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操纵离合片组的操纵元件以及具有此类操纵元件的平行双离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9983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操纵离合片组的操纵元件以及具有此类操纵元件的平行双离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用于操纵离合片组的操纵元件以及具有此类操纵元件的平行双离合装置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操纵双离合装置的第一片式离合器的第一片组的操纵元件。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此类操纵元件的平行双离合装置。从实践中已知双离合装置,它具有一个带有第一片组的第一片式离合器和一个带有第二片组的第二片式离合器。为了操纵这些片组,该第一片组配属有一个第一操纵元件,而该第二片组配属有一个第二操纵元件。这些操纵元件一般由一个力导入段、一个力传递段和一个压力部分组合成。该力导入段可以被液压地或者以其他方式用操纵力加载,而该力传递段用于将操纵力的传递到压力部分上,该压力部分固定在该力传递段的背向该力导入段的末端,这样使得压力部分能够由于操纵力而被压靠在相应的片组上。在平行双离合装置中,第一操纵元件的力传递段一般实施为管形的并且在径向上内部地、或者在径向上外部地绕过第二片组,以便达到第一片组,该第一片组能够通过第一操纵元件而被压紧。在此,该压力部分与该力传递段的、背向该力导入段的末端焊接,以便保证压力部分在力传递段上的特别可靠的固定。已知的在平行双离合装置中的操纵元件已经证明是有用的,然而它们具有一些缺点。首先是操纵元件的生产是耗费较高的。此外,已知的操纵元件造成了该平行双离合装置耗费较高的安装(在该双离合装置中使用了这些操纵元件)。此外,在双离合装置中采用这样一种操纵元件造成了,该双离合装置被实施为在构造空间上要求相对较高、并且具有较高重量。另外要注意的是,已知的操纵元件造成了相对长的力传递路径,操纵力沿该路径传递到配属于操纵元件的片组上。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产生一种用于操纵一个双离合装置的第一片式离合器的第一片组的操纵元件,该操纵元件具有较短的力传递路径、能够简单地生产或者安装并且具有简单、节省构造空间的构型。此外,本发明的基本目的还在于,产生一种具有此类优选操纵元件的双离合装置,该双离合装置具有特别紧凑的构型并且是能够特别简单地安装和拆卸的。这个目的是通过在权利要求1或13中给出的特征而实现的。本发明的多个有利的实施方案是各从属权利要求的目标。本发明的操纵元件用于操纵双离合装置的第一片式离合器的第一片组。该操纵元件在此优选实施为金属片或金属片模制件。该操纵元件具有一个力导入段、一个力传递段以及一个压力部分。力导入段能够用操纵力加载,该操纵力用于操纵第一片组。在此优选的是,力导入段能够液压地用操纵力加载,其中力导入段为此目的特别优选实施为活塞式,以便能够配属给一个实施在压力室中的对应的液压缸。在力导入段中导入的操纵力可以通过力传递段而传递到第一片组上。力传递段为此目的具有两个或更多个轴向指形件,这些轴向指形件也被称为在轴向上延伸的操纵指形件并且能够在一个第一轴向上被引导穿过该双离合装置的第二片组的离合片中的多个凹陷部到达第一片组。于是,与一个在圆周方向上封闭地环绕的、管形的力传递段相比,其优点首先在于,这些轴向指形件不需要在径向上内部或外部地绕过第二片组,即可达到第一片组。借此不仅产生了相对更短的力传递路径,而且该双离合装置还能够具有紧凑的且节省构造空间的构型。由于采用轴向指形件替代在圆周方向上封闭地或连贯地实施的、管形的力传递段,还可以实现该操纵元件的特别小的重量。先前提及的压力部分可固定或被固定在这些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上,以便由于通过力传递段的轴向指形件传递的操纵力而能够被压靠在第一片组上。在此,压力部分在其固定位置上能够可松脱地固定或被可松脱地固定在这些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由于压力部分可松脱地固定在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首先简化了操纵元件的生产,此外能够取消压力部分与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的焊接。同样避免了由于在焊接时引入的热量造成的材料变化或影响,其中防止了对操纵元件自身或者该双离合装置中相邻部件的污染,如在焊接时可能出现的。此外,不仅保证了操纵元件的安装和拆卸,而且能够将压力部分可松脱地固定在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并且简单地安装和拆卸一个其中构造了或构造有本发明操纵元件的双离合装置。为了保证特别均匀地将操纵力带到第一片组,在本发明操纵元件的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压力部分实施为环形或/和垫圈形(ringscheibenformig λ在此优选的是,环形或/和垫圈形的压力部分在圆周方向上实施为封闭或连贯地环绕的。在本发明操纵元件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压力部分在第一轴向上、在其固定位置上直接或间接地可支撑或被支撑在这些自由端,该第一轴向是这些轴向指形件被引导穿过第二片式离合器的第二片组的离合器中的凹陷部而达到第一片组的方向。间接支撑可以理解为例如通过一个额外的辅助器件的间接支撑,例如像一个保险环。在本发明操纵元件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压力部分中设置有多个固定凹陷部,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穿过这些固定凹陷部在第一轴向上延伸。由此在这个实施方式中,轴向指形件不需要在径向内部或径向外部经过压力部分以便能够从后方接合该压力部分。而是这些轴向指形件可以穿过这些固定凹陷部在压力部分中延伸,以便能够将操纵力相对于轴向主要地传输到压力部分的中部。基本上,这些固定凹陷部还可以实施为一个环形或/和垫圈形的压力部分的径向朝内或径向朝外的边缘处的边缘侧切入口。然而已经证实有利的是,这些固定凹陷部不是实施为边缘侧的切入口,而是实施为窗口式的,此外如此构成的压力部分能够特别均匀地将操纵力传递到第一片组。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另外优选的是,这些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在直接或间接地从后方接合该处于固定位置的压力部分的情况下,在第一轴向上穿过这些固定凹陷部延伸,以便实现压力部分在其固定位置上在第一轴向上直接或间接地支撑在这些自由端上。在本发明操纵元件的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压力部分可固定或被固定在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同时实现了在两个轴向上在轴向指形件与压力部分之间的同步连接。由于在两个轴向上的同步连接,当力传递段在第一轴向上被移动时,压力部分在第一轴向上被移动;而当力传递段在相反的第二轴向上被移动时,压力部分进而在第二轴向上被移动。其优点是,作用在力导入段上的一个由液压缸或类似物带来的操纵力以及一个由回位弹簧或类似物带来的回位操纵力都实现了压力部分的对应的移动,这样使得在第一片组的彼此相邻的离合片之间实际存在的离合片分隔元件被解除负载,此外该离合片分隔元件首先必须用于强制间隔这些离合片以及使压力部分不回位或仅部分回位。在本发明操纵元件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这些轴向指形件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止动件,压力部分在一个与第一轴向相反的第二轴向上可支撑或被支撑在该止动件上。换言之,作用在第一轴向的操纵力可以通过该至少一个止动件传递到支撑在该至少一个止动件上的压力部分。为了在此实现一种均匀且特别可靠的支撑,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特别优选的是,在所述的轴向指形件处设置两个止动件。这两个所述的止动件在此优选是在圆周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其中特别优选的是,在轴向指形件的这两个止动件之间实施有一个在第一轴向上超过这些止动件突出的凸肩(Ansatz)。所述的突出的凸肩可以因此例如在第一轴向上被引导通过先前提及的、在压力部分中的固定凹陷部,以便能够进行先前提及的、对压力部分直接或间接的后方接合,该压力部分的背向第一片组的侧面由此在第二轴向上可支撑或被支撑在这些止动件上。在工作中,一般在轴向外部安排在力传递段处的轴向指形件在该离合装置之内暴露于由离心力造成的高负载。这例如可以导致轴向指形件在径向上向外弯曲,并且由此导致在适当时与相邻部件(例如像第二片组的离合片)的不希望的接触,这些轴向指形件穿过这些部件的凹陷部延伸。为了在工作中在双离合装置之内避免轴向指形件的此类变形,在本发明操纵元件的另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这些轴向指形件中的至少一个、优选所有轴向指形件具有至少一个加固段,用于提高轴向指形件的弯曲刚度,优选在向内或/和向外的径向上。为了产生此类的加固段,能够采用所有常规的用于加固部件的方法。于是例如可以设想,在该轴向指形件上设置一个径向内部或/和径向外部的加固肋材。然而,与此不同地,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特别优选的是,该加固段实施为在径向上、适当时在向内的径向上突出的鼓起部(Ausbauchung)。这在以下方面是有利的,即能够特别简单地生产该加固段,而不需要为此将一个额外的部件可松脱地或不可松脱地固定在该轴向指形件处,其中当力传递段或其轴向指形件由一个金属片部分形成时,这个实施方案的最终制造是尤其简化的。在此情况下,对应的鼓起部可以简单地通过将该金属片部分在该区域中深拉或者类似方法而制成。在此所述的鼓起部可以具有任何形式并且也被称为轴向指形件中的凸块(Delle)或隆起(Beule)。在本发明操纵元件的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压力部分啮合式地可固定或被固定在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处,以便例如实现以上提及的、压力部分在第一轴向上在自由端处的直接支撑或者处于固定位置的压力部分的直接后方接合。在此优选的是,压力部分在与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啮合的情况下可转移或被转移到其固定位置中。与相应的实施变体无关,这个实施方式具有以下优点,即压力部分能够特别简单地固定在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处。为了实现压力部分在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的啮合式固定,在本发明操纵元件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啮合器件用于在压力部件在轴向指形件自由端处的固定位置中从后方结合该压力部分。该啮合器件可以是啮合凸出部,也可以是啮合下凹部,如下面还将再次详细解说的。当压力部分被转移到其固定位置时,基本上,该啮合器件可以是首先能够在这些自由端自身处变形的,或者仅弹性地变形的。然而为了实现压力部分在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处特别可靠的啮合以及由此特别可靠的固定,在本发明操纵元件的另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轴向指形件弹性变形、适当时在轴向指形件在径向上向内弹性弯曲并且随后轴向指形件弹性回位、适当时径向向外地弹性回位的情况下,压力部分可转移或转移到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处的固定位置。当这些轴向指形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至少一个上面提及的加固段时,这个实施方式是更加特别有利的,尤其用于轴向指形件的弹性回位的回位力于是特别高的,这保证了压力部分在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处特别可靠的啮合以及由此特别可靠的固定。在本发明操纵元件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轴向指形件自由端处设置的啮合器件实施为啮合凸出部。在此已经证实有利的是,啮合凸出部实施为啮合鼻形部,此外压力部分向其固定位置的转移在轴向指形件的弹性变形下得以简化。在此啮合凸出部能够基本上作为首先分离的部分被固定在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处,但是为了简化制造,该啮合凸出部优选是与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单件式实施的。如上面已经提及的,当轴向指形件的弹性变形自身实现了压力部分向其固定位置的转移时,啮合器件自身在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处必须不能弹性变形。出于这个原因,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更优选的是,实施为啮合凸出部的啮合器件是刚性地或/和非弹性地实施的。与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单件式实施的啮合凸出部在此优选是通过冲压而制造的,以便进一步简化该操纵元件的生产。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已经进一步被证实为有利的是,该啮合器件实施为径向向外突出的啮合凸出部。以此方式,在双离合装置工作过程中,由于离心力造成的、在径向上向外作用于轴向指形件上的力的提高,该啮合凸出部更强力地插入该从后方接合压力部分的位置中,这样使得即便在该操纵元件的高转速下也保证了压力部分在该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处的特别可靠的固定。在本发明操纵元件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在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处的啮合器件实施为啮合下凹部、优选啮合凹陷部或啮合窗口,其中在该啮合凹陷部中可置入或被置入一个压力部分侧的啮合凸出部。此类啮合下凹部,尤其是当其在此为啮合凹陷部或啮合窗口时,能够相对简单地在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中进行制造,尤其是当其为金属片部分时,能够通过冲孔来制造所述的啮合凹陷部或啮合窗口。在本发明操纵元件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压力部分借助于一个可取下的保险环而可松脱地可固定或被固定在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处,以便例如实现以上提及的、压力部分在第一轴向上在自由端处的间接支撑或者处于固定位置的压力部分的间接后方接合。基本上,该保险环可以在圆周方向上具有一个中断部,然而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该保险环实施为在圆周方向上封闭地或连贯地环绕的保险环,以便实现压力部分在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处的可靠固定。为了简化保险环的固定并且此外提供对于保险环的扭转保险(Verdrehsicherung),该保险环具有至少一个在径向上突出的保持段,该保持段在圆周方向上彼此相邻的、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之间延伸,并且在至少一个圆周方向上可支撑或被支撑在这些彼此相邻的自由端之一处。借此,不仅实现了简化的安置和扭转保险,而且实现了在径向上突出的保持段还有扩大了在保险环与压力部分之间的接触面积,这样使得压力部分特别可靠地保持在其位于轴向指形件自由端处的固定位置上并且支撑在其上。为了特别有效地实现扭转保险,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更优选的是,在径向上突出的保持段(优选在径向上向外突出)在一个圆周方向上可支撑或被支撑在彼此相邻的自由端之一处、并在相反的圆周方向上可支撑或被支撑在彼此相邻的自由端中的另一个处,适当时是在彼此相邻的自由端的、圆周方向上朝向彼此的侧面上。基于先前描述的实施方式,在彼此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自由端的、在圆周方向上朝向彼此的这些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上、适当时在两者上设置有保持槽,当在第一轴向将保持段支撑在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的情况下,保持段可带入或被带入保持槽中。所提及的保持槽优选为一个径向槽或/和一个穿通槽。与设置在自由端的内侧面或外侧面处的圆周槽不同,在圆周方向上彼此相邻的自由端的在圆周方向上朝向彼此的侧面上的所述保持槽能够特别简单地且以高精确度制造,其中此类保持槽已经实现了保险环在第一轴向上的特别可靠的支撑,这样使得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更优选的是,在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的、在径向上朝内的内侧面或/和在径向上朝外的外侧面上完全没有设置用于保险环的圆周槽。借此简化了最终制造。借此,安置一个封闭地环绕的保险环也实质性地更简单。 在本发明操纵元件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保险环的在径向上突出的保持段在圆周方向上可夹持或被夹持在彼此相邻的自由端的、在圆周方向上朝向彼此的两个侧面之间。借此,保险环的特别可靠的固定是可行的。如果在圆周方向上彼此相邻的自由端的、在圆周方向上朝向彼此的侧面之一上设置有一个保持槽,那么实现保持段的夹持或与之相关地保持段的预张紧,这样该保持段特别可靠地在其位置上在保持槽之内预张紧。由此可以实现保险环或其保持段在保持槽之内的大致防脱离的安排。在本发明操纵元件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保险环的在径向上突出的保持段实施为实质上U形的。在此优选的是,实施为U形的保持段具有两个径向支腿和一个与这些径向支腿相连的圆周支腿,这些径向支腿配属于彼此相邻的自由端的、在圆周方向上朝向彼此的侧面。由此,当完全不能引入或不引入之前提及的保持槽之一中时,这两个径向支腿能够是可支撑或被支撑在彼此相邻的自由端的、在圆周方向上朝向彼此的侧面上。在本发明操纵元件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保险环具有一个圆形的截面。由于保险环的在径向上突出的保持段或/和先前提及的保持段在所配属的保持槽中的预张紧,并不要求如通常的保险环的情况一样采用矩形的保险环截面。而是在此具有圆形截面的保险环已经足以实现压力部分在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处的可靠固定。还可以选择相对较小的圆形截面直径,而不会影响压力部分在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处的固定。于是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更优选的是,截面的直径最大1.2mm,特别优选最大1mm。如先前已经表明的,并不需要为在轴向指形件的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自由端之间的每个中间空间设置一个在径向上向所述中间空间突出的保险环保持段。在本发明操纵元件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置该保险环的至少一个环段,该环段并不延伸到轴向指形件的在圆周方向上相邻自由端之间的、在径向上彼此相邻的中间空间内。在此背景下,已经证实有利的是,在径向上突出的保持段与此类的保险环的环段相对于圆周方向交替地安排。换言之,在圆周方向上保持段和所述的环段交替地在彼此之后出现,这样使得其中安排有保持段的这些中间空间在圆周方向上与保险环没有延伸到其中的那些中间空间交替出现。为了保证操纵力不直接地通过轴向指形件施加或传递到第一片组、而总是通过压力部分间接地施加或传递,在本发明操纵元件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压力部分在其固定位置中具有一个在第一轴向上超过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突出的弯曲部,用于形成与第一片组的接触区域。在此优选的是,该弯曲部安排在相对于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的一个径向上,而先前提及的保险环的保持段在相反的径向上、优选在向外的径向上突出,以便不影响弯曲部的造型。在本发明操纵元件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力传递段、适当时与力导入段一起,实施为单件式的、优选罐式的金属片部分。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另外优选的是,力传递段具有一个适当时在圆周方向上封闭或连贯地环绕的径向段,力传递段的轴向指形件被安排在该径向段处、适当时是在边缘侧、优选是外边缘侧。力传递段的轴向指形件优选从径向段开始向第一轴向延伸直到其自由端,并且在该径向段处被安排为在圆周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本发明的平行双离合装置被设计为安排在机动车辆的传动系中在传动单元与变速器之间。该双离合装置优选是一种湿式运行的双离合装置,也就是例如一种在油中运行的双离合装置。这种平行双离合装置具有配属于一个第一变速器输入轴的一个第一片式离合器,该第一片式离合器具有一个第一片组、能够借助于一个第一操纵元件进行操纵、用于在该传动单元与该第一变速器输入轴之间选择性地进行扭矩传递。此外,这种平行双离合装置具有配属于一个第二变速器输入轴的一个第二片式离合器,该第二片式离合器具有一个第二片组、能够借助于一个第二操纵元件进行操纵、用于在该传动单元与该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之间选择性地进行扭矩传递。由于所涉及的是一种平行双离合装置,该第一和第二片组被安排为在轴向上分级。根据本发明,第一操纵元件实施为先前说明的、本发明类型的操纵元件,其中该操纵元件的轴向指形件在第一轴向上穿过第二片组的离合片中的凹陷部延伸至第一片组。本发明的平行双离合装置具有特别紧凑的构造以及特别短的力传递路径,操纵力沿着该路径传递到第一片组。此外,本发明的平行双离合装置的构造不仅紧凑而且轻质。在本发明的平行双离合装置的其他优点方面,参考先前描述的本发明操纵元件的优点,这些优点以对应的方式同样适用于本发明的平行双离合装置。在本发明的平行双离合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这些轴向指形件在第一轴向上通过其中延伸的这些凹陷部实施为窗口式的凹陷部。窗口式的凹陷部的特殊优点在于,与边缘侧的切入口相反,通过设置这些窗口式的凹陷,使得内部和外部轮廓不变并且能够连贯地实施。以此方式,例如可以在该离合片的内部或外部轮廓处设置一个没有被凹陷部中断的、在圆周方向上连贯的离合片齿部(LamelIenverzahnung),其优点是,有可能用一个配属于该离合片支架的离合片齿部进行特别可靠的旋转同步啮合。在本发明的平行双离合装置的另一个有利实施方式中,第一操纵元件的轴向指形件在第一轴向上通过其中延伸的这些凹陷部实施或设置在第二片组的外离合片中。在本发明的平行双离合装置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操纵元件的这些轴向指形件的长度实施为,使得它们的自由端在第一轴向上超过第二片组而突出、同时使该压力部分可松脱地固定在自由端上。如果稍后说明的中间圆盘安排在第一和第二片组之间,那么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优选还在第一轴向上穿过中间圆盘而突出,第二片组在第一轴向上可支撑或被支撑在该中间圆盘处。为了在第二片式离合器打开时实现将带有凹陷部的彼此相邻的内离合片或彼此相邻的外离合片强制间隔开、从而能够减少第二片式离合器中的牵引矩,在带有凹陷部的、彼此相邻的内离合片或外离合片之间设置有多个离合片分隔元件。离合片分隔元件优选为弹性的可变形的离合片分隔元件。在此背景下,可以考虑例如弹簧元件、波纹弹簧或带波纹的环。此外还可以在该第一片组的彼此相邻的内部或外部离合片之间设置对应的离合片分隔元件。基于先前描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平行双离合装置的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这些带有窗口式凹陷部的离合片具有一个在径向上安排在这些窗口式凹陷部与一个离合片齿部之间的、在圆周方向上连贯地或封闭地环绕式的支撑段,该离合片分隔元件可支撑或被支撑在其上。如上面已经提及的,由于这些窗口式的凹陷部,能够实现一种连贯的、不受这些窗口式凹陷部影响而具有完整齿数的离合片齿部。由于另外在轴向上在这些窗口式凹陷部与该离合片齿部之间安排的、在圆周方向上连贯地或封闭地环绕式的支撑段,进一步保证了,上面提及的、优选实施为环形的该离合片分隔元件在该环绕式的支撑段的区域中可支撑或被支撑在该离合片上。由此还确保了,在离合片的整个圆周上看均匀而且可靠地将带有窗口式凹陷部的彼此相邻的离合片强制间隔开。为了强化所述的优点,该离合片分隔元件在该环绕式的支撑段上的支撑是在相应的离合片与该离合片分隔元件之间实现一个接触面积来进行的,该接触面积形成了在该离合片分隔元件与该离合片的支撑段之间的接触面积的多于50%、多于95%或者100%。在最后所述的情况下,其中在相应的离合片与该离合片分隔元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形成了在离合片分隔元件与该离合片的支撑段之间的接触面积的100%,于是该离合片分隔元件仅支撑在该离合片的支撑段上并且并不另外地支撑在该离合片的其他段上,由此保证了彼此相邻的离合片的特别可靠且均匀的支撑和强制间隔。在这一点上指出,上面提及的接触面积并非强制地必须为一个连续的接触面积,而是所述接触面积也可以是由多个彼此间隔开的部分接触面积组合成的。在本发明的平行双离合装置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穿过凹陷部延伸的该第一操纵元件的轴向指形件在这些凹陷部之外优选通过该压力部分、特别优选通过一种齿部啮合而与该双离合装置的一个输入侧处于旋转同步连接。通过在凹陷部之外并且因此不经由或总是部分地经由离合片中的这些凹陷部进行这种旋转同步连接,既不限制第一操纵元件的工作方式也不限制带有凹陷部的离合片的工作方式。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更优选的是,轴向指形件在圆周方向上与离合片中的凹陷部的边缘间隔开,以避免第一操纵元件与这些带有凹陷部的离合片的对侧影响(gegenseitige Beeinflussung)。在本发明的平行双离合装置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穿过离合片中的凹陷部延伸的、第一操纵元件的轴向指形件,在这些凹陷部之外被保障免于在这些轴向指形件的区域中的力传递段由离心力导致的展宽作用(Aufweiten)的影响,优选是通过该压力部分进行支撑。在这种情况下也大幅度地排除了第一操纵元件的轴向指形件与带有凹陷部的离合片之间的一种对工作方式的负面的对侧影响。为了进一步加强这种优点,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更优选的是,第一操纵元件的轴向指形件在径向上向外地并且最终还向内地与这些凹陷部的边缘间隔开。如前面已经说明的,在本发明的平行双离合装置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在该第一和第二片组之间设置有一个中间圆盘,在第一轴向上该第二片组可支撑或被支撑在该中间圆盘上。为了简化该双离合装置的安装和拆卸或者甚至是使之有可能进行,在这个实施方式中该中间圆盘优选是可松脱地安排在该双离合装置之内或者安排在该双离合装置的一个离合片支架、适当时安排在外离合片支架上。于是该中间圆盘例如可以借助于一个可松脱的保险环在第一轴向上支撑或紧固在该离合片支架或外离合片支架上。为了达到该第一片组,在这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操纵元件的轴向指形件优选还延伸穿过中间圆盘内的凹陷部,这些凹陷部在适当时进而实施为具有先前提及的优点的窗口式凹陷部。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另外还优选的是,该中间圆盘具有一个在第二轴向上的凸出弯曲部(Hervorwolbung ),以便形成一个用于该第二片组的支撑区域。在下面将借助多个示例性的实施方案并且通过附图来详细解说本发明。图中示出:

图1在截面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双离合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个局部侧面图,该双离合装置带有本发明的操纵元件的实施方式;图2图1的第一操纵元件在独立状态下的部分透视图;图3图1的压力部分的一个局部前视图;图4在截面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平行双离合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一个局部侧面图,该双离合装置带有本发明的操纵元件的第二实施方式;图5图4的第一操纵元件在独立状态下的透视图;以及图6图5的细部A的放大视图。图1至3展示了本发明平行双离合装置2的第一实施方式,该双离合装置带有本发明的操纵元件的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将其标为第一操纵元件4。在这些图中借助于箭头展示出平行双离合装置2以及第一操纵元件4两者的在以下标注为第一轴向6和第二轴向8的彼此相反的轴向,彼此相反的径向10、12以及彼此相反的圆周方向14、16,其中平行双离合装置2和第一操纵元件4的旋转轴线18在轴向6、8中延伸。平行双离合装置2安排在一个湿室20之内,其中湿室20实施在一个未示出的变速器壳体罩中,该变速器壳体罩在轴向8和径向10上限制了湿室20,其中该变速器壳体罩在轴向6上被一个未不出的变速器壳体盖限制,该变速器壳体盖可松脱地安排在该变速器壳体罩处。所展示的平行双离合装置2因此是一种湿式双离合装置2。平行双离合装置2具有一个第一片式离合器22和一个第二片式离合器24。第一片式离合器22具有一个由多个内离合片和外离合片组成的第一片组26,而第二片式离合器24具有一个由多个外离合片30和多个内离合片32组成的第二片组28,这些外离合片实施为钢制离合片,这些内离合片实施为摩擦涂层离合片(Reibbelaglamellen)。第一片组26配属有一个先前提及的第一操纵元件4,而第二片组28配属有一个第二操纵元件34。由此第一片组26是能够借助于第一操纵元件4而被操纵的,以便在一个未示出的传动单元与一个未示出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之间选择性地传递扭矩。相比之下,第二片组28借助于第二操纵元件34而能够被操纵,以便在该传动单元与一个未示出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之间选择性地传递扭矩。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点,第一片式离合器22的输出侧由一个第一内离合片支架36形成,该内离合片支架在向内的径向12上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处于旋转同步连接,而第二片式离合器24的输出轴由一个第二内离合片支架38形成,该内离合片支架在向内的径向12上与所述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处于旋转同步连接。这两个未详细展示的变速器输入轴优选是同轴安排的,其中第二变速器输入轴实施为空心轴,第一变速器输入轴适当时实施为实心轴、并穿过该空心轴在轴向6、8上延伸。相反,第一和第二片式离合器22、24的输入侧40由一个公用的外离合片支架42形成,该支架不仅与第一片组26的这些外离合片还与第二片组28的外离合片30处于旋转同步连接。实质上罐状的外离合片支架42在其朝向轴向6的末端处通过一个未详细示出并且可松脱地固定于其上的同步器盘而与一个未示出的离合器输入轮毂防旋转地相连,该离合器输入轮毂通过在变速器壳体盖中的、安排在该旋转轴线18的区域中的一个开口从该湿室20向传动单元的方向上延伸,以便在那里与传动单元的一个未详细示出的输出侧防旋转地相连。外离合片支架42实质上由一个管状的离合片承载段44和一个在轴线8上邻接在连接片承载段44上的径向段46组合成,该径向段在径向12上向内延伸到一个未详细示出的管形的离合器轮毂,外离合片支架42与该离合器轮毂防旋转地相连。离合器轮毂在向内的径向12上在一个固定的承载管处可以围绕旋转轴线18转动地、在适当时是通过滚珠轴承进行支撑,其中未示出的承载管牢固地固定在一个变速器壳体处。因为双离合装置2为一个平行双离合装置2,所以第一片组26和第二片组28在轴向6、8上是分级的,并且在所示实例中安排为彼此齐平的。此外在轴向6、8上在片组26与28之间安排有一个中间圆盘48,第二片组28在第一轴向6上可支撑或被支撑在该中间圆盘上。中间圆盘48可松脱地安排在双离合装置2之内,确切地说是可松脱地安排在外离合片支架42的离合片承载段44处。为此目的,中间圆盘48具有一个外齿部50,该外齿部在径向10上向外接合到离合片承载段44的一个对应的内齿部上,其中另外将一个保险环52可松脱地安排在该离合片承载段44上,通过该保险环,中间圆盘48在轴向6上可支撑或被支撑在连接片承载段44上并且因此可支撑或被支撑在外离合片支架42上。在中间圆盘48中,还设置有多个在圆周方向14、16上彼此间隔开的窗口式凹陷部54,稍后还要对其进行详细解说。此外,中间圆盘48在第二轴向8上具有一个凸出弯曲部56,这样形成了一个用于第二片组28的支撑区域。换言之,凸出弯曲部56在第二片组28的方向上凸出地弯曲。这两个操纵元件4、34分别独立于彼此地是可液压驱动的,因此操纵元件4、34也可以称为操纵活塞。这两个操纵元件4、34还具有相同的操纵方向,在此该方向对应于轴向6,其中操作方向应理解为是如下的方向:操纵元件4、34在该方向上被移动或被推动,以便压紧所属的片组26或28或者关闭所属的片式离合器22或24。第二片式离合器24的第二片组28的外离合片30相应地具有一个外齿部58,该外齿部与该外离合片支架42的离合片承载段44处的一个对应的内齿部处于旋转同步接合。此外,在第二片组28的外齿部30中设置有在圆周方向14、16上彼此间隔开的窗口式凹陷部60。因为这些凹陷部60实施为窗口式,所以这些凹陷部并不是由边缘侧的切入口形成的,这些切入口例如邻接外离合器30的、在径向10上朝外的边缘并且因此邻接外齿部58。相反,窗口式的凹陷部60分别完全被一个界限边缘所包围。在这些窗口式凹陷部60与外齿部58之间的径向10、12上,实施有这些外离合片30的一个在圆周方向14、16上连贯地或封闭地环绕的支撑段62。还可以说,外离合片30的支撑段62实质上实施为垫圈形的。由此这些窗口式的凹陷部60对外齿部58的造型不具有影响,在例如凹陷部实施为边缘侧切入口的情况下则不然。由此,在此构成为外齿部58的离合片齿部可以设置有全齿数,即便是当第一操纵元件4的稍后详细说明的轴向指形件以及窗口式的凹陷部60在圆周方向14、16上具有较大宽度时。在彼此相邻的外离合片30之间的第二片组28的外圆周处安排有多个弹性的离合片分隔元件64,当第二片式离合器24打开时,这些离合片分隔元件用于在轴向6、8上强制间隔开第二片组28的外离合片30。弹性离合片分隔元件64实施为环形,并且分别在轴向
6、8上可支撑或被支撑在第二片组28的彼此相邻的外离合片30上。在此,离合片分隔元件64,例如可能实施为弹簧元件、波纹弹簧或带波纹的环,在轴向6、8上支撑于外离合片30的、在圆周方向14、16上连贯地或封闭地环绕的支撑段62上。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特别可靠的支撑并且由此在第二片式离合器24打开时能够实现第二片组28的这些外离合片30的强制间隔。为了充分利用这个优点,离合片分隔元件64在轴向6或8上在相应的外离合片30上的支撑优选仅在圆周方向14、16上连贯地或封闭地环绕的支撑段62上进行。还可以说,离合片分隔元件64的支撑是在相应的外离合片30与离合片分隔元件64之间形成一个接触面积的情况下进行的,该接触面积形成了在离合片分隔元件64与支撑段62之间的接触面积的100%。为了实现可靠支撑和强制间隔的优点,应当将离合片分隔元件64至少以如下方式支撑或可支撑在外离合片30上,使得该离合片分隔元件的支撑是在相应的外离合片30与离合片分隔元件64之间形成一个接触面积的情况下进行的,该接触面积形成了在离合片分隔元件64与在圆周方向14、16上连贯地或封闭地环绕的支撑段62之间的接触面积的多于50%、优选多于95%。第一操纵兀件4具有一个在圆周方向14、16上封闭地或连贯地环绕的力导入段66,该力导入段能够以用于第一片式离合器22的操纵力来加载。为此目的,力导入段66例如配属于一个用液压油加载的压力室或液压缸。此外该力导入段66可以配属于一个回位元件、例如一个弹簧元件,这样通过该力导入段66还可以引入一个回位力,用于使第一操纵元件4回位,虽然基本上也可以使一个回位元件与下描述的这些力传递段共同作用。在向外的径向10上,一个力传递段68连在力导入段66上,该力传递段要将由力导入段66引入的操纵力传递到第一片组26。力传递段68具有一个在圆周方向14、16上封闭地或连贯地环绕的径向段70,该径向段实质上是从该力导入段66出发在径向10上向外延伸。此外,力传递段68包含多个轴向指形件72。这些轴向指形件72连在径向段70的、轴向10上外置的边缘处,以便从径向段70出发在第一轴向6上延伸直至其自由端74。轴向指形件72至少设置为六个,它们在此是在圆周方向14、16上彼此间隔开的,其中轴向指形件72在圆周方向14、16上具有已知的宽度,这样也可以将其称为轴向舌形件。力传递段68连同其径向段70和轴向指形件72实施为单件式的、罐式的金属片部分。力导入段66也是该单件式金属片部分的组成部分。这些轴向指形件72相应地具有两个加固段76,这些加固段在圆周方向14、16上彼此间隔开地实施在这些轴向指形件72处。用于提高轴向指形件72、尤其是在径向10、12上的刚度的加固段76实施为在径向10、12上突出的鼓起部,其中在图2中所示的鼓起部实施为在径向12上向内突出的实施方式。形成加固段76的鼓起部在非正规的语言里也可以称为在轴向指形件72中的凸块或隆起。在用于生产该实施为单件式金属片部分的力传递段68的金属片成型方法的背景下,此类形成为鼓起部的加固段76可以特别简单地制成。在这些轴向指形件72处,更确切地说在这些轴向指形件72的自由端74处设置有两个止动件78,这些止动件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由轴向指形件72或自由端74的、朝向轴向6的边缘或朝向轴向6的边沿(Kante)形成。相应的轴向指形件72的这两个止动件78、78在圆周方向14、16上是彼此间隔开的,其中该轴向指形件72的自由端74还具有一个凸肩80,该凸肩在圆周方向14、16上安排在彼此间隔开的止动件78、78之间并且在第一轴向6上超过止动件78、78而突出。在轴向指形件72的自由端74处,更确切地说在自由端74的突出的凸肩80处,还设置有一个啮合器件82。啮合器件82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实施为在径向10上向外突出的啮合凸出部,其具有啮合鼻形部的形式。实施为啮合凸出部的啮合器件82是与自由端74或突出的凸肩80单件式实施的,并且在生产实施为金属片部分的力传递段68的金属片成型过程的背景下能够例如简单地通过冲压来制造。在此,实施为啮合凸出部的啮合器件82本身实施为在径向10、12上刚性的或者非弹性的啮合凸出部。在图1中所示的、第一操纵元件4在平行双离合装置2之内的安装后状态下,轴向指形件72从力传递段68的径向段70开始在第一轴向6中穿过先前说明的在第二片式离合器24的第二片组28的外离合片30中的窗口式凹陷部60延伸至第一片式离合器22的第一片组26。换言之,轴向指形件72在安装该平行双离合装置2时可以在第一轴向6上被引导穿过第二片组28的外离合片30中的窗口式凹陷部60到达第一片组26。在此轴向指形件72进一步在第一轴向6上延伸穿过该中间圆盘48中的窗口式的凹陷部54,其构造和安排已经在上文进行了描述。在此,轴向指形件72在径向6、8上的长度被实施为,使得其自由端74在第一轴向6上不仅超过第二片组28而且超过中间圆盘48而突出。如从图1中可以看到的,还设置有一个在第一轴向6上能够被压靠到第一片组26上的压力部分84。压力部分84形成了第一操纵元件4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力导入段66和力传递段68连同这些轴向指形件72 —起由一个单件式的金属片部分形成,与此相反,压力部分84首先形成为该第一操纵元件4的一个分离的组成部分,并且在图1所示的固定位置上可松脱地能够固定或被固定在轴向指形件72的自由端74处。压力部分84实质上由一个朝向第一片组26并且朝向第一轴向6的前面86以及一个背向第一片组26并且朝向第二轴向8的背面88组成。在垫圈形的压力部分84中,还设置有在圆周方向14、16上彼此间隔开并且彼此相继的窗口式固定凹陷部90,这些固定凹陷部在轴向6、8上连贯地实施。为了达到根据图1和3的固定位置,压力部分84在第二轴向8上被推动到这些轴向指形件72的自由端74上。在此自由端74的突出的凸肩80进入到窗口式的固定凹陷部90中。如果窗口式的固定凹陷部90的、在径向10上外置的边缘在推动压力部分84时接触到实施为啮合鼻形部的啮合器件82,那么将如下地进行作用,使得轴向指形件72弹性地变形,更确切地说是弹性地在径向12上向内弯曲,而形成啮合器件82的刚性或非弹性啮合凸出部自身不产生或仅产生不显著的弹性变形。如果压力部分84在进一步被推向自由端74之后到达了图1和3中所示的固定位置,那么先前弹性变形或弯曲的轴向指形件72施加一个回位力以便使轴向指形件72在径向10上向外弹性地回位,这样使得压力部分84在其固定位置中啮合式地固定在轴向指形件72的自由端74处。在根据图1和3的压力部分84的固定位置中,轴向指形件72的自由端74、更确切地说是自由端74的突出的凸肩80穿过压力部分84之内的窗口式固定凹陷部90延伸,同时借助于啮合器件82直接从后方接合该压力部分84的前面86。由此,压力部分84在其在第一轴向6上的固定位置中直接通过与轴向指形件72单件式实施的啮合器件82可支撑或支撑在轴向指形件72的自由端74处。在相反的第二轴向8上,压力部分84相反地通过其背面88支撑在轴向指形件72的自由端74的止动件78处。由此,压力部分84虽然可松脱地固定在轴向指形件72的自由端74处,然而在轴向指形件72与压力部分84之间在两个轴向6、8上实现了同步连接,这样使得压力部分84不仅能够主动地在第一轴向6上还能够主动地在第二轴向8上通过轴向指形件72移动。如果由于配属于力导入段66的压力室用液压油加载而使例如该力传递段68在第一轴向6上移动,那么由于支撑在这些止动件78处,压力部分84在第一轴向6上跟随这种移动。相反,如果由于回位兀件施加在力导入段66上的回位力轴向指形件72在第二轴向8上被推动,那么支撑在压力部分84的前面86处的啮合器件82起作用,使得压力部分84同样地在第二轴向8上移动。最后一种情况具有的优点是,为第二片组28而设置的离合片分离元件92(能够对应于先前说明的离合器分离元件64)被解除负载,这样使得它首先能够用于强制间隔该第一片组26的这些离合片、并且不需要或仅少量地用于在第二轴向8上使压力部分84回位。如从图1还可以看出的,实质上垫圈形的压力部分84还具有一个在第一轴向6上突出的弯曲部94,用于形成与第一片组26的接触区域。压力部分84是如下地在轴向指形件72的自由端74处确定的,使得用于形成接触区域的弯曲部94在自由端74的压力部分84的固定位置中向第一轴向6突出,以避免在这些自由端74或突出的凸肩80与第一片组26之间的直接接触。为了避免第一操纵元件4的这些穿过窗口式凹陷部60延伸的轴向指形件72影响第二片组28的外离合片30的工作方式,轴向指形件72在窗口式的凹陷部60之外、在所示实施方式中通过齿部啮合96、在压力部分84与外离合片支架42之间与平行双离合装置2的输入侧40处于旋转同步连接。在此,这些轴向指形件72和窗口式的凹陷部60在圆周方向14、16上的尺寸是如下确定的,使得第一操纵元件4的轴向指形件72在圆周方向14、16上与窗口式凹陷部60的边缘间隔开。在此,这种设计是优选如下实行的,使得在双离合装置2的工作过程中在轴向指形件72与窗口式凹陷部60的边缘之间没有在圆周方向14、16的接触或者完全没有扭矩传递。此外,由此防止或限制了在轴向指形件72的区域中在径向10上该力传递段68的、由离心力导致的展宽,这样使得轴向指形件72在径向10上向外通过压力部分84支撑在外离合片支架42处。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轴向指形件72和窗口式凹陷部60在径向10、12上的尺寸是如下确定的,使得轴向指形件72在径向10上向外地并且适当时也在径向12上向内地与外离合器30中的窗口式凹陷部60的边缘间隔开。在此,这种设计是优选如下实行的,使得即使在双离合这种2的工作过程中不进行轴向指形件72在窗口式凹陷部60的、在径向10上外置的或在径向12上内置的边缘处的支撑。虽然在图1至3中没有示出,然而啮合器件82也可以替代性地由一个啮合下凹部形成,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设置一个对应的压力部分侧的啮合凸出部,该啮合凸出部可引入或被引入形成该啮合器件82的啮合下凹部中,以便能够将压力部分84可松脱地啮合式固定在自由端74处。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啮合下凹部实施为啮合凹陷部或啮合窗口。下面将参考图4至6描述本发明平行双离合装置2的第二实施方式,该第二实施方式与根据图1至3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平行双离合装置2的差别仅在于,采用了第一操纵元件4的一种第二实施方式。由此在下面将仅解说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而前文的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在其他方面以对应的方式适用于该第二实施方式。在此,相同的或类似的部分具有相同的参考符号。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根据图4至6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压力部分84的固定不是通过啮合器件82进行的,这些啮合器件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被取消。而是设置有一个可取下的保险环98,借助于该保险环,压力部分84可松脱地能够固定或被固定在轴向指形件72的自由端74处。与常规的保险环不同,保险环98为一种在圆周方向14、16上连贯地或封闭地环绕的保险环98。如尤其从图5可以看出的,保险环98具有多个环段100以及下面标示为保持段102的另外的多个环段。于是相应地设置有数目相同的环段100和保持段102,在这种情况下相应地是三个环段100和三个保持段102,其中相对于圆周方向14、16这些环段100与这些保持段102是交替地设置或安排的。环段100沿一个圆延伸,这个圆在径向12上安排在自由端74之内、更确切地说安排在穿过窗口式固定凹陷部90延伸的突出的凸肩80之内,而保持段102以如下方式在径向10中向外突出,使得这些保持段102在轴向指形件72的、彼此在圆周方向14、16上相邻的自由端74之间的一个中间空间内延伸。相反,这些环段100不在轴向指形件72的、彼此在圆周方向14、16上相邻的自由端74之间的一个在径向10上相邻的中间空间内延伸。这些实质上U形实施的保持段102相应地具有两个径向支腿104、106,这些径向支腿实质上在径向10上向外延伸,以便在其径向10上朝外的末端处通过该保持段102的一个圆周支腿108在圆周方向14、16上相连接。保持段102在此如下地在径向10上向外延伸到在圆周方向14、16上处于彼此相邻的自由端74或突出的凸肩80之间的中间空间内,使得该保持段在圆周方向14、16中的至少一者上、在此处所示的情况下是在两个圆周方向
14、16上可支撑或被支撑在彼此在圆周方向14、16上相邻的自由端74处。于是所示的保持段102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径向支腿104在圆周方向14上可支撑或被支撑在彼此相邻的自由端74之一处、并且通过径向支腿106在相反的圆周方向16上可支撑或被支撑在彼此相邻的自由端的另一个处。在此进行在彼此相邻的自由端74的在圆周方向14、16上朝向彼此的侧面或边沿110、112处的支撑。保持段102在圆周方向14、16上的尺寸也是如下确定的,使其在圆周方向14、16上能够夹持或被夹持在彼此相邻的自由端74的在圆周方向14、16上朝向彼此的侧面110、112之间。在此类似地在轴向指形件72的彼此相邻的自由端74之间进行保持段102的压缩因此及其预张紧。基本上在自由端74处能够在径向12上朝内的内侧面或者径向10上朝外的外侧面上设置多个圆周槽,以便将保险环98在第一轴向6上固定在自由端74处。然而此类的圆周槽在制造方面并非毫无问题。出于这个原因,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取消了此类圆周槽,而是在先前提及的、彼此在圆周方向14、16上相邻的自由端74的侧面或边沿110、112中设置有实施为径向槽的保持槽114、116,这些保持槽优选实施为在径向10、12上连贯的。于是在第一径向6上在自由端74处支撑该保持段102的情况下,径向支腿104可引入或被引入保持段114中并且径向支腿106可引入或被引入保持段116中。由此,保险环98在第一轴向6中支撑在自由端74处,而压力部分84的前面86在第一轴向6中可支撑或被支撑在保险环98处。由此,压力部分84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其固定位置中在第一轴向6上间接地通过保险环98可支撑或支撑在这些自由端74处,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这样说:这些自由端74、更确切地说是这些自由端74的突出的凸肩80,在第一轴向6上穿过压力部分84中的窗口式固定凹陷部90延伸,同时从后方接合该压力部分84的前面86。由于先前说明的、保险环98的波纹状设计,不仅确保了压力部分84在第一轴向6中在保险环98处的可靠支撑、保险环98的旋转保险以及保险环98在第一轴向6上在自由端74处的可靠固定,而且该保险环98在其横截面和其横截面积方面能够受到更强地限制,而不会损害压力部分84在自由端74处可靠的但仍可松脱的固定。出于这个原因,保险环98具有一个圆形的横截面,其中该横截面具有最大1.2mm、优选最大Imm的直径。以此方式确保了,压力部分84的上面描述的弯曲部94在安置和松脱该保险环98时没有形成阻碍、或者完全不需要被减小即可安置或松脱该保险环98。此外,由于尺寸更小的保险环98,第一操纵元件4或该平行双离合装置2的总重量得以减小。在图5中仅出于清晰的目的而取消了加固段76的图示,然而该加固段在第一操纵元件4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也是存在的,其中,在此方面可在参见图2的情况下参考对加固段76的上述说明,这些说明对应地适用于此。出于清晰的原因还取消了在压力部分84处的用于形成齿部啮合96的外齿部,但这个外齿部是存在的,它在图4中示出。参考号清单2平行双离合装置4第一操纵元件6第一轴向8第二轴向10 径向12 径向14圆周方向16圆周方向18旋转轴线20 湿室22第一片式离合器24第二片式离合器26第一片组28第二片组30外离合片32内离合片34第二操纵元件36第一内离合片支架38第二内离合片支架40输入侧42外离合片支架44离合片承载段46径向段48中间圆盘50外齿部52保险环54窗口式的凹陷部56凸出弯曲部58外齿部60窗口式的凹陷部62支撑段64离合片分隔元件
66力导入段68力传递段70径向段72轴向指形件74自由端76加固段78止动件80突出的凸肩82啮合器件84压力部分86 前面88 背面90窗口式的固定凹陷部92离合片分隔元件94弯曲部96齿部B齿合98保险环100 环段102保持段104径向支腿106径向支腿108圆周支腿110 侧面112 侧面114保持槽116保持槽
权利要求
1.用于操纵双离合装置(2)的第一片式离合器(22)的第一片组(26)的操纵元件(4),该操纵元件具有一个能够用操纵力加载的力导入段(66)和一个用于将该操纵力传递到该第一片组(26)上的力传递段(68),该力传递段具有多个轴向指形件(72),这些轴向指形件在一个第一轴向(6)上能够被引导穿过第二片式离合器(24)的第二片组(28)的离合片(30)中的多个凹陷部(60)到达该第一片组(26),其中设置有一个能够压靠在该第一片组(26)上的压力部分(84),该压力部分在一个固定位置中可松脱式地能够固定到或被固定到这些轴向指形件(72)的自由端(74)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纵元件(4),其特征在于,该压力部分(84)实施为环形的或/和垫圈形的。
3.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操纵元件(4),其特征在于,该压力部分(84)在其固定位置中在该第一轴向(6)上直接或间接地能够支撑或被支撑在这些自由端(74)处,其中在该压力部分(84)中优选设置有多个固定凹陷部(90),这些固定凹陷部在适当时实施为窗口式,这些轴向指形件(72)的自由端(74)穿过这些固定凹陷部在该第一轴向(6)上延伸、特别优选地直接或间接地从后方接合该处于固定位置中的压力部分(84)。
4.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操纵元件(4),其特征在于,在实现在两个轴向(6,8)上在这些轴向指形件(72)与该压力部分(84)之间的同步连接的情况下,该压力部分(84)能够固定或被固定在这些自由端(74)处。
5.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操纵元件(4),其特征在于,在这些轴向指形件(72)中的至少一个处设置有至少一个止动件(78),该压力部分(84)在一个与该第一轴向(6)相反的第二轴向(8)上能够支撑或被支撑在该止动件处,其中在该轴向指形件(72)处优选设置有至少两个止动件(78),这两个止动件在适当时在圆周方向(14,16)上彼此间隔开,在这两个止动件之间特别优选地实施有一个在第一轴向(6)上超过这些止动件(78)而突出的凸肩(80)。
6.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操纵元件(4),其特征在于,这些轴向指形件(72)中的至少一个优选在径向(10,12)上具有至少一个加固段(76)用于提高轴向指形件(72)的弯曲刚度,其中该加固段(76)特别优选实施为在径向(10,12)上、适当时在向内的径向(12)上突出的鼓起部。
7.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操纵元件(4),其特征在于,该压力部分(84)啮合式地能够固定或被固定在这些轴向指形件(72)的自由端(74)处,其中在这些自由端(74)处优选设置有至少一个啮合器件(82)用于从后方接合处于该压力部分的固定位置上的该压力部分(84),并且特别优选在这些轴向指形件(72)的弹性变形、适当时在这些轴向指形件(72)在向内的径向(12)上的弹性弯曲以及这些轴向指形件(72)的随后的弹性回位、适当时是在向外的径向(10)上的弹性回位的情况下,该压力部分(84)能够转移或被转移到这些自由端(74)处的固定位置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纵元件(4),其特征在于,该啮合器件(82)实施为:在适当时径向向外突出的,优选刚性的、非弹性的或通过冲压制成的啮合凸出部,其特别优选实施为啮合鼻形部或/和与该自由端(74)单件式地实施;或者实施为啮合下凹部,优选为啮合凹陷部或啮合窗口 ;其中在啮合下凹部中能够置入或置入一个压力部分侧的啮合凸出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操纵元件(4),其特征在于,该压力部分(84)借助于一个可卸下的、在适当时封闭地环绕的保险环(98 )而可松脱地能够固定或被固定在这些自由端(74)处,其中该保险环(98)优选具有至少一个在径向(10,12)上突出的保持段(102),该保持段在这些轴向指形件(72)的彼此在圆周方向(14 ; 16)相邻的自由端(74)之间延伸并且在这些圆周方向(14 ;16)中至少之一上能够支撑或被支撑在这些彼此相邻的自由端(74)之一处,特别优选在一个圆周方向(14 ;16)上能够支撑或被支撑在这些彼此相邻的自由端(74)之一处而在相反的圆周方向(16 ;14)上能够支撑或被支撑在这些彼此相邻的自由端的另一个处,适当时能够支撑或被支撑在这些彼此相邻的自由端(74)的在圆周方向(14,16)上朝向彼此的侧面(110,112)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操纵元件(4),其特征在于,在彼此相邻的自由端(74)的在圆周方向(14,16)上朝向彼此的侧面(110,112)中之一内、适当时在两者之内设置有一个保持槽(114,116)、优选径向槽或/和穿通槽,在该保持段在第一轴向(6)上支撑在该自由端(74)处时,该保持段(102)能够引入或被引入该保持槽中,或/和该保持段(102)在圆周方向(14,16)上能够夹持或被夹持在彼此相邻的自由端(74)的这两个在圆周方向(14,16)上朝向彼此的侧面(110,112)之间,其中该保持段(102)特别优选实施为U形、适当时具有两个径向支腿(104,106)和一个与这些径向支腿(104,106)相连接的圆周支腿(108),这些径向支腿配属于彼此相邻的自由端(74)的这些在圆周方向(14,16)上朝向彼此的侧面(110,112)。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中任一项所述的操纵元件(4),其特征在于,该保险环(98)具有一个圆形的截面,其中该截面优选具有最大1.2mm、特别优选最大Imm的直径,或/和设置有该保险环(98)的至少一个环段(100),该环段不向这些轴向指形件(72)的彼此在圆周方向(14,16)上相邻的自由端(74)之间的一个在径向(10 ;12)上相邻的中间空间内延伸,其中该保持段(102)相对于圆周方向(14,16)优选与该保险环(98)的此类环段(100)交替地安排。
12.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操纵元件(4),其特征在于,该压力部分(84)在其固定位置中具有一个在第一轴向(6)上超过这些自由端(74)而突出的弯曲部(94),该弯曲部用于形成与该第一片组(26)`的一个接触区域,或/和该力传递段(68)、适当时与该力导入段(66)—起,实施为单件的、优选罐式的金属片部分,并且该弯曲部特别优选地具有一个径向段(70),适当时是在圆周方向(14,16)上封闭地环绕的径向段,这些轴向指形件(72)安排在该径向段上、适当时是安排在边缘侧。
13.用于安排在机动车辆的传动系中在传动单元和变速器之间的优选湿式的平行双离合装置(2),该平行双离合装置具有配属于一个第一变速器输入轴的一个第一片式离合器(22)以及配属于一个第二变速器输入轴的一个第二片式离合器(24),该第一片式离合器具有一个第一片组(26)、能够借助于一个第一操纵元件(4)进行操纵、用于在该传动单元与该第一变速器输入轴之间选择性地进行扭矩传递,该第二片式离合器具有一个第二片组(28)、能够借助于一个第二操纵元件(34)进行操纵、用于在该传动单元与该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之间选择性地进行扭矩传递,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操纵元件(4)实施为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操纵元件(4),该操纵元件的轴向指形件(72)在该第一轴向(6)中穿过在第二片组(28)的离合片(30)、适当时为外离合片(30)中的多个凹陷部(60)、适当时为窗口式的凹陷部而延伸至该第一片组(26),其中这些轴向指形件(72)的长度优选如下地实施,使得这些轴向指形件的自由端(74)在该第一轴向(6)上超过第二片组(28)并在适当时超过一个中间圆盘(48 )而突出,该第二片组(28 )在该第一轴向(6 )上能够支撑或被支撑在该中间圆盘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平行双离合装置(2),其特征在于,在带有凹陷部(60)的彼此相邻的离合片之间(30)设置有在适当时为弹性的多个离合片分隔元件(64),优选弹簧元件、波纹弹簧或带波纹的环,其中这些带有窗口式凹陷部(60)的离合片(30)特别优选具有一个在径向(10,12 )上安排在这些窗口式凹陷部(60 )与一个离合片齿部(50 )之间的、在圆周方向(14,16)上连贯地或封闭地环绕的支撑段(62),该离合片分隔元件(64)能够支撑或被支撑在该支撑段上,在 适当时形成为,在相应的离合片(30)与该离合片分隔元件(64)之间实现一个接触面积,该接触面积形成了在该离合片分隔元件(64)与该支撑段(62)之间的接触面积的多于50%、多于95%或者100%。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行双离合装置(2),其特征在于,这些轴向指形件(72)在这些凹陷部(60)之外、优选通过该压力部分(84)、特别优选通过一种齿部啮合(96 )而与该双离合装置(2 )的一个输入侧(40 )处于旋转同步连接,其中这些轴向指形件(72)在适当时在圆周方向(14,16)中与这些凹陷部(60)的边缘间隔开,或/和这些轴向指形件(72)在这些凹陷部(60)之外被保障免于这些轴向指形件(72)的、由离心力导致的展宽的影响、优选是在径向(10,12)上、特别优选通过该压力部分(84)进行支撑,其中这些轴向指形件(72)在适当时在向外的径向(10)上并且最终向内也与这些凹陷部(60)的边缘间隔开,或/和在该第一和第二片组(26,28)之间设置有一个中间圆盘(48),该第二片组(28 )在该第一轴向(6 )上能够支撑或被支撑在该中间圆盘处,其中该中间圆盘(48 )优选可松脱地安排在该双离合装置(2 )之内或安排在一个离合片支架处、适当时安排在一个外离合片支架(42)处,并且这些轴向指形件(72)特别优选地穿过在该中间圆盘(48)中的适当时窗口式的多个凹陷部(54)延伸,这些凹陷部在适当时具有一个在该第二轴向(8)上的凸出弯曲部(56)以便形成用于该第二片组(28)的一个支撑区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操纵双离合装置(2)的第一片式离合器(22)的第一片组(26)的操纵元件(4),该操纵元件具有一个能够用操纵力加载的力导入段(66)和一个用于将该操纵力传递到该第一片组(26)上的力传递段(68),该力传递段具有多个轴向指形件(72),这些轴向指形件在一个第一轴向(6)上能够被引导穿过第二片式离合器(24)的第二片组(28)的离合片(30)中的多个凹陷部(60)到达该第一片组(26),其中设置有一个能够压靠在该第一片组(26)上的压力部分(84),该压力部分在一个固定位置中可松脱式地能够固定到或被固定到这些轴向指形件(72)的自由端(74)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带有此类优选操纵元件(4)的平行双离合装置(2)。
文档编号F16D25/10GK103104631SQ201210440080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0日
发明者R·格拉泽沃尔, M·赫特尔, M·滕德勒 申请人:博格华纳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