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压缓冲器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4636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油压缓冲器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减震器领域,特别是指ー种油压缓冲器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油压缓冲器是ー种将冲击动能转化为液压油热能,实现物体线性减速最終平稳停止的一种液压装置。 在减压领域中,弹簧、橡胶、气缸缓冲在移动物体行程初期以最低成线性持续,随着行程増加其反作用カ也逐渐增强,在行程接近末端时,反作用カ也达到最高峰,由于运动物体能量无法被吸收而是被暂时储存,运动物体最終不可避免地产生极大反弹,造成机械损坏。现有使用阻尼器作为减震装置的,但阻尼器在油孔系统方面的缺陷,在减震行程初期会以高峰反作用力使运动物体瞬间停止,造成极大的机械冲击,然后阻尼器再缓慢滑行到行程末端。现技术使用的油压缓冲器基本是设置有蓄压装置,即将压力通过缓冲器内的弹簧控制活塞的运动距离,而因此溢出的减压油通过设置于缓冲器内压缸体上的油孔进入蓄压装置。但这ー装置有一点缺陷是当缓冲器受撞击开始时也有高峰反作用力,虽然这一反作用力在缓冲器内不会蓄积,但是也不能很快达到平稳状态。现使用的油压缓冲器的内压缸体上的油孔均靠近蓄压装置一端依次设置并置于同一连线上,这就导致当冲击カ过大时,活塞压缩弹簧的距离加大,当活塞运动的距离超过设置的油孔时,液压油不能通过油孔进入蓄压装置也就起不到缓冲效果。同时依现技木,当活塞在缓冲过程中对液压油的压缩超过最端部的油孔时,蓄压装置内的液压油会对过这一油孔进入到内压缸体的活塞后端,当缓冲到最大距离在弹簧的回复カ的作用下向回运动时,活塞后面的液压油对回复运动起阻力作用才能实现完美的缓冲。但现技术使用的缓冲器的内压缸体上的油孔设置使得液压油不能通过油孔进入到活塞后部的量不多,阻碍回复的カ有限,缓冲作用不平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对现有的油压缓冲器结构的改进,通过该改进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线性减速并以柔和的力量将运动物体平稳的停止运动。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缩小油压缓冲器的缓冲时间,以适应于短时间内有反复撞击的工作环境。ー种油压缓冲器改进结构,包括壳体,后盖,油封,内压缸体,活塞,活塞杆,撞击头,轴承,弹簧,蓄压装置,流量调整栓和流量调整旋钮;位于内压缸体内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储油室,所述储油室开ロ于活塞杆端部的轴心处,该开ロ同内压缸体相通;后盖内设置有通油管路,通油管路一端同内压缸体相通一端同壳体和内压缸体间的空隙相通,所述后盖处和活塞杆端部各有一逆止阀,将带有逆止阀的活塞杆装入壳体内,并用油封封闭,依次装入蓄压装置,然后在壳体内装入内压缸体,内压缸体内装入弹簧,用后盖将壳体封闭,后盖上装入流量调整栓和流量调整旋钮;所述内压缸体上有油孔。所述内压缸体上的油孔为八个,其中五个油孔的中心位于一直线上,另三个油孔的中心位于另一直线上,所述油孔的大小和间距相同;所述油孔轴截面为等腰梯形,位于内压缸体外壁侧等腰梯形底边大于内壁侧等腰梯形底边长,所述孔壁同内压缸体轴心连线同油孔中心同内压缸体轴心连线成30度角。油孔中心的两直线为过内压缸体轴心截面的两平行边;所述中心位于同一直线的五个油孔自内压缸体侧壁中间向靠近蓄压装置一端分布;另三个油孔自靠近蓄压装置一端依次分布并同另ー侧的油孔呈交错设置。 所述蓄压装置为蓄压海绵。所述流量调整栓上有逐渐加深的凹槽结构,所述凹槽垂直于调整栓的轴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本发明,可以将运动物体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吸收冲击能量,通过蓄压装置的使用,减轻了保养量,延长使用寿命。2,通过在设置内压缸体上的多个油孔,能够给活塞杆提供一固定大小的缓冲力,达到线性減速的目的,能够用柔和的力量将运动物体平稳停止下来。3,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受到撞击开始吋,活塞杆处的储油室在逆止阀关闭前会起到一定的吸能作用,将动能的部分吸收,这样再结合多个油孔的作用,缓冲器能够最短时间内平稳。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发明内压缸体过油孔轴心的轴截面示意图。组件说明1, 壳体2,活塞3,蓄压装置4, 轴承5,油封6,活塞杆7, 撞击头8,消音套 9,弹簧10,16,逆止阀11,凹槽结构 12,流量调整栓13, 流量调整旋钮14,通油管路 15,后盖17, 储油室18,内压缸体21,22,23,24,25,26,27,28,油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只能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如图I-图2所示,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ー种油压缓冲器改进结构,包括壳体1,后盖15,油封5,内压缸体18,活塞2,活塞杆6,撞击头7,轴承4,弹簧9,蓄压装置3,流量调整栓12和流量调整旋钮13 ;位于内压缸体18内的活塞杆6端部设置有储油室17,所述储油室17开ロ于活塞杆端部的轴心处,该开ロ同内压缸体18相通;后盖15内设置有通油管路14,通油管路14 一端同内压缸体18相通一端同壳体I和内压缸体18间的空隙相通,所述后盖15处和活塞杆6端部各有一逆止阀(10,16),将带有逆止阀16的活塞杆6装入壳体I内,并用油封5封闭,依次装入蓄压装置3,然后在壳体I内装入内压缸体18,内压缸体18内装入弹簧9,用后盖15将壳体I封闭,后盖15上装入流量调整栓12和流量调整旋钮13 ;所述内压缸体18上有油孔(21,22,23,24,25,26,27,28)。所述内压缸体上的油孔为八个,其中五个油孔(21,22,23,24,25)的中心位于一直线上,另三个油孔(26,27,28)的中心位于另一直线上,所述油孔的大小和间距相同;所述油孔轴截面为等腰梯形,位于内压缸体外壁侧等腰梯形底边大于内壁侧等腰梯形底边长,所述孔壁同内压缸体轴心连线同油孔中心同内压缸体轴心连线成30度角。油孔中心的两直线为过内压缸体轴心截面的两平行边;所述中心位于同一直线的五个油孔自内压缸体侧壁中间向靠近蓄压装置一端分布;另三个油孔自靠近蓄压装置一端 依次分布并同另ー侧的油孔呈交错设置。所述蓄压装置为蓄压海绵。当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选用其它种类的蓄压装置,但蓄压海绵具有成本低,适应范围广等优点。所述流量调整栓12上有逐渐加深的凹槽结构11,所述凹槽结构11垂直于流量调整栓12的轴心。在所述油压缓冲器的撞击头7上还安装有消音套8。当运动物体的撞击通过撞击头反应到压缩活塞的过程,活塞的运动首先会使得两个逆止阀关闭,油因活塞的挤压通过油孔进入蓄压装置内,通过油的运动将作用于撞击头部的カ消减,待冲击解除后,弹簧使活塞杆复位,同时逆止阀打开,油迅速流到内压缸体内。油孔设置于内压缸体的中间部位,当冲击カ使活塞杆达到最大距离时,不会因为活塞越过所有的油孔而导致后盖逆止阀与活塞之间的液压油产生强的反弾力。油孔的两侧设置,当冲击カ发生时,减压油从内压缸体的两侧进入蓄压装置,这样使作用于内压缸体上的カ产生ー个均衡,不会因现油孔只设置于一侧产生カ的侧移,即影响内压缸体也影响活塞的使用奉命。根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油压缓冲器的行程有8mm, 10mm, 16mm, 20mm,25mm, 50mm, 60mm, 75mm 等不同。以行程8_为例,现使用的油压缓冲器毎次可吸收能量为4Nm,当平稳时需要大约30秒时间,而在使用本技术方案改进后,同样是以8_行程油压缓冲器为例,平均毎次可吸收能量为12Nm,其中初次吸收能量为20Nm-36Nm左右,当油压缓冲器平稳时需要6秒-12秒时间。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体描述,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技术方案进行改迸,这些改进应当被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油压缓冲器改进结构,包括壳体,后盖,油封,内压缸体,活塞,活塞杆,撞击头,轴承,弹簧,蓄压装置,流量调整栓和流量调整旋钮;其特征在于 位于内压缸体内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储油室,所述储油室开口于活塞杆端部的轴心处,该开口同内压缸体相通;后盖内设置有通油管路,通油管路一端同内压缸体相通一端同壳体和内压缸体间的空隙相通,所述后盖处和活塞杆端部各有一逆止阀,将带有逆止阀的活塞杆装入壳体内,并用油封封闭,依次装入蓄压装置,然后在壳体内装入内压缸体,内压缸体内装入弹簧,用后盖将壳体封闭,后盖上装入流量调整栓和流量调整旋钮;所述内压缸体上有油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油压缓冲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压缸体上的油孔为八个,其中五个油孔的中心位于一直线上,另三个油孔的中心位于另一直线上,所述油孔的大小和间距相同;所述油孔轴截面为等腰梯形,位于内压缸体外壁侧等腰梯形底边大于内壁侧等腰梯形底边长,所述孔壁同内压缸体轴心连线同油孔中心同内压缸体轴心连线成30度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压缓冲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油孔中心的两直线为过内压缸体轴心截面的两平行边;所述中心位于同一直线的五个油孔自内压缸体侧壁中间向靠近蓄压装置一端分布;另三个油孔自靠近蓄压装置一端依次分布并同另一侧的油孔呈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油压缓冲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压装置为蓄压海绵。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油压缓冲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整栓上有逐渐加深的凹槽结构,所述凹槽垂直于调整栓的轴心。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油压缓冲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压缓冲器的撞击头上还安装有消音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压缓冲器改进结构,包括壳体,后盖,油封,内压缸体,活塞,活塞杆,撞击头,轴承,弹簧,蓄压装置,流量调整栓和流量调整旋钮;所述后盖处和活塞杆端部各有一逆止阀,将带有逆止阀的活塞杆装入壳体内,并用油封封闭,依次装入蓄压装置,然后在壳体内装入内压缸体,内压缸体内装入弹簧,然后用后盖将壳体封闭,所述内压缸体上有油孔。
文档编号F16F9/16GK102705422SQ20121016378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1日
发明者沈皓 申请人:宁波科赛特气动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