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防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72181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物品防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物品防拆装置,其包括一底盖,该底盖的底板轴向开设至少一供锁固件插入的穿孔,且该底盖外周壁径向向外突设至少一扣钩;以及一内径对于该底盖外径的封盖,该封盖的顶板对应各扣钩位置开设一通孔,且各通孔对向的该封盖内周壁底部形成一向内凹入并供各扣钩扣接的扣槽。使用时,该底盖位于锁固件与被锁固物品之间,并通过该封盖的扣槽扣接于该底盖的扣钩,使得该封盖可将该底盖与锁固件的头部完全遮蔽,而具有无法二次使用的优点。
【专利说明】物品防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物品防拆装置,尤指一种用于物品,例如电子产品的防拆装置,该物品防拆装置可将锁固件,例如螺丝的头部完全遮蔽,而令使用者无法自行拆除螺丝,进而放弃拆解的意图。
【背景技术】
[0002]物品,例如电子产品大部以上、下盒体对接后以形成一壳体,以便包覆其间的电路板及相关的电子零件,而为避免两盒体结合时螺丝及结合孔外露。因此,业者将前述结合孔设于下盒体的环状凸缘内,并以螺丝通过各结合孔后,而锁固于上盒体的凸柱所预设的螺孔内,最后将脚垫接装于该环状凸缘内,使得上、下盒体得以结合为一壳体。
[0003]事实上,电子产品为避免用户自行拆解与维修,前述壳体结合方式,因脚垫遮蔽了该结合孔与螺丝,使得使用者因无法找到螺丝,而放弃自行拆解的意图。然而,该脚垫黏着于下盒体的环形凸缘内,因此可容易地将的拔除后,再进行拆解螺丝,以便将该壳体拆离,从而衍生诸多的困扰。
[0004]基于电子产品防拆的需求,本案 申请人:曾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例如台湾专利公告第M313401号的「电子装置的脚垫结构」(对应于中国第200620165749.2号专利案),以及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40686号的「脚垫结构的改良」(对应于中国第200820104992.2号专利案)的技术内容均是将脚垫结构稳固地结合于电子产品上,使得用户自行拆解电子装置时,会破坏该脚垫结构的完整性,并会在该电子产品的环形凸缘或结合孔留下工具撬痕,以作为是否有自行拆解电子装置的责任归属依据。
[0005]固然前述脚垫结构已具备基本的壳体防拆功能,但并非所有电子产品均需设置具有遮蔽功能的脚垫结构,因此,电子产品制造商希望机壳亦具备防拆功能,以避免用户的自行拆解。
[0006]然而,目前尚无法有效提供锁固件,例如螺丝与被锁固物品,例如机壳的防拆装置,以致难以认定使用者有自行拆解的行为与责任归属的认定,而亟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品防拆装置,其位于锁固件,例如螺丝与被锁固物品,例如但不限于机壳之间,并可将螺丝之头部完全遮蔽,且具有无法二次使用的优点;此举,可避免使用者能轻易拆解螺丝,并有利于是否有自行拆解电子装置之行为与责任归属的认定。
[0008]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物品防拆装置,其包括:
[0009]一底盖,其底板轴向开设至少一供锁固件插入的穿孔,且该底盖外周壁径向向外突设至少一扣钩;以及
[0010]一封盖,其内径对于该底盖外径,该封盖的顶板对应各扣钩位置开设一通孔,且各通孔对向的该封盖内周壁底部形成一向内凹入且供各扣钩扣接的扣槽。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其所增益的功效在于,由于该物品防拆装置的底盖位于锁固件与被锁固物品之间,并通过该封盖的各扣槽具有较大的深度,以便与该底盖对应设置的扣钩扣接后可形成较大的干涉力,并可将该底盖与螺丝的头部完全遮蔽,而具有无法二次使用的优点。此举,当使用者欲拆解物品,例如电子产品时,势必要以工具强力移除该封盖,方能再以工具取出锁固件,以致会在该封盖留下工具撬痕,而此撬痕则可作为日后电子产品损坏争议时,用以判定是否有自行拆解电子装置的责任归属认定,堪称同类物品前所未见的一大佳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为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首先请参阅图式,其中:
[0013]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物品防拆装置两不同视角的立体图;
[0014]图3a至图3d为本实用新型物品防拆装置与锁固件结合于被锁固物品的流程图;
[0015]图4为图3d的剖面图;以及
[0016]图5a至图5d为本实用新型物品防拆装置的各种不同型式的破坏结构的示意图;以及
[0017]图6为本实用新型物品防拆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至图2所示,基本上,本实用新型物品防拆装置I为绝缘材料,例如塑料一体射出成型的固型物,其包括一底盖11,一封盖12及一连接条带13。
[0019]该底盖11为具有几何造形,例如圆形的盖体,其底板111轴向开设至少一供锁固件,例如螺丝插入的穿孔112,且各穿孔112内周壁径向向内突设二或以上的夹榫113,以便利用该些夹榫113插入该螺丝的螺纹内,从而获致能降低螺丝晃动与螺接定位的问题。因此,在螺丝进行与被锁固物品,例如机壳螺接之前,该螺丝已预先装设在该穿孔112内,并被该些夹榫113所夹持。
[0020]该底盖11外周壁径向向外突设至少一扣钩114,如图1所示,扣钩114数量为三个,并以间隔90度角方式径向突设于该底盖11的外周壁顶缘,其中各扣钩114顶部具有一向外斜削的导引斜面115,以便导引后叙封盖12能沿着该些斜面115移动,并扣接于该些扣钩 114。
[0021]尤有进者,该底盖11外周壁径向一体延伸一连接条带13,为方便该连接条带13的折弯,是以,该连接条带13于约略中段位置设有一较薄的折弯段131,以利于该连接条带13朝向该底盖11进行折弯时,可降低该连接条带13所产生的反作用力。
[0022]封盖12为一内径对于该底盖11外径的盖体,其顶板121以弧突形为佳,以便形成较大的内部空间,并容置螺丝的头部。该封盖121对应各扣钩114位置开设一供模具的滑块(slider)进出的通孔122,且各通孔122对向的该封盖12内周壁底部形成一向内凹入并供各扣钩114扣接的扣槽123。如图4所示,通过在各通孔122对向开设扣槽123的目的,是为了让该封盖12的各扣槽123具有较大的深度,以便与该底盖11对应设置的扣钩114扣接后可形成较大的干涉力,并利用该封盖12完全将该底盖11与螺丝的头部遮蔽。因此,使用者仅用手指施力仍难以将该底盖11与该封盖12分离,而必须借助工具破坏该封盖12后,方能将两者分离,然后才能对螺丝进行旋松的动作。因此,通过该扣钩114与该扣槽123的特珠设计,使得该物品防拆装置I无法具备二次或以上的重复使用功能,以避免用户能轻易地进行拆解锁固件及被锁固物品。
[0023]尤有进者,该封盖12外周壁径向可连接该连接条带13另一端,使得该底盖11与该封盖12通过该连接条带13连接为一体,除具有同一模具进行射出的优点外,尚具备该底盖11与该封盖12不易遗失的优点。当然,该底盖11与该封盖12之间未必需要该连接条带13的设置,却仍保有防止物品拆解的功能。
[0024]如图3a至图3d所示,乃该物品防拆装置I与一锁固件,例如螺丝2结合于一被锁固物品,例如机壳3的流程图。首先将螺丝2插入该底盖11的穿孔112内,使该穿孔112内壁的多个夹榫113插入该螺丝2的螺纹21内,用以获致降低螺丝晃动与螺接定位的功能(图3a所示)ο
[0025]接着,将该螺丝2对准该机壳3预设的板孔31插入(图3b所示),并进行螺接,使该螺丝2螺接于该机壳3上,且该底盖11则夹设于该螺丝2的头部22与该机壳3之间(图3c所示)。
[0026]最后,使用者的手指握住该封盖12,使其朝向该底盖11进行扣接,于此过程中,该连接条带13于该折弯段131形成折弯,且该封盖12底缘沿着该些扣钩114的导引斜面115下移,直到越过该些导引斜面115后,各扣槽123即与对应的扣钩114形成扣接,使得该封盖12将该底盖11及螺丝2的头部22完全遮蔽型态(如图3d及图4所示)。由于该封盖12的各扣槽123该底盖11对应设置的扣钩114扣接后可形成较大的干涉力,因此,使用者若以手指对该封盖12施力,却无法将该封盖12与该底盖11与该封盖12分离,以致不能将该螺丝2旋松,从而获致防拆功能。
[0027]尤有进者,为方便制造商的维修人员进行物品,例如电子产品的维修或更换,该物品防拆装置I的封盖12进一步包括一破坏结构124,如图1、图5a至5d所示,该破坏结构124设于该封盖12的未贯穿该顶板121外或内周壁的十字形凹槽124a(如图1、图5a所示)、未贯穿该顶板121外或内周壁的一字形凹槽124b (如图5b所示)、未贯穿该顶板121外或内周壁的圆形凹槽124c (如图5c所示)或未贯穿该顶板121外或内周壁的狭长形凹槽124d(如图5d所示)。如欲破坏该封盖12,维修人员仅需将刀片划破凹槽124a、124b、124C、124d,再利用扁平状工具,例如一字形起子撬开该凹槽124a、124b、124C、124d,以便将该封盖12与该底盖11脱离后,再利用工具将该螺丝2取出,使得该机壳3与电子产品分离。
[00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物品防拆装置第二实施例,其与前述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穿孔112可依据该螺丝2的头部22底面造形,例如圆锥形而相对变化,因此该穿孔112顶部连通一圆锥凹槽116,以供该螺丝2的头部22底面接合。
[0029]本实用新型所揭示者,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熟悉该项技艺的人所易于推知者,俱不脱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权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物品防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盖,其底板轴向开设至少一供锁固件插入的穿孔,且该底盖外周壁径向向外突设至少一扣钩;以及 一封盖,其内径对于该底盖外径,该封盖的顶板对应各扣钩位置开设一通孔,且各通孔对向的该封盖内周壁底部形成一向内凹入并供各扣钩扣接的扣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防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孔内周壁径向向内突设二或以上的夹榫,以便利用该些夹榫夹持该锁固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防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扣钩顶部具有一向外斜削的导引斜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防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封盖的顶板为弧突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防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封盖进一步包括一破坏结构,该破坏结构为未贯穿该顶板的外或内周壁的凹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品防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凹槽为十字形、一字形、圆形或狭长形凹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防拆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连接条带,该连接条带两端分别连接于该底盖及该封盖的外周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品防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条带中段位置设有一较薄的折弯段。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防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孔顶部连通一圆锥凹槽。
【文档编号】F16B41/00GK203482532SQ201320512582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2日
【发明者】谢淑丽 申请人:康哲电脑配件(吴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