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件内部防漏垫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733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件内部防漏垫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漏垫圈,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防漏效果的管件内部防漏垫圈。
背景技术
参阅图1,现有的一种管件内部防漏垫圈,如中国台湾专利第M399932号所示,包括一个环圈段11,及两个分别自该环圈段11朝两相反方向延伸的延伸段12,每一个延伸段12包括三个位于外表面且间隔设置的尖锥部121,及一个位于内表面的安装槽122。使用时,将所述延伸段12分别穿设于两段欲串接的管件(图未示)内,并利用撑开的固定件(图未示)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22内,就能够将所述延伸段12分别顶于所述管件,此时所述尖锥部121受到挤压变形而贴合于所述管件的内表面,进而使所述管件内部充填·液体时达到防漏的有益效果。然而,所述尖锥部121受到挤压变形时,并无一定的变形方向,使得环绕的同一个尖锥部121可能因为不同的变形方向而导致贴合效果不佳,进而降低防漏的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防漏能力的管件内部防漏垫圈。本实用新型的内部防漏垫圈,包含一个环圈段及两个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呈环状,且分别自该环圈段朝两相反方向延伸,每一个延伸段包括一个外环面、两个间隔环绕设置于该外环面的外贴靠环,及两个间隔环绕设置于该外环面且位于所述外贴靠环间的内贴靠环,每一个内贴靠环分别具有一个自该外环面朝外延伸的第一内延伸部,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一内延伸部相反该外环面的一侧的第二内延伸部,每一个第二内延伸部是自相对应的该第一内延伸部朝同一个延伸段的另一个第二内延伸部延伸。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件内部防漏垫圈,每一个延伸段还包括一个相反该外环面的内环面,及一个位于该内环面的安装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件内部防漏垫圈,每一个延伸段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外环面且位于相对应的所述内贴靠环间的贯孔,该贯孔连通该安装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件内部防漏垫圈,每一个延伸段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外环面且位于相对应的所述内贴靠环间的贯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件内部防漏垫圈,每一个第二内延伸部朝另一个第二内延伸部延伸的外表面是逐渐邻近该外环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件内部防漏垫圈,每一个延伸段的每一个外贴靠环具有一个自该外环面朝外延伸的第一外延伸部,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一外延伸部相反该外环面的一侧的第二外延伸部,每一个第二外延伸部是自相对应的该第一外延伸部朝同一个延伸段的另一个第二外延伸部延伸。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件内部防漏垫圈,每一个第二外延伸部朝另一个第二外延伸部延伸的外表面是逐渐邻近该外环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件内部防漏垫圈,每一个第二内延伸部朝另一个第二内延伸部延伸的外表面是逐渐邻近该外环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第二内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的设置,使得每一个第二内延伸部受挤压时的变形方向能够一致,进而提高防漏效果。

图I是一个现有的管件内部防漏垫圈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管件内部防漏垫圈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沿轴向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沿径向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沿轴向的剖视示意图。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述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从下述实施方式所体现的精神来理解本实用新型,各技术术语可以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来作最宽泛的理解。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构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参阅图2、3,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管件内部防漏垫圈包含一个环圈段2,及两个延伸段3。于本实施例中,该管件内部防漏垫圈的材质为橡胶。所述延伸段3呈环状,且分别自该环圈段2朝两相反方向延伸。每一个延伸段3包括一个外环面31、一个相反该外环面31的内环面32、两个间隔环绕设置于该外环面31的外贴靠环33、两个间隔环绕设置于该外环面31且位于所述外贴靠环33间的内贴靠环34、一个位于该内环面32的安装槽35,及一个设置于该外环面31且位于相对应的所述内贴靠环34间并连通该安装槽35的贯孔36。每一个延伸段3的每一个外贴靠环33具有一个自该外环面31朝外延伸的第一外延伸部331,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一外延伸部331相反该外环面31的一侧的第二外延伸部332。每一个第二外延伸部332是自相对应的该第一外延伸部331朝同一个延伸段3的另一个第二外延伸部332延伸,且每一个第二外延伸部332朝另一个第二外延伸部332延伸的外表面是逐渐邻近该外环面31。每一个内贴靠环34分别具有一个自该外环面31朝外延伸的第一内延伸部341,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一内延伸部341相反该外环面31的一侧的第二内延伸部342。每一个第二内延伸部342是自相对应的该第一内延伸部341朝同一个延伸段3的另一个第二内延伸部342延伸,且每一个第二内延伸部342朝另一个第二内延伸部342延伸的外表面是逐渐邻近该外环面31。[0030]参阅图4、5、6,使用时,将该管件内部防漏垫圈设置于具有裂缝411的管件41内,且将所述延伸段3分别设置于裂缝411的两侧,并于每一个安装槽35内安装四个环形间隔排列的固定片42,接着以一个工装用具(图未示)将每一个安装槽35内的固定片42撑开并抵于该延伸段3后,将四个支撑 片43分别设置于同一个安装槽35内的相邻的两个固定片42间以将所述固定片42维持于抵于该延伸段3的状态,最后分别以四个连接片44设置于同一个安装槽35内的相邻的两个固定片42,以加强固定所述固定片42及所述支撑片43的位置,就能够使所述固定片42稳定撑开而自内侧将所述延伸段3抵于该管件41内侧,而使该管件41的裂缝411处达到防漏的效果。于本实施例中,所指管件41的裂缝411是指在单一个管件41的表面所产生的裂缝,但是也能够是指在两个管件41相互串接时的接缝。参阅图3、5、7,当所述延伸段3受到推抵而抵于该管件41内侧时,由于每一个延伸段3的所述第二外延伸部332及所述第二内延伸部342是各自相对延伸,因此能够确保所述第二内延伸部342受到推抵而产生变形时,能够朝同一个方向变形,而使所述第一外延伸部331、所述第一内延伸部341、所述第二外延伸部332及所述第二内延伸部342对该管件41挤压的变形处能够紧密的贴合,进而提升防漏的效果。当该管件41与该管件内部防漏垫圈组合完毕后,也能够先对防漏效果进行预先测试,只要对其中一个贯孔36灌入气体后,使相对应延伸段3内的所述内贴靠环34与相对应的该管件41内的空间填充上述的气体后,检测该管件41与该延伸段3的接缝处是否有泄漏气体,就能够预先测试防漏效果,而若是要以液体进行测试时,只要在同一个外环面31设置两个贯孔36后,就能够对其中一个贯孔36灌入液体,此时相对应的另一个贯孔36作为排气使用,当液体于排气完毕而溢出时,封住作为排气使用的该贯孔36,并由原先灌入液体的该贯孔36继续灌入液体以使液体压力到达一个预定测试压力,就能够同样通过检测该管件41与该延伸段3的接缝处是否有泄漏液体,而预先测试防漏效果。综上所述,通过所述第二内延伸部342的延伸方向的设置,使得每一个第二内延伸部342受挤压时的变形方向能够一致,进而提高防漏效果,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管件内部防漏垫圈,其特征在于该管件内部防漏垫圈包含一个环圈段及两个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呈环状且分别自该环圈段朝两相反方向延伸,每一个延伸段包括一个外环面、两个间隔环绕设置于该外环面的外贴靠环,及两个间隔环绕设置于该外环面且位于所述外贴靠环间的内贴靠环,每一个内贴靠环分别具有一个自该外环面朝外延伸的第一内延伸部,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一内延伸部相反该外环面的一侧的第二内延伸部,每一个第二内延伸部是自相对应的该第一内延伸部朝同一个延伸段的另一个第二内延伸部延伸。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管件内部防漏垫圈,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延伸段还包括一个相反该外环面的内环面,及一个位于该内环面的安装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件内部防漏垫圈,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延伸段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外环面且位于相对应的所述内贴靠环间的贯孔,该贯孔连通该安装槽。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管件内部防漏垫圈,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延伸段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外环面且位于相对应的所述内贴靠环间的贯孔。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管件内部防漏垫圈,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第二内延伸部朝另一个第二内延伸部延伸的外表面是逐渐邻近该外环面。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管件内部防漏垫圈,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延伸段的每一个外贴靠环具有一个自该外环面朝外延伸的第一外延伸部,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一外延伸部相反该外环面的一侧的第二外延伸部,每一个第二外延伸部是自相对应的该第一外延伸部朝同一个延伸段的另一个第二外延伸部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件内部防漏垫圈,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第二外延伸部朝另一个第二外延伸部延伸的外表面是逐渐邻近该外环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件内部防漏垫圈,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第二内延伸部朝另一个第二内延伸部延伸的外表面是逐渐邻近该外环面。
专利摘要一种管件内部防漏垫圈,包含一个环圈段及两个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呈环状且分别自该环圈段朝两相反方向延伸,每一个延伸段包括一个外环面、两个间隔环绕设置于该外环面的外贴靠环,及两个间隔环绕设置于该外环面且位于所述外贴靠环间的内贴靠环,每一个内贴靠环分别具有一个自该外环面朝外延伸的第一内延伸部,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一内延伸部相反该外环面的一侧的第二内延伸部,每一个第二内延伸部是自相对应的该第一内延伸部朝同一个延伸段的另一个第二内延伸部延伸,通过所述第二内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的设置,使得每一个第二内延伸部的变形方向能够一致,而提高防漏效果。
文档编号F16L55/163GK202719326SQ20122029723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1日
发明者陈建昌 申请人:陈建昌, 建翔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