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变速齿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7472阅读:1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变速齿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特别是用于汽车动力机构中的汽车变速齿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汽车动力机构中换挡用的变速齿轮,都是通过轴进行动作,该轴可以是 电机轴,也可以使其他的转动轴,变速齿轮套在轴上,在两者之间还设置有一个实现两者 联动的中空柱,中空柱的外表面和齿轮本体的内表面分别设置有纵向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 条,两者是相互匹配啮合的,中空柱在外力或轴的带动下做轴向和周向上的往复动作,带动 齿轮本体周向往复旋转动作,实现在不同安装体积、不同安装规格条件下齿轮本体和动力 源的联动。市面上出现的汽车变速齿轮,其啮合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除了是均布在两者 内外表面,使动作承受强度低之外,还存在齿数富余,接触精度降低,导致汽车换挡灵活性 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齿数合理、强度可靠的汽车变速齿 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变速齿轮,包括齿轮本体和套设在齿轮 本体内的中空柱,中空柱外周面设有若干第一齿条,齿轮本体内周面设若干与所述第一齿 条啮合的第二齿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柱外周面设有三个缺口,每个缺口横向两侧 均设有受力纵条,每两个缺口之间的中空柱周面在相应的受力纵条之间设置有八个第一齿 条,所述的齿轮本体内周面设有与所述受力纵条适配的六个凹槽,受力纵条置于相应的凹 槽中且侧壁与凹槽侧壁抵触配合,齿轮本体在与第一齿条对应的内周面上设有九个与第一 齿条相互啮合的第二齿条。具有上述设置的汽车变速齿轮,在做周向往复运动的时候,其受力点就在受力纵 条和凹槽的接触面上,受力处承压能力均勻,就不会出现磨损或裂痕的情况,再配合缺口的 设置,就增加了整个变速齿轮的强度,同时能提高联动精度,另外,还能降低成本,而中空柱 共二十四个第一齿条和齿轮本体二十七个第二齿条是最佳的联动配比,能达到汽车换挡的 最佳运行。其中,受力纵条优选是与主动齿条同步成形,也就是在模具缺口两侧的位置少设 置主动齿条,即受力纵条可以是通过缺齿而形成,齿轮本体的凹槽同理形成。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三个缺口均布在中空柱外周面。具有上述设置的汽车变速齿轮,通过齿条和受力纵条的均布,在动作时达到了最 佳的受力分散选择,使运行更加稳定。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增设缺口和适当减少受力纵条,同时进行均布设置, 使汽车变速齿轮同步达到最佳运行条件,汽车运行也更加稳定。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一种汽车变速齿轮,包括齿轮本体1和套 设在齿轮本体1内的中空柱2,中空柱2外周面设有若干第一齿条21,齿轮本体1内周面设 若干与所述第一齿条21啮合的第二齿条11,所述的中空柱2外周面设有三个缺口 22,每个 缺口 22横向两侧均设有受力纵条23,每两个缺口 22之间的中空柱2周面在相应的受力纵 条23之间设置有八个第一齿条21,所述的齿轮本体1内周面设有与所述受力纵条23适配 的六个凹槽12,受力纵条23置于相应的凹槽11中且侧壁与凹槽11侧壁抵触配合,齿轮本 体1在与第一齿条21对应的内周面上设有九个与第一齿条21相互啮合的第二齿条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三个缺口 22均布在中空柱2外周面。当然,其也可以不是 均布,但当属本实施例设置效果最佳。
权利要求一种汽车变速齿轮,包括齿轮本体和套设在齿轮本体内的中空柱,中空柱外周面设有若干第一齿条,齿轮本体内周面设若干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二齿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柱外周面设有三个缺口,每个缺口横向两侧均设有受力纵条,每两个缺口之间的中空柱周面在相应的受力纵条之间设置有八个第一齿条,所述的齿轮本体内周面设有与所述受力纵条适配的六个凹槽,受力纵条置于相应的凹槽中且侧壁与凹槽侧壁抵触配合,齿轮本体在与第一齿条对应的内周面上设有九个与第一齿条相互啮合的第二齿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个缺口均布在中空柱外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变速齿轮,包括齿轮本体和套设在齿轮本体内的中空柱,中空柱外周面设有若干第一齿条,齿轮本体内周面设若干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二齿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柱外周面设有三个缺口,每个缺口横向两侧均设有受力纵条,每两个缺口之间的中空柱周面在相应的受力纵条之间设置有八个第一齿条,所述的齿轮本体内周面设有与所述受力纵条适配的六个凹槽,受力纵条置于相应的凹槽中且侧壁与凹槽侧壁抵触配合,齿轮本体在与第一齿条对应的内周面上设有九个与第一齿条相互啮合的第二齿条。
文档编号F16H55/17GK201705892SQ20102025153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30日
发明者潘高杰 申请人:浙江迅达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