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58048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由多个弹性导引件叠合成一弹性导引组件,各弹性导引件于两端部设有一容置部,两容置部之间以一连通槽相衔接,于各容置部内周侧远离该连通槽的一侧分别设有一端凸部,两个相同的第一、二枢轴于中段分别设有一伸入容置部内的中段部,于各中段部周缘设有至少一接触于端凸部的中段平削面,使该第一、二枢轴于枢转时推抵端凸部,可使各容置部产生弹性变形,以使该第一、二枢轴同步枢转至接近预设角度时,通过该端凸部抵压于中段平削面,可使第一、二枢轴自动趋近并定位于该开启角度。
【专利说明】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尤指一种使两同步反向枢转的转轴枢 转至预设角度附近时产生一导引的弹性,以使该两转轴得以同时被定位于预设开启角度定 位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各种电子产品的功能提升与变化,传统利用单一枢轴以两端分别结合于一枢 转件(荧幕)及一相对枢转件(主机)的枢转结构,已逐渐难以满足使用上的不同需求;因此, 有如图1、图2所示的双转轴枢钮装置被广泛应用,其主要包括:第一、二枢轴30、40、迫紧组 件6、枢转定位组件7及枢转限制片8等部分,其中该第一、二枢轴30、40分别由中段向一端 延伸至少一定位平面301、401,且于该端部各设有一固定部303、403 (可为一外螺纹),于第 一、二枢轴30、40另一端则分别设有结合于一枢转件(荧幕)的连结部302及结合于一相对 枢转件(主机)的连结部402。
[0003] 迫紧组件6由一座体65及一分离的间隔定位片64组成,该座体65与间隔定位片 64上各设有相对应且供第一、二枢轴30、40穿过的通孔651、652及通孔641、642,且该间隔 定位片64于两通孔641、642之间设有一长槽孔643,而该座体65于通孔651、652远离间隔 定位片64的一侧分别连结一弹性部61、62,该弹性部61、62套合于第一、二枢轴30、40具有 定位平面301、401的一端,且可利用固定件304、404 (可为一螺帽)分别结合于固定部303、 403 (外螺纹)上,使该第一、二枢轴30、40端部与座体65保持紧迫的弹性,且该座体65于 该弹性部61、62之间设有一定位部63 (可为一螺孔)。
[0004] 枢转限制片8设置于座体65远离两弹性部61、62的一侧,于该枢转限制片8上设 有对应于通孔651、652的通孔81、82,且于该通孔81、82-侧外周缘各设有具不同方向及角 度限制范围的挡止部811、821,另于两通孔81、82之间设有一长槽孔83。
[0005] 枢转定位组件7设置于枢转限制片8及间隔定位片64之间,其是由两连动轮71、 72及一活动轮73组成,该两连动轮71、72分别于中央设有能套合于定位平面301、401上 的结合孔711、721,且于两连动轮71、72外周缘及一边侧各设有定位凹部712、722及侧凸 部713、723,该两侧凸部713、723受挡止部811、821的限制,而可形成不同方向及角度范围 的枢转限制,该活动轮73于中央设有一凸伸的支轴731,该支轴731的两端部分别伸入长槽 孔643及长槽孔83内,使该活动轮73形成一可于限制区域内滑动的组合,另于活动轮73 与枢转限制片8之间设有一弹片74,于该弹片74中央设有一能套合于支轴731上的中央孔 741,通过弹片74的作用,可使活动轮73保持与两连动轮71、72迫紧接触的状态。
[0006] 请参图3至图7所示,可知于使用时,当枢转件(荧幕)与相对枢转件(主机)位于 相互盖合的收存状态时,其第一、二枢轴30、40可分别连动两连动轮71、72以定位凹部712、 722朝向同侧(如图3所示),于图示中,连动轮71以远离定位凹部712的一侧部位推抵该活 动轮73嵌抵于连动轮72的定位凹部722内,此时,由于该连动轮71与活动轮73之间以相 对的凸弧面相互抵触,使该第一枢轴30可持续枢转,且于枢转过程中,该第二枢轴40处于 固定无法枢转(如图4所示)的状态,直至该第一枢轴30带动连动轮71枢转一预设角度(于 图示中,该预设角度约为180度)后,该连动轮71的定位凹部712转至朝向活动轮73的方 向(如图5所示)以解除了对活动轮73的抵触,此时,活动轮73可沿长槽孔643、83的延伸 方向滑移,且该第二枢轴40 (连动轮72)呈可枢转的状态。
[0007] 然后,该第二枢轴40可带动该连动轮72以朝向与第一枢轴30 (连动轮71)相反 的方向枢转(如图6所示),且于该第二枢轴40枢转的过程中,以连动轮72周缘抵触于该活 动轮73,使该活动轮73嵌入该连动轮71的定位凹部712内,以令该第一枢轴30形成无法 枢转的卡掣状态,直至第二枢轴40带动连动轮72枢转一预设角度(于图示中,该预设角度 约为180度)后,该连动轮72的定位凹部722转至朝向活动轮73的方向(如图7所示)以 解除了对活动轮73的抵触;以便于使用完毕后,该第一、二枢轴30、40其中的一可先反向枢 转,以供回复至初始的收合状态。
[0008] 然而,上述结构于实际应用上有下列缺失:
[0009] 1.由于在操作过程中,仅可单独供该第一枢轴30 (连动轮71)或第二枢轴40 (连 动轮72)枢转,且于先转动的连动轮71 (或连动轮72)未转至预设角度时,另一连动轮72 (或连动轮71)处于锁掣无法转动的状态,影响其整体使用上的便利性。
[0010] 2.于使用时,两连动轮71、72除收合或在局部角度的位置具有定位功能外,在其 它大部分的操作角度上皆不具有定位效果,形成一使用上的缺失。
[0011] 3.该活动轮73于滑移过程中不易保持稳定而容易产生偏斜,致使两连动轮71、72 于枢转过程中容易与活动轮73因摩擦力变化而形成异音及枢转顺畅性不佳等情形。
[0012] 有鉴于现有双轴枢转装置于应用时有上述缺点,发明人针对该多个缺点研究改进 之道,终于有本发明产生。


【发明内容】

[0013]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可使两个反向枢转 的转轴枢转至预设角度附近时产生导引的弹性,使该两转轴得以自动地被定位于该预设的 开启角度,以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
[0014]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包括:
[0015] 一弹性导引组件,由至少一片状的弹性导引件组成,该弹性导引件的至少一端部 设有一镂空的容置部,该容置部衔接一朝向弹性导引件中段延伸的连通槽,且于该容置部 内周侧于远离该连通槽的一侧设有一端凸部;
[0016] 相互平行的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于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至少其一的中段设有 一伸入该弹性导引件的对应容置部内的中段部,于该中段部周缘设有至少一能接触于该端 凸部的中段平削面,使该中段部于枢转过程中能推抵端凸部而连动该容置部产生弹性变 形,以令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中能伸入容置部的枢轴在枢转至接近预设角度时,通过该 容置部弹性压迫该中段平削面,进而使该枢轴产生朝向端凸部旋转贴合的驱动力。
[0017] 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中,该弹性导引件于两端部分别设有一镂空 的容置部,两容置部之间以所述连通槽相衔接,于各容置部内周侧分别于远离该连通槽的 一侧设有一个端凸部,于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中段分别设有一伸入该弹性导引件对应的 容置部内的中段部,于各中段部周缘设有至少一能接触于该端凸部的中段平削面,使该第 一枢轴和第二枢轴于枢转过程中能以中段部分别推抵各端凸部而连动各容置部产生弹性 变形,以令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在枢转至接近预设角度时,通过各容置部弹性压迫该中 段平削面,进而使各枢轴产生朝向端凸部旋转贴合的驱动力。
[0018] 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中,该弹性导引件的端凸部中段设有对应于 各枢轴的中段部弧度的导引弧面。
[0019] 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中,该导引弧面两旁侧分别设有一平直的平 削面。
[0020] 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中,该弹性导引件于容置部接近连通槽两旁 侧的部位各设有一凸起的侧凸部。
[0021] 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中,该弹性导引组件由多个相同的片状弹性 导引件相叠置而成。
[0022] 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中,更设有一同步连动组件,具有两个能同步 反向转动的第一套座和第二套座,且于该第一套座和第二套座上分别设有一贯通的第一结 合孔和第二结合孔;另于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的中段部分别朝向一端延伸一端结合部, 两个该端结合部分别伸入该同步连动组件的第一结合孔和第二结合孔内,并与该第一套座 和第二套座同步连动。
[0023] 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中,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各于端结合部周 侧分别设有至少一端平削面,且该第一结合孔和第二结合孔具有与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 的端平削面相同形状、大小的断面结构。
[0024] 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中,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各于端结合部上 设有能通过并凸伸于第一结合孔和第二结合孔外的固定部,且两个该固定部能分别与一固 定件相结合,以防止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分别与第一套座和第二套座松脱。
[0025] 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中,该弹性导引组件于远离该同步连动组件 的一侧另设有一间隔定位件,该间隔定位件上贯设有两个分别对应于第一结合孔和第二结 合孔的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
[0026] 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中,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各于远离端结合 部的一端设有连结部,该连结部分别与一枢转件以及一相对枢转件结合。
[0027] 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中,该弹性导引组件与同步连动组件设置于 一外套管的预设容置空间内。
[0028] 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中,该外套管的容置空间内部中段设有一被 定位部,该同步连动组件则于对应部位设有一能与该被定位部相结合的定位部。
[0029] 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中,该同步连动组件的定位部与该外套管的 被定位部间以一定位元件相连结。
[00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使两个反向枢转的转轴枢转至预设角度附近时产生导引 的弹性,使该两转轴得以自动地被定位于该预设的开启角度,以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
[0031]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功效及特征可获致更具体的了解,兹依下列【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如 下:

【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
[0032] 图1为现有双转轴枢钮装置的构造分解图;
[0033] 图2为现有双转轴枢钮装置的局部组合示意图;
[0034] 图3为现有双转轴枢钮装置的枢转动作示意图(一);
[0035] 图4为现有双转轴枢钮装置的枢转动作示意图(二);
[0036] 图5为现有双转轴枢钮装置的枢转动作示意图(三);
[0037] 图6为现有双转轴枢钮装置的枢转动作示意图(四);
[0038] 图7为现有双转轴枢钮装置的枢转动作示意图(五);
[0039] 图8为本发明的整体构造分解图;
[0040] 图8A为图8的局部放大图;
[0041] 图9为本发明的局部组合示意图;
[0042] 图10为本发明的整体组合示意图;
[0043] 图11为本发明于两枢接的枢转件及相对枢转件相互盖合的状态示意图;
[0044] 图12为图11中两枢轴及弹性导引组件的相对关系示意图;
[0045] 图13为本发明于两枢接的枢转件及相对枢转件在开启过程的状态示意图;
[0046] 图14为图13中两枢轴及弹性导引组件的相对关系示意图;
[0047] 图15为本发明于两枢接的枢转件及相对枢转件在开启接近预设定位角度的状态 示意图;
[0048] 图16为图15中两枢轴及弹性导引组件的相对关系示意图。
[0049] 附图标记说明:1-弹性导引件;11U2-容置部;11U121-端凸部;1111U211-导 引弧面;1112、1113、1212、1213-平削面;112、113、122、123、713、723-侧凸部;13-连通 槽;10-弹性导引组件;2-同步连动组件;21-第一套座;22-第二套座;211-第一结合孔; 221-第二结合孔;23、63_定位部;231-定位元件;20-间隔定位件;201-第一轴孔;202-第 二轴孔;3、30_ 第一枢轴;31、41、811、821-挡止部;32、42、302、402-连结部;33、43-中段 部;33U431-中段平削面;34、44_端结合部;34U441-端平削面;35、45、303、403-固定 部;351、451、304、404-固定件 ;301、401-定位平面;4、40-第二枢轴;5-外套管;51-容置 空间;52-分隔部;53-被定位部;6-迫紧组件;61、62_弹性部;64-间隔定位片;641、642、 651、652、81、82_通孔;643、83_长槽孔;65-座体;7-枢转定位组件;71、72_连动轮;711、 721-结合孔;712、722_定位凹部;73-活动轮;731-支轴;74-弹片;741-中央孔;8-枢转 限制片;B-枢转件;C-相对枢转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请参图8至图10所示,可知本发明的结构主要包括:弹性导引组件10及两相同 的第一、二枢轴3、4 ;其中该弹性导引组件10由至少一片状的弹性导引件1组成,各弹性导 引件1于两端部分别设有一镂空的容置部11、12,两容置部11、12之间以一连通槽13相连 通,同时利用该连通槽13的设计,使两容置部11、12于受力扩张时具有收缩的弹性,于两容 置部11、12内周侧分别于远离该连通槽13的部位设有一端凸部111、121,于该端凸部111、 121中段各设有一导引弧面1111、1211,且分别于导引弧面1111U211两旁侧分别各设有 平削面1112、1113、1212、1213,另于接近该连通槽13两旁侧的部位各设有侧凸部112、113、 122U23 ;于实际应用时,该弹性导引组件10可依需求而以多个弹性导引件1叠置而成,通 过不同数量的弹性导引件1叠合而可使容置部11、12整体上产生不同的弹性力。
[0051] 第一、二枢轴3、4于中段各设有一向外凸起的挡止部31、41,由该挡止部31、41分 别向一端侧设有连结部32、42,由该挡止部31、41分别向另一端侧设有中段部33、43、于各 中段部33、43周缘分别设有至少两相对应的中段平削面331、431,且该中段部33、43可分别 伸入该弹性导引组件10的各弹性导引件1的容置部11、12内。
[0052] 于图示揭露的实施例中,该第一、二枢轴3、4由各中段部33、43依序向端部延伸分 别形成端结合部34、44以及固定部35、45,该端结合部34、44可分别伸入一同步连动组件2 上两贯通的第一、二结合孔211、221内(该同步连动组件2内部具有两可同步反向转动的第 一、二套座21、22,该第一、二结合孔211、221分别设置于该第一、二套座21、22上),以形成 可同步枢转连动的结合,于图示的实际例中,端结合部34、44上分别设有至少两相对应的 端平削面341、441,而该第一、二结合孔211、221则具有相同断面形状与大小;该固定部35、 45可供一固定件351、451结合(该固定部35、45可为一外螺纹,而该固定件351、451分别 螺合于各外螺纹上的螺帽),使该第一、二枢轴3、4得以与该同步连动组件2相结合;且可依 需要而使第一、二枢轴3、4的两中段部33、43分别穿过一间隔定位件20上预设具有固定距 离的第一、二轴孔201、202,以使该第一、二枢轴3、4可保持相互平行的延伸。
[0053] 上述结构于实施时,可另配合将该间隔定位件20、弹性导引组件10与同步连动组 件2设置于一外套管5的预设容置空间51内,于该容置空间51中段横设有一分隔部52,该 分隔部52上设有一被定位部53,另于同步连动组件2上对应设有一能与该被定位部53相 结合的定位部23,于本发明所揭示的实施例中,该被定位部53可为一通孔,该定位部23为 一与该通孔相邻接的螺孔,并可通过一定位元件231 (可为一螺栓)穿过该通孔并螺入该螺 孔内而形成结合定位。
[0054] 请参图11至图16所示,可知本发明于使用时,该连结部32、42可依需要而分别与 一枢转件B (可为一液晶荧幕)、一相对枢转件C (可为一主机本体)相结合,当该枢转件B (液晶荧幕)及相对枢转件C (主机本体)于相对盖合的收存状态(如图11所示)时,该第一、 二枢轴3、4的中段部33、43于各弹性导引件1的各容置部11、12内,分别以其中的一中段 平削面331、431完全抵顶于平削面1112、1113、1212、1213,并配合各侧凸部112、113、122、 123分别抵触于其中另一中段平削面331、431两旁侧的中段部33、43表面(如图12所示), 可形成一适当的角度定位效果。
[0055] 而当该枢转件B与相对枢转件C相互枢转开启(如图13所示)时,通过该同步连动 组件2的动作限制,可使该第一、二枢轴3、4保持同步反向枢转,令两中段平削面331、431 分别脱离平削面1112、1113、1212、1213枢转;而位于两中段平削面331、431 -旁侧的中段 部33、43受侧凸部112、113、122、123分别抵触,而另一旁侧的中段部33、43则撑抵于各端 凸部111、121的导引弧面1111、1211内(如图14所示),使该容置部11、12分别朝向端凸部 111U21的方向扩张变形,并通过此弹性变形产生一相对作用于该两中段平削面331、431 的弹性力。
[0056] 当该枢转件B与相对枢转件C相互枢转至一接近预设定位角度(于本发明所揭示 实施例中,该预设定位角度为180度,如图15所示)时,该第一、二枢轴3、4上其中的一中段 平削面331、431逐渐朝向该端凸部111U21 ;此时,利用该端凸部111、121的弹性力作用于 该两中段平削面331、431,可使该第一、二枢轴3、4保持持续同步反向枢转(如图16所示) 直至该定位角度,然后,第一、二枢轴3、4与各弹性导引件1之间可回复至如图12所示的位 置,该枢转件B与相对枢转件C亦得以保持稳定的角度定位状态。
[0057] 本发明的上述结构于实际应用时,该弹性导引件1可仅单独于一端部设置具有端 凸部111 (或端凸部121)、导引弧面1111 (或导引弧面1211)的容置部11 (或容置部12), 且该容置部11 (容置部12)衔接一朝向中段延伸的连通槽13,其亦可达到相同的枢转导引 效果。
[0058] 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确可达成使两同步反向枢转的 转轴枢转至预设角度附近时产生导引的弹力,使该两转轴得以自动枢转并被定位于该预设 角度的功效,实为一具新颖性及进步性的创作,爰依法提出申请发明专利;然而上述说明 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说明,举凡依本发明的技术手段与范畴所延伸的变化、修 饰、改变或等效置换,亦皆应落入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弹性导引组件,由至少一片状的弹性导引件组成,该弹性导引件的至少一端部设有 一镂空的容置部,该容置部衔接一朝向弹性导引件中段延伸的连通槽,且于该容置部内周 侧于远离该连通槽的一侧设有一端凸部; 相互平行的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于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至少其一的中段设有一伸 入该弹性导引件的对应容置部内的中段部,于该中段部周缘设有至少一能接触于该端凸部 的中段平削面,使该中段部于枢转过程中能推抵端凸部而连动该容置部产生弹性变形,以 令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中能伸入容置部的枢轴在枢转至接近预设角度时,通过该容置部 弹性压迫该中段平削面,进而使该枢轴产生朝向端凸部旋转贴合的驱动力。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导引件于两端 部分别设有一镂空的容置部,两容置部之间以所述连通槽相衔接,于各容置部内周侧分别 于远离该连通槽的一侧设有一个端凸部,于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中段分别设有一伸入该 弹性导引件对应的容置部内的中段部,于各中段部周缘设有至少一能接触于该端凸部的中 段平削面,使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于枢转过程中能以中段部分别推抵各端凸部而连动各 容置部产生弹性变形,以令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在枢转至接近预设角度时,通过各容置 部弹性压迫该中段平削面,进而使各枢轴产生朝向端凸部旋转贴合的驱动力。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导引件的端凸 部中段设有对应于各枢轴的中段部弧度的导引弧面。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引弧面两旁侧分 别设有一平直的平削面。
5. 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导引件 于容置部接近连通槽两旁侧的部位各设有一凸起的侧凸部。
6. 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导引组 件由多个相同的片状弹性导引件相叠置而成。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导引组件由多 个相同的片状弹性导引件相叠置而成。
8. 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更设有一同 步连动组件,具有两个能同步反向转动的第一套座和第二套座,且于该第一套座和第二套 座上分别设有一贯通的第一结合孔和第二结合孔;另于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的中段部分 别朝向一端延伸一端结合部,两个该端结合部分别伸入该同步连动组件的第一结合孔和第 二结合孔内,并与该第一套座和第二套座同步连动。
9.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更设有一同步连动组 件,具有两个能同步反向转动的第一套座和第二套座,且于该第一套座和第二套座上分别 设有一贯通的第一结合孔和第二结合孔;另于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的中段部分别朝向一 端延伸一端结合部,两个该端结合部分别伸入该同步连动组件的第一结合孔和第二结合孔 内,并与该第一套座和第二套座同步连动。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更设有一同步连动组 件,具有两个能同步反向转动的第一套座和第二套座,且于该第一套座和第二套座上分别 设有一贯通的第一结合孔和第二结合孔;另于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的中段部分别朝向一 端延伸一端结合部,两个该端结合部分别伸入该同步连动组件的第一结合孔和第二结合孔 内,并与该第一套座和第二套座同步连动。
11.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更设有一同步连动组 件,具有两个能同步反向转动的第一套座和第二套座,且于该第一套座和第二套座上分别 设有一贯通的第一结合孔和第二结合孔;另于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的中段部分别朝向一 端延伸一端结合部,两个该端结合部分别伸入该同步连动组件的第一结合孔和第二结合孔 内,并与该第一套座和第二套座同步连动。
12.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 轴各于端结合部周侧分别设有至少一端平削面,且该第一结合孔和第二结合孔具有与该第 一枢轴和第二枢轴的端平削面相同形状、大小的断面结构。
13.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 轴各于端结合部周侧分别设有至少一端平削面,且该第一结合孔和第二结合孔具有与该第 一枢轴和第二枢轴的端平削面相同形状、大小的断面结构。
14.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轴和第二 枢轴各于端结合部周侧分别设有至少一端平削面,且该第一结合孔和第二结合孔具有与 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的端平削面相同形状、大小的断面结构。
15.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轴和第二 枢轴各于端结合部周侧分别设有至少一端平削面,且该第一结合孔和第二结合孔具有与该 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的端平削面相同形状、大小的断面结构。
16.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 轴各于端结合部上设有能通过并凸伸于第一结合孔和第二结合孔外的固定部,且两个该固 定部能分别与一固定件相结合,以防止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分别与第一套座和第二套座 松脱。
17.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 轴各于端结合部上设有能通过并凸伸于第一结合孔和第二结合孔外的固定部,且两个该固 定部能分别与一固定件相结合,以防止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分别与第一套座和第二套座 松脱。
18.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轴和第二 枢轴各于端结合部上设有能通过并凸伸于第一结合孔和第二结合孔外的固定部,且两个该 固定部能分别与一固定件相结合,以防止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分别与第一套座和第二套 座松脱。
19.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轴和第二 枢轴各于端结合部上设有能通过并凸伸于第一结合孔和第二结合孔外的固定部,且两个该 固定部能分别与一固定件相结合,以防止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分别与第一套座和第二套 座松脱。
20.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轴和第二 枢轴各于端结合部上设有能通过并凸伸于第一结合孔和第二结合孔外的固定部,且两个该 固定部能分别与一固定件相结合,以防止该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分别与第一套座和第二套 座松脱。
21. 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导引 组件于远离该同步连动组件的一侧另设有一间隔定位件,该间隔定位件上贯设有两个分别 对应于第一结合孔和第二结合孔的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
22.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导引组件于 远离该同步连动组件的一侧另设有一间隔定位件,该间隔定位件上贯设有两个分别对应于 第一结合孔和第二结合孔的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
23.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导引组件于远 离该同步连动组件的一侧另设有一间隔定位件,该间隔定位件上贯设有两个分别对应于第 一结合孔和第二结合孔的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
24.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导引组件于远 离该同步连动组件的一侧另设有一间隔定位件,该间隔定位件上贯设有两个分别对应于第 一结合孔和第二结合孔的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
25.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导引组件于远 离该同步连动组件的一侧另设有一间隔定位件,该间隔定位件上贯设有两个分别对应于第 一结合孔和第二结合孔的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
26. 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轴 和第二枢轴各于远离端结合部的一端设有连结部,该连结部分别与一枢转件以及一相对枢 转件结合。
2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轴和第二 枢轴各于远离端结合部的一端设有连结部,该连结部分别与一枢转件以及一相对枢转件结 合。
2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轴和第二 枢轴各于远离端结合部的一端设有连结部,该连结部分别与一枢转件以及一相对枢转件结 合。
2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轴和第二 枢轴各于远离端结合部的一端设有连结部,该连结部分别与一枢转件以及一相对枢转件结 合。
30.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轴和第二 枢轴各于远离端结合部的一端设有连结部,该连结部分别与一枢转件以及一相对枢转件结 合。
31. 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导引 组件与同步连动组件设置于一外套管的预设容置空间内。
32.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导引组件与同 步连动组件设置于一外套管的预设容置空间内。
33.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导引组件与 同步连动组件设置于一外套管的预设容置空间内。
34.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导引组件与同 步连动组件设置于一外套管的预设容置空间内。
35.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导引组件与 同步连动组件设置于一外套管的预设容置空间内。
36.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导引组件与 同步连动组件设置于一外套管的预设容置空间内。
37.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套管的容置空 间内部中段设有一被定位部,该同步连动组件则于对应部位设有一能与该被定位部相结合 的定位部。
38. 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双转轴枢钮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同步连动组件的 定位部与该外套管的被定位部间以一定位元件相连结。
【文档编号】F16C11/10GK104110438SQ201310142013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2日
【发明者】徐安赐, 林雅菁 申请人: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