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杆式无级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5989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摆杆式无级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变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摆杆式无级变速器。
背景技术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为了满足汽车在不同行驶条件下对牵引力及行驶速度的要求,所有的车辆中都必须装有变速器;变速器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变速来调节发动机最终输出到车轮处的扭力矩和转速,以满足汽车在不同使用状态时对牵引力矩和速度的要求。在现有的车用变速器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是齿轮啮合式机械变速器,这种变速器是采用多个齿数不同的齿轮相互啮合,并通过齿条或皮带传动而成;其不足之处为:其一、当汽车行驶过程中需要获得不同传动比值时,变速器已处于相互啮合的齿轮之间要重新分离和重新选择啮合,这样在齿轮高速运动状态下,相互啮合的齿轮重新分离和重新选择啮合就存在很多问题和不便;其二,齿条或皮带传动效率低,容易出现脱齿或打滑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变速变矩范围大的摆杆式无级变速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摆杆式无级变速器是由摆杆、与摆杆一端连接的第一传动机构、与摆杆另一端连接的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二传动机构平行连接有左右运动的双滑动杆及安装在双滑动杆另一端的第三传动机构组成;所述双滑动杆分别与滑块内其中的八个滑轮中的四个滑轮接触,滑块的中心插设有固定杆,该固定杆与滑块中的另四个滑轮接触;第三传动机构的中心插设连接有输入摆动杆。所述摆杆及输入摆动杆的表面均设置若干齿形。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是由与摆杆固定连接的锥形齿轮及两相向安装在输出轴的同轴行星锥形齿轮组成;所述的锥形齿轮固定安装在摆杆的一端上并设在两同轴行星锥形齿轮之间,并且该锥形齿轮与摆杆连成为一体,所述两同轴行星锥形齿轮分别与所述锥形齿轮相互啮合;输出轴设在带座轴承上。上述的两同轴行星锥形齿轮是由内设有相对反向的棘爪棘轮,该棘爪棘轮使两同轴行星锥形齿轮的轴心只能单向转动。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三传动机构结构相同,第二传动机构是由双滑动杆、与双滑动杆通过轴承平行连接的前、后固定盘、并列设在该前、后固定盘中间的两小滚轮组成;该双滑动杆分为前滑动杆及后滑动杆;上述的摆杆是插入安装在该两小滚轮之间,并且该摆杆分别与两小滚轮啮合传动。所述的两小滚轮内分别安装有滚动轴,该两滚动轴分别垂直穿入前、后固定盘面,前固定盘与后固定盘平行安装。所述小滚轮为两端无齿,中间有齿结构,摆杆是插入在该两小滚轮的有齿之间啮合传动;摆杆在前、后滑动杆左右滑动运动的状态下作左右摆动,该摆杆驱动锥形齿轮以锥形齿轮轴心为中心左右转动,锥形齿轮带动与之啮合的两同轴行星锥形齿轮,并且在两同轴行星锥形齿轮的作用下,带动输出轴作单向转动。所述的滑块内是由十二个滑轮组成,其中八个分别与前、后滑动杆接触连接,四个分别与固定杆接触连接,滑块可以沿固定杆作上、下位移移动,前、后滑动杆也相应的跟随做上、下位移移动。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传动效率高,结构简单,相互啮合和运动构件之间处于常啮合或常接触状态,无碰撞或剧烈碰撞现象发生;不容易打滑,耐磨,变速变矩范围大,传输功率大可带动大排量大型汽车的驱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二传动机构与滑块与第三传动机构的A向结构示意图。下列为图中各标识的具体名称:1行星锥形齿轮、2锥形齿轮、3摆杆、4小滚轮、5前滑动杆、6后滑动杆、7滑块、8输入摆动杆、9固定杆、10前固定盘、11后固定盘、12输出轴、13带座轴承、14行星锥形齿轮、B第一传动机构、C第二传动机构、D第三传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摆杆式无级变速器是由摆杆3、与摆杆3 —端连接的第一传动机构B、与摆杆3另一端连接的第二传动机构C、与第二传动机构C平行连接有左右运动的双滑动杆及安装在双滑动杆另一端的第三传动机构D组成;所述双滑动杆分别与滑块7内其中的八个滑轮中的四个滑轮接触,滑块的中心插设有固定杆9,该固定杆9与滑块7中的另四个滑轮接触;第三传动机构D的中心插设连接有输入摆动杆8。所述摆杆3及输入摆动杆8的表面均设置若干齿形。如图1所示第一传动机构B是由与摆杆3固定连接的锥形齿轮2及两相向安装在输出轴12的同轴行星锥形齿轮I组成;所述的锥形齿轮2固定安装在摆杆3的一端上并设在两同轴行星锥形齿轮I与14之间,并且该锥形齿轮2与摆杆3连成为一体,所述两同轴行星锥形齿轮I与14分别与所述锥形齿轮2相互啮合;输出轴12设在带座轴承13与15上。上述的两同轴行星锥形齿轮I与14是内设有棘爪棘轮,I与14内的棘爪棘轮互为反向,该棘爪棘轮使两同轴行星锥形齿轮(1、14)的轴心只能单向转动。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C及第三传动机构D结构相同,第二传动机构C是由双滑动杆(5、6)、与双滑动杆通过轴承平行连接的前、后固定盘(10、11)、并列设在该前、后固定盘(10、11)中间的两小滚轮4组成;该双滑动杆分为前滑动杆5及后滑动杆6 ;上述的摆杆3是插入安装在该两小滚轮4之间,并且该摆杆3分别与两小滚轮4啮合传动。所述的两小滚轮4内分别安装有滚动轴,该两滚动轴分别垂直穿入前、后固定盘(IOUl)面,前固定盘10与后固定盘11平行安装。如图2所示,所述小滚轮4为两端无齿,中间有齿结构,摆杆3是插入在该两小滚轮4的有齿之间啮合传动;摆杆3在前、后滑动杆(5、6)左右滑动运动的状态下作左右摆动,该摆杆3驱动锥形齿轮2以锥形齿轮轴心为中心左右转动,锥形齿轮2带动与之啮合的两同轴行星锥形齿轮(1,14),并且在两同轴行星锥形齿轮(1,14)的作用下,带动输出轴12作单向转动。如图3所示,所述的滑块7内是由十二个滑轮组成,其中八个分别与前、后滑动杆(5,6)接触连接,四个分别与固定杆9接触连接,滑块7可以沿固定杆9作上、下位移移动,前、后滑动杆(5、6 )也相应的跟随做上、下位移移动。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为:输入杆以固定的频率摆动时,当滑块7因外界作用的离心装置、液压装置或手动机构等提升时,变速比减小;输入摆动杆8左右摆动时,带动前、后滑动杆(5、6)左右往复运动,前后滑动杆带动摆杆3左右摆动,摆杆3上的锥形齿轮2带动行星锥形齿轮(1、14)往复转动,行星锥形齿轮I和行星锥形齿轮14轮流驱动输出轴12转动,行星锥形齿轮(1、14)内的棘爪棘轮使得输出轴12始终朝同一方向转动,实现单向转动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传动功率高,变速范围大,变速平滑,可适用于汽车、摩托车及电动车上的无级变速。
权利要求1.摆杆式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是由摆杆、与摆杆一端连接的第一传动机构、与摆杆另一端连接的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二传动机构平行连接有左右运动的双滑动杆及安装在双滑动杆另一端的第三传动机构组成;所述双滑动杆分别与滑块内其中的八个滑轮中的四个滑轮接触,滑块的中心插设有固定杆,该固定杆与滑块中的另四个滑轮接触;第三传动机构的中心插设连接有输入摆动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杆式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动机构是由与摆杆固定连接的锥形齿轮及两相向安装在输出轴的同轴行星锥形齿轮组成;所述的锥形齿轮固定安装在摆杆的一端上并设在两同轴行星锥形齿轮之间,并且该锥形齿轮与摆杆连成为一体,所述两同轴行星锥形齿轮分别与所述锥形齿轮相互啮合;输出轴设在带座轴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摆杆式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两同轴行星锥形齿轮是由内设有相对反向的棘爪棘轮,该棘爪棘轮使两同轴行星锥形齿轮的轴心只能单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杆式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三传动机构结构相同,第二传动机构是由双滑动杆、与双滑动杆通过轴承平行连接的前、后固定盘、并列设在该前、后固定盘中间的两小滚轮组成;该双滑动杆分为前滑动杆及后滑动杆;上述的摆杆是插入安装在该两小滚轮之间,并且该摆杆分别与两小滚轮啮合传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摆杆式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两小滚轮内分别安装有滚动轴,该两滚动轴分别垂直穿入前、后固定盘面,前固定盘与后固定盘平行安装;小滚轮为两端无齿,中间有齿结构,摆杆是插入在该两小滚轮的有齿之间啮合传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杆式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滑块内是由十二个滑轮组成,其中八个分别与前、后滑动杆接触连接,四个分别与固定杆接触连接,滑块可以沿固定杆作上、下位移移动,前、后滑动杆也相应的跟随做上、下位移移动。
专利摘要摆杆式无级变速器装置是由摆杆、与摆杆一端连接的第一传动机构、与摆杆另一端连接的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二传动机构平行连接有左右运动的双滑动杆及安装在双滑动杆另一端的第三传动机构组成;所述双滑动杆分别与滑块里的八个滑轮中的四个滑轮接触,滑块的中心插设有固定杆与滑块中的另四个滑轮接触;第三传动机构的中心插设有输入摆动杆;第一传动机构摆杆上设有同轴心连接的锥型齿轮,锥型齿轮带两同轴行星锥型齿轮,两行星锥型齿轮内设有相对反向的棘爪棘轮使它俩的轴心只能单向转动;本实用新型传动效率高,结构简单,相互啮合和运动构件之间处于常啮合或常接触状态,无碰撞或剧烈碰撞现象发生;不容易打滑,耐磨,变速变矩范围大,传输功率大可带动大排量大型汽车的驱动。
文档编号F16H37/12GK203067706SQ20122065149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日
发明者陈曙光 申请人:陈曙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