荷变化量增大的螺线管部的大型化、螺线管吸力的降低以及油压 控制精度的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为提供可解决上述问题的电磁阀。本发明一方式的电磁阀,包括滑柱外壳,具有形成供给工作油的供给端口、输出 工作油的输出端口以及排出工作油的排出端口的阀孔;滑柱,其被设成能在上述阀孔内沿 其轴向滑动,并且具有在该轴向上隔开间隔设置的多个凸肩,所述凸肩具有与上述阀孔的内表面对应的外表面。该电磁阀,通过由伴随着利用电磁力来驱动的柱塞的移动而使上述 滑柱在上述阀孔内进行的移动来切换各凸肩在上述阀孔中的位置,在上述供给端口与上述 输出端口之间以及上述输出端口与上述排出端口之间的流路上,由上述凸肩的外表面与上 述阀孔的内表面形成具有与上述滑柱的移动量对应的重叠长度的节流部,调节各端口之间 的连通状态。在上述供给端口与上述输出端口之间的流路以及上述输出端口与上述排出端 口之间的流路的至少一方,串联地设置多个上述节流部。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各端口之间的流路串联地设置多个节流部,节流部的重叠 长度相对于滑柱的移动量的变化量以节流部的数量倍增。因此,不增大滑柱的行程就能抑 制泄漏流量。并且,由于通过增加节流部的数量来还能减少滑柱的移动量,因而可实现滑柱 的移动方向上的电磁阀的小型化。在上述方式的电磁阀中,也可以在构成上述供给端口与上述输出端口之间以及上 述输出端口与上述排出端口之间的流路的凸肩的至少一方设置缺口,该缺口将上述工作油 从一方端口向另一方端口排出一部分,从而抑制该工作油的压力变动变得过大,在设置了 该缺口的端口之间的流路上设有多个上述节流部。通常,设有缺口的端口之间的工作油的消耗流量,与没有设置缺口的端口之间的 工作油的消耗流量相比变大。如端口之间的工作油的消耗流量变大,则从输出端口输出的 工作油的流量减少相应量,从而输出端口的输出压力降低。因此,根据设有工作油的消耗流 量较大的缺口的端口之间的工作油消耗流量来设定供给工作油的泵的输出功率。因此,该 消耗流量之差越大,泵的输出功率就变得过大,没有设置缺口一侧的端口之间的压力差变 大至必要以上。各端口之间的压力差变大时,有该端口之间的消耗流量增加的趋势。根据 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多个节流部,由于能抑制设有消耗流量变大的缺口的端口之间的消耗 流量,因而可实现各端口之间的消耗流量的均勻化。在上述方式的电磁阀中,上述凸肩可以在其外表面上具有向上述阀孔的内表面侧 开口的凹部,在上述阀孔内由该凹部与上述阀孔的内表面构成连接上述串联地设置多个的 节流部彼此的流路。在阀孔外设置将串联地设置多个的节流部彼此连接的流路的情况下,由于需要另 行设置向阀孔内开口的端口,因而存在使滑柱外壳相应地增大的可能性。根据上述结构,可 通过在凸肩的外表面上设置凹部,在阀孔内构成将串联地设置多个的节流部彼此连接的流 路。由此,可避免由于另行设置向阀孔内开口的端口而引起的滑柱外壳的大型化,可抑制电 磁阀的大型化。


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后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所附的附图而变 得更加易于理解,在上述附图中,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阀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阀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磁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

将本发明具体化成进行AT的油压控制的电磁阀的第一实施 方式。如图1所示,电磁阀1由螺线管部2和与该螺线管部2结合的滑柱控制阀3构成。 滑柱控制阀3插入到形成于未图示的AT的阀体上的插入凹部。螺线管部2的外壳4由磁性体构成,形成为向滑柱控制阀3侧(图1中左侧)开口 的有底圆筒状。在外壳4的底部4a中央设有圆筒状的柱塞保持部4b。并且,在外壳4的开 口端部设有切口部4c。在外壳4的内周面与柱塞保持部4b的外周面之间,设有线圈体5。 线圈体5用树脂覆盖线圈5a,其形成为具有与外壳4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外径和与柱塞保持 部4b的外径大致相等的内径的大致圆筒状。线圈体5的轴向长度被设定为比柱塞保持部 4b的轴向长度大。线圈体5以将其外壳4的底部4a —侧的部位配置于柱塞保持部4b外侧 的方式嵌合固定在外壳4上。在线圈体5中与上述切口部4c对应的部位上,设有连结部5b。连结部5b经由切 口部4c向外壳4的外侧突出,在其前端上设有连接器部5c。连接器部5c形成为向与滑柱 控制阀3相反的一侧(图1中右侧)开口的有底筒状。在连接器部5c的内侧设有插销5d。 插销5d的基端部通过埋设在连结部5b的未图示的导线与上述线圈5a连接。线圈体5、连 结部5b、连接器部5c以及插销5d由树脂一体成型。在外壳4的开口部设有大致呈圆筒状的螺线管芯6。螺线管芯6具有圆筒部6a和 凸缘部6b,所述圆筒部6a插入配置于线圈体5的内侧,所述凸缘部6b设在该圆筒部6a的 滑柱控制阀3侧的端部上,并压入固定在外壳4的开口端部的内表面上。圆筒部6a的轴向 长度被设定为,在凸缘部6b固定于外壳4的状态下,可在圆筒部6a与上述柱塞保持部4b 之间产生间隙。柱塞保持部4b保持大致呈圆筒状的柱塞7。柱塞7的外径比柱塞保持部4b的内 径稍微小,柱塞7可沿柱塞保持部4b的轴向移动。在柱塞保持部4b与柱塞7之间,设有轴 承衬套8a。柱塞7以可经由该轴承衬套8a相对于外壳4沿轴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承。根据 上述线圈5a的励磁,在螺线管芯6的基端部上设置的磁轭部6c上产生的吸力作用于柱塞 7上时,柱塞7靠近螺线管芯6侧。在柱塞7的内周固定有轴9。轴9插入螺线管芯6的圆筒部6a,其前端部相比凸 缘部6b更向滑柱控制阀3侧突出。在螺线管芯6与轴9之间设有轴承衬套Sb。轴9以可 经由该轴承衬套8b相对于螺线管芯6沿轴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承。因此,一体地构成的柱塞 7及轴9的两端部经由轴承衬套8a、8b被支承在外壳4和螺线管芯6上。轴9上固定有止动器9a,该止动器9a与螺线管芯6的圆筒部6a抵接而限制柱塞 7向螺线管芯6侧的移动。柱塞7向外壳4的底部4a侧的移动是通过轴9的基端部与外 壳4的底部4a抵接而限制的。因此,柱塞7和轴9可在轴9与外壳4(柱塞保持部4b)的 底部4a抵接的位置(图1中用单点划线表示的中心线的上侧)和止动器9a与螺线管芯6 的圆筒部6a抵接的位置(图1下侧)之间沿轴向移动。上述滑柱控制阀3的滑柱外壳10形成为大致筒状。在滑柱外壳10的螺线管部2 侧的端部设有环状的轴环部11,该轴环部11具有比上述外壳4的内径小的外径。通过使设 在外壳4的开口端部上的铆接片4d向内侧弯曲,在使轴环部11与螺线管芯6的凸缘部6b
5抵接的状态下将滑柱外壳10固定在外壳4上。并且,滑柱外壳10上形成有阀孔12,该阀孔12在该滑柱外壳10固定在外壳4上 的状态下与上述螺线管芯6的圆筒部6a内连通。在阀孔12内,从螺线管部2侧依次形成 有直径阶段性地变大的第一滑动孔13、第二滑动孔14以及收容孔15。所述各孔13 15 与上述外壳4、上述螺线管芯6以及上述柱塞7具有同轴。在滑柱外壳10的内周面中的第一滑动孔13与第二滑动孔14之间的边界部位形 成有环状槽16,并形成有与该环状槽16内连通的反馈端口 17。在滑柱外壳10的内周面中与第二滑动孔14对应的部位上,从螺线管部2侧依次 形成有第一环状槽18、第二环状槽19、第三环状槽20、第四环状槽21以及第五环状槽22。 在滑柱外壳10中与第一环状槽18对应的部位上,形成有与该第一环状槽18连通的供给端 口 23。从未图示的泵向该供给端口 23供给工作油。并且,在滑柱外壳10中与第三环状槽 20对应的部位上,形成有与该第三环状槽20连通的输出端口 24。从该输出端口 24向未图 示的AT输出工作油。并且,在滑柱外壳10中与第五环状槽22对应的部位上,形成有与该 第五环状槽22连通的排出端口 25。从该排出端口 25向未图示的油泵排出工作油。另外, 由于将输出端口 24的输出压力向上述环状槽16内反馈,因而上述阀体上形成有与上述反 馈端口 17连通的未图示的反馈流路。并且,由于在滑柱外壳10上通过铸造形成第二环状 槽19和第四环状槽21,因而在滑柱外壳10上形成分别与第二环状槽19及第四环状槽21 连通的贯通孔19a、21a。所述贯通孔19a、21a分别被上述阀体封闭。并且,在滑柱外壳10 中与弹簧收容孔15对应的部位上形成有排泄端口 15a,该排泄端口 15a与弹簧收容孔15连 通,排出来自该弹簧收容孔15的排泄水。在弹簧收容孔5上设有塞子26,该塞子26拧入形 成于弹簧收容孔15的内周面上的螺纹槽15b。并且,在弹簧收容孔15中塞子26的螺线管 部2侧收容有弹簧27。在阀孔12内,可沿轴向滑动地设有滑柱30。滑柱30形成为在与上述轴9同轴上 延伸的大致圆柱状。滑柱30的轴9侧(螺线管部2侧)的端面与轴9的前端面抵接。上 述弹簧27设在滑柱30的上述塞子26侧(图1中左侧)的端部与塞子26之间。通过该弹 簧27的弹力,滑柱30总是向轴9侧受到施力,因该弹力滑柱30在总是与轴9抵接的状态 下向图中左右方向一体地移动。因此,如在图1中用单点划线表示的中心线的上侧所示,在 上述线圈5a没有被励磁的非励磁状态下,滑柱30、轴9以及柱塞7在该轴9与上述外壳4 的底部4a抵接的状态下被保持。并且,如在图1中用单点划线表示的中心线的下侧所示, 在线圈5a被励磁的励磁状态下,直到止动器9a与螺线管芯6的圆筒部6a抵接为止,滑柱 30伴随着轴9及柱塞7的移动而向塞子26侧移动,并在该位置被保持。在滑柱30上,从螺线管部2侧依次分别设有具有与上述第一滑动孔13的内径大 致相等的外径的第一凸肩31、具有与上述第二滑动孔14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外径的第二凸 肩32以及同样具有与第二滑动孔14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外径的第三凸肩33。在第三凸肩 33的塞子26侧的端部上设有向该塞子26侧开口的弹簧收容凹部34。在该弹簧收容凹部 34上收容有该弹簧27的一端。第一凸肩31被设成,在上述线圈5a的励磁状态及非励磁状态下,使其第二凸肩32 侧的端面31a位于上述环状槽16内。第一凸肩31及第二凸肩32之间的细径部35的轴向 长度被设定为比环状槽16的轴向长度短。
第二凸肩32被设成,在上述线圈5a的非励磁状态下,使其第一凸肩31侧的端面 32a位于环状槽16内,使第三凸肩33侧的端面32b位于第二环状槽19内。并且,第二凸 肩32被设成,在上述线圈5a的励磁状态下,使其第一凸肩31侧的端面32a与环状槽16面 对,使第三凸肩33侧的端面32b位于第二环状槽19与第三环状槽20之间。在第二凸肩32的外表面上,围绕第二凸肩32的外表面整个圆周而设有向阀孔12 的内表面侧开口的第一凹部36。第一凹部36被设成,在上述线圈5a的非励磁状态下,使其 第一凸肩31侧的内侧面36a位于第一环状槽18内,使第三凸肩33侧的内侧面36b位于第 二环状槽19内。并且,第一凹部36被设成,在上述线圈5a的励磁状态下,使其第一凸肩31 侧的内侧面36a位于第一环状槽18与第二环状槽19之间,使第三凸肩33侧的内侧面36b 位于第二环状槽19内。第三凸肩33被设成,在上述线圈5a的非励磁状态下,使其第二凸肩32侧的端面33a 位于第三环状槽20与第四环状槽21之间,使塞子26侧的端面33b相比第五环状槽22更靠向 塞子26侧。并且,第三凸肩33被设成,在上述线圈5a的励磁状态下,使其第二凸肩32侧的端 面33a位于第四环状槽21内,使塞子26侧的端面33b相比第五环状槽22更靠向塞子26侧。在第三凸肩33的外表面上,围绕第三凸肩33的外表面整个圆周而设有向阀孔12 的内表面侧开口的第二凹部37。第二凹部37构成本发明的凹部。第二凹部37被设成,在 上述线圈5a的非励磁状态下,使其第二凸肩32侧的内侧面37a位于第四环状槽21内,使 塞子26侧的内侧面37b位于第四环状槽21与第五环状槽22之间。并且,第二凹部37被 设成,在上述线圈5a的励磁状态下,使其第二凸肩32侧的内侧面37a位于第四环状槽21 内,使塞子26侧的内侧面37b位于第五环状槽22内。在第三凸肩33的第二凸肩32侧的端面33a和第二凹部37的塞子26侧的内侧面 37b上,分别设有用于将从供给端口 23向输出端口 24输入的工作油的一部分向排出端口 25排出的缺口 33c、37c。通过设置该缺口 33c、37c,抑制工作油的压力变动变得过大而产生 振动的情况。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电磁阀1中,在线圈5a处于非励磁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环状 槽18与第二环状槽19经由第二凸肩32的第一凹部36连通,并且在第二凸肩32的第三凸 肩33侧的端部与第二环状槽19之间形成间隙。由此,供给端口 23及输出端口 24经由第 一凹部36、第二环状槽19以及第三环状槽20连通,即经由在阀孔12内构成的流路连通。 并且,同样在线圈处于非励磁状态的情况下,在第三环状槽20与第四环状槽21之间,由第 三凸肩33的第二凸肩32侧的外表面与阀孔12的内表面形成其两部分接触的节流部(用 双点划线表示)。同样在线圈处于非励磁状态的情况下,在第四环状槽21与第五环状槽22 之间,由第三凸肩33的相比第二凹部37更靠向塞子26的一侧的外表面与阀孔12的内表 面形成其两部分接触的节流部(用双点划线表示)。即,在线圈处于非励磁状态的情况下, 在阀孔12内构成的排出端口 25与输出端口 24之间的流路上,串联地设有两处节流部。由 此,截断排出端口 25与输出端口 24的连通。从而将供给端口 23内的压力施加到输出端口 24上。另一方面,当线圈5a被励磁时,滑柱30伴随着轴9及柱塞7的移动而直到止动器 9a与螺线管芯6的圆筒部6a抵接为止向塞子26侧移动,并在该位置被保持。由此,在线圈 5a处于励磁状态的情况下,在第一环状槽18与第二环状槽19之间,由第二凸肩32的相比第一凹部36更靠向第一凸肩31的一侧的外表面与阀孔12的内表面形成其两部分接触的 节流部(用双点划线表示)。并且,同样在线圈5a处于励磁状态的情况下,在第二环状槽19与第三环状槽20 之间,由第二凸肩32的相比第一凹部36更靠向第三凸肩33的一侧的外表面与阀孔12的 内表面形成其两部分接触的节流部(用双点划线表示)。即,在线圈处于非励磁状态的情 况下,在阀孔12内构成的供给端口 23与输出端口 24之间的流路上,串联地设有两处节流 部。由此,截断供给端口 23与输出端口 24的连通。并且,同样在线圈5a处于励磁状态的 情况下,第四环状槽21与第五环状槽22经由第三凸肩33的第二凹部37连通,并且在第三 凸肩33的第二凸肩32侧的端部与第四环状槽21之间形成有间隙。由此,排出端口 25与 输出端口 24经由第五环状槽22、第二凹部37、第四环状槽21以及第三环状槽20连通,即 经由在阀孔12内构成的流路连通。因此,输出端口 24内的压力降低。由此,通过具有与伴随着柱塞7的移动的滑柱30的移动量对应的重叠长度的节流 部,各端口 23、24、25之间的流路面积适当被变更,可控制从设在供给端口 23与排出端口 25 之间的输出端口 24输出的压力。并且,输出端口 24的输出压力(控制压力)经由上述反馈流路被导入环状槽16 内。并且,该输出压力作用于与细径部35面对的第一凸肩31的端面31a以及第二凸肩32 的端面32a。因此,基于第一凸肩31与第二凸肩32之间的面积差产生的推力克服弹簧27 的弹力而发挥作用。即,在该电磁阀1中,根据向线圈5a通电的电流值发挥作用的吸引柱 塞7的电磁吸力、由弹簧27产生的作用力以及被反馈的输出压力引起的力之间的平衡,可 将输出压力控制成为与向线圈5a通电的电流值对应的压力。另外,在滑柱外壳10的阀孔12中螺线管部2侧的端部上,通过该滑柱外壳10的 轴环部11与螺线管芯6的凸缘部6b抵接而形成油贮存室28。在形成于该油贮存室28、螺 线管芯6的内周与轴9之间以及柱塞7与柱塞保持部4b之间的空间上,填充有工作油。并 且,通过使工作油经由形成于上述轴承衬套8a、8b上的未图示的切口以及形成于柱塞保持 部4b与柱塞7之间的间隙而流通,赋予柱塞7的动作缓冲作用。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上述电磁阀1,通过由具有与伴随着柱塞7的移动的滑柱30的移动量对应的重叠 长度的节流部来截断各端口 23、24、25之间的连通,控制从输出端口 24输出的压力。但是, 由于在构成该节流部的凸肩32、33的外表面与阀孔12的内表面之间产生一点点的间隙,因 而工作油经由该间隙泄漏。当工作油泄漏时,根据该工作油的泄漏量而输出压力降低。考 虑到为了弥补该泄漏量引起的输出压力的降低,需要设定上述泵的输出功率。从抑制泵的 输出功率增大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抑制该泄漏。作为抑制该泄漏的方案,考虑使由凸肩 32,33的外表面与阀孔12的内表面构成的节流部的重叠长度增加。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 如上所述地在各端口 23、24、25之间的流路上,串联地分别设有两个由凸肩32、33的外表面 与阀孔12的内表面构成的节流部,因而节流部的重叠长度的变化量成为滑柱30的移动量 的两倍。因此,与在各端口 23、24、25之间分别设置一个节流部的情况相比,不增大滑柱30 的移动量就能抑制泄漏流量。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如下所述。(1)通过在供给端口 23与输出端口 24之间以及输出端口 24与排出端口 25之间的流路串联地分别设置两个节流部,节流部的重叠长度相对于滑柱30的移动量的变化量 以节流部的数量倍增。因此,不增大滑柱30的移动量就能抑制泄漏流量。并且,由于可将 滑柱30的移动量减少相应节流部数量所增加的量,因而可使滑柱30的移动方向上的电磁 阀的大小小型化。(2)可考虑在阀孔12外设置将串联地设有多个的节流部彼此连接的流路的结构。 但是,根据该结构,需要另行设置向阀孔12内开口的端口,因而存在使滑柱外壳10相应地 增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可通过在第一凸肩31及第二凸肩32 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一凹部36以及第二凹部37,在阀孔12内构成将串联地设有多个的节流 部彼此连接的流路。由此,可避免由于另行设置向阀孔12内开口的端口而引起的滑柱外壳 10的大型化,可抑制电磁阀1的大型化。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在各端口之间 的流路上串联地设置多个上述节流部,在滑柱外壳外设置流路。其中,为了说明方便,对与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同一标号,从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滑柱外壳IOa中与第二环状槽19对应的部位上, 形成有与该第二环状槽19连通的第一连通孔41。并且,在滑柱外壳IOa中与第三环状槽 20对应的部位上,形成有与该第三环状槽20连通的第二连通孔42。第一连通孔41与第二 连通孔42经由形成于上述阀体上的未图示的流路连通。在滑柱外壳IOa中与第四环状槽21对应的部位上,形成有与该第四环状槽21连 通的输出端口 24。其中,为了将输出端口 24的输出压力向上述环状槽16内反馈,在上述阀 体上形成有与上述反馈端口 17连通的未图示的反馈流路。另外,为了在滑柱外壳IOa上利 用铸造形成上述环状槽16,在滑柱外壳IOa上形成有与环状槽16连通的贯通孔16a。在滑柱外壳IOa中与第五环状槽22对应的部位上,形成有与该第五环状槽22连 通的第三连通孔43。并且,在滑柱外壳IOa的第一滑动孔13中的油贮存室28与环状槽16 之间形成有第六环状槽44,并且形成有与该第六环状槽44内连通的第四连通孔45。并且, 在滑柱外壳IOa中与油贮存室28对应的部位上,形成有与该油贮存室28连通的排出端口 25。另一方面,在滑柱30a上,从螺线管部2侧依次分别设有具有与上述第一滑动孔13 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外径的第一凸肩51、具有与上述第二滑动孔14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外径 的第二凸肩52以及同样具有与第二滑动孔14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外径的第三凸肩53。第一凸肩51被设成,在上述线圈5a的励磁状态及非励磁状态下,使其第二凸肩52 侧的端面51a位于上述环状槽16内。其中,在图2中用单点划线表示的中心线的上侧表示 线圈5a的非励磁状态,在该图2下侧表示线圈5a的励磁状态。第一凸肩51及第二凸肩52 之间的细径部35的轴向长度被设定为比环状槽16的轴向长度短。第二凸肩52被设成,在上述线圈5a的非励磁状态下,使其第一凸肩51侧的端面 52a位于环状槽16内,使第三凸肩53侧的端面52b位于第三环状槽20内。并且,第二凸 肩52被设成,在上述线圈5a的励磁状态下,使其第一凸肩51侧的端面52a与环状槽16面 对,使第三凸肩53侧的端面52b位于第三环状槽20与第四环状槽21之间。在第二凸肩52的外表面上,围绕第二凸肩52的外表面整个圆周而设有向阀孔12 的内表面侧开口的第一凹部54。第一凹部54被设成,在上述线圈5a的非励磁状态下,使其第一凸肩51侧的内侧面54a位于第一环状槽18内,使第三凸肩53侧的内侧面54b位于第 二环状槽19内。并且,第一凹部54被设成,在上述线圈5a的励磁状态下,使其第一凸肩51 侧的内侧面54a位于第一环状槽18与第二环状槽19之间,使第三凸肩53侧的内侧面54b 位于第二环状槽19与第三环状槽20之间。第三凸肩53被设成,在上述线圈5a的非励磁状态下,使其第二凸肩52侧的端面 53a位于第四环状槽21与第五环状槽22之间,使塞子26侧的端面53b相比第五环状槽22 更靠向塞子26侧。并且,第三凸肩53被设成,在上述线圈5a的励磁状态下,使其第二凸肩 52侧的端面53a位于第五环状槽22内,使塞子26侧的端面53b相比第五环状槽22更靠向 塞子26侧。在第三凸肩53的第二凸肩52侧的端面53a和第一凸肩51的螺线管部2侧的端 面51b上,设有用于将从供给端口 23向输出端口 24输入的工作油的一部分向排出端口 25 排出的缺口 53c、51c。通过设置该缺口 53c、51c,抑制工作油的压力变动变得过大而产生振 动的情况。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电磁阀Ia中,在线圈5a处于非励磁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环状 槽18与第二环状槽19经由第二凸肩52的第一凹部54连通,并且在第二凸肩52的第三凸 肩53侧的端部与第三环状槽20之间形成间隙。由此,供给端口 23及输出端口 24经由第 一环状槽18、第一凹部54、第二环状槽19、第一连通孔41、形成于上述阀体上的未图示的流 路、第二连通孔42以及第三环状槽20连通。供给端口 23与输出端口 24经由设在滑柱IOa 外部的流路连通。并且,同样在线圈处于非励磁状态的情况下,在第四环状槽21与第五环 状槽22之间,由第三凸肩53的第二凸肩52侧的外表面与阀孔12的内表面形成其两部分接 触的节流部(用双点划线表示)。同样在线圈处于非励磁状态的情况下,在第六环状槽44 与油贮存室28之间,由第一凸肩51的相比第六环状槽44更靠向螺线管部2的一侧的外表 面与阀孔12的内表面形成其两部分接触的节流部(用双点划线表示)。即,在线圈处于非 励磁状态的情况下,在排出端口 25与输出端口 24之间的流路上,串联地设有两处节流部。 由此,截断排出端口 25与输出端口 24的连通。从而将供给端口 23内的压力施加到输出端 口 24 上。另一方面,当线圈5a被励磁时,滑柱30a伴随着轴9及柱塞7的移动而直到止动 器9a与螺线管芯6的圆筒部6a抵接为止向塞子26侧移动,并在该位置被保持。由此,在 线圈5a处于励磁状态的情况下,在第一环状槽18与第二环状槽19之间,由第二凸肩52的 相比第一凹部54更靠向第一凸肩51的一侧的外表面与阀孔12的内表面形成其两部分接 触的节流部(用双点划线表示)。并且,同样在线圈5a处于励磁状态的情况下,在第三环 状槽20与第四环状槽21之间,由第二凸肩52的相比第三环状槽20更靠向第三凸肩53的 一侧的外表面与阀孔12的内表面形成其两部分接触的节流部(用双点划线表示)。即,在 线圈处于非励磁状态的情况下,在供给端口 23与输出端口 24之间的流路上,串联地设有两 处节流部。由此,截断供给端口 23与输出端口 24的连通。并且,同样在线圈5a处于励磁 状态的情况下,在第三凸肩53的第二凸肩52侧的端部与第五环状槽22之间形成有间隙, 并且在第一凸肩51的螺线管部2侧的端部与第六环状槽44之间形成有间隙。由此,排出 端口 25与输出端口 24经由第四环状槽21、第五环状槽22、第三连通孔43、第四连通孔45、 第六环状槽44以及油贮存室28连通。S卩,供给端口 23与输出端口 24经由设在滑柱外壳IOa外部的流路连通。因此,输出端口 24内的压力降低。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省略了上述第二实 施方式中设在阀体上的反馈流路。另外,为了说明方便,对与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的结构标注同一标号,从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滑柱30b的第一凸肩61的截面积与第二凸肩62 的截面积设定得相等。并且,将第三凸肩63的截面积设定得比第二凸肩62的截面积大。另 外,滑柱外壳IOb的第一滑动孔13具有与第一凸肩61对应的内径。并且,在第二滑动孔14 中,设有与第二凸肩62对应的细径孔14a和与第三凸肩63对应的粗径孔14b。另外,省略 了上述环状槽16和反馈端口 17。另外,在图3中用单点划线表示的中心线的上侧表示线圈 5a的非励磁状态,该图下侧表示线圈5a的励磁状态。并且,用双点划线表示由各凸肩61、 62,63的外表面与阀孔12的内表面构成的节流部。在这样构成的电磁阀Ib中,输出端口 24的输出压力作用于第二凸肩62的第三凸 肩63侧的端面62a以及第三凸肩63的第二凸肩62侧的端面63a上。因此,基于第二凸肩 62与第三凸肩63之间的面积差的力克服弹簧27的弹力而发挥作用。根据这种结构,不特 别设置上述反馈流路,而根据上述电磁吸力、由弹簧27产生的作用力以及被反馈的输出压 力引起的力之间的平衡,就可将输出压力控制成为与向线圈5a通电的电流值对应的压力。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能以将其适当变更的以下方式实施。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省略了第二实施方式中设在阀体上的反馈流路,也可以 将第一实施方式中例如第三凸肩33的截面积设定得比第二凸肩32的截面积大,并省略反 馈流路。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输出端口 24与排出端口 25之间设置了缺口 33c、37c、 51c、53c,但不限于这种方式。例如也可以省略输出端口 24与排出端口 25之间的缺口 33c、 37c、51c、53c,而在供给端口 23与输出端口 24之间设置缺口。其中,在输出端口 24与排出 端口 25之间以及供给端口 23与输出端口 24之间的任一方设置缺口的情况下,优选的是设 置了该缺口的端口之间的节流部数量比没有设置缺口的端口之间的节流部数量多。根据该 结构,可抑制设置消耗流量变大的缺口的端口之间的消耗流量。因此,可实现各端口 23、24、 25之间的消耗流量的均勻化。由此,可抑制电磁阀l、la、lb的大型化。并且,还能抑制上述 泵的过大化。另外,也可以同时在输出端口 24与排出端口 25之间以及供给端口 23与输出端口 24之间设置缺口。并且,还可以省略缺口 33c、37c、51c、53c。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具体化为进行AT的油压控制的电磁阀,但也可以具体化为 例如进行CVT的油压控制的电磁阀、其他装置的油压控制中使用的电磁阀。
1权利要求
一种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滑柱外壳,具有形成供给工作油的供给端口、输出工作油的输出端口以及排出工作油的排出端口的阀孔;滑柱,其被设成能在所述阀孔内沿其轴向滑动,并且具有在该轴向上隔开间隔设置的多个凸肩,所述凸肩具有与所述阀孔的内表面对应的外表面;和柱塞,通过电磁力沿电磁阀的轴向被驱动,所述电磁阀,通过由伴随着所述柱塞的移动而使所述滑柱在所述阀孔内进行的移动来切换各凸肩在所述阀孔中的位置,在所述供给端口与所述输出端口之间以及所述输出端口与所述排出端口之间的流路上,由所述凸肩的外表面与所述阀孔的内表面形成具有与所述滑柱的移动量对应的重叠长度的节流部,调节各端口之间的连通状态,在所述供给端口与所述输出端口之间的流路以及所述输出端口与所述排出端口之间的流路的至少一方,串联地设置多个所述节流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供给端口与所述输出端口之 间以及所述输出端口与所述排出端口之间的流路的凸肩的至少一方设置缺口,该缺口将所 述工作油从一方端口向另一方端口排出一部分,从而抑制该工作油的压力变动变得过大,在设置了该缺口的端口之间的流路上设置多个所述节流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肩在其外表面上具有向所述阀 孔的内表面侧开口的凹部,在所述阀孔内由该凹部与所述阀孔的内表面构成连接所述串联 地设置多个的节流部彼此的流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阀,在供给端口(23)与输出端口(24)之间的流路以及输出端口(24)与排出端口(25)之间的流路上,串联地设置多个由凸肩(32、33)的外表面与阀孔(12)的内表面形成的具有与滑柱(30)的移动量对应的重叠长度的节流部。
文档编号F16K31/06GK101936419SQ20101021342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30日
发明者濑木正哉, 藤田香, 铃木胜 申请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