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52594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车用AMT系统的战略发展不断进步,AMT技术在商用车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其中所包含的很重要的一种操纵执行机构就是离合器执行机构(汽车变速器副箱操纵机构),而用于控制离合器操纵执行(汽车变速器副箱操纵机构)的传统副箱气缸已不能满足AMT系统的性能需要。在现有商用汽车AMT系统中,用于操纵离合器(汽车变速器副箱操纵机构)的副箱气缸结构主要是通过采用气管路将电磁阀与传统副箱气缸进行连接。例如在中国专利ZL200720088217. 8中公开了一种气动式AMT离合器操纵机构,其中进气控制电磁阀和排气控制电磁阀通过气道与气缸相连通从而可以通过两个电磁阀分别控制进排气过程,这种连接方式占用很大的空间,体积庞大,管路布置相对复杂,同时安装连接费时费力,并且一般传统的副箱气缸体多采用铸铁材料制成。另外在该专利的技术方案中,每个电磁阀只能单独控制进气或者排气的过程之一,并且在该系统中只具有一个能够进行气压变化的气缸,这样通过活塞的移动只能控制推杆向单一方向移动。因此现有的副箱气缸不能很方便准确地通过活塞移动而控制推杆的操作,这就需要开发一种新的用于控制离合器操纵的副箱气缸。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其能够通过推杆或者拨叉轴而满足对离合器实行自动控制的各种要求。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其在传统的副箱气缸的基础上集成了两个两位三通电磁阀,通过该两个两位三通电磁阀分别控制两个气缸的压力变化,从而根据活塞的左右移动而控制气缸拔叉轴的运动。在该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中,两个分别可以控制进气和排气的电磁阀与副箱气缸集成为一体,并增加一个电感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对拔叉轴的行程位置进行反馈;当副箱气缸拔叉轴到达指定位置时,可以自动断开气缸电磁阀,释放气缸活塞处的压缩空气,避免气缸因长时间受气压力作用对机构造成损伤,同时缸体可采用铝合金材料,这样根据两个电磁阀分别控制两个气缸的压力变化, 从而通过活塞的左右移动可以准确控制拨叉轴的移动,以达到控制离合器操纵的目的。本发明和现有的副箱气缸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实现了位移传感器和电磁阀的集成,使整个机构结构紧凑,安装方便;
(2)通过拨叉轴实现对离合器的自动控制,为AMT商用车辆的开发提供了可能; (通过拨叉轴实现对AMT汽车变速器副箱的自动控制)
(3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安装维护方便,可靠性高,提高整车装配效率。作为合案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还涉及采用了本发明的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的上述各个具体实施方案的AMT系统和采用了这些AMT系统中任一项的汽车和车辆。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进一步加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该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的优选实施例包括位于下部的气缸体14,在气缸体14上设置有加长导向套12,在导向套12的一端设置有档圈11,该挡圈可将导向套 12固定;在气缸体上设置密封圈13 ;还包括上部的电磁阀盖31,其上设置有消声器1,通过电磁阀盖31将电磁阀32和33中各自的电磁线圈4和观、静铁芯3和四、动铁芯6和沈等固定在气缸体14上;在气缸体14内部,拔叉轴10、活塞15通过锁紧螺纹17连接,在活塞15上设置有密封圈16 ;气缸盖18上设置有电感传感器20,铁芯19与拔叉轴10相连,电感传感器20可通过铁芯19的移动产生的电感量变化而检测获得拨叉轴10的位移。基于上述的整体式气缸总成的结构可进行以下的控制步骤
1)副箱气缸总成的进气接口22与汽车贮气筒连接,在行车时,始终保持进气状态;
2)当在操纵副箱气缸并需要拔叉轴10向左移动时
给电磁线圈观通电,静铁芯四在电磁线圈观的作用下产生向上的电磁力,克服回位弹簧25的弹簧力,使动铁芯沈向上运动。关闭排气门27,打开进气门24,来自进气口 22 的压缩空气经进气门对、通道23到达气体腔室21,活塞15在气体腔室21的压缩空气作用下带动拔叉轴10向左移动。当拔叉轴10移动到左端指定位置时,使电磁线圈观断电,静铁芯四的电磁力消失,动铁芯沈在回位弹簧25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关闭进气门M,打开排气门27,气体腔室21的压缩空气经通道23、排气门27、通道30、消声器1排向大气;
3)当在操纵副箱气缸并需要拔叉轴10向右移动时
给电磁线圈4通电,静铁芯3在电磁线圈4的作用下产生向上的电磁力,克服回位弹簧 7的弹簧力,使动铁芯6向上运动,关闭排气门5,打开进气门8。来自进气口 22的压缩空气经进气门8到达气体腔室9,活塞15在气体腔室9的压缩空气作用下带动拔叉轴10向右移动。当拔叉轴10移动到右端指定位置时,使电磁线圈4断电,静铁芯3的磁力消失,动铁芯 6在回位弹簧7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关闭进气门8,打开排气门5,气体腔室9的压缩空气经排气门5、通道2、消声器1排向大气;当拔叉轴10在进行左右移动时,同时带动铁芯19在电感传感器20里进行移动,铁芯19的移动会使电感传感器的电感量发生线性变化,电感传感器20将所感应到的电感量变化输出给电子控制单元,可以控制电磁线圈的通断电情况及AMT系统离合器、变速器选换档执行机构的工作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其包括气缸体(14),其中在气缸体(14)的内部,拔叉轴 (10)、活塞(1 通过锁紧螺纹(17)进行连接,在活塞(1 上设置有密封圈(16),在气缸体 (14)的上部通过电磁阀盖(31)还固定安装两个电磁阀(32,33),其特征在于活塞(15)将气缸体(14)分为两个气体腔室(9,21),其中气体腔室(9)设置成通过电磁阀(32)中的电磁线圈G)、静铁芯(3)和动铁芯(6)产生的电磁力控制其体积变化,而气体腔室设置成通过电磁阀(33)中的电磁线圈(观)、静铁芯09)和动铁芯06)产生的电磁力控制其体积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气缸体(14)上设置有加长导向套(12),在导向套(1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导向套(12)的档圈(11),在气缸体上还设有密封圈(1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气缸盖(18)上设置有电感传感器(20),铁芯(19)与拔叉轴(10)相连接,电感传感器(20)配置成可通过铁芯 (19)的移动产生的电感量变化而检测获得拨叉轴(10)的位移。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电磁阀盖(31) 上设置有消声器(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其特征在于气缸体(14)的上部安装有电磁阀(32),该电磁阀(32)的结构和安装方式使得当电磁线圈(4)通电时,静铁芯(3)在电磁线圈的作用下产生向上的电磁力,克服回位弹簧(7)的弹簧力,使动铁芯(6)向上运动,以关闭排气门(5),打开进气门(8),从而使来自进气口 02)的压缩空气经进气门⑶ 到达气体腔室(9),活塞(1 在气体腔室(9)的压缩空气作用下带动拔叉轴(10)向右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其特征在于拔叉轴(10)、电磁线圈 ⑷、静铁芯⑶、动铁芯(6)、回位弹簧(7)、关闭进气门⑶、气体腔室(9)、压缩空气经排气门(5)、通道O)、消声器(1)这样配置,使得当拔叉轴(10)移动到右端指定位置时,电磁线圈(4)断电,静铁芯(3)的磁力消失,动铁芯(6)在回位弹簧(7)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关闭进气门(8),打开排气门(5),气体腔室(9)的压缩空气经排气门(5)、通道(2)、消声器(1) 排向大气。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其特征在于气缸体(14)的上部安装有电磁阀(33),该电磁阀(33)的结构和安装方式使得当电磁线圈08)通电时,静铁芯09) 在电磁线圈08)的作用下产生向上的电磁力,克服回位弹簧05)的弹簧力,使动铁芯06) 向上运动,关闭排气门(27),打开进气门(M),使来自进气口 0 的压缩空气经进气门 (M)、通道(2 到达气体腔室(21),活塞(1 在气体腔室的压缩空气作用下带动拔叉轴(10)向左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其特征在于拔叉轴(10)、电磁线圈 (观)、静铁芯( )、动铁芯( )、回位弹簧(25)、进气门(M)、排气门(27)、气体腔室(21)、 压缩空气经通道、排气门(XT)、通道(30)、消声器(1)这样设置,使得当拔叉轴(10)移动到左端指定位置时,电磁线圈08)断电,静铁芯09)的电磁力消失,动铁芯06)在回位弹簧05)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进气门04)关闭,排气门(XT)打开,气体腔室的压缩空气经通道(23)、排气门(27)、通道(30)、消声器(1)排向大气。
9.如权利要求1、2以及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其特征在于电磁阀为两位三通电磁阀,并且两个电磁阀与气缸体(14)集成为一体而制造。
10.如权利要求1、2以及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其特征在于气缸体(14)采用铝合金材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整体式副箱气缸总成,其在传统副箱气缸的基础上集成了两个两位三通电磁阀,通过与副箱气缸集成为一体的两个电磁阀分别控制两个气缸的压力变化,从而根据活塞的左右移动控制气缸拔叉轴的运动。此外还安装了电感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对拔叉轴的行程位置进行反馈,当气缸拔叉轴到达指定位置时,可以自动断开电磁阀,从而释放气缸活塞中的压缩空气,避免气缸因长时间受气压作用而对机构造成损伤。该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安装维护方便,可靠性高,可提高整车装配效率。
文档编号F16D48/06GK102278395SQ20111014002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7日
发明者张再伟, 杨柳, 王鲜艳 申请人: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