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星齿轮结构的多挡变速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94322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星齿轮结构的多挡变速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行星齿轮结构的多挡变速器,它包含了壳体,输入构件,输出构件,第一、第二、第三行星齿轮组,第一、二、三、四、五、六、七互连构件和第一、二、三、四、五、六扭矩传递装置;第一、第二、第三行星齿轮组从输入端至输出端依次排列;六个扭矩传递装置包括了三个制动器和三个离合器,第一扭矩传递装置位于第一行星齿轮组左侧与输入构件同侧;第二和第三扭矩传递装置位于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并列靠近壳体;第四、第五和第六扭矩传递装置位于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之间,其中第四扭矩传递装置临近旋转中心,第五、第六扭矩传递装置分别位于第四扭矩传递装置上方,而上述各部件均位于壳体之内■’本发明是一种结构紧凑的多档变速器。
【专利说明】一种行星齿轮结构的多挡变速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行星齿轮结构的多挡变速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机动车辆的自动变速,属于机动车辆变速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行星齿轮结构因具备结构紧凑、承载大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自动变速器领域。采用行星齿轮结构的自动变速器需要通过结合不同的换挡元件如制动器和离合器来实现不同的前进挡和倒挡。
[0003]此外,2004年5月30日,US 6,712,731 BI中公开了一种多自由度的自动变速器动力传递系统,具有七个前进挡和一个倒车挡。此系列的变速器包含的三个行星齿轮组具有六个动力换挡元件,以及两个固定的结构连接。动力系统中包含了至少连接一个行星齿轮组件的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输出部件同另一个行星齿轮组的部件相连。其中六个动力传递路径提供了多个齿轮组件,固定连接,输入轴,输出轴及变速器壳体之间的相互连接,通过三个离合器的连接建立了七个前进挡和一个倒车挡的速比。
[0004]在2013年10月15日,US 8,556,768 B2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四个行星齿轮组构成的多挡位行星齿轮传动系统,通过三个制动器和三个离合器实现了九个挡位的变化。第一组行星齿轮输出一个同输入轴转向相反的转速,第二组行星齿轮的主要作用是输出从第一组行星齿轮传递过来的反向转速或者将其改回正向转速,最后通过由第三组和第四组构成的组合行星齿轮组,实现了九个前进挡一个后退挡。
[0005]虽然目前采用行星齿轮结构的自动变速器在现有技术中已存在大量介绍,但综合考虑挡位数、传动比范围、效率、变速器尺寸和重量等因素,现有技术仍具备很大的改进空间。尤其是为了增加自动变速器的挡位数,行星齿轮组、离合器及制动器的数量也随之增多,导致变速器的尺寸过大,不利于变速器在车辆传动系中的布置。


【发明内容】

[0006](I)目的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行星齿轮结构的多挡变速器,它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难点,弥补目前市场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结构紧凑、便于机动车辆的多档变速器。
[0008](2)技术方案
[0009]本发明是一种行星齿轮结构的多挡变速器,它包含了壳体,输入构件,输出构件,第一、第二、第三行星齿轮组,第一、二、三、四、五、六、七互连构件和第一、二、三、四、五、六扭矩传递装置。第一、第二、第三行星齿轮组从输入端至输出端依次排列;第一、二、三、四、
五、六共六个扭矩传递装置包括了三个制动器和三个离合器,其之间的位置连接关系是:第一扭矩传递装置位于第一行星齿轮组左侧与输入构件同侧;第二和第三扭矩传递装置位于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并列靠近壳体;第四、第五和第六扭矩传递装置位于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之间,其中第四扭矩传递装置临近旋转中心,第五、第六扭矩传递装置分别位于第四扭矩传递装置上方。而上述各部件均位于壳体之内。
[0010]所述壳体是行星齿轮变速器的外壳,是固定不动的,用于容纳和支撑变速器的其他构件,其形状结构因为设计布局而定,不存在通用固定形式。
[0011]所述输入构件为行星齿轮变速器的输入轴,通过该输入构件将发动机的输出转速和转矩输入到行星齿轮变速器传动中来,在该方案中只有一个输入构件,位于第一行星齿轮组前方。
[0012]所述输出构件为行星齿轮变速器的输出轴,通过该输出构件将行星齿轮变速器的转速和扭矩输出给后续的传动轴,在该方案中只有一个输出构件,处于第三行星齿轮组后方。
[0013]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为正号行星齿轮组,由太阳轮、齿圈、行星架三个基本构件组成,三者之间由内及外依次为太阳轮、行星架、齿圈,该行星齿轮组中一个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合,另一个行星轮与齿圈内啮合,两个行星轮相啮合;同理,第二行星齿轮组结构组成与该行星齿轮组相同。
[0014]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为正号行星齿轮组,由太阳轮、齿圈、行星架三个基本构件组成,三者之间由内及外依次为太阳轮、行星架、齿圈,该行星齿轮组中一个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合,另一个行星轮与齿圈内啮合,两个行星轮相啮合;同理,第一行星齿轮组结构组成与该行星齿轮组相同。
[0015]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为负号行星齿轮组,由太阳轮、齿圈、行星架三个基本构件组成,三者之间由内及外依次为太阳轮、行星架、齿圈,该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合,与齿圈内啮口 ο
[0016]所述第一互连构件为连接轴,该互连构件将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同输入构件固定相连。
[0017]所述第二互连构件为连接轴,该互连构件将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齿圈同输出构件固定相连。
[0018]所述第三互连构件为连接轴,该互连构件将第一行星齿轮组行星架同第二行星齿轮组齿圈固定相连,并与第一扭矩传递装置相连。
[0019]所述第四互连构件为连接轴,该互连构件将第二行星齿轮组太阳轮与第二扭矩传递装置相连。
[0020]所述第五互连构件为连接轴,该互连构件将第三行星齿轮组行星架与第三、第四和第五扭矩传递装置相连。
[0021]所述第六互连构件为连接轴,该互连构件将第一行星齿轮组齿圈与第五、第六扭矩传递装置相连。
[0022]所述第七互连构件为连接轴,该互连构件将第二行星齿轮组行星架同第三行星齿轮组太阳轮固定相连,并与第六扭矩传递装置相连。
[0023]所述第一、二、三、四、五、六共六个扭矩传递装置,皆为湿式摩擦式结合元件,通过不同扭矩传递装置的接合使得对应的两个构件连接在一起,具有相同的运动状态。六个扭矩传递装置都可以选择性的闭锁,将对应的两个构件暂时性的连接起来。
[0024]该第一扭矩传递装置能够选择性地闭锁,将第一行星齿轮组行星架和第二行星齿轮组齿圈与壳体连接起来。
[0025]该第二扭矩传递装置能够选择性地闭锁,将第二行星齿轮组太阳轮与壳体连接起来。
[0026]该第三扭矩传递装置能够选择性地闭锁,将第三行星齿轮组行星架与壳体连接起来。
[0027]该第四扭矩传递装置能够选择性地闭锁,将第一行星齿轮组太阳轮与第三行星齿轮组行星架连接起来。
[0028]该第五扭矩传递装置能够选择性地闭锁,将第一行星齿轮组齿圈与第三行星齿轮组行星架连接起来。
[0029]该第六扭矩传递装置能够选择性地闭锁,将第二行星齿轮组行星架和第三行星齿轮组太阳轮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齿圈连接起来。
[0030]其中,本发明中所涉及的传动方案通过控制六个扭矩传递装置的接合产生八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实现变速功能。
[0031]其中,上述三个行星齿轮组从输入端开始依次为第一行星齿轮组,第二行星齿轮组,第三行星齿轮组及输出轴;在上述三组行星齿轮组中所涉及的齿轮皆为斜齿齿形。
[0032]其中,第一、第二、第三扭矩传递装置为摩擦片式湿式制动器。
[0033]其中,第四、第五、第六扭矩传递装置为摩擦片式湿式离合器。
[0034]其中,制动器和离合器的大小齿圈,需要根据所匹配的动力输入装置所输出的扭矩计算而得,本发明并不限制具体使用型号及规格。
[0035]本发明的结构工作原理概况如下:当所有扭矩传递装置处于分离状态,该行星齿轮组机构自由度为4,输入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没有动力传递;当第二、第三、第五扭矩传递装置处于闭锁状态时,第二行星齿轮组太阳轮被固定,第三行星齿轮组行星架被固定,第一行星齿轮组齿圈与第三行星齿轮组行星架转速相同,行星齿轮机构的自由度降为1,输入输出构件之间纯在动力传递,输入构件转速与输出构件转速的比值为一挡传动比。
[0036]当第一、第二、第五扭矩传递装置处于闭锁状态时,第一行星齿轮组行星架和第二行星齿轮组齿圈被固定,第二行星齿轮组太阳轮被固定,第一行星齿轮组齿圈与第三行星齿轮组行星架转速相同,行星齿轮机构的自由度降为1,输入输出构件之间纯在动力传递,输入构件转速与输出构件转速的比值为二挡传动比。
[0037]当第二、第五、第六扭矩传递装置处于闭锁状态时,第二行星齿轮组太阳轮被固定,第一行星齿轮组齿圈与第三行星齿轮组行星架转速相同,第一行星齿轮组齿圈与第二行星齿轮组行星架和第三行星齿轮组太阳轮转速相同,行星齿轮机构的自由度降为1,输入输出构件之间纯在动力传递,输入构件转速与输出构件转速的比值为三挡传动比。
[0038]当第二、第四、第五扭矩传递装置处于闭锁状态时,第二行星齿轮组太阳轮被固定,第一行星齿轮组太阳轮与第三行星齿轮组行星架转速相同,第一行星齿轮组齿圈与第三行星齿轮组行星架转速相同,行星齿轮机构的自由度降为1,输入输出构件之间纯在动力传递,输入构件转速与输出构件转速的比值为四挡传动比。
[0039]当第四、第五、第六扭矩传递装置处于闭锁状态时,第一行星齿轮组太阳轮与第三行星齿轮组行星架转速相同,第一行星齿轮组齿圈与第三行星齿轮组行星架转速相同,第一行星齿轮组齿圈与第二行星齿轮组行星架和第三行星齿轮组太阳轮转速相同,行星齿轮机构的自由度降为1,输入输出构件之间纯在动力传递,输入构件转速与输出构件转速的比值为五挡传动比。
[0040]当第二、第四、第六扭矩传递装置处于闭锁状态时,第二行星齿轮组太阳轮被固定,第一行星齿轮组太阳轮与第三行星齿轮组行星架转速相同,第一行星齿轮组齿圈与第二行星齿轮组行星架和第三行星齿轮组太阳轮转速相同,行星齿轮机构的自由度降为1,输入输出构件之间纯在动力传递,输入构件转速与输出构件转速的比值为六挡传动比。
[0041]当第一、第四、第六扭矩传递装置处于闭锁状态时,第一行星齿轮组行星架和第二行星齿轮组齿圈被固定,第一行星齿轮组太阳轮与第三行星齿轮组行星架转速相同,第一行星齿轮组齿圈与第二行星齿轮组行星架和第三行星齿轮组太阳轮转速相同,行星齿轮机构的自由度降为1,输入输出构件之间纯在动力传递,输入构件转速与输出构件转速的比值为七挡传动比。
[0042]当第一、第二、第四扭矩传递装置处于闭锁状态时,第一行星齿轮组行星架和第二行星齿轮组齿圈被固定,第二行星齿轮组太阳轮被固定,第一行星齿轮组太阳轮与第三行星齿轮组行星架转速相同,行星齿轮机构的自由度降为1,输入输出构件之间纯在动力传递,输入构件转速与输出构件转速的比值为八挡传动比。
[0043]当第二、第三、第六扭矩传递装置处于闭锁状态时,第二行星齿轮组太阳轮被固定,第三行星齿轮组行星架被固定,第一行星齿轮组齿圈与第二行星齿轮组行星架和第三行星齿轮组太阳轮转速相同,行星齿轮机构的自由度降为1,输入输出构件之间纯在动力传递,输入构件转速与输出构件转速的比值为倒挡传动比。
[0044](3)优点
[0045]遵循换挡逻辑顺序同时闭锁三个扭矩传递装置可以获得相应挡位的传动比,所述动力系统一共可以实现八个前进挡传动比和一个倒档传动比,且相邻挡位之间的换挡都满足只变换一个扭矩传递装置的简单换挡要求以实现平顺换挡。
[0046]该多挡变速器可以获得九个前进挡传动比,传动系的挡位数增加后,增大了发动机工作在经济工况下的几率,有利于提高燃油消耗率;更多的挡位也缩小了相邻挡位间的传动比的跳变,有利于降低换挡冲击和提高乘坐舒适性。
[0047]此外,该多挡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组的基本构件和扭矩传递装置具备较低的转速和转矩,有利于减小啮合构件之间的磨损,减小构件和装置的设计尺寸从而进一步减低制造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8]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九挡变速器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49]附图标记
[0050]O 壳体
[0051]I第一互连构件
[0052]2第二互连构件
[0053]3第三互连构件
[0054]4第四互连构件
[0055]5第五互连构件
[0056]6第六互连构件
[0057]7第七互连构件
[0058]03第一扭矩传递装置
[0059]04第二扭矩传递装置
[0060]05第三扭矩传递装置
[0061]15第四扭矩传递装置
[0062]56第五扭矩传递装置
[0063]67第六扭矩传递装置
[0064]IN输入轴
[0065]OUT输出轴
[0066]Pl第一行星齿轮组
[0067]P2第二行星齿轮组
[0068]P3第三行星齿轮组
[0069]SI第一行星齿轮组太阳轮
[0070]S2第二行星齿轮组太阳轮
[0071]S3第三行星齿轮组太阳轮
[0072]Al第一行星齿轮组行星架
[0073]A2第二行星齿轮组行星架
[0074]A3第三行星齿轮组行星架
[0075]Gl第一行星齿轮组与太阳轮啮合的行星轮
[0076]G2第一行星齿轮组与齿圈啮合的行星轮
[0077]G3第二行星齿轮组与太阳轮啮合的行星轮
[0078]G4第二行星齿轮组与齿圈啮合的行星轮
[0079]G5第三行星齿轮组行星轮
[0080]Rl第一行星齿轮组齿圈
[0081]R2第二行星齿轮组齿圈
[0082]R3第三行星齿轮组齿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83]以下说明本质上仅为示范性的且绝不意图限制本发明的、应用、或使用。
[0084]本发明一种行星齿轮结构的多挡变速器,它包含壳体;输入构件;输出构件;第一、第二、第三行星齿轮组;第一互连构件;第二互连构件;第三互连构件;第四互连构件;第五互连构件;第六互连构件;第七互连构件和第一、二、三、四、五、六共六个扭矩传递装置组成,它们之间的位置连接关系是:第一、第二、第三行星齿轮组从输入端至输出端依次排列;第一、二、三、四、五、六共六个扭矩传递装置包括了三个制动器,三个离合器,第一扭矩传递装置位于第一行星齿轮组左侧与输入构件同侧;第二和第三扭矩传递装置位于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并列靠近壳体;第四、第五和第六扭矩传递装置位于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之间,其中第四扭矩传递装置临近旋转中心,第五、第六扭矩传递装置分别位于第四扭矩传递装置上方。上述各个部件均位于壳体内。
[0085]首先,本发明的多挡自动变速器的实施方式在三个行星齿轮组的元件之间具有永久性的机械连接设置。例如,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和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和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之间为固定连接。
[0086]参考图1,该变速器方案包括输入构件IN、第一行星齿轮组P1、第二行星齿轮组P2、第三行星齿轮组P3、壳体O、输出构件OUT、第一扭矩传递装置03、第二扭矩传递装置04、第三扭矩传递装置05、第四扭矩传递装置15、第五扭矩传递装置56及第六扭矩传递装置67。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三个行星齿轮组P1、P2、P3都是简单行星齿轮组,如下所述。
[0087]第一行星齿轮组Pl包括了第一行星齿轮组太阳轮SI,第一行星齿轮组行星架Al,第一行星齿轮组齿圈Rl及第一行星齿轮组行星轮Gl和G2(仅表示出该组行星轮中的一组)。第一行星齿轮组太阳轮SI通过第一互连构件I与输入构件IN固定连接;第一行星齿轮组行星架Al通过第三互连构件3与第二行星齿轮组齿圈R2固定相连;第一行星齿轮组齿圈Rl与第六互连构件6固定连接。
[0088]第二行星齿轮组P2包括了第二行星齿轮组太阳轮S2,第二行星齿轮组行星架A2,第二行星齿轮组齿圈R2及第二行星齿轮组行星轮G3和G4(仅表示出各组行星轮中的一组)。第二行星齿轮组太阳轮S2与第四互连构件4固定连接;第二行星齿轮组行星架A2通过第七互连构件7与第三行星齿轮组太阳轮S3固定相连;第二行星齿轮组齿圈R2通过第三互连构件3与第一行星齿轮组行星架Al固定相连。
[0089]第三行星齿轮组P3包括了第三行星齿轮组太阳轮S3,第三行星齿轮组行星架A3,第三行星齿轮组齿圈R3及第三行星齿轮组行星轮G5 (仅表示出该组行星轮中的一个)。第三行星齿轮组太阳轮S3通过第七互连构件7与第二行星齿轮组行星架A2固定相连;第三行星齿轮组行星架A3与第五互连构件5固定相连;第三行星齿轮组齿圈R3通过第二互连构件2与输出构件OUT固定相连。
[0090]输入轴IN通过液力变矩器(未示出)持续的连接到发动机(未示出)。输出轴OUT持续的连接到最终的传动单元或分动器(未示出)。
[0091 ] 第一行星齿轮组Pl邻近液力变矩器(未示出),第二行星齿轮组P2邻近第一行星齿轮组Pl,第三行星齿轮组P3邻近第二行星齿轮组P2。
[0092]参考后列表一换挡逻辑图及各挡传动比来说明该实施方式的换挡操作。该变速器能够以八个前进挡速度比或扭矩比以及一个倒挡速比或扭矩比将扭矩从输入轴IN传递到输出轴OUT。借助扭矩传递机构(换挡元件)中的三个接合,可以获得每个前进挡以及倒挡的传动比或扭矩比。表一是示出了被启用或接合以实现各种挡位状态的扭矩传递机构的各种组合真值表。如表一中所示,“ X ”代表了该具体扭矩传递装置(换挡元件)被接合以实现期望挡位状态。当第一行星齿轮组P1、第二行星齿轮组P2、第三行星齿轮组P3的固定传动比分别为4.0000,2.7083,-2.3915时,求得表一所示变速器各挡位的传动比值。例如,通过接合第二扭矩传递装置04、第三扭矩传递装置05、第六扭矩传递装置67可以实现变速器倒挡功能。类似的,通过换挡元件接合的不同组合,实现九个前进挡比率,如图1表一中所示那样。
[0093]对八挡变速器的操作和挡位状态的前述说明假设:首先,在给定挡位状态为具体提及的所有换挡元件均脱离;其次,在相邻挡位状态之间的换挡(即改变挡位状态)期间,在两个挡位状态下均接合的换挡元件将保持接合状态。
[0094]本发明的说面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且不偏离本发明使之的变形意在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这种变型被认为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0095]传动方案传动比计算方法如下:
[0096]I行星齿轮机构的运动学方程组如下:
rI ο -(1+/1) ο ο ?\ ο ^ 「O、
0 0/21 O O -(1 + /2)O
O /3 O O -(1 + /3) O I/? O



?2
OOaOO O OO



?3
0 0 0 6 0 0 OO
[0097]X ?4 = OOOOc O O O



w5
d O O O -d O OO



n6
OO O O e -e OO
OO O O O f -/ vyO
、1 O O O O O O J [ly
[0098]2计算各轴转速,运动学公式可以看作MXN = A,计算方法如下:
[0099]N= (MtXMK1XMtXA式中符号说明如下:
[0100]N为求解向量
[0101]M系数矩阵
[0102]A常数项
[0103]η I第三互连构件转速
[0104]η2第四互连构件转速
[0105]η3第五互连构件转速
[0106]η4第六互连构件转速
[0107]η5第七互连构件转速
[0108]η6第一互连构件转速
[0109]η7第二互连构件转速
[0110]il第一行星齿轮组固定传动比
[0111]?2第二行星齿轮组固定传动比
[0112]?3第三行星齿轮组固定传动比
[0113]a第一扭矩传递装置接合系数
[0114]b第二扭矩传递装置接合系数
[0115]c第三扭矩传递装置接合系数
[0116]d第四扭矩传递装置接合系数
[0117]e第五扭矩传递装置接合系数
[0118]f第六扭矩传递装置接合系数
[0119]3传动比计算:
「 _!.?I
[0120]I =——
n2
[0121]式中符号说明:
[0122]i传动比
[0123]nl第三互连构件转速
[0124]n2第四互连构件转速
[0125]其中,为了便于计算另输入轴IN转速为I,其他轴转速随输入转速变化而改变。通过上述三个公式,可以通过对扭矩传递装置闭合系数(a,b,c,d,e, f)的赋值(接合为1,断开为O),计算出不同挡位的各轴转速和挡位传动比。
[0126]表I方案3的换挡逻辑矩阵
[0127]
挡位 I 03 I 04 I 05 I 15 I 56 I 67 I 传动比 φ(η,η+1)
1XXX4.5255 1.6044
2X X____X___2.8206 1.3382
3XX X 2.1077 1.5918
4XXX1.3241 1.3241
5XXX 1,0000 1.2198
6XXX 0.8198 1.0768
7XXX 0.7613 1.0797
8X XX0.7051 6.4182
R XX X -5.0405
[0128]“ X ”代表了该具体扭矩传递装置(换挡元件)被接合。
【权利要求】
1.一种行星齿轮结构的多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了壳体,输入构件,输出构件,第一、第二、第三行星齿轮组,第一、二、三、四、五、六、七互连构件和第一、二、三、四、五、六扭矩传递装置;第一、第二、第三行星齿轮组从输入端至输出端依次排列;第一、二、三、四、五、六扭矩传递装置包括了三个制动器和三个离合器,第一扭矩传递装置位于第一行星齿轮组左侧与输入构件同侧;第二和第三扭矩传递装置位于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并列靠近壳体;第四、第五和第六扭矩传递装置位于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之间,其中第四扭矩传递装置临近旋转中心,第五、第六扭矩传递装置分别位于第四扭矩传递装置上方,而上述各部件均位于壳体之内; 所述壳体是行星齿轮变速器的外壳,是固定不动的,用于容纳和支撑变速器的其他构件,其形状结构因为设计布局而定; 所述输入构件为行星齿轮变速器的输入轴,通过该输入构件将发动机的输出转速和转矩输入到行星齿轮变速器传动中来,在该方案中只有一个输入构件,位于第一行星齿轮组前方; 所述输出构件为行星齿轮变速器的输出轴,通过该输出构件将行星齿轮变速器的转速和扭矩输出给后续的传动轴,在该方案中只有一个输出构件,处于第三行星齿轮组后方;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为正号行星齿轮组,由太阳轮、齿圈、行星架三个基本构件组成,三者之间由内及外依次为太阳轮、行星架、齿圈,该行星齿轮组中一个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合,另一个行星轮与齿圈内哨合,两个行星轮相哨合;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为正号行星齿轮组,由太阳轮、齿圈、行星架三个基本构件组成,三者之间由内及外依次为太阳轮、行星架、齿圈,该行星齿轮组中一个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合,另一个行星轮与齿圈内哨合,两个行星轮相哨合; 所述第三行星齿轮组为负号行星齿轮组,由太阳轮、齿圈、行星架三个基本构件组成,三者之间由内及外依次为太阳轮、行星架、齿圈,该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合,与齿圈内啮合; 所述第一互连构件为连接轴,该互连构件将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同输入构件固定相连; 所述第二互连构件为连接轴,该互连构件将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齿圈同输出构件固定相连; 所述第三互连构件为连接轴,该互连构件将第一行星齿轮组行星架同第二行星齿轮组齿圈固定相连,并与第一扭矩传递装置相连; 所述第四互连构件为连接轴,该互连构件将第二行星齿轮组太阳轮与第二扭矩传递装置相连; 所述第五互连构件为连接轴,该互连构件将第三行星齿轮组行星架与第三、第四和第五扭矩传递装置相连; 所述第六互连构件为连接轴,该互连构件将第一行星齿轮组齿圈与第五、第六扭矩传递装置相连; 所述第七互连构件为连接轴,该互连构件将第二行星齿轮组行星架同第三行星齿轮组太阳轮固定相连,并与第六扭矩传递装置相连; 所述第一、二、三、四、五、六共六个扭矩传递装置,皆为湿式摩擦式结合元件,通过不同扭矩传递装置的接合使得对应的两个构件连接在一起,具有相同的运动状态;六个扭矩传递装置都能选择性的闭锁,将对应的两个构件暂时性的连接起来; 该第一扭矩传递装置能够选择性地闭锁,将第一行星齿轮组行星架和第二行星齿轮组齿圈与壳体连接起来; 该第二扭矩传递装置能够选择性地闭锁,将第二行星齿轮组太阳轮与壳体连接起来; 该第三扭矩传递装置能够选择性地闭锁,将第三行星齿轮组行星架与壳体连接起来; 该第四扭矩传递装置能够选择性地闭锁,将第一行星齿轮组太阳轮与第三行星齿轮组行星架连接起来; 该第五扭矩传递装置能够选择性地闭锁,将第一行星齿轮组齿圈与第三行星齿轮组行星架连接起来; 该第六扭矩传递装置能够选择性地闭锁,将第二行星齿轮组行星架和第三行星齿轮组太阳轮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齿圈连接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一种行星齿轮结构的多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涉及的传动方案通过控制六个扭矩传递装置的接合产生八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实现变速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一种行星齿轮结构的多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三个行星齿轮组从输入端开始依次为第一行星齿轮组,第二行星齿轮组,第三行星齿轮组及输出轴;在上述三组行星齿轮组中所涉及的齿轮皆为斜齿齿形。
4.根据权利要求1一种行星齿轮结构的多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第三扭矩传递装置为摩擦片式湿式制动器,第四、第五、第六扭矩传递装置为摩擦片式湿式离合器。
5.根据权利要求1一种行星齿轮结构的多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制动器和离合器的大小齿圈,需根据所匹配的动力输入装置所输出的扭矩计算而得,不限制具体使用型号及规格。
【文档编号】F16H3/70GK104214286SQ201410419258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2日
【发明者】刘艳芳, 傅艳晓, 马明月, 徐向阳, 崔靓伊 申请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