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掘进机驱动主轴的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490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掘进机驱动主轴的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顶管施工用的掘进机用主轴支承形式,具体地说是为掘进机提供一种实用有效的掘进机用主轴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全国部分城市因暴雨发生内涝,暴露了供水、排水管网的严重落后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城市的高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非开挖施工隧道掘进机,可用于市政工程中敷设的饮用水管道网、污水和雨水排放管道、各种油输送管道、电力、通信工程管道等工程施エ,而主轴支承结构作为掘进机的关键部件,其稳定性、可靠性、使用寿命直接确定掘进施エ的成败。目前,掘进机的主轴支承形式多采用推力轴承后置式,其特点是推力轴承内圈安装于主轴的端部,外圈安装于了减速箱盖上,減速箱盖通过高强度螺栓与减速箱体连接,这 样主轴所承受的轴向力主要作用在了減速箱盖及联接螺栓上,这是目前掘进机常出现减速箱盖变形及減速箱漏油的主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更加合理、寿命更长的掘进机主轴支承布置结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克服上述不足和缺陷,提供了一种更加合理、寿命更长的掘进机主轴支承布置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掘进机驱动主轴的支承结构,包括刀盘(I)、主密封(2)、前定心轴承(3)、土仓面板(4)、动カ箱(5)、后端盖¢)、后定心轴承(7)、大齿轮(8)、推力轴承(9)、驱动主轴(10),其特征是驱动主轴(10)的前端由前定心轴承(3)的内圈支承,后端由后定心轴承(7)的内圈支承,中间由推力轴承(9)的内圈支承,这三个轴承的外圈均固定于与壳体面板(4)固定连接的动カ箱(5)上,固定在驱动主轴
(10)上的大齿轮(8)位于推力轴承(9)与后定心轴承(7)之间,在前定心轴承(3)的前面设置有主密封(2)。

附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I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说明.附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其技术方案是一种掘进机驱动主轴的支承结构,包括刀盘I、主密封2、前定心轴承3、土仓面板4、动カ箱5、后端盖6、后定心轴承7、大齿轮8、推力轴承9、驱动王轴10,驱动王轴10的如端由如定心轴承3的内圈支承,后端由后定心轴承7的内圈支承,中间由推力轴承9的内圈支承,这三个轴承的外圈均固定于与壳体面板4固定连接的动カ箱5上,固定在驱动主轴10上的大齿轮8位于推力轴承9与后定心轴承7之间,在前定心轴承3的前面设置有主密封2。[0007]本结构的轴向カ传カ过程是从刀盘I传递至驱动主轴10,再传递至推力轴承9、再传递至动カ箱5,再传递至土仓面板4,传递过程得到简化;即优化了后端盖6的受カ强度,使后端盖6的结构简化,用材量减少约60%左右,大大地缩短后端盖的轴向长度,也相应缩短驱动主轴10的40%的长度;同时,也优化了动カ箱5的受カ状況,由于动カ箱5安装于土仓面板4的位置,从后侧安装改为前面安装,对安装螺栓的 要求大大降低。使整体结构更趋合理,制造成本大大降低。
权利要求1.一种掘进机驱动主轴的支承结构,包括刀盘(I)、主密封(2)、前定心轴承(3)、土仓面板(4)、动カ箱(5)、后端盖¢)、后定心轴承(7)、大齿轮(8)、推力轴承(9)、驱动主轴(10),其特征是驱动主轴(10)的前端由前定心轴承(3)的内圈支承,后端由后定心轴承(7)的内圈支承,中间由推力轴承(9)的内圈支承,这三个轴承的外圈均固定于与壳体面板(4)固定连接的动カ箱(5)上,固定在驱动主轴(10)上的大齿轮(8)位于推力轴承(9)与后定心轴承(7)之间,在前定心轴承(3)的前面设置有主密封(2)。
专利摘要一种掘进机驱动主轴的支承结构,包括刀盘(1)、主密封(2)、前定心轴承(3)、土仓面板(4)、动力箱(5)、后端盖(6)、后定心轴承(7)、大齿轮(8)、推力轴承(9)、驱动主轴(10),其特征是驱动主轴(10)的前端由前定心轴承(3)的内圈支承,后端由后定心轴承(7)的内圈支承,中间由推力轴承(9)的内圈支承,这三个轴承的外圈均固定于与壳体面板(4)固定连接的动力箱(5)上,固定在驱动主轴(10)上的大齿轮(8)位于推力轴承(9)与后定心轴承(7)之间,在前定心轴承(3)的前面设置有主密封(2)。该结构具有制造方便、驱动主轴长度减少、制造成本大大降低等优点。
文档编号F16C35/12GK202597900SQ20122025754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4日
发明者冯一辉, 华群, 张银生, 王 华, 薛晓, 张宇霆 申请人:江苏银旭隧道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