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动力转向传输系统用管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917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动力转向传输系统用管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汽车动カ转向传输系统使用的管件。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在低端汽车动力转向传输系统中的ー种管件,由钢管基材层与锌涂层组成,该管件由内及外依次是钢管基材层和锌涂层。上述管件使用在汽车动力转向传输系统中时,该管件位于汽车底盘下面,处于ー种暴露状态。在常年与空气接触过程中,尤其是遇到雨雪天气时,管件会直接与雨或雪接触,时间ー长会发生锈蚀;汽车在经过不平的路面或是小石子比较多的路面吋,车轮带起的飞溅石子很容易将钝化层及涂层打落,严重影响管件的使用寿命,产生安全隐患。由此可见,上述管件还有待于进一歩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前述管件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汽车动カ转向传输系统用管件。其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汽车动カ转向传输系统用管件,上述管件从内到外依次为镀铜管基材层、锌镀层和铬镀层;在铬镀层的外表面设置有富铝涂层;上述镀铜管基材层的厚度为O. 7 I. 2毫米;上述锌镀层、铬镀层与富铝涂层的厚度分别为20 25微米、3 7微米与8 25微米。上述镀铜管基材层是采用镀铜的冷轧碳钢钢带制成的。上述铬镀层为三价铬镀层。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耐腐蚀性強,经过初步盐雾试验验证可达1500小时以上,具有对环境无害,使用寿命长,加工性能好等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说明图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为其断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一种汽车动カ转向传输系统用管件,所述管件从内到外依次为镀铜管基材层I、锌镀层2和铬镀层3 ;在铬镀层的外表面设置有富铝涂层4。上述方式中,铬镀层优选为三价铬镀层。上述方式中,镀铜管基材层的厚度优选为O. 7 I. 2毫米;锌镀层、三价铬镀层与富铝涂层的厚度分别优选为20 25微米、3 7微米与8 25微米。上述方式中,镀铜管基材层采用镀铜的SPCC钢带制卷,即采用镀铜的冷轧碳钢钢带制卷,通过钎焊焊接成管材,该种管材较现有技术中的相应管材,有很好的耐压性,耐腐蚀性,力学性能出色。锌镀层,是采用连续电气镀金涂层エ艺制成的,具有更好的附着力,在进行弯曲实验时,不易脱落,还具有相当的抗击石子飞溅的效果。富铝涂层,具有更高的耐腐蚀性和耐盐特性。采用三价铬镀层作为钝化层,对环境不会产生影响,符合ROSH标准。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有关技术内容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在汽车动カ传输系统中,是极其重要的零件,该系统主要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或倒退。现有技术中,汽车动カ转向系统主要分为液压动カ转向系统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液压动カ转向系统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容易变化方式,诸如等同方式,或明显变形方式。上述的变化方式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动カ转向传输系统用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从内到外依次为镀铜管基材层、锌镀层和铬镀层;在铬镀层的外表面设置有富铝涂层;所述镀铜管基材层的厚度为0. 7 I. 2毫米;所述锌镀层、铬镀层与富铝涂层的厚度分别为20 25微米、3 7微米与8 25微米。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汽车动カ转向传输系统用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铜管基材层是采用镀铜的冷轧碳钢钢带制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汽车动カ转向传输系统用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铬镀层为三价铬镀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动力转向传输系统用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从内到外依次为镀铜管基材层、锌镀层和铬镀层;在铬镀层的外表面设置有富铝涂层;上述镀铜管基材层的厚度为0.7~1.2毫米,锌镀层、铬镀层与富铝涂层的厚度分别为20~25微米、3~7微米与8~25微米。以及,上述镀铜管基材层是采用镀铜的冷轧碳钢钢带制成的。本实用新型耐腐蚀性强,经过初步盐雾试验验证可达1500小时以上,具有对环境无害,使用寿命长,加工性能好等特点。
文档编号F16L9/02GK202402802SQ201120568789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0日
发明者方晶焕, 杨明, 金基赫 申请人:青岛世亚精密管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