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以及单向复合齿轮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5987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记录装置以及单向复合齿轮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记录装置以及单向复合齿轮机构。记录装置具备送给被记录介质的送给辊和将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至送给辊的动力传递机构,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备单向复合齿轮机构,所述单向复合齿轮机构一体地具备与接收来自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而正转和反转的第一齿轮卡合的第一单向齿轮机构和第二单向齿轮机构,所述第一单向齿轮机构在所述正转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齿轮接收驱动力而与所述第一齿轮一起正转,在所述反转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第一齿轮空转,所述第二单向齿轮机构在所述正转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第一齿轮空转,在所述反转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齿轮接收驱动力而与所述第一齿轮一起反转。
【专利说明】记录装置以及单向复合齿轮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备驱动送给辊的动力传递机构的记录装置以及单向复合齿轮机构。
[0002]在本申请中,记录装置包括喷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种类。
【背景技术】
[0003]以往,在记录装置中,利用运送辊的驱动力来驱动送给辊。而且,在这样的记录装置中,有时设有用于使被记录介质翻转来进行两面纪录的翻转路径。因此,在该记录装置中,在用记录部对被记录介质的一个记录面记录后,使运送棍反向旋转而将被记录介质送至翻转路径。然后,被记录介质由送给辊再次送至送给路径,由记录部执行另一个记录面的记录,从记录装置排出。
[0004]另外,在该记录装置中,在使运送辊反向旋转时,需要将送给辊的旋转方向保持为与运送辊正转时相同的旋转方向。因此,存在一种在驱动送给辊的驱动机构具备单向离合器的记录装置(专利文献I)。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319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专利文献I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具备:行星齿轮;内部部件,其具备接收所述行星齿轮的凹部;以及外部部件,其形成有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的内齿轮,在所述凹部,在一侧的面形成有突起,在另一侧的面未形成突起。
[0007]因此,当内部部件向预定方向旋转,行星齿轮与所述凹部的另一侧的面(未形成突起的一侧的面)接触时,行星齿轮仅是在内部部件的凹部内一边旋转一边与外部部件的内齿轮进行啮合变化,而并不进行从内部部件向外部部件的转矩传递。
[0008]但是,当内部部件向与所述预定方向相反侧的方向旋转,行星齿轮与所述凹部的一侧的面(形成有突起的一侧的面)接触时,行星齿轮通过突起在内部部件的凹部内的旋转锁定,成为无法与外部部件的内齿轮之间进行啮合变化的状态,其结果是,成为经由行星齿轮进行从内部部件向外部部件的转矩传递的状态。
[0009]而且,在所述单向离合器中,在所述内部部件向所述预定方向旋转时,由于不进行对所述外部部件的转矩传递,因此送给辊不旋转。因此,在运送辊的正转和反转的某一旋转时,所述送给辊不旋转。因此,需要将所述驱动机构构成为无论是运送辊的正转和反转的哪一种旋转时所述送给棍都向一个方向旋转。
[0010]在图11 (A)和图11 (B)中,示出了通过使用多个单向离合器而能够无论在运送辊的正转和反转的哪种旋转时都使所述送给辊向一个方向旋转的驱动机构的概要图。在该驱动机构中,在中心齿轮172的两侧分别设有单向离合器174、176,所述中心齿轮172与受到来自所述运送辊的驱动力的齿轮170卡合。下面,对该驱动机构进行说明。
[0011]在中心齿轮172的一侧配置的一个单向离合器174具备外部部件174a和内部部件174b,并且构成为当向预定方向(在图11 (A)和图11 (B)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传递转矩。而且,在中心齿轮172的另一侧配置的另一个单向离合器176具备外部部件176a和内部部件176b,并且构成为当向与所述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在图11 (A)和图11 (B)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传递转矩。
[0012]单向离合器174的外部部件174a与齿轮178卡合,所述齿轮178与齿轮180卡合。齿轮180与驱动送给辊的驱动齿轮182卡合,并且该齿轮180以同轴的方式设有齿轮184。而且,单向离合器176的外部部件176a与齿轮186卡合,所述齿轮186与齿轮188卡合,所述齿轮188与齿轮184卡合。另外,内部部件174b、176b构成为与中心齿轮172 —起向所述中心齿轮的旋转方向旋转。
[0013]参照图11 (A),当齿轮170向正转即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中心齿轮172反转即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伴随着该旋转,内部部件174b、176b也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单向离合器174成为转矩传递状态,外部部件174a与内部部件174b成为一体并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且,由于单向离合器176处于不传递转矩状态,因此外部部件176a可相对于内部部件176b旋转。
[0014]当外部部件174a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齿轮178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使齿轮18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齿轮180使驱动齿轮182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而且,当齿轮18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同轴的齿轮184也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使齿轮188向顺时针方向旋转。齿轮188使齿轮186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齿轮186使外部部件176a向顺时针方向空转。
[0015]另一方面,参照图11 (B),当齿轮170向反转即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中心齿轮172正转即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伴随着该旋转,内部部件174b、176b也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单向离合器176成为转矩传递状态,外部部件176a与内部部件176b成为一体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而且,由于单向离合器174处于不传递转矩状态,因此外部部件174a可相对于内部部件174b旋转。
[0016]当外部部件176a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齿轮186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使齿轮188向顺时针方向旋转。齿轮188使驱动齿轮184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当齿轮184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以同轴的方式设置的齿轮180也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使齿轮182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即,在该驱动机构中,与运送辊的旋转方向无关地送给辊被向一个方向驱动旋转。而且,当齿轮18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使齿轮178向顺时针方向旋转。齿轮178使外部部件176a向逆时针方向空转。
[0017]另外,在该驱动机构中,根据中心齿轮172的旋转方向,单向离合器174、176的某一方成为不传递转矩状态,通过各自卡合的齿轮178、186而相对于中心齿轮172空转。此时,在空转的单向离合器174、176仅作用有该单向离合器的自重。
[0018]因此,在单向离合器174、176,并没有作用有在所述单向离合器174、176的空转方向对所述单向离合器174、176的空转进行制动的力。由此,当齿轮178的齿以使单向离合器174空转的方式与该单向离合器174的齿接触时,单向离合器174的齿向空转方向势头强劲地移位。
[0019]其结果是,在齿轮178的下一个齿移位至与单向离合器174卡合的卡合位置之前,与移位了的单向离合器174的齿相邻的单向离合器174的齿移位到该卡合位置,与使单向离合器174的齿移位了齿轮178的齿碰撞。S卩,单向离合器174的空转相对于齿轮178的旋转先进行,齿轮178与单向离合器174之间的啮合并不平稳。[0020]而且,当单向离合器174的齿与齿轮178的齿碰撞时,产生两者的碰撞音。因此,在使单向离合器174空转的期间,由于单向离合器174与齿轮178并未平稳地啮合,因此连续地产生齿轮的齿彼此的所述碰撞音。同样地,对于单向离合器176,在使所述单向离合器176空转的期间,也相对于齿轮186连续地产生所述碰撞音。因此,在该驱动机构中,存在着驱动状态下的动作音大的问题。
[0021]本发明正是鉴于所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能够降低使送给棍驱动的动力传递机构的动作音。
[0022]为了达成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送给辊,所述送给辊通过正转来将被记录介质向送给路径的下游侧方向送给;以及动力传递机构,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向所述送给棍传递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备:单向复合齿轮机构,其一体地具备与接收来自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而正转和反转的第一齿轮卡合的第一单向齿轮机构和第二单向齿轮机构这两个单向齿轮机构,所述第一单向齿轮机构在所述正转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齿轮接收驱动力而与所述第一齿轮一起正转,在所述反转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第一齿轮空转,所述第二单向齿轮机构在所述正转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第一齿轮空转,在所述反转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齿轮接收驱动力而与所述第一齿轮一起反转;第一动力传递路径,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是所述第一单向齿轮机构与所述送给辊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在所述第一齿轮正转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单向齿轮机构接收驱动力而使所述送给辊正转,并且在所述第一齿轮反转的情况下从所述送给辊侧接收驱动力而使所述第一单向齿轮机构空转;以及第二动力传递路径,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是所述第二单向齿轮机构与所述送给辊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在所述第一齿轮反转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二单向齿轮机构接收驱动力而使所述送给辊正转,并且在所述第一齿轮正转的情况下从所述送给辊侧接收驱动力而使所述第二单向齿轮机构空转;所述单向复合齿轮机具备阻力施加单元,所述阻力施加单元对构成所述第一单向齿轮机构的第二齿轮和构成所述第二单向齿轮机构的第三齿轮这两个齿轮施加旋转阻力,所述第二齿轮以与所述第一齿轮同轴的方式设置并且向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传递驱动力,所述第三齿轮以与所述第一齿轮同轴的方式设置并且向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传递驱动力。
[0023]根据本方案,所述阻力施加单元能够对在所述第一齿轮反转的情况下空转的所述第一单向齿轮机构的第二齿轮以及在所述第一齿轮正转的情况下空转的所述第二单向齿轮机构的第三齿轮施加旋转阻力,因此在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空转时,能够减小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的齿向空转方向移位的势头,能够使齿轮之间的啮合变得平稳。
[0024]由此,能够使当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空转时在所述第一单向齿轮机构和所述第二单向齿轮机构内产生的齿轮彼此的接触、啮合不良等引起的动作音降低。
[0025]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中,所述阻力施加单元是对所述单向复合齿轮机构沿所述单向复合齿轮机构的轴线方向按压的单一的施力部件。
[0026]根据本方案,除了与第一方案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能够由单一的施力部件构成所述阻力施加单元,因此能够使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结构简单化,并且能够实现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低成本化。
[0027]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第二方案中,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具备与所述第二齿轮卡合的第一传递齿轮和与所述第一传递齿轮卡合的第二传递齿轮,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具备与所述第三齿轮卡合的第三传递齿轮,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备第四传递齿轮,所述第四传递齿轮与所述第二传递齿轮和所述第三传递齿轮卡合,将来自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或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送给辊,并且将来自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或者将来自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
[0028]根据本方案,除了与第一或第二方案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在动力传递机构中,将第一动力传递路径由第一传递齿轮和第二传递齿轮构成,将第二动力传递路径由第三传递齿轮构成,由第四传递齿轮接收来自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和第二动力传递路径的驱动力,因此,能够与接收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的第一齿轮的旋转方向无关地使所述送给辊仅向一个方向旋转。即,能够与所述驱动源的旋转方向无关地将送给辊的旋转方向维持在预定的旋转方向。因此,能够使所述驱动源反转来执行被记录介质的两面纪录。
[0029]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三方案的任意一项中,所述记录装置具备运送辊,所述运送辊运送所述被记录介质,并且构成为可根据所述驱动源的旋转方向正转和反转,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备将来自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运送辊的第五传递齿轮,所述第五传递齿轮是以同轴的方式设有大齿轮和小齿轮的复合齿轮。
[0030]根据本方案,除了与第一至第三方案的任意一项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由于所述第五传递齿轮由同轴的大齿轮和小齿轮构成,因此与由单一的齿轮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齿轮的轴线方向的厚度,提高所述第五传递齿轮的刚性。因此,能够降低齿轮的振动,其结果是,能够减小由齿轮的振动引起的噪音。
[0031]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方案中,所述大齿轮和小齿轮的齿数被设定为不与设有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装置主体的共振频率重合的齿数。
[0032]根据本方案,除了与第四方式方案的作用效果之外,大齿轮和小齿轮的齿数被设定为避免了装置主体的共振频率(振动数)的振动数即齿数,因此没有装置主体发出的噪音因共振现象而放大的可能性,或者所述可能性较小。因此,能够降低由装置主体发出的、由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引起的噪音。
[0033]本发明的第六方案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或第五方案中,所述第五传递齿轮的大齿轮的齿数与小齿轮的齿数的比被设定为非整数倍。
[0034]根据本方案,除了与第四或第五方案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由于将大齿轮的齿数与小齿轮的齿数的比设定为非整数倍,因此,大齿轮的齿和与该大齿轮卡合的齿轮的齿并非总是相同的齿彼此啮合,能够减少齿面的磨损偏向。而且,同样地,小齿轮的齿和与该小齿轮卡合的齿轮的齿并非总是相同的齿彼此啮合,能够减少齿面的磨损偏向。
[0035]本发明的第七方案的记录介质的特征在于,在第四至第六方案的任意一项中,所述第五传递齿轮的所述大齿轮和与该大齿轮卡合的齿轮的减速比被设定为相对于所述小齿轮和与该小齿轮卡合的齿轮的减速比为非整数倍。
[0036]而且,根据本方案,除了与第四至第六方案的任意一项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所述大齿轮和与该大齿轮卡合的齿轮的减速比相对于所述小齿轮和与该小齿轮卡合的齿轮的减速比被设定为非整数倍,因此,所述第五传递齿轮旋转时产生的小齿轮中的振动的振动数(啮合频率)相对于大齿轮中的振动的振动数(啮合频率)不是整数倍,能够避免共振现象。其结果是,能够降低由齿轮的啮合引起的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动作音。
[0037]本发明的第八方案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七方案的任意一项中,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备多个齿轮,所述齿轮彼此的轴间距离被设定为使啮合系数为I以上的距离。
[0038]根据本方案,除了与第一至第七方案的任意一项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将齿轮彼此的轴间距离设定为使得啮合系数为I以上,因此,能够平稳地传递旋转,能够减少振动即噪音。
[0039]本发明的第九方案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八方案的任意一项中,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排出辊,所述排出辊将被记录介质沿送给路径排出到所述装置主体之外,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将来自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排出辊。
[0040]根据本方案,除了与第一至第八方案的任意一项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能够用共同的驱动源驱动送给辊、运送辊和排出辊,因此能够使驱动源单一化。其结果是,在装置主体内无需用于多个驱动源的空间,所以能够实现记录装置的小型化。并且,能够实现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结构的简易化。
[0041]本发明的第十方案的单向复合齿轮机构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接收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 而正转和反转;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卡合,在所述驱动源正转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齿轮接收驱动力而与所述第一齿轮一起正转,在所述驱动源反转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第一齿轮空转;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卡合,在所述驱动源正转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第一齿轮空转,在所述驱动源反转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齿轮接收驱动力而与所述第一齿轮一起反转;以及阻力施加单元,所述阻力施加单元以与所述第一齿轮同轴的方式设置,对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施加旋转阻力。
[0042]根据本方案,所述阻力施加单元能够对在所述第一齿轮反转的情况下空转的所述第一单向齿轮机构的第二齿轮以及在所述第一齿轮正转的情况下空转的所述第二单向齿轮机构的第三齿轮施加旋转阻力,因此在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空转时,能够减小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的齿向空转方向移位的势头,能够使齿轮之间的啮合变得平稳。
[0043]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的单向复合齿轮机构的特征在于,在第十方案中,所述阻力施加单元是对所述单向复合齿轮机构沿该单向复合齿轮机构的轴线方向按压的单一的施力部件。
[0044]根据本方案,除了与第十方案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能够由单一的施力部件构成所述阻力施加单元,因此能够使结构简单化,并且能够实现低成本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5]图1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打印机的用纸运送路径的侧剖视图。
[0046]图2是第一实施例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的立体图。
[0047]图3是第一实施例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的侧视图。
[0048]图4是第一实施例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的单向复合齿轮机构的分解立体图。[0049]图5(A)是本实施例中的单向复合齿轮机构的第一齿轮的正转时的动作的说明图,(B)是本实施例中的单向复合齿轮机构的第一齿轮的反转时的动作的说明图。
[0050]图6 (A)是单向复合齿轮机构的侧视图,(B)是单向复合齿轮机构的第一齿轮的立体图。
[0051]图7 (A)是单向复合齿轮机构的第二齿轮的立体图,(B)是单向复合齿轮机构的第二齿轮的立体图。
[0052]图8 (A)是在图6A的A-A剖面中第一齿轮正转的情况下的第二单向齿轮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B)是在图6A的B-B剖面中第一齿轮正转的情况下的第一单向齿轮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
[0053]图9 (A)是在图6A的A-A剖面中第一齿轮反转的情况下的第二单向齿轮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B)是在图6A的B-B剖面中第一齿轮反转的情况下的第一单向齿轮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
[0054]图10 (A)是按压单向复合齿轮机构的阻力施加单元的说明图,(B)是被阻力施加单元按压的状态下的单向复合齿轮机构的剖视立体图。
[0055]图11 (A)是说明使用多个现有技术的单向离合器的驱动机构的中心齿轮的正转时的驱动状态的立体图,(B)是说明所述驱动机构的中心齿轮的反转时的驱动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6]下面,基于【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各实施例中对于相同的结构标以相同的标号,仅在最初的实施例中进行说明,在以后的实施例中省略该结构的说明。
[0057]图1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打印机的用纸运送路径的侧剖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例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的立体图,图3是第一实施例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的侧视图,图4是第一实施例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的单向复合齿轮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5 (A)是本实施例中的单向复合齿轮机构的第一齿轮的正转时的动作的说明图,图5 (B)是本实施例中的单向复合齿轮机构的第一齿轮的反转时的动作的说明图,图6 (A)是单向复合齿轮机构的侧视图,图6 (B)是单向复合齿轮机构的第一齿轮的立体图。
[0058]图7 (A)是单向复合齿轮机构的第二齿轮的立体图,图7 (B)是单向复合齿轮机构的第二齿轮的立体图,图8 (A)是在图5的A-A剖面中第一齿轮正转的情况下的第二单向齿轮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图8 (B)是在图5的B-B剖面中第一齿轮正转的情况下的第一单向齿轮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图9 (A)是在图5的A-A剖面中第一齿轮反转的情况下的第二单向齿轮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图9 (B)是在图5的B-B剖面中第一齿轮反转的情况下的第一单向齿轮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
[0059]图10 (A)是按压单向复合齿轮机构的阻力施加单元的说明图,图10 (B)是被阻力施加单元按压的状态下的单向复合齿轮机构的剖视立体图,图11 (A)是说明使用多个现有技术的单向离合器的驱动机构中的中心齿轮的正转时的驱动状态的立体图,图11 (B)是说明所述驱动机构中的中心齿轮的反转时的驱动状态的立体图。
[0060]另外,图1和图3为了对在打印机10的用纸运送路径上配置的辊进行图示,将大致所有的辊都画在了同一平面上,不过它们的进深方向(图1和图3的纸面表背方向)的位置并不一定是一致的(也存在一致的情况)。而且,在各图中示出的X-Y-Z坐标系为,X方向表示记录头的扫描方向、Y方向表示记录装置的进深方向、Z方向表示间隙变化方向即装置高度方向。另外,在各图中,将-Y方向作为装置前面侧,将+Y方向侧作为装置背面侧。
[0061]下面,参照图1对用纸运送路径上的构成要素进一步详细说明。装置主体12构成为具备送给单元20、运送单元22、记录单元24、排出单元26以及送给部18,所述送给部18构成为具备收纳用纸的下段侧托盘14和位于下段侧托盘14的上侧并且收纳作为“被记录介质”的用纸的上段侧托盘16。下段侧托盘14和上段侧托盘16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12分别从装置前方侧装配和拆下。而且,送给部18还具备拾取辊28和分离单元30。
[0062]而且,上段侧托盘16由未图示的马达沿装置进深方向(图1中Y轴方向)驱动,构成为能够在抵接位置即可送给位置(参照图1)和从抵接位置向-Y方向移位了预定量的退避位置(未图示)之间移动。另外,在图1中,将收纳在下段侧托盘14的用纸用标号Pl示出,将收纳在上段侧托盘16的用纸用标号P2示出(以下在没有必要特别区别的情况下记做“用纸P”)。另外,用纸P是被运送介质的一例。
[0063]在各托盘的上方设有拾取辊28,所述拾取辊28由未图示的马达旋转驱动。拾取辊28设于以摆动轴32为中心摆动的摆动部件34。在上段侧托盘16处于可送给位置的情况下,拾取辊28通过与收纳于上段侧托盘16的用纸P2中最上位的用纸P2接触并旋转,从而将该最上位的用纸P2从上段侧托盘16向送给路径送出。
[0064]在上段侧托盘16处于退避位置的情况下,拾取辊28通过与收纳于下段侧托盘14的用纸Pl中最上位的用纸Pl接触并旋转,从而将该最上位的用纸Pl从下段侧托盘14向送给路径送出。
[0065]而且,在与收纳于下段侧托盘14的用纸Pl的顶端和收纳于上段侧托盘16的用纸P2的顶端相对向的位置设有分离单元30。分离单元30与通过拾取辊28的旋转而从下段侧托盘14或上段侧托盘16分发出的用纸P的顶端接触,将用纸P在与分离单元30接触的状态下向送给路径下游侧运送,从而进行最上位的用纸P与次位以后的用纸P的分离。由此,送给单元20将作为被运送介质的一例的片材(用纸P)向送给路径下游侧送出。
[0066]在分离单元30的送给路径下游侧设有送给单元20。送给单元20具备由驱动马达36 (参照图2)和动力传递机构38 (参照图2)驱动的、作为“送给辊”的送给驱动辊40、分离辊42和送给从动辊44。分离辊42与送给驱动辊40接触并且再次对用纸P进行分离,可靠地仅将最上位的用纸P向送给路径下游侧发送。
[0067]而且,在分离辊42的下游侧设有送给从动辊44,所述送给从动辊44与送给驱动辊40之间夹持用纸P而进行从动旋转。并且,在送给从动辊44的送给路径下游侧设有运送单元22,所述运送单元22具备由驱动马达36 (参照图2)和动力传递机构38 (参照图2)驱动的、作为“运送辊”的运送驱动辊46、和与所述运送驱动辊压接而从动旋转的运送从动辊48。通过该运送单元22将用纸P进一步向下游侧送给。
[0068]在运送单元22的下游侧设有记录单元24。记录单元24具备记录头50和作为支承部的下部引导部件即压板52,所述压板52与所述记录头相对向,支承用纸P。记录头50设于滑架54的底部,并与用纸P相对向。滑架54由未图示的驱动马达以沿主扫描方向(图1的纸面表背方向即X轴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驱动。
[0069]下部引导部件52支承用纸P,规定下部引导部件52与记录头50的距离即间距PG。并且,在下部引导部件52的下游侧设有排出单元26,所述排出单元26将进行过记录的用纸P送出。排出单元26具备由驱动马达36 (参照图2)和动力传递机构38 (参照图2)驱动的、作为“排出辊”的排出驱动辊56、和与所述排出驱动辊接触而从动旋转的排出从动辊58。
[0070]由记录单元24进行过记录的用纸P被排出驱动辊56和排出从动辊58夹持,被向设于装置主体12的前面侧(图1右方)的排纸堆积器60排出。另外,排纸堆积器60构成为能够随着在装置主体12的前面侧设置的操作面板部62相对于装置主体12的转动而切换为向突出于装置主体12的外侧的方向移位即沿Y轴方向被拉出的状态或者向被推入装置主体12的内侧的方向移位的状态。
[0071]而且,当在打印机10中对用纸P的两面进行记录的时候,在由记录单元24对用纸P的第一面进行记录后,用纸P通过运送单元22和排出单元26的反向送给动作而使在对所述第一面执行记录时作为用纸后端的一侧成为顶端并回到运送单元22的上游侧。接着,用纸P通过运送单元22的逆回动作而被送至翻转路径64。被送至翻转路径64内的用纸P由送给驱动辊40和翻转辊66夹持并再次回到送给路径。
[0072]回到送给路径的用纸P经由分离辊42和送给从动辊44而由送给驱动辊40再次送至送给路径下游侧的运送单元22。此时,用纸P的第一面与第二面被弯曲翻转,所述第二面与记录头50相对向。用纸P由运送单元22送至记录单元24。由记录单元24进行了对所述第二面的记录后的用纸P被排出单元26夹持,并向设于装置前方侧的排纸堆积器60排出。
[0073]第一实施例[0074]接下来,参照图2和图3对本发明涉及的第一实施例的动力传递机构38详细地说明。动力传递机构38作为多个齿轮系构成,在记录装置10的装置主体12中配置于+X轴方向侧。动力传递机构38将配置于下部引导部件52的下方的驱动马达36的驱动力传递至送给单元20的送给驱动辊40、运送单元22的运送驱动辊46和排出单元26的排出驱动辊56。
[0075]动力传递机构38构成为具备:包括分别后述的第一齿轮98、第一单向齿轮机构100和第二单向齿轮机构104的单向复合齿轮机构96、第一动力传递路径118、第二动力传递路径122和阻力施加单元110。
[0076]参照图2,送给驱动辊40具备沿扫描方向即X轴方向延伸的驱动轴68。在驱动轴68的+X轴方向侧的端部设有送给驱动辊驱动齿轮70。而且,运送驱动辊46具备沿扫描方向即X轴方向延伸的驱动轴72。在运送驱动辊46的驱动轴72的+X轴方向侧的端部设有运送驱动辊驱动齿轮74和运送驱动辊从动齿轮76。
[0077]而且,排出驱动辊56具备沿扫描方向即X轴方向延伸的驱动轴78。在排出驱动辊56的驱动轴78的+X轴方向侧的端部设有排出驱动辊驱动齿轮80。
[0078]在驱动马达36的驱动轴设有驱动齿轮82。驱动齿轮82构成为能够通过驱动马达36而正转和反转。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各齿轮和驱动马达36的正转指的是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各齿轮和驱动马达36的反转指的是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
[0079]在驱动齿轮82和运送驱动辊驱动齿轮74之间设有作为“第五传递齿轮”的复合齿轮84。在复合齿轮84同轴地设有大齿轮86和小齿轮88。大齿轮86与驱动齿轮82卡合,小齿轮88与运送驱动辊驱动齿轮74卡合。另外,对于第一传递齿轮?第四传递齿轮,在后面说明。
[0080]复合齿轮84中,大齿轮86和小齿轮88沿X轴方向重合形成。因此,与将第五传递齿轮由单一的正齿轮形成的情况相比,复合齿轮84增加了齿轮在齿轮的轴线方向上的厚度,从而能够提高刚性。因此,能够降低齿轮的振动,进而,能够减小由齿轮的振动引起的噪音。
[0081]在此,齿轮的齿数为齿轮的振动产生的原因之一。所述齿数多的话,在齿轮旋转一周中与其他齿轮的齿接触的次数为齿的数量,因此齿轮旋转一周的接触次数增加,振动数(振动频率)增大。因此,齿轮的振动数大则所述振动数接近装置主体12的共振频率(共振振动数),齿轮与装置主体12共振的危险增大,即由齿轮的振动数引起装置主体12共振,存在由装置主体12发出的噪音变大的可能性。
[0082]复合齿轮84由大齿轮86和小齿轮88构成,因此与将第五传递齿轮作为单一的正齿轮形成的情况的齿轮的齿数相比,能够减少各个齿轮的齿数。因此,能够使大齿轮86和小齿轮88在复合齿轮84 —周旋转中与其他齿轮的齿接触的次数减少。
[0083]S卩,能够将复合齿轮84 —周旋转中大齿轮86和小齿轮88的振动数分别减小,因此能够避免装置主体12的共振频率(共振振动数)。因此,大齿轮86和小齿轮88的齿数被设定为避免装置主体12的共振频率(共振振动数)的振动数即齿数。其结果是,能够降低由动力传递机构38引起而由装置主体12发出的噪音。
[0084]而且,复合齿轮84的大齿轮86的齿数与小齿轮88的齿数的比被设定为非整数倍。这是因为,将大齿轮86的齿数与小齿轮88的齿数的比设为整数倍的话,伴随着复合齿轮84的旋转,与大齿轮86卡合的驱动齿轮82的齿相对于该大齿轮86的齿一直是相同的齿,因此存在产生偏磨损的可能性。
[0085]其结果是,存在着在齿轮的旋转时产生振动,使齿轮旋转时的动作音增大的可能性。小齿轮88也存在产生同样的情况的可能性。因此,将大齿轮86的齿数与小齿轮88的齿数的比设为非整数倍的话,不存在相同的齿彼此一直卡合的情况,能够降低偏磨损产生的可能性。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齿轮的振动产生的噪音。
[0086]而且,复合齿轮84的大齿轮86和与该大齿轮86卡合的驱动齿轮82的减速比相对于小齿轮88和与该小齿轮88卡合的运送驱动辊驱动齿轮74的减速比被设定为非整数倍。
[0087]S卩,当设大齿轮86的齿数为α 1、驱动齿轮82的齿数为α 2时,驱动齿轮82相对于大齿轮86的减速比为α1/α2=β1。而且,当设小齿轮88的齿数为α 3、运送驱动辊驱动齿轮74的齿数为α 4时,小齿轮88相对于运送驱动辊驱动齿轮74的减速比为α 4/α 3=β 2。并且,驱动齿轮82相对于大齿轮86的减速比β I被设定为小齿轮88相对于运送驱动辊驱动齿轮74的减速比β 2的非整数倍。
[0088]另外,在此,在与所述从驱动齿轮82向运送驱动辊驱动齿轮74的动力传递方向相反的从运送驱动辊驱动齿轮74向驱动齿轮82的动力传递方向上的情况下同样,将大齿轮86相对于驱动齿轮82的减速比设为α 2/ α 1= β 3,将运送驱动辊驱动齿轮74相对于小齿轮88的减速比设为α 3/α 4= β 4时,大齿轮86相对于驱动齿轮82的减速比β 3被设定为运送驱动辊驱动齿轮74相对于小齿轮88的减速比β 4的非整数倍。[0089]在此,在由驱动马达36驱动运送驱动辊46时,在大齿轮86和驱动齿轮82之间产生由齿轮彼此的啮合引起的振动。此时,在大齿轮86与驱动齿轮82之间产生的振动为与大齿轮86和驱动齿轮82的减速比对应的振动数即啮合频率的振动。而且,同样地在小齿轮88与运送驱动辊驱动齿轮74之间也产生与小齿轮88和运送驱动辊驱动齿轮74的减速比对应的振动数即啮合频率的振动。
[0090]当小齿轮88与运送驱动辊驱动齿轮74之间产生的振动的振动数(啮合频率)为在大齿轮86与驱动齿轮82之间产生的振动的振动数(啮合频率)的整数倍时,产生共振现象。因此,由所述共振现象产生的振动被传递至装置主体12、运送驱动辊46,从装置主体12、运送驱动辊46产生噪音。
[0091]因此,通过将小齿轮88与运送驱动辊驱动齿轮74之间产生的振动的振动数(啮合频率)设定为在大齿轮86与驱动齿轮82之间产生的振动的振动数(啮合频率)的非整数倍,能够避免所述共振现象,能够抑制由齿轮的振动产生的噪音。
[0092]而且,运送驱动辊驱动齿轮74与中间齿轮90卡合,中间齿轮90与排出驱动辊驱动齿轮80卡合。因此,排出驱动棍56能够与运送驱动棍46联动地向同一方向旋转。
[0093]而且,在运送驱动辊46的驱动轴72设置的运送驱动辊从动齿轮76与中间齿轮92卡合,中间齿轮92与中间齿轮94卡合。中间齿轮94与单向复合齿轮机构96的第一齿轮98卡合。
[0094]单向复合齿轮机构96在齿轮的轴线方向(在图2中为X轴方向)中央配置有第一齿轮98,在-X轴侧以与第一齿轮98同轴的方式配置有构成第一单向齿轮机构100的第二齿轮102,在+X轴侧以与第一齿轮98和第二齿轮102同轴的方式配置有构成第二单向齿轮机构104的第三齿轮106。
[0095]而且,单向复合齿轮机构9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装置主体12的框架108(参照图4)。并且,单向复合齿轮机构96具备沿X轴方向对该单向复合齿轮机构96向框架108按压的阻力施加单元110。另外,对于单向复合齿轮机构96、第一单向齿轮机构100、第二单向齿轮机构104和阻力施加单元110的结构在后面叙述。
[0096]第二齿轮102与第一传递齿轮112卡合,该第一传递齿轮112与第二传递齿轮114卡合。第二传递齿轮114与第四传递齿轮116卡合。第一传递齿轮112和第二传递齿轮114构成将驱动力从第二齿轮102传递至第四传递齿轮116的第一动力传递路径118。
[0097]而且,第三齿轮106与第三传递齿轮120卡合。第三传递齿轮120与第四传递齿轮116卡合。第三传递齿轮120构成将驱动力从第三齿轮106传递至第四传递齿轮116的第二动力传递路径122。
[0098]从第一动力传递路径118和第二动力传递路径122的某一个接收驱动力的第四传递齿轮116与中间齿轮124卡合,所述中间齿轮124与中间齿轮126卡合。中间齿轮126与送给驱动辊驱动齿轮70卡合。
[0099]在此,参照图5 (A)和图5 (B)对从单向复合齿轮机构96到送给驱动辊驱动齿轮70为止的驱动力的传递进行说明。另外,图5 (A)和图5 (B)内的双点划线的箭头示出驱动力的传递方向。在图5 (A)中,当单向复合齿轮机构96的第一齿轮98正转时,第一单向齿轮机构100的第二齿轮102与该第一齿轮98 —起正转,成为驱动力传递状态。
[0100]第一单向齿轮机构100使构成第一动力传递路径118的第一传递齿轮112和第二传递齿轮114分别向图示的箭头的方向驱动。第四传递齿轮116接收来自第一动力传递路径118的驱动力而反转。第四传递齿轮116经由中间齿轮124和中间齿轮126使送给驱动辊驱动齿轮70正转。
[0101]而且,第四传递齿轮116将来自第一动力传递路径118的驱动力传递至第二动力传递路径122即第三传递齿轮120。并且,第三传递齿轮120使第二单向齿轮机构104的第三齿轮106反转。因此,第三齿轮106相对于第一齿轮98成为空转状态。
[0102]在图5 (B)中,当单向复合齿轮机构96的第一齿轮98反转时,第二单向齿轮机构104的第三齿轮106与该第一齿轮98 —起反转,成为驱动力传递状态。
[0103]第二单向齿轮机构104使构成第二动力传递路径122的第三传递齿轮120正转。第四传递齿轮116接收来自第二动力传递路径122的驱动力而反转。第四传递齿轮116经由中间齿轮124和中间齿轮126使送给驱动辊驱动齿轮70正转。
[0104]而且,第四传递齿轮116将来自第二动力传递路径122的驱动力传递至第一动力传递路径118即第一传递齿轮112和第二传递齿轮114。并且,第一传递齿轮112使第一单向齿轮机构100的第二齿轮102正转。因此,第二齿轮102相对于第一齿轮98成为空转状态。
[0105]因而,送给驱动辊驱动齿轮70不论第一齿轮98的旋转方向即驱动马达36的旋转方向如何,都借助动力传递机构38而向恒定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转的方向)旋转。其结果是,在本实施例中,能够使送给驱动辊40与驱动马达36的旋转方向无关地向恒定的方向旋转。
[0106]而且,根据上述说明,动力传递机构38能够通过单一的驱动马达36驱动送给驱动辊40、运送驱动辊46和排出驱动辊56。即,动力传递机构38的驱动源能够采用单一的结构,因此在装置主体12内无需设置用于多个驱动源的空间。因此,能够实现打印机10的小型化。并且,能够使动力传递机构38的结构简单。
[0107]接下来,参照图4、图 6 (A)、图 6 (B)、图 7 (A)、图 7 (B)、图 8 (A)、图 8 (B)、图 9(A)、图9 (B)、图10 (A)和图10 (B)对单向复合齿轮机构96、第一单向齿轮机构100和第二单向齿轮机构104的结构详细地说明。
[0108]单向复合齿轮机构96构成为具备第一齿轮98、第一单向齿轮机构100、和第二单向齿轮机构104 (参照图4和图6 (A))。如图6 (B)所示,第一齿轮98在外周形成有构成第一齿轮98的齿轮128,在轴线穿过的中心部具有贯通孔132,所述贯通孔132供用于将单向复合齿轮机构96安装到装置主体12的轴130(参照图4)贯穿插入。而且,在贯通孔132的周围,在第一齿轮98的两侧面形成有圆筒状的凸台(boss)部134。并且,在凸台部134的外周面形成有太阳齿轮136。
[0109]接下来,参照图7 (A)和图7 (B),说明第一单向齿轮机构100的结构。第一单向齿轮机构100构成为具备第二齿轮102以及多个配置在该第二齿轮102内的行星齿轮138。
[0110]第二齿轮102在外周形成有构成第二齿轮102的齿轮140,在一侧142 (参照图7
(A)),在轴线穿过的中心部形成有贯通孔144。在贯通孔144,以第二齿轮102能够相对于第一齿轮98旋转的方式插入第一齿轮98的凸台部134。而且,在第二齿轮102的贯通孔144的周围设有圆筒状的凸台部146,在该凸台部146的外周方向隔开间隔设置有圆筒状的突出部148。并且,在凸台部146与突出部148之间形成有环状的凹部150。[0111]并且,参照图7 (B),在第二齿轮102的另一侧151形成有凹部152。凹部152向另一侧151敞开,并且与贯通孔144连通。并且,在凹部152以第二齿轮102的轴线为中心沿周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凹处154a、154b、154c。在凹处154a、154b、154c分别以能够在凹处154a、154b、154c内旋转的方式配置有多个行星齿轮138a、138b、138c。而且,行星齿轮138a、138b、138c与太阳齿轮136啮合。
[0112]而且,在凹处154a、154b、154c设有卡合部156a、156b、156c (参照图8 (B))。当配置在凹处154a、154b、154c内的行星齿轮138a、138b、138c要向预定的方向旋转时,卡合部156a、156b、156c与行星齿轮138a、138b、138c卡合,限制行星齿轮138a、138b、138c的旋转。另外,在第二齿轮102,所述限制方向是行星齿轮138a、138b、138c的反转方向,在第三齿轮106,所述限制方向是行星齿轮160a、160b、160c的正转方向。
[0113]另外,第二单向齿轮机构104的结构,相对于第一单向齿轮机构100,除了容许转矩传递的旋转方向被设定为相反方向这一点之外,结构是相同的,因此省略第二单向齿轮机构104的结构的说明。
[0114]接下来,参照图8 (A)、图8 (B)、图9 (A)和图9 (B)对第一单向齿轮机构100和第二单向齿轮机构104的动作进行说明。图8 (A)是图6 (A)的A-A剖视图,其示出了第一齿轮98正转的情况下第二单向齿轮机构104的动作。图8 (B)是图6 (A)的B-B剖视图,其示出了第一齿轮98正转的情况下第一单向齿轮机构100的动作。
[0115]而且,图9 (A)是图6 (A)的A-A剖视图,其示出了第一齿轮98反转的情况下第二单向齿轮机构104的动作。图9 (B)是图6 (A)的B-B剖视图,其示出了第一齿轮98反转的情况下第一单向齿轮机构100的动作。
[0116]<<<第一齿轮98正转的情况下第一单向齿轮机构100和第二单向齿轮机构104的动作>>>
[0117]当第一齿轮98正转时,设于该第一齿轮98的太阳齿轮136也正转。由此,在第一单向齿轮机构100中,与太阳齿轮136的正转相伴地,行星齿轮138a、138b、138c在凹处154a、154b、154c内要进行反转(参照图8 (B))。然而,当行星齿轮138a、138b、138c要向反转方向旋转时,行星齿轮138a、138b、138c的齿分别与卡合部156a、156b、156c卡合。
[0118]因此,行星齿轮138a、138b、138c向反转方向的旋转受到限制,与太阳齿轮136成为一体并在该太阳齿轮136的周围开始向正转方向公转。由此,第二齿轮102由在太阳齿轮136的周围向正转方向公转的行星齿轮138a、138b、138c向正转方向驱动。
[0119]另一方面,在第二单向齿轮机构104,配置于第三齿轮106的凹处158a、158b、158c内的行星齿轮160a、160b、160c伴随着太阳齿轮136的正转而在凹处158a、158b、158c内反转(参照图8(A))。此时,在凹处158a、158b、158c内设置的卡合部162a、162b、162c未与行星齿轮160a、160b、160c的齿分别卡合,因此并未限制行星齿轮160a、160b、160c的反转。
[0120]而且,来自第一单向齿轮机构100的驱动力经由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作用于第二动力传递路径,使第三齿轮106反转。此时,行星齿轮160a、160b、160c在太阳齿轮136的周围向反转方向公转,不对抗第三齿轮106的反转。其结果是,第三齿轮106相对于第一齿轮98空转。
[0121 ] < < <第一齿轮98反转的情况下第一单向齿轮机构100和第二单向齿轮机构104的动作>>>[0122]当第一齿轮98反转时,设于该第一齿轮98的太阳齿轮136也反转。由此,在第二单向齿轮机构104中,与太阳齿轮136的反转相伴地,行星齿轮160a、160b、160c在凹处158a、158b、158c内要进行正转(参照图9 (A))。然而,当行星齿轮160a、160b、160c要向正转方向旋转时,行星齿轮160a、160b、160c的齿分别与卡合部162a、162b、162c卡合。
[0123]因此,行星齿轮160a、160b、160c向正转方向的旋转受到限制,与太阳齿轮136成为一体并在该太阳齿轮136的周围开始向反转方向公转。由此,第二齿轮102由在太阳齿轮136的周围向反转方向公转的行星齿轮138a、138b、138c向反转方向驱动。
[0124]另一方面,在第一单向齿轮机构100,配置于第二齿轮102的凹处154a、154b、154c内的行星齿轮138a、138b、138c伴随着太阳齿轮136的正转而在凹处154a、158b、158c内正转(参照图9(B))。此时,在凹处154a、154b、154c内设置的卡合部156a、156b、156c未与行星齿轮138a、138b、138c的齿分别卡合,因此并未限制行星齿轮138a、138b、138c的正转。
[0125]而且,来自第二单向齿轮机构104的驱动力经由第二动力传递路径作用于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使第二齿轮102正转。此时,行星齿轮138a、138b、138c在太阳齿轮136的周围向正转方向公转,不对抗第二齿轮102的正转。其结果是,第二齿轮102相对于第一齿轮98空转。
[0126]参照图10 (A)和图10 (B),对阻力施加单元110进行说明。在图10 (A)中,在装置主体12侧设有贯穿插入单向复合齿轮机构96的轴130。构成阻力施加单元110的弹簧部件164穿过轴130。弹簧部件164以不能相对于装置主体112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该装置主体112侧。
[0127]而且,在与弹簧部件164相对向的第一单向齿轮机构100的第二齿轮102的凸台部146与突出部148之间环状形成的凹部150配置有滑动部件166。轴130贯穿插入单向复合齿轮机构96,当单向齿轮复合机构96正转和反转时,弹簧部件164的与安装在装置主体12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在滑动部件166上滑动。
[0128]如图10 (B)所示,单向复合齿轮机构96处于被轴130贯穿插入,第二单向齿轮机构104的第三齿轮106的突出部148由弹簧部件164的作用力按压在框架108的状态。SP,单向复合齿轮机构96由弹簧部件164沿单向复合齿轮机构96的轴线方向按压。
[0129]因此,第一单向齿轮机构100的第二齿轮102经由滑动部件166由弹簧部件164的作用力按压在第一齿轮98,从而第一齿轮98与第二齿轮102的摩擦力增大。其结果是,当第一齿轮98反转时,对空转的第二齿轮102施加旋转阻力。
[0130]由此,当第二齿轮102空转时,向空转方向移位的齿的势头减弱,因此抑制了与向空转方向移位了的第二齿轮102的齿相邻并且接着与第一传递齿轮112卡合的齿与使第二齿轮102的齿移位了的第一传递齿轮112的齿碰撞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通过弹簧部件164的作用力使第二齿轮102与第一传递齿轮112的啮合变得平稳,能够降低其动作音。
[0131]而且,第二单向齿轮机构104的第三齿轮106处于由弹簧部件164的作用力将突出部148按压在框架108的状态,因此第一齿轮98与第三齿轮106的摩擦力增大。其结果是,当第一齿轮98正转时,对空转的第三齿轮106施加旋转阻力。由此,与第二齿轮102的情况同样地当第三齿轮106空转时,能够将向空转方向移位的齿的势头减弱,使第三齿轮106与第三传递齿轮120的啮合变得平稳,能够降低其动作音。
[0132]而且,如上文所说明地,本实施例中的动力传递机构38中多个齿轮彼此卡合而构成齿轮系。在这些动力传递机构38的相互卡合的齿轮中,为了平稳地啮合旋转,该齿轮彼此的轴间距离设定为在包含部件误差和安装误差的状态下啮合系数为I以上。
[0133]总结上述说明,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0具备:送给驱动辊40,其通过正转将用纸P向送给路径的下游侧方向送给;以及动力传递机构38,其将来自驱动马达36的驱动力向所述送给驱动辊40传递。动力传递机构38构成为具备:单向复合齿轮机构96,其一体地具备与接收来自驱动马达36的驱动力而正转和反转的第一齿轮98卡合的第一单向齿轮机构100和第二单向齿轮机构104这两个单向齿轮机构,所述第一单向齿轮机构100在所述正转的情况下从第一齿轮98接收驱动力而与第一齿轮98 —起正转,在所述反转的情况下相对于第一齿轮98空转,所述第二单向齿轮机构104在所述正转的情况下相对于第一齿轮98空转,在所述反转的情况下从第一齿轮98接收驱动力而与第一齿轮98 —起反转;第一动力传递路径118,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118是第一单向齿轮机构100与送给驱动辊40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在第一齿轮98正转的情况下从第一单向齿轮机构100接收驱动力而使送给驱动辊40正转,并且在第一齿轮98反转的情况下从送给驱动辊40侧接收驱动力而使第一单向齿轮机构100空转;以及第二动力传递路径122,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122是第二单向齿轮机构104与送给驱动辊40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在第一齿轮98反转的情况下从第二单向齿轮机构104接收驱动力而使送给驱动辊40正转,并且在第一齿轮98正转的情况下从送给驱动辊40侧接收驱动力而使第二单向齿轮机构104空转;单向复合齿轮机构96具备阻力施加单元110,所述阻力施加单元110对构成第一单向齿轮机构100的第二齿轮102和构成第二单向齿轮机构104的第三齿轮106这两个齿轮施加旋转阻力,所述第二齿轮102与第一齿轮98以同轴的方式设置并且向第一动力传递路径118传递驱动力,所述第三齿轮106与第一齿轮98以同轴的方式设置并且向第二动力传递路径122传递驱动力。
[0134]阻力施加单元110构成为具备单一的弹簧部件164,所述弹簧部件164对单向复合齿轮机构96沿所述单向复合齿轮机构96的轴线方向按压。第一动力传递路径118构成为具备与第二齿轮102卡合的第一传递齿轮112和与所述第一传递齿轮112卡合的第二传递齿轮114。第二动力传递路径122具备与第三齿轮106卡合的第三传递齿轮120。动力传递机构38构成为具备第四传递齿轮116,所述第四传递齿轮116与第二传递齿轮114和第三传递齿轮120卡合,将来自第一动力传递路径118或第二动力传递路径122的驱动力传递到送给驱动辊40,并且将来自第一动力传递路径118的驱动力传递至第二动力传递路径122,或者将来自第二动力传递路径122的驱动力传递至第一动力传递路径118。
[0135]记录装置10具备运送驱动辊46,所述运送驱动辊46运送用纸P,并且构成为能够根据驱动马达36的旋转方向正转和反转。动力传递机构38具备复合齿轮84,复合齿轮84将来自驱动马达36的驱动力传递至运送驱动辊46。复合齿轮84是同轴地设有大齿轮86和小齿轮88的复合齿轮。大齿轮86和小齿轮88的齿数被设定为与供动力传递机构38设置的装置主体12的共振频率不重合的齿数。
[0136]而且,复合齿轮84的大齿轮86的齿数与小齿轮88的齿数的比被设定为非整数倍。而且,复合齿轮84的大齿轮86和与该大齿轮86卡合的驱动齿轮82的减速比相对于小齿轮88和与该小齿轮88卡合的运送驱动辊驱动齿轮74的减速比被设定为非整数倍。
[0137]动力传递机构38具备多个齿轮。并且,齿轮彼此的轴间距离被设定为使得啮合系数为I以上的距离。而且,记录装置10具备排出驱动辊56,所述排出驱动辊56将用纸P沿送给路径排出到装置主体12外。动力传递机构38将来自驱动马达36的驱动力传递至排出驱动辊56。
[0138]<<<第一实施例的变更例>>>
[0139](I)阻力施加单元110也可以取代沿轴线方向按压的结构,而采用在空转的第二齿轮102和第三齿轮106的空转方向机械地施加制动的结构。
[0140](2)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送给驱动辊40、运送驱动辊46和排出驱动辊56由单一的驱动马达36驱动,不过也可以取代该结构而在送给驱动辊40、运送驱动辊46和排出驱动辊56分别设置驱动源而分别驱动。
[0141]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涉及的动力传递机构38应用于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例的喷墨打印机,不过也可以普遍应用于其他液体喷射装置。
[0142]在此,液体喷射装置不限于采用喷墨式记录头并从该记录头喷出墨对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打印机、复印机以及传真机等记录装置,也包括下述装置:取代墨而从与所述喷墨式记录头相当的液体喷射头向与被记录介质相当的被喷射介质喷射与其用途对应的液体,使所述液体附着于被喷射介质。
[0143]作为液体喷射头,除了所述记录头之外,可以列举出用于液晶显示器等滤色器制造的颜色材料喷射头、用于有机EL显示器和面发光显示器(FED)等的电极形成的电极材料(导电糊料)喷射头、用于生物芯片制造的生物体有机物喷射头、作为精密吸移管的试料喷射头等。
[0144]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能够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这些变形当然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送给辊,所述送给辊通过正转来将被记录介质向送给路径的下游侧方向送给;以及 动力传递机构,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向所述送给棍传递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备: 单向复合齿轮机构,其一体地具备与接收来自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而正转和反转的第一齿轮卡合的第一单向齿轮机构和第二单向齿轮机构这两个单向齿轮机构,所述第一单向齿轮机构在所述正转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齿轮接收驱动力而与所述第一齿轮一起正转,在所述反转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第一齿轮空转,所述第二单向齿轮机构在所述正转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第一齿轮空转,在所述反转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齿轮接收驱动力而与所述第一齿轮一起反转; 第一动力传递路径,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是所述第一单向齿轮机构与所述送给辊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在所述第一齿轮正转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单向齿轮机构接收驱动力而使所述送给辊正转,并且在所述第一齿轮反转的情况下从所述送给辊侧接收驱动力而使所述第一单向齿轮机构空转;以及 第二动力传递路径,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是所述第二单向齿轮机构与所述送给辊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在所述第一齿轮反转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二单向齿轮机构接收驱动力而使所述送给辊正转,并 且在所述第一齿轮正转的情况下从所述送给辊侧接收驱动力而使所述第二单向齿轮机构空转; 所述单向复合齿轮机具备阻力施加单元,所述阻力施加单元对构成所述第一单向齿轮机构的第二齿轮和构成所述第二单向齿轮机构的第三齿轮这两个齿轮施加旋转阻力,所述第二齿轮以与所述第一齿轮同轴的方式设置并且向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传递驱动力,所述第三齿轮以与所述第一齿轮同轴的方式设置并且向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传递驱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力施加单元是对所述单向复合齿轮机构沿该单向复合齿轮机构的轴线方向按压的单一的施力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具备与所述第二齿轮卡合的第一传递齿轮和与所述第一传递齿轮卡合的第二传递齿轮, 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具备与所述第三齿轮卡合的第三传递齿轮,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备第四传递齿轮,所述第四传递齿轮与所述第二传递齿轮和所述第三传递齿轮卡合,将来自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或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送给辊,并且将来自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或者将来自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运送辊,所述运送辊运送所述被记录介质,并且构成为能够根据所述驱动源的旋转方向正转和反转,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备将来自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运送辊的第五传递齿轮, 所述第五传递齿轮是以同轴的方式设有大齿轮和小齿轮的复合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齿轮和小齿轮的齿数被设定为不与设有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装置主体的共振频率重合的齿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传递齿轮的大齿轮的齿数与小齿轮的齿数的比被设定为非整数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传递齿轮的所述大齿轮和与该大齿轮卡合的齿轮的减速比被设定为相对于所述小齿轮和与该小齿轮卡合的齿轮的减速比是非整数倍。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备多个齿轮, 所述齿轮彼此的轴间距离被设定为使啮合系数为I以上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排出辊,所述排出辊将被记录介质沿送给路径排出到所述装置主体之外,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将来自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排出辊。
10.一种单向复合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接收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而正转和反转;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卡合,在所述驱动源正转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齿轮接收驱动力而与所述第一齿轮一起正转,在所述驱动源反转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第一齿轮空转; 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卡合,在所述驱动源正转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第一齿轮空转,在所述驱动源反转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齿轮接收驱动力而与所述第一齿轮一起反转;以及 阻力施加单元,所述阻力施加单元以与所述第一齿轮同轴的方式设置,对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施加旋转阻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单向复合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力施加单元是对所述单向复合齿轮机构沿该单向复合齿轮机构的轴线方向按压的单一的施力部件。
【文档编号】F16H3/44GK103573933SQ201310344307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8日
【发明者】峯村秀史, 泷川智也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