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减震弹簧预压力的倒置式后减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6641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减震弹簧预压力的倒置式后减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减震装置,特别是摩托车后减震。
背景技术
图1所示为传统的液压阻尼式后减震,图2所示是该后减震在车架上的安装示意。结合图1、图2可知,该后减震主要由上接头1、下接头2、双筒式缸体3、减震连杆4、减震弹簧5、油封6、导向座7、活塞体8、缓冲簧10等组成。减震连杆4的上端通过螺母锁紧在上接头I上,双筒式缸体3的下端与下接头2焊接在一起,减震连杆4的下端伸入双筒式缸体3的工作缸内。在减震连杆4与工作缸之间设置有活塞体8,活塞体8将工作缸分隔成上腔体A和下腔体B,在双筒式缸体3的上端与减震连杆4之间设置有油封6和导向座7,在活塞体8上开有阻尼孔8a将上腔体A和下腔体B连通。该后减震的上端通过上接头I铰接在车架18上,下端通过下接头2铰接在后叉19上。当车遇到障碍及承载重量增加时,减震弹簧5被压缩,减震连杆4相对向下运动,下腔体B的体积减小,油液通过阻尼孔8a向上腔体A流动。当减震弹簧5复原时油液向下流动,在油液通过阻尼孔8a时受到阻力,实现了减震的作用。随着后减震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倒置式后减震,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一种倒置式后减震器”,专利号为200820099733.5,即减震连杆的上端与上接头I连,双筒式缸体的下端与下接头相连,相比传统的液压阻尼式后减震,其减震效果更好,驾乘舒适性更高。但是,目前出现的倒置式后减震通常结构较为复杂,零件数量多;同时,减震弹簧的预压力在设计时已确定,其减震特性只能与某一行驶特性相匹配,并不能满足不同路况及载重量的要求,其车辆操控性及舒适性仍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 术问题进行改进,旨在提供一种可以调节减震弹簧预压力的倒置式后减震,以适用不同路况及载重量要求,提高驾驶舒适性和操纵性。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减震弹簧预压力的倒置式后减震,包括上接头(I)、下接头(2)、双筒式缸体(3)、减震连杆(4)和减震弹簧(5),关键在于:所述减震连杆(4)的下端通过螺母锁紧在下接头(2)上,双筒式缸体(3)的上端与上接头
(I)固定在一起,减震连杆(4)的上端伸入双筒式缸体(3)的工作缸内,并在减震连杆(4)与工作缸之间设置有活塞体(8),所述活塞体(8)将工作缸(3b)分隔成上腔体(A)和下腔体(B),在双筒式缸体(3)的下端与减震连杆(4)之间设置有油封¢),在所述活塞体(8)上开有阻尼孔(8a)将上腔体(A)和下腔体(B)连通;所述双筒式缸体(3)的上部套装有弹簧支撑底座(12),所述弹簧支撑底座(12)通过管路(13)与液压调节泵(14)相连,所述减震弹簧(5)的上端抵在弹簧支撑底座(12)的下表面,减震弹簧(5)的下端抵在下接头(2)的上表面。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当车遇到颠簸严重的路面或载重量增加时,通过液压调节泵,增大管路内的压力,从而推动弹簧支撑底座向下运动,并压缩减震弹簧,以提高减震弹簧的预压力;行驶过程中的工作原理与现有倒置式后减震的工作原理相同,当车遇到障碍物时,减震弹簧被压缩,减震连杆相对向上运动,上腔体的体积减小,油液通过阻尼孔向下腔体流动。当减震弹簧复原时油液向上流动,在油液通过阻尼孔时受到阻力,实现了减震的作用。在上述工作缸与减震连杆⑷之间设置有导向座(7),导向座(7)位于油封(6)的上方,在活塞体(8)的下方设置有限位垫(9),在限位垫(9)与导向座(7)之间的减震连杆(4)上装有缓冲簧(10),所述双筒式缸体(3)的顶部固设有储油腔(C)、底阀体(11)和底阀限位片(16),所述储油腔(C)通过设置在底阀体(11)上的过油孔(Ila)与上腔体(A)连通,所述活塞体⑶与限位垫(9)之间、底阀体(11)与底阀限位片(16)之间分别设置有阀片(17)和阀片簧(15);设置在活塞体(8)与限位垫(9)之间的阀片(17)将阻尼孔(Sa)盖住,对应的阀片簧(15)顶在该阀片(17)上,设置在底阀体(11)与底阀限位片(16)之间的阀片(17)将过油孔(Ila)盖住,对应的阀片簧(15)顶在该阀片(17)上。导向座为减震连杆的上下运动导向,结合缓冲簧、底阀体、阀片和阀片簧等,进一步提高了后减震的减震效果。所述阻尼孔(8a)由轴向通孔和垂直于轴向通孔的径向孔组成,整体呈“L”形,优化阻尼孔结构,以方便阻尼孔的加工。优选为,所述上接头⑴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减震套(Ia)和间隔环(Ib),上接头(I)与双筒式缸体(3)焊接在一起。有益效果:(I)通过增设弹簧支撑底座、管路和液压调节泵,可对减震弹簧的预压力进行调节。用户可根据车辆载重量及路面状况进行预压力调整,使整车减震性能增强,提高车轮与路面的附着性及安全性,满足车辆多工况的要求、以及人们对车辆舒适性与操纵性的高要求。(2)该倒置式后减震相比现有的倒置式减震,结构更为简单、紧凑,有效地降低了制造成本。

图1是传统的液压阻尼式后减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液压阻尼式后减震在车架上的安装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结合图3、图4所示的可调减震弹簧预压力的倒置式后减震,由上接头1、下接头2、双筒式缸体3、减震连杆4、减震弹簧5、油封6、导向座7、活塞体8、限位垫9、缓冲簧10、底阀体11、弹簧支撑底座12、管路13、液压调节泵14、阀片簧15、底阀限位片16、阀片17等组成。[0019]减震连杆4的下端通过螺母锁紧在下接头2上,双筒式缸体3的上端与上接头I固定在一起。双筒式缸体3的下端为开口端,减震连杆4的上端伸入双筒式缸体3的工作缸内。在减震连杆4与工作缸之间设置有活塞体8,活塞体8通过螺母锁紧在减震连杆4上,活塞体8将工作缸分隔成上腔体A和下腔体B。在双筒式缸体3的下端与减震连杆4之间设置有油封6,以避免工作缸内的油液溢出。在活塞体8上开有阻尼孔8a将上腔体A和下腔体B连通。双筒式缸体3的上部套装有弹簧支撑底座12,弹簧支撑底座12与双筒式缸体3滑动连接,弹簧支撑底座12通过管路13与液压调节泵14相连。液压调节泵14最好选用手动液压泵,以节约成本。通过液压调节泵14,增大或减小管路13内的压力,从而推动弹簧支撑底座12沿双筒式缸体3上下滑动。减震弹簧5设置在弹簧支撑底座12与下接头2之间,减震弹簧5的上端抵在弹簧支撑底座12的下表面,减震弹簧5的下端抵在下接头2的上表面。优选为,在工作缸与减震连杆4之间设置有导向座7,导向座7位于油封6的上方,并通过工作缸下端的收口固定。在活塞体8的下方设置有限位垫9,在限位垫9与导向座7之间的减震连杆4上装有缓冲簧10。双筒式缸体3的顶部固设有储油腔C、底阀体11和底阀限位片16,底阀限位片16位于底阀体11的内侧,储油腔C通过设置在底阀体11上的过油孔Ila与上腔体A连通。活塞体8与限位垫9之间、底阀体11与底阀限位片16之间分别设置有阀片17和阀片簧15。设置在活塞体8与限位垫9之间的阀片17将阻尼孔8a盖住,对应的阀片簧15顶在该阀片17上;同样,设置在底阀体11与底阀限位片16之间的阀片17将过油孔Ila盖住,对应的阀片簧15顶在该阀片17上。其次,阻尼孔8a最好由轴向通孔和垂直于轴向通孔的径向孔组成,整体呈“L”形。进一步,上接头I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减震套Ia和间隔环lb,上接头I与双筒式缸体3焊接在一起。下接头2上也开有安装孔。
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减震弹簧预压力的倒置式后减震,包括上接头(I)、下接头(2)、双筒式缸体(3)、减震连杆(4)和减震弹簧(5),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连杆(4)的下端通过螺母锁紧在下接头(2)上,双筒式缸体(3)的上端与上接头(I)固定在一起,减震连杆(4)的上端伸入双筒式缸体(3)的工作缸内,并在减震连杆(4)与工作缸之间设置有活塞体(8),所述活塞体(8)将工作缸(3b)分隔成上腔体(A)和下腔体(B),在双筒式缸体(3)的下端与减震连杆⑷之间设置有油封(6),在所述活塞体⑶上开有阻尼孔(8a)将上腔体㈧和下腔体(B)连通;所述双筒式缸体(3)的上部套装有弹簧支撑底座(12),所述弹簧支撑底座(12)通过管路(13)与液压调节泵(14)相连,所述减震弹簧(5)的上端抵在弹簧支撑底座(12)的下表面,减震弹簧(5)的下端抵在下接头(2)的上表面。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减震弹簧预压力的倒置式后减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缸与减震连杆(4)之间设置有导向座(7),导向座(7)位于油封(6)的上方,在活塞体(8)的下方设置有限位垫(9),在限位垫(9)与导向座(7)之间的减震连杆(4)上装有缓冲簧(10),所述双筒式缸体(3)的顶部固设有储油腔(C)、底阀体(11)和底阀限位片(16),所述储油腔(C)通过设置在底阀体(11)上的过油孔(Ila)与上腔体(A)连通,所述活塞体(8)与限位垫(9)之间、底阀体(11)与底阀限位片(16)之间分别设置有阀片(17)和阀片簧(15);设置在活塞体⑶与限位垫(9)之间的阀片(17)将阻尼孔(8a)盖住,对应的阀片簧(15)顶在该阀片(17)上,设置在底阀体(11)与底阀限位片(16)之间的阀片(17)将过油孔(Ila)盖住,对应的阀片簧(15)顶在该阀片(17)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调减震弹簧预压力的倒置式后减震,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孔(8a)由轴向通孔和垂直于轴向通孔的径向孔组成,整体呈“L”形。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减震弹簧预压力的倒置式后减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I)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减震套(Ia)和间隔环(Ib),上接头(I)与双筒式缸体(3)焊接在一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减震弹簧预压力的倒置式后减震,包括上接头、下接头、双筒式缸体、减震连杆、减震弹簧、油封、活塞体,减震连杆的下端通过螺母锁紧在下接头上,双筒式缸体的上端与上接头固定在一起,减震连杆的上端伸入双筒式缸体的工作缸内;双筒式缸体的上部套装有弹簧支撑底座,所述弹簧支撑底座通过液压管与液压调节手柄相连,减震弹簧的上端抵在弹簧支撑底座的下表面,减震弹簧的下端抵在下接头的上表面。通过增设弹簧支撑底座、管路和液压调节泵,可对减震弹簧的预压力进行调节预压力调节机构,以适用不同车辆工况和路况要求,提高驾驶舒适性和操纵性;同时简化整体结构,降低了成本。
文档编号F16F13/00GK202992000SQ201220666850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6日
发明者黄忱鑫, 邓泽燕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