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纵向调节装置的主轴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1750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纵向调节装置的主轴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纵向调节装置的主轴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由DE 10 2006 058 361 Al已知一种在图1中示出的主轴驱动装置,该主轴驱动装置具有主轴1,该主轴与调节传动装置2相接合,所述调节传动装置与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纵向调节装置的调节轨相连,所述调节轨例如是滑动地支承在与机动车辆地板相连的下部轨道中的上部轨道。保持弯角件5用于固定调节传动装置2,所述保持弯角件优选由金属并且特别是由钢制成,所述保持弯角件具有一个底边50和两个侧边51、52,在两个侧边上分别设置用于主轴1的通孔53、54。从保持弯角件5的两个侧边51、52分别突出带有为固定孔57、58的形式的固定部位的固定凸缘55、56, 保持弯角件5通过所述固定凸缘固定在调节轨上,调节驱动装置2设置在所述两个侧边和底边50之间。调节传动装置2具有传动装置壳体6,在该传动装置壳体中设置和支承主轴螺母 3和驱动蜗杆4。主轴螺母3包含与主轴1的外螺纹10相接合的内齿部以及与驱动蜗杆4 啮合的外齿部。在主轴驱动装置的运行中,主轴螺母3通过与驱动装置相连的驱动蜗杆4 处于旋转运动,这种旋转运动由于主轴螺母3的内齿部接合到主轴1的外螺纹10中而转换为调节传动装置2的相对于主轴1的纵向运动,从而调节传动装置2相对于位置固定地且不可旋转地与车辆连接的主轴1移动,并且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调节装置的与调节传动装置2相连的调节轨以及由此还有机动车辆座椅沿主轴1的纵向方向相对于机动车辆地板移动。为了确保可靠地且牢固地保持上部轨道,调节驱动装置2的尺寸确定为,使得该调节驱动装置能够接收并承受在机动车辆座椅的正常调节运动中由调节轨导入的力。但在机动车辆发生碰撞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正面或车尾碰撞时,必须确保,调节驱动装置2不会沿主轴1的纵向方向滑动,因为这会导致与座椅纵向调节装置的调节轨相连的机动车辆座椅不希望的加速并由此导致对于位于机动车辆座椅上的机动车辆乘员而言提高的伤害风险。为了实现调节驱动装置2简单、轻质和经济的结构形式,驱动装置壳体6和主轴螺母3优选由塑料构成,其中由塑料制成的主轴螺母以其塑料齿部还有助于在调整运动中的噪声降低。为了提高调节驱动装置2的强度和稳定性,调节驱动装置2由金属制成的保持弯角件5包围并通过保持弯角件5与座椅纵向调节装置的调节轨相连,从而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通过主轴螺母3和驱动装置壳体6使保持弯角件5变形,直至根据出现的是正面碰撞还是车尾碰撞使保持弯角件5的相应的通孔53、54卡入主轴1的外螺纹10的螺纹线中并由此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固定通过座椅纵向调节装置的调节轨与调节传动装置2相连的车辆座椅,防止不希望的纵向移动。
由于对主轴驱动装置的碰撞强度的要求还与温度在-30°C至+80°C的范围内的极端天气条件相关,出于重量和制造原因由塑料制成的主轴螺母3可能会导致提高的流动性或塑料的脆化,因此存在这样的危险,即在碰撞情况下作用的力不再能充分地由主轴螺母3 通过传动装置壳体6朝保持弯角件5传递,以便使保持弯角件变形,以卡入主轴1中,使得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至少在极端的温度下出现机动车辆座椅的纵向调节装置无法锁定的危险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主轴驱动装置,在保持调节传动装置的简单、轻质、通过塑料齿部实现噪声优化以及经济的结构形式的情况下,在极端温度下也能确保该主轴驱动装置的稳定性和碰撞强度。根据本发明,所述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确保在调节驱动装置具有简单、轻质、噪声优化和经济的结构形式的同时,实现即使在极端的温度下主轴驱动装置的高度的稳定性和碰撞强度。将混合型主轴螺母分成功能部件和强度部件使得能够相对于分配给混合型主轴螺母的两个部件的功能,在结构形式以及在材料选择方面对这两个部件进行优化,并由此实现以下优点主轴驱动装置的简单、轻质和经济的且在很大的温度范围上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特别高的碰撞强度的结构形式。相应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混合型主轴螺母的功能部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强度部件由不同的、与相应的强度要求相匹配的材料制成或具有不同的、与相应的强度要求相匹配的材料组分,其中特别是功能部件设置在混合型主轴螺母的中间区域并在驱动蜗杆和主轴之间的力流中包含混合型主轴螺母的外齿部和内齿部,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强度部件构成混合型主轴螺母的一个端侧且例如由至少一个构成混合型主轴螺母的所述端侧的套筒组成。因此,由用不同材料制成的一个功能部件和至少一个强度部件组成的混合型主轴螺母在中间的功能部件中完全地或至少在外齿部和内齿部的齿部区域内由塑料制成,而混合型主轴螺母的轴向外侧的、构成强度部件的区域设有套筒,所述套筒通过相应的材料选择或材料组合具有比混合型主轴螺母的功能部件高的强度,从而确保了将碰撞力传递到传动装置壳体或保持弯角件上,因此,它们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能够卡入主轴的外螺纹中。如果即使在极端的温度下也只需要单侧的碰撞强度,则可以只在与相应碰撞情况相关联的侧面上且在混合型主轴螺母的轴向外侧区域中设有混合型主轴螺母的强度部件, 而在混合型主轴螺母的另一侧上的区域由强度较小的材料或由混合型主轴螺母的功能部件的材料制成。在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至少一个强度部件,例如混合型主轴螺母的套筒,具有内齿部,所述内齿部的齿侧面与主轴的外螺纹的齿侧面隔开,使得在正常运行时,只有功能部件的内齿部与主轴的外螺纹相接合。混合型主轴螺母的构成强度部件的套筒替代了在混合型主轴螺母的端侧的端部上的附加的止推垫片(Anlaufscheibe)的功能,而由于在套筒的内齿部和主轴的外螺纹之间构成了大的齿间隙,确保了套筒的内齿部在正常运行中不与主轴的外螺纹相接合,即“空转”。只有在碰撞的情况下,当混合型主轴螺母的功能部件的由塑料制成的内齿部的齿侧面发生变形时,功能部件的或套筒的内齿部才接合到主轴的外螺纹中,并由此确保碰撞力从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纵向调节装置的调节轨经由传动装置壳体或保持弯角件以及构成混合型主轴螺母的强度部件的由金属制成的套筒导出到固定的主轴上。可选地,所述至 少一个强度部件沿轴向相对于调节传动装置的传动装置壳体的支承座(Lagerbock)和/或相对于保持弯角件的侧边,以及相对于功能部件的轴向的端侧隔开,并具有与主轴的外螺纹啮合的内齿部。在该可替代的实施形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强度部件的内齿部尽管与主轴的外螺纹啮合,但由于功能部件与所述至少一个强度部件的彼此相对的端侧的轴向间距,不会出现强度部件的轴向载荷,就是说,在正常运行中没有轴向力导入强度部件中,从而强度部件不会在调节方向上导致附加的摩擦阻力,这种摩擦阻力会使效率或待传递的力下降。当在碰撞情况下混合型主轴螺母的功能部件的优选由塑料制成的内齿部的齿侧面发生变形,则碰撞力从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纵向调节装置的调节轨通过调节传动装置的传动装置壳体或保持弯角件导出到由高强度材料制成的所述至少一个强度部件中,并由所述强度部件经由强度部件的接合到主轴的外螺纹中的内齿部导出到固定的主轴中。为了确保,在正常运行中,所述至少一个强度部件不会阻碍混合型主轴螺母的调节运动,在前面所述的两个实施形式中,所述功能部件在朝向强度部件的端侧上具有至少一个在圆周方向上起作用的带动件,所述带动件与设置在强度部件的朝向功能部件的端侧上的带动件相对应,使得在通过驱动蜗杆使功能部件开始旋转运动时,沿相应的旋转方向带动强度部件。由此确保,在第一实施形式中,强度部件的没有接合到主轴的外螺纹中的内齿部没有力传递地空转,并且在第二实施形式中,强度部件的与主轴的外螺纹啮合的内齿部不传递轴向力并由此不会在强度部件和主轴之间出现摩擦阻力,所述摩擦阻力会导致调节力的效率和有效性降低。优选作为带动件在强度部件和功能部件彼此相对的端侧的圆周上设置多个按齿部的形式构成的、相互接合的突起和凹槽,这些突起和凹槽按燕尾式导向装置的形式构成。带动件的作为多个、优选均勻地在强度部件和功能部件彼此相对的端侧的圆周上按齿部的形式构成的、相互接合的突起和凹槽的设计确保了相同的并且在圆周上均勻分配的带动力,从而不会出现所述至少一个强度部件的扭曲或夹紧。按具有楔形的突起和相应的楔形的凹槽的燕尾式导向装置的形式构成突起和凹槽使得能够实现简单的安装,并且特别是在强度部件设置成相对于功能部件或传动装置壳体或者保持弯角件的端侧具有轴向距离时,实现了在将主轴嵌入强度部件和功能部件的相互对齐的螺纹孔之前,将强度部件和功能部件插接在一起的可能性。混合型主轴螺母的功能部件优选由空心圆柱形的、带有设置在至少一个端侧上的圆柱环形凹部的基体构成,混合型主轴螺母的构造成强度部件的套筒的圆柱环形的突起接合到所述所述凹部中,其中,在套筒的圆柱环形的突起上具有贴靠在功能部件空心圆柱形的基体的端侧上的凸缘,在所述凸缘上连接圆柱环形的凸台,并且构造成空心圆柱形的基体的功能部件的一个端侧具有沿径向与功能部件的外齿部的齿顶圆平齐地终止的凸缘。根据本发明将混合型主轴螺母分成功能部件和强度部件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实现。
在第一实施形式中,至少一个构造成强度部件的套筒通过粘接或激光焊接与功能部件的空心圆柱形基体相连,其中混合型主轴螺母的强度部件包含硬质金属材料、特别是钢,或者由硬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功能部件至少在内齿部和外齿部的接合区域中由塑料制成,或者强度部件作为插入部件由用塑料压力注塑包封的硬质金属体构成,而功能部件由用塑料压力注塑包封的金属材料或由塑料制成。可选地,强度部件可以由高强度的塑料制成,并且功能部件由强度较低的塑料制成。在第二实施形式中,功能部件由塑料制成,所述塑料注塑在所述至少一个构造成强度部件的套筒上。在第三实施形式中,混合型主轴螺母的基体由用金属 材料、特别是钢制成的空心圆柱形体部组成,所述体部具有狭长的齿侧面作为内螺纹,所述体部在内部并且至少在功能部件的外螺纹的区域内用塑料压力注塑包封。在第四实施形式中,混合型主轴螺母的基体由两个由金属制成的空心圆柱形的半壳组成,这两个半壳在端侧的区域内由两个用作强度部件的套筒包围,而构成内齿部和混合型主轴螺母的外齿部的塑料注塑到空心圆柱形的半壳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在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中,主轴螺母在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中间的部段中构造成具有一个外部的圆柱形的壳面和两个侧向限定所述圆柱形壳面的端面,并且主轴螺母的外齿部通过在主轴螺母的外部的圆柱形壳面中的径向指向内部的凹部形成。这里提出,外齿部以朝第二端面逐渐降低的齿高从一个第一端面沿圆柱形的壳面朝另一个第二端面的方向延伸。由于所述外齿部从所述第一端面起延伸(即,直接在第一端面上开始),实现了这样一种主轴螺母,该主轴螺母的外齿部在第一端面上侧向敞开。换句话说,外齿部在第一端面上沿纵向方向没有受到限制,从而可以沿纵向方向从主轴螺母上移除注塑模具,以便对主轴螺母进行脱模。这里背景是,在由塑料制造主轴螺母时,在注塑模具中注塑主轴螺母,接着必须将其从注塑模具中取出。这个过程称为“脱模”。由于外齿部沿纵向方向在第一端面上是敞开的并侧向没有收到限制,此外,外齿部的齿高朝第二端面的方向连续地或分段地(即按离散的阶梯形式分步地)降低,可以简单地沿纵向方向将主轴螺母从注塑模具中拉出,以便脱模,其中为了注塑外齿部不需要滑块(Schieber),并且可以在一个工序中在一个注塑模具中在没有滑块的情况下完成注塑。这相对于传统的主轴螺母明显简化了制造工艺,在传统的主轴螺母中,外齿部必须通过沿径向插入滑块形成的沿径向指向内部的凹部形成。主轴螺母的外齿部可以沿纵向方向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的齿部段,其中第一齿部段具有圆柱形的具有恒定齿高的齿部,而第二齿部段具有非圆柱形的具有沿朝第二端面的方向减小的齿高。齿高这里作为齿底和包络齿部的圆柱形壳面的之间的径向距离沿径向方向测得。在具有圆柱形齿部的第一齿部段中,外齿部例如可以具有带直线齿底和恒定齿高的渐开线轮廓。在第二齿部段中,齿高是变化的并且朝第二端面减小,其中齿底例如可以是拱曲的并沿径向方向升高。齿底这里例如可以具有小于或等于外齿部的最大齿高的半径。
同样可以设想并且有利的是,外齿部在第二齿部段中构造成球状齿部,所述齿部具有这样的齿,所述齿与驱动蜗杆的外齿部相匹配并且其齿高沿第二端面的方向减小。球状齿部的齿底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大于最大齿高的半径。在 任何情况下,齿高都朝主轴螺母的中间部段的第二端面减小,从而在第二端面上或在第二端面之前齿高就已降低到零。通过在外齿部的各部段中采用球状齿部,实现了这样的外齿部,所述外齿部能够以足够的强度传递通过驱动蜗杆导入的大的调节力。为了实现有利的力传递,球状齿部这里与驱动蜗杆的齿部相匹配,使得单个齿的造型以其齿底和其齿侧面与驱动蜗杆的齿部相匹配,以实现面接触。外齿部的齿高朝第二端面减小,其中所述齿高可以在到达第二端面之前就已降低到零,从而在第二端面上形成没有外齿部的端部段。圆柱形的所述端部段在主轴螺母的壳面上可以例如用作用于主轴螺母的支承段。相反,在第一端面上,外齿部没有通过端部段限定,因此外齿部在第一端面上侧向敞开,并且如前面所解释的那样,主轴螺母可以简单地通过塑料注塑在不采用附加的滑块的情况下在注塑模具中制造。基本上主轴螺母的外齿部可以构造成直齿或斜齿。在采用直齿时,外齿部的齿沿纵向方向并因此沿主轴定向,在构造成斜齿时,所述齿相对于纵向方向倾斜地指向。主轴螺母通过外齿部与驱动蜗杆相啮合并处于旋转运动,以便使调节传动装置运行。主轴螺母的旋转运动这里通过其内齿部接合到主轴的外螺纹中而转换为调节传动装置沿主轴的纵向运动。在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中,主轴螺母这里可以构造成,使得内齿部沿纵向方向相对于外齿部错开,从而外齿部垂直于纵向方向延伸的中间平面相对于内齿部的中间平面沿轴向隔开。这得到了一种在纵向方向上不对称的主轴螺母,它具有不对称的力流, 在这种主轴螺母中,外齿部的重心沿纵向方向与内齿部的重心隔开。主轴螺母的内齿部这里可以有利地沿纵向方向具有大于主轴螺母的外齿部的长度,例如通过使内齿部沿轴向超过主轴螺母的外齿部延伸到主轴螺母的设置在第一端面上的支承轴环中。所述支承轴环这里用于将主轴螺母支承在调节传动装置的传动装置壳体上。在主轴传动装置的另一个实施形式中,可以附加地设有加强部件,所述加强部件相对于设置在调节驱动装置上的调节轨沿主轴的纵向支撑所述调节传动装置,使得由于所述加强部件,调节传动装置在沿纵向方向从调节轨向调节传动装置中导入力时与反向于纵向方向导入力时相比相对于调节轨具有更高的强度。例如可以提出,加强部件在一侧支撑调节传动装置,即通过加强部件相对于沿纵向方向作用的由调节轨导入调节传动装置的力支撑调节传动装置,但相对于反向于纵向方向作用的力不提供支撑。为此,加强部件沿主轴的纵向方向设置在调节传动装置的后面 (其中主轴的纵向方向相当于沿车辆向前行驶的方向指向的车辆纵向方向),以便支撑在正面碰撞时由于车辆座椅和车辆乘员的惯性导入调节传动装置的力。这里的构思是,提供加强部件,所述加强部件在一侧支撑调节传动装置并且在调节传动装置和设置有调节传动装置的调节轨之间起作用。加强部件构造成承受和支撑沿主轴纵向方向的力,从而在沿主轴的纵向方向作用力时,调节传动装置相对于相关联的调节轨刚性地支撑。加强部件这里可以构造成,使得所述加强部件在沿纵向方向作用力时受载并确保调节传动装置的刚性连接,在反向于纵向方向相反地作用力时,所述加强部件不受载并不加固调节传动装置在相关联的调节轨上的连接。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例如在正面碰撞时,调节传动装置刚性地连接在调节轨上并不会发生变形,相反在车尾碰撞时,即在反向的力作用的情况下,调节传动装置在相关联的调节轨上的连接具有较低的刚度,并且允许调节传动装置和/或其连接部变形,这种变形导致通过调节传动装置和主轴连接的车辆部件之间预定的最大偏移。以这种方式,在正面碰撞时可以以高刚度保持车辆座椅,而在车尾碰撞时,通过在撞击缓冲区(Knautschzone)意义上的变形允许车辆座椅的一定的偏移, 这种偏移在车尾碰撞时降低了传递到车辆乘员上的力并缓冲可能导致鞭抽式损伤的后仰。使用这种加强部件的前提条件是例如为混合型主轴螺母形式的足够抗碰撞强度的主轴螺母,所述主轴螺母可以吸收大的负载力。因为在正面碰撞时通过加强部件的作用, 以较刚性的方式支撑调节传动装置,从而保持所述调节传动装置的保持弯角件不会变形, 并且可以与主轴互锁,以支撑碰撞力。由此在正面碰撞时作用的力必须通过(混合型)主轴螺母保持,以便防止由于内齿部的破坏而导致主轴螺母发生滑动。

如果带有混合型主轴螺母的调节传动装置与加强部件相组合使用,则混合型主轴螺母的强度部件设置在混合型主轴螺母朝向加强部件的侧面上。如果不是只希望单侧的支撑,当然也可以设有另一个相同形式的加强部件,该加强部件在纵向方向上设置在调节传动装置的前面,用于吸收在车尾碰撞时导入的力,就是说,该加强部件在车尾碰撞时也确保调节传动装置在相关联的调节轨上的刚性的连接。为了支撑沿主轴的纵向方向导入的力,加强部件例如可以具有支撑肋。当加强部件在横向于主轴的纵向方向的横截面内为U形时,所述支撑肋可以通过U形的侧边形成。 如果调节传动装置在一个横向于主轴的纵向方向的竖直方向上突出于调节轨,则此时支撑肋有利地在通过所述竖直方向和纵向方向撑开的平行的平面内延伸,从而沿纵向方向定向的力作用在支撑肋的平面内并由此可以有利通过支撑肋支撑。为了支撑沿纵向方向导入的力,这里支撑肋沿纵向方向设置在调节传动装置的后面并在这样的力作用下形成调节传动装置的刚性的连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加强部件也可以构成为设置在调节轨上的四方体形的块状件,所述块状件构造成用于基本上无变形地吸收沿主轴的纵向方向导入的力。所述块状件在这里也沿纵向方向设置在调节传动装置的后面并支撑沿纵向方向作用的力,从而在例如在正面碰撞时沿纵向导入力的情况下确保了调节传动装置在例如导轨上的刚性连接。通过设有加强元件实现了,调节传动装置和其在调节轨上的连接在一侧受到支撑。在采用加强部件的情况下,这里所述连接部可以设计和确定尺寸为,使得在沿纵向方向从调节轨向调节传动装置导入力时,由于加强部件的支撑作用,在调节轨和固定在车身上的、其上设置主轴的轨道之间可能出现的偏移小于10毫米,优选小于5mm,而在反向于纵向方向从调节轨向调节传动装置导入力时,调节轨和固定在车身上的轨道之间可能出现的偏移在20至40mm之间,优选大约为30mm。通过设有加强部件由此在沿纵向方向作用力时提供了刚性的、形状稳定的、具有最小偏移的连接,而在反向作用力时,能够实现带有可感觉到的偏移的、在撞击缓冲区的意义上的变形。这样,例如在正面碰撞时,尽可能排除变形,从而不出现偏移,而在车尾碰撞时,调节轨和固定在车身上的轨道在连接部变形的情况下相互偏移一定的路程,以便以这种方式缓冲作用到车辆乘员上的力。


根据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来详细说明的本发明的重要特征及其不同类型的可实现性。其中图1示 出具有主轴、调节传动装置和保持弯角件的主轴传动装置的立体图;图2示出根据图1的调节传动装置的零件图;图3示出混合型主轴螺母的放大的立体图,所述混合型主轴螺母带有设置在轴向的中间区域中的功能部件和设置在其端侧的作为混合型主轴螺母的强度部件的金属套筒或金属螺母;图4示出在图3中示出的混合型主轴螺母在安装构成为金属螺母的强度部件之前的立体图;图5示出根据图3的混合型主轴螺母的部分纵向剖视图;图6和7示出混合型主轴螺母的立体图和侧视图,所述混合型主轴螺母具有一个中间的功能部件和两个沿轴向连接在功能部件上的强度部件,所述强度部件的端侧与功能部件的端侧和调节传动装置的传动装置壳体的支承座隔开;图8示出带有混合型主轴螺母的主轴驱动装置的部分纵向剖视图,所述混合型主轴螺母具有一个中间的功能部件和两个根据图6和7的强度部件;图9示出主轴螺母的一个视图,该主轴螺母包括带有外齿部和内齿部的功能部件和用于导出力的强度部件;图10示出根据图9的主轴螺母的剖视图;图IlA示出根据图9中的视图的主轴螺母的侧视图;图IlB示出主轴螺母的沿根据图IlA的剖面线A-A的剖视图;图IlC示出主轴螺母的沿根据图IlA的剖面线B-B的剖视图;图12示出带有用于单侧支撑调节传动装置的加强部件的主轴传动装置的视图;图13示出加强部件的立体图;图14A示出一个示意图,该示意图示出了加强部件在正面碰撞时的支撑作用;以及图14B示出一个示意图,该示意图示出了调节传动装置和保持调节传动装置的保持弯角件在车尾碰撞时的变形。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2示出根据图1的调节传动装置2的各个元件的立体图,其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1中相同的部件,从而关于调节驱动装置2的组装和功能可以参考前面对图1 的说明。根据图1的调节传动装置2的传动装置壳体6由两个壳体壳61、62和两个支承座 63,64组成,所述壳体壳具有设置在其中的用于容纳驱动蜗杆4的孔67、68,所述支承座具有设置在其中的用于容纳混合型主轴螺母3的支承孔63、64,所述混合型主轴螺母的构造成斜齿部的外齿部31与驱动蜗杆4的蜗杆齿部40啮合,所述混合型主轴螺母的在图1中不可见的内齿部在根据图1的主轴驱动装置的组装状态下与主轴1的外螺纹10相接合。此外,图2还示出容纳调节传动装置2的传动装置壳体6的保持弯角件5,所述保持弯角件的结构和功能在前面已经参考图1进行了说明。
在图3中用放大的立体的零件图示出的混合型主轴螺母3由中间的功能部件7和两个设置在中间的功能部件7的端侧上的强度部件8、8'组装而成。功能部件7包括与根据图1的主轴1的外螺纹10啮合的内齿部以及构造成斜齿部的外齿部31,所述外齿部与驱动蜗杆4的蜗杆齿部40啮合。功能部件7的一个端侧优选以凸缘72终止。出于制造简单、成本低、噪声小和重量小的原因,功能部件7由塑料制成或者由在齿部的区域内用塑料压力注塑包封的材料制成,其中塑料能够满足在正常运行中,即在调节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纵向调节主轴的调节轨时的稳定性要求。用作混合型主轴螺母3的强度部件的、连接在功能部件7的端侧上的套筒8、8' 优选由钢制成,但也可以由高强度的塑料、塑料涂层的金属或类似材料制成。作为混合型主轴螺母3的强度部件,可以设有设置在功能部件7的一个端侧上的套筒或配有内螺纹的螺母,或者可以在功能部件7的两个端侧的端部上安装套筒或配有内螺纹的螺母作为强度部件8、8'。如图2和4的立体图示出的那样,混合型主轴螺母3的功能部件7具有空心圆柱形的基体70,该基体带有混合型主轴螺母3的外齿部31并包含内齿部30,所述内齿部与主轴 1的外螺纹10啮合。在功能部件7的端侧上设有圆柱环形或碗状的凹部71,构成混合型主轴螺母3的强度部件的套筒或螺母8、8'的圆柱环形突起81嵌入所述凹部中并通过粘接、 压力注塑包封或激光与功能部件7相连。如图4所示,对于只是在单侧需要的碰撞强度,设有混合型主轴螺母3的单个的、 构造成由钢制成的套筒或螺母(具有内螺纹的套筒)的强度部件8,所述强度部件与混合型主轴螺母3的带有齿部30、31的功能部件7的一个端侧相连,而另一个端侧构造成具有较小的强度并例如一体地或作为注塑部件与功能部件7相连。可选地,功能部件7的两个端侧可以与优选同样构造成套筒或螺母的强度部件8、8'相连,以便即使在极端的温度下在正面碰撞和在车尾碰撞时确保实现高的碰撞强度。在套筒或螺母8的圆柱环形的突起81上连接贴靠在功能部件7的端侧上的凸缘 82,在所述凸缘上连接圆柱环形的凸台83,所述凸台插入传动装置壳体6的支承座63的支承孔65中。套筒或螺母8附加地设有内齿部80,该内齿部的形状和功能将在下面根据在图 5中示出的混合型主轴螺母3的纵向剖视图来说明。在图5中示出的混合型主轴螺母3的部分纵向剖视图示出了带有外螺纹10的主轴和带有内齿部30的混合型主轴螺母3的功能部件7,所述内齿部与主轴1的外螺纹10相接合。以圆柱环形的突起81接合到功能部件7的碗状或圆柱环形的凹部71中的、构成混合型主轴螺母3的强度部件的套筒或螺母8借助凸缘82紧贴在功能部件7的端侧上,并具有内齿部80,所述内齿部的齿形和齿尺寸构造成使得所述内齿部保持与主轴1的外齿部10 具有一定距离a。在图5中示出的结构示出了处于主轴驱动装置的正常运行中的混合型主轴螺母 3。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混合型主轴螺母3的功能部件7的内齿部30由于功能部件7的材料特性发生变形,从而混合型主轴螺母3的强度部件8的内齿部80的侧面与主轴1的外螺纹10处于接合,并且由此强度部件8以及由此还有混合型主轴螺母3卡入到主轴1的外螺纹10中,其中强度部件8的材料特性确保了,强度部件8的内齿部80不出现变形或不出现明显的变形,由此确保,混合型主轴螺母3不会沿主轴1的纵向方向“滑动”。由此还确保, 根据图1的与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纵向调节装置的调节轨相连的调节传动装置2不会不希望地沿主轴1的纵向方向在主轴1上移动。除了 混合型主轴螺母3的功能部件7和强度部件8、8'的具有由塑料制成的功能部件7和两个由钢制成的轴向强度部件8、8'的第一实施形式,也可以采用功能部件7和强度部件8、8'的其他材料组合,这些材料组合用于实现的目的是,即使在极端的温度下也具有低噪声的结构形式和高稳定性和碰撞强度的同时,将混合型主轴螺母3设计得简单、重量轻并且经济。由此,功能部件7和强度部件8、8'例如可以由-不同强度的塑料制成,-包括由金属、优选钢制成的基体,所述基体在功能部件的齿部区域内用塑料压力注塑包封,-包括构造成空心圆柱形的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体部的基体,所述基体具有狭窄的齿侧面作为内螺纹,所述内螺纹在内部并且至少在功能部件的外螺纹的区域中用塑料压力注塑包封,或者-包括由两个空心圆柱形的由金属、特别是钢制成的半壳组成的基体,所述基体在两个端侧的区域内由两个用作强度部件的套筒包围,而形成混合型主轴螺母的内齿部和外齿部的塑料注塑在半壳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此外强度部件可以由金属螺母组成,所述金属螺母中的一个金属螺母构成实际的强度部件,而另一个金属螺母设置成用于吸收例如在车尾碰撞时作用的碰撞力的附加的强度部件。两个金属螺母都具有内齿部,所述内齿部的齿侧面延伸为,在正常运行中与主轴的外部区域隔开根据图5的距离a。在图6至8中用立体图、侧视图和穿过根据图1的调节传动装置2的纵向剖视图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中替代在至少一个强度部件的内齿部和主轴的外螺纹之间的螺纹间隙,在强度部件的内齿部与主轴的外螺纹啮合期间,在功能部件的端侧和强度部件的朝向功能部件的所述端侧的端侧以及调节传动装置的传动装置壳体的支承座或保持弯角件之间设有一个轴向距离。图6用立体图且图7用侧视图示出由功能部件7和两个强度部件9、9'组成的混合型主轴螺母。功能部件7的轴支承在根据图2的传动装置壳体的支承座63、64中并具有在端侧的端部,在所述端部上构成突起73和位于各突起之间的凹槽74,所述突起和凹槽与构造成螺母的强度部件9、9'的对应的突起91和凹槽92相啮合。强度部件9、9'具有内齿部90,所述内齿部在安装状态下与根据图1的主轴1的外螺纹10相啮合。强度部件7的端侧的端部与强度部件9、9'的突起91的端侧的端部具有距离b, 所述端侧的端部在安装状态下在主轴驱动装置的正常运行中与支承座63、64的端侧(图7) 或与保持弯角件5 (图8)具有距离C。在功能部件7或强度部件9、9'的端侧上的突起73、91在圆周上均勻分布地设置并按燕尾式导向装置的形式构成,就是说,所述突起具有楔形的结构,这种结构在圆周方向上使得可以实现突起73、91或凹槽92、74之间的形状接合的连接,它们在轴向方向上由于相互间的端侧的距离能够相对于彼此运动,从而在正常运行中没有轴向力从功能部件7传递到强度部件9、9'上。突起73、91和凹槽92、74在主轴传动装置的正常运行中用作带动件,即通过功能部件7的由根据图2的驱动蜗杆4导入主轴齿部中的旋转运动引起带动强度部件9、9',而不会使调节力传递到强度部件9、9'上。强度部件9、9'因此没有力传递地并由此在正常运行中没有明显的摩擦力地跟随运行,就是说,强度部件的内齿部90在根据图1的主轴1的外螺纹10上行进,而不会在此时传递调节力。 图8用根据图1的调节传动装置2的纵向剖视图示出了在组装状态下的第二实施例。混合型主轴螺母3的由塑料制成的功能部件7带有与主轴1的外螺纹10啮合的内齿部30以及与驱动蜗杆的蜗杆齿部啮合的外齿部31,并支承在调节传动装置2的传动装置壳体6的由传动装置壳体6的壳体壳61、62容纳的支承座63、64的支承孔65、66中。传动装置壳体6设置在由高强度材料、优选由金属制成的保持弯角件5中,所述保持弯角件与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纵向调节主轴的调节轨相连。强度部件9、9'设置在功能部件7的两个端侧上,所述强度部件的内齿部90与主轴1的外螺纹10相啮合,就是说,与根据图5描述的第一实施例不同,内齿部90与主轴1 的外螺纹10具有较小的间距,并因此没有螺纹间隙。在功能部件7和强度部件9、9'的相对的端侧上可以看到在图6和7中示出的功能部件7的突起73以及强度部件9、9'的突起91,功能部件的各突起接合到强度部件9的各凹槽中,而强度部件的各突起接合到功能部件7的端侧上的凹槽中。功能部件7和强度部件9、9'的各突起和凹槽用作带动件,在功能部件7的通过主轴驱动装置的驱动主轴经由驱动螺杆导入的旋转运动中,通过所述带动件沿相应的旋转方向带动强度部件9、9',从而在根据图1的调节传动装置2的调节运动中,强度部件沿着主轴1与功能部件7—起运动。强度部件9、9 ‘的突起91的端部在安装状态下与功能部件7的端侧具有距离b并在强度部件9、9'的相反的端侧上与保持弯角件5具有距离C。通过强度部件9、9'相对于功能部件7以及相对于保持弯角件5的这种轴向间隙确保了,在正常运行中,调节力不会传递到强度部件9、9'上,从而在轴向方向上没有载荷施加到强度部件9、9'上并且由于缺少摩擦阻力不会出现效率或力传递的降低。只是在强度部件9、9'由金属制成时才会产生由于强度部件9、9'的与主轴1的外螺纹10啮合的内齿部90而导致的噪声形成,但由于没有轴向的载荷,这种噪声形成是非常小的。在用于强度部件9、9'的其他的材料选择中,完全可以避免这种噪声形成。在碰撞情况下混合型主轴螺母3的强度部件9、9'的用塑料涂层或由塑料制成的内齿部90发生变形,从而根据所出现的碰撞力的方向,消除相关的强度部件9或9'的端侧与功能部件7或保持弯角件5的距离b和c,并且作用在功能部件7上的碰撞力传递到相关的强度部件9或9'上,强度部件的与主轴1的外螺纹10相啮合的内齿部90与主轴1 的外螺纹10互锁,其中强度部件9、9'的强度特性确保了,相应的强度部件9或9'的内齿部90不会出现变形或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形,并由此确保了,混合型主轴螺母3不会在主轴 1的纵向方向上“滑动”。由此确保了,与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纵向调节主轴的调节轨相连的根据图1的调节传动装置2不会不希望地沿主轴1的纵向方向在主轴1上移动。图9和10示出的主轴螺母3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轴螺母由带有外齿部31和内齿部30的功能部件7和在一侧安装在功能部件7上的强度部件8组合而成。强度部件8在这里通过圆柱环形的突起81接合到功能部件7的碗状的凹部71 (见图11B)中并与功能部件7例如粘接或焊接。在该实施例中,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只要符合目的,也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强度部件8具有内齿部80,所述内齿部的齿如图IlB所示,比功能部件7的内齿部30的齿更窄地构成并且在主轴螺母3的运行状态下与主轴1的外螺纹10隔开。换而言之,强度部件8的内齿部80的齿的齿侧面在运行正常的状态下与主轴1的外螺纹10的齿侧面具有一定的距离,从而强度部件8的内齿部80不与主轴1的外螺纹10相啮合。强度部件8因此在主轴传动装置的运行中与功能部件7—起旋转,但此时不与主轴1的外螺纹 10接触并由此不增加主轴螺母3的摩擦。强度部件8通过凸缘82紧靠在功能部件7的端侧上并具有圆柱形的支承轴环85。 通过所述支承轴环和在功能部件7上构成的支承轴环76,主轴螺母3支承在支承座63、64 的支承孔65、66上。如上所述,强度部件8由与功能部件7不同的、特别是强度更大的材料构成,例如强度部件8可以由硬质金属构成,而功能部件7完全或至少部分地由塑料制成。强度部件 8用于提高主轴螺母3的强度,并且在大的载荷力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发生碰撞时防止主轴螺母3滑动,即通过强度部件8的内齿部80与主轴1的外螺纹10互锁地处于接触。在功能部件7的支承轴环76上附加地还构成在轴向上沿主轴1的纵向方向L延伸的间隔肋77,所述间隔肋用于支承启动盘11,所述启动盘松动地且无相对旋转地设置在功能部件7上,以便使功能部件7与端侧的端面33 (图11B)滑动地沿纵向方向L支承在相关联的支承座63、64上。如图10所示,功能部件7的与主轴1的外螺纹10啮合的内齿部30的长度X大于强度部件8的内齿部80的长度Z,并且特别是大于功能部件7的外齿部31的长度Y。因此,内齿部30在纵向方向L上在比外齿部31大的长度X上延伸,这进一步提高了主轴螺母 3的相对于沿纵向方向L的滑动的强度。基本上这里也可以在功能部件7的两侧使用两个强度部件8。在这种情况下,内齿部30的长度X小于外齿部31的长度Y。如图10和IlB所示,外齿部31的中间平面MA和内齿部30的中间平面MI在长度方向L上以距离A相互隔开。换而言之,外齿部31和内齿部30的重心沿纵向方向L相互分开,由此得到一种带有向主轴1中不对称的力导入的不对称的主轴螺母3。驱动蜗杆4的力通过外齿部31在中间平面MA的重心处实现,而所述力通过内齿部30在中间平面MI中的重心处传递到主轴1上。如图10和IlB所示,内齿部30这里延伸至支承轴环76的区域中并由此轴向延伸出外齿部31。主轴螺母3的带有沿轴向相对于外齿部31偏移的内齿部30的不对称的构型使得一方面可以采用带有设置在强度部件上的在运行状态下隔开距离的内齿部80的强度部件 8,另一方面可以采用长的内齿部30,以传递调节力。在功能部件7上的外齿部31构造成具有相对于纵向方向L倾斜定向的齿的斜齿部。如图IlA所示,所述齿的齿底沿剖面线B-B定向。这里外齿部31构造成使得所述外齿部从在图IlA至IlC中右边的端面33朝另一个端面34延伸,其中,外齿部31直接在端面 33上开始,但朝另一个端面34逐渐消失。这应该理解为,在沿剖面线B-B示出主轴螺母3的部分的剖视图的图IlC中,借助于外齿部31的一个齿的齿底的分布示出。外齿部在纵向方向L上分成两个齿部段V1、V2, 其中一个齿部段Vl构造成具有圆柱形齿部,而第二齿部段V2构造成具有连续降低的齿高 H的齿部。在齿部段Vl中,齿部例如可以构造成具有渐开线轮廓,而在齿部段V2中设有具有朝端面34逐渐降低的齿高H的球状齿部。这里外齿部31通过功能部件7的在一个中间区段的壳面32中的径向向内指向的凹部构成,其中齿高H在齿部段Vl中是恒定的,而在齿部段V2中朝端面34的方向降 低。如果外齿部31在齿部段V2的区域内构造成球状齿部,则在该齿部段V2中的每个齿的齿底311以半径R拱曲,所述半径大于齿高H。齿高H在齿部段V2中逐渐降低到零,从而在齿部段V2上连接一个没有齿部的端部段312,所述端部段侧向限定外齿部31。外齿部31可以在齿部段32的区域内构造成逐渐消失的、具有半径R的齿部,所述半径小于或等于最大齿高H。在这种情况下,在该齿部段V2中的齿底311拱曲,特别是以便降低从(圆柱形的)齿部段Vl进入无齿部的端部段312中的过渡部中的缺口应力。由于齿部段Vl —直延伸到端面33,外齿部31在端面33上敞开。这使得可以简单地通过注塑制造主轴螺母3的功能部件7。因此为了脱模可以简单地沿纵向方向L将功能部件7从注塑模具中移除。这使得功能部件7连同设置在功能部件上的外齿部31的制造可以在不使用用于使外齿部成形的滑块的情况下在唯一的工序中完成。此外,通过将外齿部31局部地构成为球状齿部,还可以将外齿部31的强度设置为用于有利地将力从驱动蜗杆4传递到主轴螺母3上。通过球状齿部,外齿部31至少局部地与驱动蜗杆4的(具有蜗杆螺纹形式的)齿部40相匹配,从而得到驱动蜗杆4的齿部40 在主轴螺母3的外齿部31的齿侧面上有利的面接触。车辆座椅通过调节传动装置2沿纵向方向L保持在主轴1上,主轴1沿该纵向方向延伸。调节传动装置2因此必须设计成使得该调节传动装置能够以适当的方式承受负载力、特别是在碰撞时由调节传动装置91导入的力,从而避免车辆座椅在碰撞时滑动,以便避免车辆座椅的突然移动以及由此导致的对车辆乘员的伤害。由于这个原因,调节传动装置2在上部的调节轨91上的连接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此外,所述连接特别是在正面碰撞时也应具有足够大的刚度,以便避免保持座椅安全带的安全带连接点发生前移并且刚性地吸收在正面碰撞时作用的力。但刚度过大的连接在车尾碰撞时能够导致,所作用的碰撞力直接传递到车辆乘员身上并导致车辆乘员、特别是其头部的突然的后移。这里为了避免车辆乘员受伤,特别是避免鞭抽式损伤,希望的是,至少缓冲这样的后移。图12示出主轴驱动主轴的一个实施方式,其中为了在一侧相对于调节轨91支撑调节传动装置2,设有加强部件24,所述加强部件构造和设置成吸收沿主轴1的纵向方向L 作用在调节传动装置2上的力F并在力作用时在该纵向方向L上支撑调节传动装置2。对于这种加强部件24的构思是,相对于调节轨91提供对调节传动装置2的单侧支撑,通过这种单侧的支撑实现了,在沿纵向方向L作用力时,调节传动装置2和其在调节轨91上的连接部不会变形,就是说所述连接部具有高的刚度。这里纵向方向L相当于车辆纵向方向并指向车辆的向前行驶的方向,由此通过加强部件24支撑在正面碰撞时由于车辆座椅和座椅乘员的惯性而产生的力F并且在正面碰撞时以刚性的方式保持调节传动装置2。相反,在反向于纵向方向L相反地作用力时,调节传动装置2不受支撑,从而调节传动装置2可以变形至少一小段路程,并且是在撞击缓冲区的意义上,所述撞击缓冲区在碰撞时不会 直接地且刚性地传递所作用的力。在车尾碰撞时,与纵向方向L相反的力作用在调节传动装置2上,此时调节传动装置2以及其在调节轨91上的连接部可以由此发生变形,而不会由于加强部件24受到阻碍,从而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在调节传动装置2和在其连接部中吸收能量的至少一部分。加强部件24的使用与具有前面所述类型的混合型主轴螺母形式的主轴螺母3相组合是特别合理的。这种主轴螺母这里提供了即使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也具有足够强度的连接,从而特别是在正面碰撞时所作用的碰撞力可以通过主轴螺母3导出,而不会发生主轴螺母3的滑动,在正面碰撞中,由于强度部件24的作用,保持弯角件5不会变形,因此保持弯角件的侧边51、52不会互锁地与主轴1达到接合。所述主轴螺母3为此通过强度部件 8支撑在主轴1上,从而防止滑动。有利的是,在使用只具有一个(单侧的)强度部件8的主轴螺母3时,强度部件8 设置在主轴螺母3的朝向加强部件24的一侧。例如构造成冷挤压部件的加强部件24沿纵向方向L在调节传动装置2的后面安装在保持弯角件5上。加强部件24可以压力套装到保持弯角件5上或通过穿过固定部位 58的螺栓连接件与保持弯角件5和调节轨91拧紧。图13示出加强部件24的放大的立体图。加强部件24在相对于纵向方向L的横截面中具有U形形状,所述U形形状具有两个侧向的侧边240,这两个侧边在通过纵向方向 L和竖直方向S形成的相互平行的平面中延伸并且在这两个侧边之间留有切口 244,主轴 1在正常运行的位置中延伸穿过所述切口(见图12)。侧边240与纵向方向L相反地渐缩并进入端侧的块状件242中,所述块状件在调节传动装置2的安装状态下紧贴在调节轨91 上。在加强部件24上且在中央设置贯通孔243,该贯通孔在加强部件24的正常位置中与固定部位58对齐(图12)并且通过所述贯通孔,加强部件24可以例如通过螺栓连接件与保持弯角件5和调节轨91相连接。加强部件24的侧边240构成侧向的支撑肋,用于支撑沿纵向方向L作用的力F。 由于构成所述支撑肋的侧边240平行于纵向方向L和竖直方向S延伸,沿纵向方向L作用的力F被导入侧边240的平面内。由于保持弯角件5以其侧向的侧边52紧贴在加强部件 24上,保持弯角件5以及其上的调节传动装置2在力F沿纵向方向L从调节轨91导入调节传动装置2中时得到支撑并不会发生变形,从而提供了调节传动装置2在调节轨91上的刚性的连接。这在图14A中示出在沿纵向方向L作用力F时,保持弯角件5由于加强部件 24的支承作用而不会发生变形。这相当于在正面碰撞时的情况,在正面碰撞时提供了调节传动装置2在调节轨91上的刚性的连接,并由此提供了固定在车身上的轨道92与调节轨 91的刚性的连接。相反,当在车尾碰撞中反向作用力时,此时力与纵向方向L相反地作用在调节传动装置2上,加强部件24保持不受载荷并不对保持弯角件5起到支撑作用。这在图14B中示出在车尾碰撞时,由于车辆座椅和车辆乘员的惯性,力F'与纵向方向L相反地作用在调节传动装置2上,从而保持弯角件5可以按所示的方式由于侧边51、52的倾斜位置而发生变形。由于加强部件24沿力F的作用方向设置在调节传动装置2的后面,加强部件24 不能抵抗这样的变形。与保持弯角件5相连的上部的调节轨91和与主轴1相连的下部的、 固定在车身上的轨道92由此可以相互错开一定的偏移V。调节传动装置2和保持弯角件5 在这种情况下用作一种撞击缓冲区并吸收一部分碰撞能量作为变形能,以便以这种方式缓冲传递到车辆乘员身上的力,特别是减弱在车尾碰撞时车辆乘员的突然的后移,这种后移可能导致鞭抽式损伤。附图标记列表1主轴2调节传动装置3混合型主轴螺母4驱动蜗杆5保持弯角件6传动装置壳体7功能部件8、8' 强度部件9,9' 强度部件10主轴的外螺纹11启动盘24加强部件240侧边242 块状件243贯通孔244切口30混合型主轴螺母的功能部件的内齿部31混合型主轴螺母的功能部件的外齿部310 具有恒定齿高的齿底311 具有减小的齿高的齿底312 不具有齿部的端部段32圆柱形外壳面33、34 端面40驱动蜗杆的蜗杆螺纹50弯角保持件的底边51,52 弯角保持件侧面的侧边53,54 侧面的侧边的通孔55,56 弯角保持件的固定凸缘 57,58 固定凸缘的固定孔
61,62传动装置壳体的壳体壳63,64传动装置壳体的支承座65、66支承座的支承孔67,68壳体壳的孔70功能部件的空心圆柱形基体71碗状的凹部72凸缘73,75突起74凹槽76支承轴环77间隔肋80混合型主轴螺母的强度部件8、8'的内齿部81强度部件的圆柱环形的突起82凸缘83圆柱环形的凸台

84带动件85支承轴环90混合型主轴螺母的强度部件9、9'的内齿部91突起92凹槽a正常运行中强度部件的内齿部到主轴的外螺纹的距离b强度部件到功能部件的轴向距离c强度部件到保持弯角件的轴向距离A距离F、F'力H齿高L纵向方向MA, MI中间平面R半径S竖直方向V偏移VI, V2齿部段X, Y, Z长度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纵向调节装置的主轴驱动装置,具有相对于固定在车身上的轨道能纵向调节的调节轨;和调节传动装置,所述调节传动装置包括主轴螺母和与驱动装置连接的驱动蜗杆,其中所述主轴螺母的外齿部与所述驱动螺杆的外齿部啮合,并且所述主轴螺母的内齿部与主轴的外螺纹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螺母由混合型主轴螺母(3)构成,所述混合型主轴螺母具有设置在所述驱动蜗杆(4)和所述主轴(1)之间的力流中的功能部件(7);和至少一个将碰撞力从所述调节轨导出到所述主轴(1)中的强度部件(8、8' ;9、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件(7)设置在所述混合型主轴螺母(3)的中间区域中,并且所述功能部件(7)在所述驱动蜗杆(4)和所述主轴 (1)之间的力流中包括所述混合型主轴螺母(3)的外齿部和内齿部(31、30),并且所述强度部件(8或8' ;9或9')沿轴向方向连接在所述混合型主轴螺母(3)的端侧上,或者多个强度部件(8、8' ;9、9')沿轴向方向连接在所述混合型主轴螺母(3)的所述端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部件(8、8';9、 9')由至少一个构成所述混合型主轴螺母(3)的所述端侧的套筒组成。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部件 (8,8' ;9、9')具有内齿部(30'),所述内齿部的齿侧面与所述主轴(1)的所述外螺纹 (10)的齿侧面隔开,使得在正常运行中,只有所述功能部件(7)的所述内齿部(30)与所述主轴(1)的所述外螺纹(10)相啮合。
5.根据后面的权利要求1至3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部件(8、8' ;9、9')沿轴向相对于所述调节传动装置(2)的传动装置壳体(6)的支承座(63、64)和/或包围所述传动装置壳体的保持弯角件(5)的侧向的侧边(51、52)并且相对于所述功能部件(7)的轴向端侧隔开,并且具有内齿部(80、90),所述内齿部与所述主轴 (1)的所述外螺纹(10)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件(7)在朝向所述强度部件(8、8' ;9、9')的所述端侧上具有至少一个沿圆周方向作用的带动件(73、 74、75),所述带动件与设置在所述强度部件(8、8' ;9、9')的朝向所述功能部件(7)的所述端侧上的带动件(84 ;91,92)相对应,使得在通过所述驱动蜗杆(4)向所述功能部件(7) 中导入旋转运动时,所述强度部件(8、8' ;9、9')沿相应的旋转方向被带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强度部件(8、8';9、9') 和功能部件(7)的彼此相对的所述端侧的圆周上设有多个按齿部的形式构成的、彼此接合的突起和凹槽(91、92)作为带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和凹槽(91、92)按一种燕尾式导向装置的形式构成。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件(7)由具有设置在至少一个端侧上的圆柱环形或碗状的凹部(71)的空心圆柱形的基体 (70)构成,在所述凹部中接合有构造成强度部件(8、8')的所述套筒的圆柱环形的突起 (91),并且在所述套筒的圆周环形的突起(81)上连接有安置在所述功能部件(7)的所述空心圆柱形的基体(70)的端侧上的凸缘(8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构成为套筒的所述强度部件 (8,8')的所述凸缘(82)上连接有圆柱环形的凸台(83)。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件(7)的所述空心圆柱形的基体(70)具有与所述功能部件(7)或所述混合型主轴螺母(3)的所述外齿部(31)的齿顶圆平齐地终止凸缘(72)。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构造成强度部件(8、8')的套筒通过粘接或激光焊接与所述功能部件(7)的所述空心圆柱形的基体(70)相连。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型主轴螺母(3)的所述功能部件(7)和所述强度部件(8、8' ;9、9')由不同的、与相应的强度要求相匹配的材料组成或具有不同的、与相应的强度要求相匹配的材料组分。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型主轴螺母(3)的所述强度部件(8、8' ;9、9')包含硬质金属材料,特别是钢,或由硬质金属材料组成,所述功能部件(7)至少在所述内齿部和外齿部(31、30)的啮合区域中由塑料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部件(8、8';9、9') 构造成由用塑料压力注塑包封的硬质金属体组成的插入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件(7)由用塑料压力注塑包封的金属材料组成或由塑料组成。
1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部件 (8,8' ;9、9')由强度较高的塑料组成,所述功能部件(7)由强度较低的塑料组成。
1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件 (7)由塑料组成,所述塑料注塑在所述至少一个构造成强度部件(8、8')的套筒上。
1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型主轴螺母(3)的所述基体由空心圆柱形体部组成,所述体部由金属材料、特别是钢组成并带有狭窄的齿侧面作为内螺纹,所述体部在内部并且至少在所述功能部件的所述外螺纹的区域内用塑料压力注塑包封。
2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型主轴螺母(3)的所述基体由两个空心圆柱形的由金属制成的半壳组成,所述半壳在端侧的区域中由两个用作强度部件的套筒包围,并且构成所述混合型主轴螺母(3)的所述内齿部和外齿部(30、31)的塑料注塑到所述空心圆柱形半壳的内表面和外面上。
2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螺母 (3)在至少一个中间部段内构造成圆柱形,其具有外部的圆柱形壳面(32)和两个侧向限定所述圆柱形的外壳面(32)的端面(33、34),所述主轴螺母(3)的所述外齿部(31)通过在外部的圆柱形的壳面(32)的径向指向内部的凹部构成,其中所述外齿部(31)由一个第一端面(33)沿所述圆柱形的外壳面(32)朝另一个第二端面(34)延伸,并具有齿高(H),所述齿高朝所述第二端面(33、34)降低。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齿部(31)在所述第一端侧(33)上侧向敞开。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高(H)连续地或按不连续的步骤降低。
24.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螺母(3)的所述外齿部(31)沿纵向方向(L)具有至少两个齿部段(V1、V2),其中第一齿部段(Vl)具有带有恒定的齿高(H)的圆柱齿部,第二齿部段(V2)具有带有朝向所述第二端侧(34)降低的齿高(H)的非圆柱齿部。
25.根据权利要求21至24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螺母(3)的所述外齿部(31)至少局部地构造成球形齿部,所述球形齿部的齿与所述驱动蜗杆(4)的所述外齿部相匹配,并且所述球形齿部的齿高(H)朝所述第二端面(34)的方向降低。
26.根据权利要求21至25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螺母(3)在所述第二端面(34)上具有不带有外齿部的端部段(312),其中所述外齿部的齿高(H)朝所述端部段(312)的方向降低。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端面(33)上的所述外齿部(31)不由端部段限定,由此所述外齿部(31)在所述第一端面(33)上侧向敞开。
28.根据权利要求21至27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螺母(3)的所述外齿部(31)构造成直齿部,所述直齿部的齿沿所述纵向方向(L)定向,或者所述主轴螺母(3)的所述外齿部(31)构造成斜齿部,所述斜齿部的齿相对于所述纵向方向(L)倾斜地定向。
29.根据权利要求21至28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螺母(3)的所述内齿部(30)沿纵向方向(L)相对于所述主轴螺母(3)的所述外齿部(31) 偏移,使得所述外齿部(31)的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L)延伸的中间平面(MA)与所述内齿部(30)的中间平面(MI)隔开。
30.根据权利要求21至29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螺母(3)的所述内齿部(30)沿纵向方向(L)具有比所述主轴螺母(3)的所述外齿部(31) 大的长度(X)。
31.根据权利要求21至30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螺母(3)具有在所述第一端面(33)上构成支承轴环(76),所述主轴螺母(3)的所述内齿部 (30)沿轴向超过所述主轴螺母(3)的所述外齿部(31)延伸到所述支承轴环(76)中。
3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加强部件 (24),所述加强部件沿所述主轴(1)的所述纵向方向(L)相对于设有所述调节传动装置(2) 的调节轨(91)支撑所述调节传动装置(2),使得由于所述加强部件(24),与在反向于所述纵向方向(L)导入力(F')时相比,在沿所述纵向方向(L)从所述调节轨(91)向所述调节传动装置(2)中导入力(F)时以较高的刚度相对于所述调节轨(91)支撑所述调节传动装置⑵。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加强部件相对于沿所述纵向方向(L)从所述调节轨(91)向所述调节传动装置(2)中导入的力(F)支撑所述调节传动装置(2),但是不相对于反向于所述纵向方向(L)导入的力(F')支撑所述调节传动装置,所述加强部件(24)单侧地支撑所述调节传动装置(2)。
34.根据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1)的所述纵向方向(L)相当于指向车辆的向前行驶的方向的车辆纵向方向,其中所述加强部件(24)沿纵向方向(L)设置在所述调节传动装置(2)的后面,以吸收在正面碰撞时导入的力(F)。
35.根据权利要求32至34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件(24)具有用于吸收沿所述主轴⑴的所述纵向方向(L)导入的力(F)的支撑肋(241)。
36.根据权利要求32至35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主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传动装置(2)在所述调节轨(91)上的连接部在沿所述纵向方向(L)从第一车辆部件(3)将力(F)导入所述调节传动装置(2)中时, 由于所述加强部件(24)的支撑作用允许在所述调节轨(91)和固定在车身上的设置有所述主轴⑴的轨道之间具有小于IOmm的偏移(V),并且在反向于所述纵向方向(L)将力(F')从第一车辆部件(91)导入所述调节传动装置 (2)中时允许在所述调节轨(91)和所述固定在车身上的轨道(92)之间具有在20mm至40mm 之间的、优选约30mm的偏移(V)。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纵向调节装置的主轴驱动装置,其具有相对于固定在车身上的轨道能纵向调节的调节轨和调节传动装置,所述调节传动装置包括与驱动装置连接的驱动蜗杆和主轴螺母(3),所述主轴螺母的外齿部与驱动螺杆的外齿部啮合,并且所述主轴螺母的内齿部与主轴的外螺纹啮合。根据本发明提出,主轴螺母(3)由混合型主轴螺母构成,所述混合型主轴螺母具有设置在驱动蜗杆和主轴之间的力流中的功能部件(7)和至少一个将碰撞力从调节轨导出到主轴中的强度部件(8、8′)。
文档编号F16H1/16GK102317108SQ201080007537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1日
发明者塞巴斯蒂安·艾克霍恩, 安德烈娅·鲍尔扎克斯, 弗洛里安·利普, 斯特凡·博泽克, 沃尔夫冈·苏克 申请人:布罗泽汽车部件制造科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