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70205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夹持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夹持器,包含一可挠性片,及至少一接合部,可挠性片呈实心状并包括一第一表面,第一表面凹陷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将可挠性片区隔成两个相连接在一起的片体,接合部设置于第一表面,借由可挠性片的第一凹槽设计,能降低可挠性片的两片体在弯曲过程中产生相互挤压的情形,使得两片体受压时较容易弯曲,并且还能减少两片体在弯曲后向外回弹复位的弹力,以降低两片体的复位弹力对接合部的吸附力造成影响,借此,使得夹持器能通过接合部稳固地吸附定位在预定的位置上。
【专利说明】夹持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持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弯曲并具有连接定位功能的夹持器。
【背景技术】
[0002]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行动电源等电子装置,通常需借由传输线连接至外部的电源插座或者是外接的电子设备,以进行电流或电讯号的传输。
[0003]为了避免众多的传输线在摆放或收纳时产生凌乱的现象,目前大都是借由束线带捆绑住传输线,以进行理线的动作。然而,现有束线带通常只具有捆绑住传输线的功能而不具有其他附加的功能,因此能应用的场合有限,所以现有束线带的结构设计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持器,能方便地弯曲并夹持传输线,并可将传输线定位在预定的位置。
[000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持器,能支撑电子装置使其呈站立状态。
[0006]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持器,能连接定位于电子装置背面,以达到防震的功能。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夹持器包含一可挠性片及至少一接合部,该可挠性片包括一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凹陷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将该可挠性片区隔成两个相连接在一起的片体,该接合部设置于该第一表面。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手段进一步实现。
[0009]该可挠性片还包括两个侧边,该第一凹槽位于该两侧边间,该第一凹槽延伸至该两侧边,该第一凹槽具有两个分别形成于该两侧边的第一侧开口部,该可挠性片还包括一相反于该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该第一凹槽是由该第一表面朝向该第二表面方向凹陷。
[0010]该可挠性片呈长形,该第一凹槽位于该可挠性片的中间处。
[0011]该可挠性片的两侧边为该可挠性片的长边,该第一凹槽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各该侧边垂直。
[0012]该第二表面朝向该第一表面方向凹陷形成有一个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位于该可挠性片的中间处并且延伸至该可挠性片的两侧边,该第二凹槽具有两个分别形成于该两侧边的第二侧开口部,该第二凹槽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各该侧边垂直。
[0013]该可挠性片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该可挠性片的两侧边相反端的端边,该第一表面朝向该第二表面方向凹陷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三凹槽,该第三凹槽与该第一凹槽呈交叉状,该第三凹槽延伸至该两端边并具有两个分别形成于该两端边的第三侧开口部,该第三凹槽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各该侧边平行。[0014]该可挠性片的两侧边为该可挠性片的长边,该第一凹槽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各该侧边倾斜。
[0015]该可挠性片的两侧边为该可挠性片的长边,该第一凹槽呈弧形状。
[0016]该可挠性片的两侧边为该可挠性片的长边,该第一凹槽呈波浪状。
[0017]该可挠性片的两侧边为该可挠性片的长边,该第一表面凹陷形成有两个呈交叉状的第一凹槽,各该第一凹槽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各该侧边倾斜。
[0018]该可挠性片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该两侧边相反端的端边,该两侧边为该可挠性片的短边,该两端边为该可挠性片的长边,该第一凹槽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各该端边平行。
[0019]该可挠性片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该两侧边相反端的端边,该夹持器包含两个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且分别邻近该两端边的接合部,该第一凹槽间隔位于该两接合部间,该第一表面凹陷形成有多个彼此相间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间隔位于该两接合部间。
[0020]该夹持器包含两对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且分别邻近该两端边的接合部,该第一凹槽间隔位于该两对接合部间,该第一表面凹陷形成有多个彼此相间隔的第一凹槽,及多个彼此相间隔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间隔位于两对接合部间,所述第三凹槽间隔位于各该对接合部中的两个接合部间。
[0021]该可挠性片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该两侧边相反端的端边,该夹持器包含两个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且分别邻近该两端边的接合部,各该第一凹槽间隔位于该两接合部间。
[0022]该夹持器包含两对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且分别邻近该两侧边的接合部,该第一表面凹陷形成有多个彼此相间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间隔位于各该对接合部中的两个接合部间。
[0023]该可挠性片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该两侧边相反端的端边,该夹持器包含两个分别设置于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的接合部,该两接合部分别邻近该两端边,该第一凹槽间隔位于该两接合部间。
[0024]该可挠性片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该两侧边相反端的端边,该夹持器包含两个分别设置于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的接合部,该两接合部分别邻近该两端边,各该第一凹槽间隔位于该两接合部间。
[0025]该可挠性片呈镂空长形并包括两个位于相反侧的长片部,及两个分别连接于该两长片部相反端的短片部,该两长片部与该两短片部共同界定该第一表面,各该长片部具有两个位于相反侧的侧边,该第一表面凹陷形成有两个分别位于该两长片部中间处的第一凹槽,各该第一凹槽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对应的该侧边垂直,该夹持器包含两个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且分别位于该两短片部的接合部。
[0026]该可挠性片呈镂空长形并包括两个位于相反侧的长片部,及两个分别连接于该两长片部相反端的短片部,该两长片部与该两短片部共同界定该第一表面,各该短片部具有两个位于相反侧的侧边,该第一表面凹陷形成有两个分别位于该两短片部中间处的第一凹槽,各该第一凹槽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对应的该侧边垂直,该夹持器包含两对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且分别位于该两短片部的接合部,各该第一凹槽间隔位于对应的该对接合部中的两个接合部间。
[0027]该可挠性片包括多个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片部,每两相邻接的连接片部间夹一锐角,各该连接片部呈长形并具有两个位于相反侧的侧边,所述连接片部共同界定该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凹陷形成有多个第一凹槽,各该第一凹槽位于对应的该连接片部中间处,各该第一凹槽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对应的该侧边倾斜,该夹持器包含多个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且分别位于所述连接片部的接合部,各该第一凹槽间隔位于对应的两个相邻的接合部间,该可挠性片呈V形或W形。
[002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可挠性片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或是第三凹槽的设计,能降低可挠性片的两片体在弯曲过程中产生相互挤压的情形,使得两片体受压时较容易弯曲,并且,还能减少两片体在弯曲后向外回弹复位的弹力,以降低两片体的复位弹力对接合部的吸附力造成影响。借此,使得夹持器能通过接合部稳固地吸附定位在预定的位置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说明夹持器的具体结构;
[0030]图2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可挠性片、接合部及凸部间的连接关系;
[0031]图3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说明第一凹槽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侧边垂直;
[0032]图4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说明夹持器夹持传输线并将其定位于表面;
[0033]图5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说明夹持器通过可挠性片夹持传输线并通过接合部吸附定位于表面;
[0034]图6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说明夹持器夹持传输线并将其定位于行动电源;
[0035]图7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说明夹持器夹持传输线并将其定位于行动电源;
[0036]图8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说明夹持器夹持传输线并将其定位于电子装置;
[0037]图9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说明夹持器夹持耳机的传输线;
[0038]图10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说明夹持器吸附于电子装置背面并将电子装置撑立于表面;
[0039]图11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说明夹持器吸附于电子装置背面以及表面,并且将电子装置撑立于表面;
[0040]图12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说明夹持器吸附于表面并且支撑电子装置;
[0041]图13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说明夹持器吸附于电子装置背面并且通过凸部接触表面;
[0042]图14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说明第一表面凹陷形成有多个第一凹槽;[0043]图15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说明第二表面凹陷形成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侧边垂直;
[0044]图16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第二表面凹陷形成
有第二凹槽;
[0045]图17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说明第一凹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侧边倾斜;
[0046]图18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说明第一凹槽呈弧形状;
[0047]图19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六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说明第一凹槽呈波浪状;
[0048]图20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七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说明多个第一凹槽呈交叉状;
[0049]图21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八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说明第一凹槽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侧边垂直,第三凹槽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侧边平行,且第三凹槽与第一凹槽交叉;
[0050]图22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九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说明第一凹槽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端边平行;
[0051]图23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十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说明两接合部分别设置
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
[0052]图24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十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说明两片体扭转使两接合部位于同一侧;
[0053]图25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十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说明两片体扭转使两接合部位于同一侧;
[0054]图26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十一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说明第一凹槽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侧边倾斜;
[0055]图27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十二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说明第一凹槽呈弧形状;
[0056]图28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十三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说明第一凹槽呈波浪状;
[0057]图29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十四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说明多个第一凹槽呈交叉状;
[0058]图30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十五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说明可挠性片呈镂空长形状,第一凹槽设置于长片部;
[0059]图31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十六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说明可挠性片呈镂空长形状,第一凹槽设置于短片部;
[0060]图32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十七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说明可挠性片呈V形;及
[0061]图33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十八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说明可挠性片呈W形。【具体实施方式】
[006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0063]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不。
[0064]参阅图1、图2与图3,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该夹持器100包含一可挠性片I,及至少一接合部2。
[0065]夹持器100为橡胶或硅胶等具有弹性的材质所制成,其可通过例如为射出成型的方式制造。可挠性片I呈实心状并包括一第一表面11、一相反于第一表面11的第二表面12、两个连接于第一表面11与第二表面12间的侧边13,及两个连接于第一表面11与第二表面12间的端边14,两端边14分别连接于两侧边13相反端,可挠性片I的第一表面11朝向第二表面12方向凹陷形成有一个第一凹槽15,第一凹槽15位于两侧边13间。在本实施例中,可挠性片I呈长形,两侧边13为可挠性片I的长边,两端边14为可挠性片I的短边,第一凹槽15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各侧边13垂直,第一凹槽15位于可挠性片I的中间处并且延伸至两侧边13,第一凹槽15具有两个分别形成于两侧边13的第一侧开口部151,第一凹槽15将可挠性片I区隔成两个左右相连接在一起的片体16。需说明的是,在设计时,第一凹槽15也可不延伸至两侧边13而分别与两侧边13间隔一段适当距离,并不以本实施例所公开的设计方式为限。
[0066]接合部2数量是以两个为例作说明,两接合部2设置于第一表面11且分别邻近于两端边14,第一凹槽15间隔位于两接合部2间。在本实施例中,各接合部2为一凸设于第一表面11且位于对应的片体16上的吸盘,各接合部2用于吸附在例如为桌面或墙面的表面上。需说明的是,在设计时,接合部2也可是具有可重复黏贴特性的黏胶,不以吸盘的形式为限,且接合部2的数量可视需求设为一个或者是两个以上。
[0067]参阅图4与图5,使用者欲通过夹持器100对一笔记本电脑91的多条传输线93进行理线时,先将可挠性片I的第一表面11抵靠于所述传输线93上,接着,沿箭头方向施力按压可挠性片I的两片体16,使两片体16朝例如为桌面的表面90方向弯曲,以将两接合部2分别吸附于表面90上。此时,夹持器100的可挠性片I便能稳固地夹持住所述传输线93,且可挠性片I能通过接合部2的吸附同时将所述传输线93定位于表面90上的预定位置。借由按压两片体16使接合部2吸附于表面90的操作方式,能同时达到夹持及定位的功效,借此,使得夹持器100在使用上非常简单且方便。此外,通过第一凹槽15的设计,能降低可挠性片I的两片体16在弯曲过程中产生相互挤压的情形,使得两片体16受压时较容易弯曲,并且,还能减少两片体16在弯曲后向外回弹复位的弹力,以降低两片体16的复位弹力对接合部2的吸附力造成的影响,使得两接合部2能稳固地吸附于表面90上。
[0068]另一方面,由于夹持器100是由橡胶或硅胶等具有弹性的材质所制成,因此,当夹持器100的可挠性片I在夹持不同线径的传输线93时,可挠性片I都能够达到稳固夹持的功效,不会因为传输线93的线径不同而受到影响,借此,使得夹持器100在使用上较具有弹性。
[0069]参阅图6,图6是夹持器100应用在一行动电源92与一传输线93间的不意图。欲将传输线93与行动电源92收合在一起时,先将传输线93卷绕成环状并贴靠于行动电源92的一侧面921上,接着,将可挠性片I的第一表面11抵靠于传输线93。按压可挠性片I的两片体16,使两片体16分别朝行动电源92的两侧面922方向弯曲,以将两接合部2 (如图3所示)分别吸附于两侧面922上,此时,夹持器100便能稳固地夹持住传输线93并将其定位于行动电源92上,借此,能有效提升行动电源92与传输线93收合在一起时的方便性。在其他的使用方式中,也可如图7所示地先将传输线93缠绕于行动电源92上,接着,再通过夹持器100夹持住传输线93并将其定位于行动电源92上。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夹持器100也可将传输线93夹持并定位在例如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的电子装置94的一背面941。
[0070]参阅图9,图9是夹持器100应用在一耳机95的示意图。欲收合耳机95的一传输线951时,将传输线951卷绕成环状并形成一穿孔952,接着,把夹持器100的其中一片体16穿过穿孔952,随后将两片体16弯曲,使两接合部2 (如图3所示)吸附在一起,此时,传输线951便能保持在卷绕成环状的状态。
[0071]参阅图10,图10是夹持器100应用在支撑电子装置94的示意图。将可挠性片I的两片体16分别朝电子装置94的背面941方向弯曲,并且将两接合部2 (如图3所示)同时吸附于背面941,使可挠性片I保持在中间部位呈隆起的状态。借由可挠性片I的侧边13以及电子装置94的一侧面942同时抵靠于表面90上,使得电子装置94能稳固地定位于站立状态。在其他的使用方式中,也可如图11所示地将可挠性片I的两片体16弯曲,使其中一片体16上的接合部2吸附于表面90,而另一片体16上的接合部2吸附于电子装置94的背面941。借由可挠性片I的其中一片体16的接合部2吸附于表面90而电子装置94的侧面942抵靠于表面90上,以及另一片体16的复位弹力支撑电子装置94,使得电子装置94能稳固地定位于图11所示的站立状态。
[0072]参阅图1、图2与图12,夹持器100还包含两个由第二表面12朝相反于第一表面11方向凸伸的凸部3,两凸部3分别邻近于两端边14。夹持器100支撑电子装置94的方式也可如图12所示,将可挠性片I的两片体16分别朝表面90方向弯曲,并且将两接合部2同时吸附于表面90,使可挠性片I保持在中间部位呈隆起的状态。借由电子装置94的背面941抵靠于可挠性片I中间隆起的部位,以及夹持器100的其中一凸部3挡止于电子装置94的侧面942以防止电子装置94滑动,借此,使得电子装置94能稳固地定位于图12所示的站立状态。
[0073]参阅图13,图13是夹持器100应用在支撑电子装置94的示意图。将夹持器100的两接合部2吸附于电子装置94的背面941,接着,将电子装置94翻面使其背面941面向表面90,随后把夹持器100置于表面90上,夹持器100通过两凸部3与表面90接触。夹持器100能吸收电子装置94运作时所产生的振动,以避免电子装置94直接放置于表面90时,电子装置94因振动而与表面90产生摩擦的现象。需说明的是,在设计时,夹持器100也可省略两凸部3而通过可挠性片I直接与表面90接触,同样能达到吸收振动的功效。
[0074]参阅图14,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该夹持器100的整体结构与使用方式大致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第一凹槽15的数量。
[0075]在本实施例中,可挠性片I的第一表面11凹陷形成有多个彼此相间隔的第一凹槽15,所述第一凹槽15间隔位于两接合部2间,且所述第一凹槽15相互平行。借此,能更进一步地降低可挠性片I的两片体16在弯曲过程中产生相互挤压的情形,并且,还能更进一步地减少两片体16在弯曲后向外回弹复位的弹力。
[0076]参阅图15与图16,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三较佳实施例,该夹持器100的整体结构与使用方式大致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可挠性片I的结构。
[0077]在本实施例中,可挠性片I的第二表面12朝向第一表面11方向凹陷形成有一个第二凹槽17,第二凹槽17位于可挠性片I的中间处并且延伸至两侧边13,第二凹槽17具有两个分别形成于两侧边13的第二侧开口部171,第二凹槽17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各侧边13垂直。借由第一凹槽15及第二凹槽17的设计,不论两片体16是同时朝下弯曲或者是同时朝上弯曲,皆能降低两片体16在弯曲过程中产生相互挤压的情形,以及减少在弯曲后向外回弹复位的弹力。需说明的是,第二凹槽17的数量也可视需求设计为多个。
[0078]参阅图17,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四较佳实施例,该夹持器100的整体结构与使用方式大致与第二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各第一凹槽15与侧边13间的关系。
[0079]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凹槽15的长度延伸方向与各侧边13倾斜相交。夹持器100包含两对分别邻近于两端边14的接合部2,所述第一凹槽15间隔位于两对接合部2间。
[0080]参阅图18,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五较佳实施例,该夹持器100的整体结构与使用方式大致与第二、四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各第一凹槽15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凹槽15是呈弧形状。
[0081]参阅图19,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六较佳实施例,该夹持器100的整体结构与使用方式大致与第二、四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各第一凹槽15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凹槽15是呈波浪状。
[0082]参阅图20,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七较佳实施例,该夹持器100的整体结构与使用方式大致与第四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可挠性片I的第一表面11还进一步凹陷形成有多个第一凹槽15’。
[0083]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凹槽15’的长度延伸方向与各侧边13倾斜,所述第一凹槽15’相互平行。各第一凹槽15’的倾斜方向与各第一凹槽15的倾斜方向不同,且各第一凹槽15’与各第一凹槽15呈交叉状。需说明的是,在设计时,第一凹槽15’的数量以及第一凹槽15的数量也可分别为一个。也就是说,当该第一凹槽15’的数量以及第一凹槽15的数量分别为一个时,该第一表面11凹陷形成有两个呈交叉状的第一凹槽15、15’,各该第一凹槽15、15’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各该侧边13倾斜。当该第一凹槽15’的数量以及第一凹槽15的数量分别为多个时,该第一表面11凹陷形成有两组呈交叉状的第一凹槽15、15’,各组的第一凹槽15、15’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各该侧边13倾斜。
[0084]参阅图21,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八较佳实施例,该夹持器100的整体结构与使用方式大致与第二、四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可挠性片I的第一表面11还进一步朝向该第二表面12方向凹陷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三凹槽18。
[0085]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凹槽18为三个,各第三凹槽18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各侧边13平行,各第三凹槽18延伸至两端边14并具有两个分别形成于两端边14的第三侧开口部181,各第三凹槽18与各第一凹槽15呈交叉状。此外,所述第一凹槽15间隔位于两对接合部2间,而所述第三凹槽18间隔位于各对接合部2中的两个接合部2间,所述第三凹槽18将可挠性片I区隔成两个前后相连接在一起的片体16’。借由第一凹槽15及第三凹槽18的设计,使得可挠性片I除了可通过弯曲两片体16夹持传输线93 (如图4所示)以夕卜,也可通过弯曲两片体16’来夹持传输线93,借此,增加了夹持器100在使用上的弹性。
[0086]参阅图22,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九较佳实施例,该夹持器100的整体结构与使用方式大致与第二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第一凹槽15的设计形式。
[0087]在本实施例中,两侧边13为可挠性片I的短边,两端边14为可挠性片I的长边,各第一凹槽15的长度延伸方向与各端边14平行。此外,夹持器100包含两对设置于第一表面11且分别邻近两侧边13的接合部2,所述第一凹槽15间隔位于各对接合部2中的两个接合部2间。
[0088]参阅图23、图24与图25,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十较佳实施例,该夹持器100的整体结构与使用方式大致与第二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夹持器100的接合部2的设计形式。
[0089]在本实施例中,夹持器100的两个接合部2分别设置于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两接合部2分别邻近两端边14,所述第一凹槽15间隔位于两接合部2间。两凸部3分别设置于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且分别与两接合部2位置相对应。欲通过夹持器100夹持传输线93 (如图4所示)并将其定位于表面90 (如图4所示)时,先扭转两片体16使两接合部2位于同一侧,随后,通过可挠性片I夹持传输线93并借由两接合部2吸附于表面90,即完成夹持及定位的动作。需说明的是,前述扭转两片体16再通过两接合部2吸附于表面90的方式,只是夹持器100的其中一种使用方式,随着夹持器100应用场合的不同,使用的方式并不以前述方式为限。
[0090]参阅图26,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十一较佳实施例,其中,夹持器100的接合部2及凸部3的设计方式与第十较佳实施例相同,而第一凹槽15的设计方式与第四较佳实施例相同。
[0091]参阅图27,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十二较佳实施例,其中,夹持器100的接合部2及凸部3的设计方式与第十较佳实施例相同,而第一凹槽15的设计方式与第五较佳实施例相同。
[0092]参阅图28,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十三较佳实施例,其中,夹持器100的接合部2及凸部3的设计方式与第十较佳实施例相同,而第一凹槽15的设计方式与第六较佳实施例相同。
[0093]参阅图29,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十四较佳实施例,其中,夹持器100的接合部2及凸部3的设计方式与第十较佳实施例相同,而第一凹槽15、15’的设计方式与第七较佳实施例相同。
[0094]参阅图30,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十五较佳实施例,该夹持器100的整体结构与使用方式大致与第二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可挠性片I’的结构。 [0095]在本实施例中,可挠性片I’呈镂空长形并包括两个位于相反侧的长片部191,及两个分别连接于两长片部191相反端的短片部192,两长片部191与两短片部192围绕成环形状并共同界定出一通孔193。两长片部191与两短片部192共同界定出第一表面11,各长片部191具有两个位于相反侧的侧边13,第一表面11于各长片部191中间处凹陷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15,图30的各长片部191中间处是三个第一凹槽15,各第一凹槽15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对应的侧边13垂直。两接合部2分别设置于两短片部192中间处。借由可挠性片I’呈镂空长形的设计方式,能减少可挠性片I’的体积及材料的使用,以降低夹持器100的制造成本。再者,能更进一步地降低可挠性片I’的两片体16在弯曲过程中产生相互挤压的情形,并且,还能更进一步地减少两片体16在弯曲后向外回弹复位的弹力。
[0096]参阅图31,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十六较佳实施例,该夹持器100的整体结构与使用方式大致与第十五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第一凹槽15的设置位置。
[0097]在本实施例中,各短片部192具有两个位于相反侧的侧边13,第一表面11凹陷形成有多个分别位于各短片部192中间处的第一凹槽15,各第一凹槽15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对应的侧边13垂直。夹持器100包含两对设置于第一表面11且分别位于两短片部192的接合部2,各短片部192上的所述第一凹槽15间隔位于对应的一对接合部2的两个接合部2间。
[0098]参阅图32,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十七较佳实施例,该夹持器100的使用方式大致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可挠性片I”的结构。
[0099]在本实施例中,可挠性片I”包括多条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片部194,本实施例的连接片部194数量为两条,两个相邻接的连接片部194间夹一锐角A,且两连接片部194共同构成V形。各连接片部194呈长形并具有两个位于相反侧的侧边13,两连接片部194共同界定出第一表面11,第一表面11凹陷形成有多个分别位于对应的连接片部194中间处的第一凹槽15,各第一凹槽15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对应的侧边13倾斜相交。
[0100]夹持器100包含多个设置于第一表面11且分别位于各连接片部194的接合部2,本实施例的接合部2数量为三个,其中一个接合部2位于两连接片部194连接处,另外两个接合部2则分别邻近于两连接片部194的自由端处,各连接片部194上的所述第一凹槽15间隔位于对应的两个相邻的接合部2间。
[0101]参阅图33,是本实用新型夹持器的第十八较佳实施例,该夹持器100的整体结构与使用方式大致与第十七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可挠性片I”的连接片部194的数量以及接合部2的数量。
[010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片部194数量为四条,所述连接片部194共同构成W形,所述连接片部194共同界定出第一表面11,第一表面11凹陷形成有多个分别位于所述连接片部194中间处的第一凹槽15。接合部2数量为五个,其中三个接合部2分别位于每两相邻接的连接片部194连接处,剩余的两个接合部2则分别邻近于最外侧的两连接片部194的自由端处。
[0103]归纳上述,各实施例的夹持器100,借由可挠性片的第一凹槽15、15’、第二凹槽17或是第三凹槽18的设计,能降低可挠性片的两片体16、16’在弯曲过程中产生相互挤压的情形,使得两片体16、16’受压时较容易弯曲,并且,还能减少两片体16、16’在弯曲后向外回弹复位的弹力,以降低两片体16、16’的复位弹力对接合部2的吸附力造成影响。借此,使得夹持器100能通过接合部2稳固地吸附定位在预定的位置上,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所诉求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夹持器;其特征在于: 该夹持器包含一可挠性片及至少一接合部,该可挠性片包括一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凹陷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将该可挠性片区隔成两个相连接在一起的片体,该接合部设置于该第一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该可挠性片还包括两个侧边,该第一凹槽位于该两侧边间,该第一凹槽延伸至该两侧边,该第一凹槽具有两个分别形成于该两侧边的第一侧开口部,该可挠性片还包括一相反于该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该第一凹槽是由该第一表面朝向该第二表面方向凹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该可挠性片呈长形,该第一凹槽位于该可挠性片的中间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该可挠性片的两侧边为该可挠性片的长边,该第一凹槽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各该侧边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表面朝向该第一表面方向凹陷形成有一个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位于该可挠性片的中间处并且延伸至该可挠性片的两侧边,该第二凹槽具有两个分别形成于该两侧边的第二侧开口部,该第二凹槽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各该侧边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该可挠性片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该可挠性片的两侧边相反端的端边,该第一表面朝向该第二表面方向凹陷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三凹槽,该第三凹 槽与该第一凹槽呈交叉状,该第三凹槽延伸至该两端边并具有两个分别形成于该两端边的第三侧开口部,该第三凹槽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各该侧边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该可挠性片的两侧边为该可挠性片的长边,该第一凹槽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各该侧边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该可挠性片的两侧边为该可挠性片的长边,该第一凹槽呈弧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该可挠性片的两侧边为该可挠性片的长边,该第一凹槽呈波浪状。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该可挠性片的两侧边为该可挠性片的长边,该第一表面凹陷形成有两个呈交叉状的第一凹槽,各该第一凹槽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各该侧边倾斜。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该可挠性片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该两侧边相反端的端边,该两侧边为该可挠性片的短边,该两端边为该可挠性片的长边,该第一凹槽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各该端边平行。
12.根据权利要求4、5、7、8或9所述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该可挠性片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该两侧边相反端的端边,该夹持器包含两个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且分别邻近该两端边的接合部,该第一凹槽间隔位于该两接合部间,该第一表面凹陷形成有多个彼此相间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间隔位于该两接合部间。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该夹持器包含两对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且分别邻近该两端边的接合部,该第一凹槽间隔位于该两对接合部间,该第一表面凹陷形成有多个彼此相间隔的第一凹槽,及多个彼此相间隔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间隔位于两对接合部间,所述第三凹槽间隔位于各该对接合部中的两个接合部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该可挠性片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该两侧边相反端的端边,该夹持器包含两个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且分别邻近该两端边的接合部,各该第一凹槽间隔位于该两接合部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该夹持器包含两对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且分别邻近该两侧边的接合部,该第一表面凹陷形成有多个彼此相间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间隔位于各该对接合部中的两个接合部间。
16.根据权利要求4、5、7、8或9所述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该可挠性片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该两侧边相反端的端边,该夹持器包含两个分别设置于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的接合部,该两接合部分别邻近该两端边,该第一凹槽间隔位于该两接合部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该可挠性片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该两侧边相反端的端边,该夹持器包含两个分别设置于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的接合部,该两接合部分别邻近该两端边,各该第一凹槽间隔位于该两接合部间。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该可挠性片呈镂空长形并包括两个位于相反侧的长片部,及两个分别连接于该两长片部相反端的短片部,该两长片部与该两短片部共同界定该第一表面,各该长片部具有两个位于相反侧的侧边,该第一表面凹陷形成有两个分别位于该两长片部中间处的第一凹槽,各该第一凹槽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对应的该侧边垂直,该夹持器包含两个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且分别位于该两短片部的接合部。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该可挠性片呈镂空长形并包括两个位于相反侧的长片部,及两个分别连接于该两长片部相反端的短片部,该两长片部与该两短片部共同界定该第一表面,各该短片部具有两个位于相反侧的侧边,该第一表面凹陷形成有两个分别位于该两短片部中间处的第一凹槽,各该第一凹槽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对应的该侧边垂直,该夹持器包含两对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且分别位于该两短片部的接合部,各该第一凹槽间隔位于对应的该对接合部中的两个接合部间。
2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该可挠性片包括多个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片部,每两相邻接的连接片部间夹一锐角,各该连接片部呈长形并具有两个位于相反侧的侧边,所述连接片部共同界定该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凹陷形成有多个第一凹槽,各该第一凹槽位于对应的 该连接片部中间处,各该第一凹槽呈长形且其长度延伸方向与对应的该侧边倾斜,该夹持器包含多个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且分别位于所述连接片部的接合部,各该第一凹槽间隔位于对应的两个相邻的接合部间,该可挠性片呈V形或W形。
【文档编号】F16L3/04GK203757183SQ201420068105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4日
【发明者】何柏松 申请人:何柏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