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圈定位卡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12320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密封圈定位卡箍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密封圈定位卡箍,包括第一半圆形组件和第二半圆形组件;第一半圆形组件的第一端设有一挂钩,第二端设有一卡带,卡带上设有一排均匀排列的多个向第一方向倾斜的凸台;第二半圆形组件的第一端设有一转轴,第二端设有插孔,插孔内设有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倾斜的卡台;挂钩勾住转轴,转轴可在挂钩内转动,卡带安插在插孔内,卡台卡住凸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圈定位卡箍,可紧贴固定在管件上,对密封圈起定位作用;卡台通过与不同的凸台配合,可调整定位卡箍的直径,以适应不同的管件;卡台和凸台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倾斜,使卡带可轻松插入插孔,却不容易从插孔中退出,进而保证两半圆形组件连接的稳定,避免发生松动。
【专利说明】密封圈定位卡箍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零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封圈定位卡箍。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要实现管件的连接,有很多种方法,最简单的一种即是利用连接管套连接两管件:连接管套的一端连接一个管件,另一端连接另一个管件。此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因此应用最为广泛。
[0003]此种连接方式的缺点是,连接处密封性不好,容易出现漏水或漏油,因此,为了提高密封性,会在连接管套与待连接管件支架设置密封圈,但是长时间使用后,密封圈容易移动,尤其是待连接管的直径较大,管内的压强较大时,密封圈的位移现象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有效防止密封圈移动,并且能改变直径以适应不同管件的定位卡箍。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圈定位卡箍,包括第一半圆形组件和第二半圆形组件;所述第一半圆形组件的第一端设有一挂钩,第二端设有一卡带,所述卡带上设有一排均匀排列的多个向第一方向倾斜的凸台;所述第二半圆形组件的第一端设有一转轴,第二端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设有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倾斜的卡台;所述挂钩勾住转轴,转轴可在挂钩内转动,所述卡带安插在插孔内,所述卡台卡住凸台。
[0006]其中,所述第一半圆形组件和第二半圆形组件分别包括一顶板、一底板、一立板和多块加固板,所述顶板和底板相互平行,所述立板的顶端固定在顶板的内侧,立板的底端固定在底板的内侧,所述多块加固立板均匀的固定在顶板和底板之间。
[0007]其中,所述立板的内侧设有防滑条纹。
[0008]其中,所述第一半圆形组件的第一端共分为第一顶层、第一中间层和第一底层,第一顶层和第一底层的长度相同,第一中间层的长度大于第一顶层的长度,其中第一顶层和第一底层为弧形凸块,第一中间层为沿第一端向外延伸的挂钩,挂钩的端部为光滑的圆弧状;
[0009]所述第二半圆形组件的第一端共分为第二顶层、第二中间层和第二底层,第二顶层和第二底层的长度相同,第二中间层的长度小于第二顶层的长度,其中第二顶层和第二底层为沿第二端向外延伸弧形凸块,所述转轴固定在第二顶层和第二底层之间;第二中间层的端部为光滑的圆弧状。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圈定位卡箍,先由挂钩勾住转轴,使第一半圆形组件与第二半圆形组件铰接,再将二者环扣在管件上,最后将卡带安插到插孔内,密封圈定位卡箍即紧贴固定在管件上,能够挡住同样位于管件上的密封圈,防止密封圈发生位移,进而保证密封性;由于卡带上设有多个凸台,卡台通过与不同的凸台配合,可调整定位卡箍的直径,以适应不同的管件;卡台和凸台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倾斜,使卡带可轻松插入插孔,却不容易反向从插孔中退出,进而保证两半圆形组件连接的稳定,避免发生松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定位卡箍的结构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半圆形组件的结构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半圆形组件的结构图;
[0014]图4为图1在A处的放大图;
[0015]图5为图2在B处的放大图;
[0016]图6为图4在C处的放大图。
[0017]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18]11、第一半圆形组件111、挂钩
[0019]112、卡带113、第一顶层
[0020]114、第一中间层115、第一底层
[0021]12、第二半圆形组件121、转轴
[0022]122、插孔123、第二顶层
[0023]124、第二中间层125、第二底层
[0024]13、顶板14、底板
[0025]15、立板16、加固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0027]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圈定位卡箍,包括第一半圆形组件11和第二半圆形组件12 ;第一半圆形组件11的第一端设有一挂钩111,第二端设有一卡带112,卡带112上设有一排均匀排列的多个向第一方向倾斜的凸台;第二半圆形组件12的第一端设有一转轴121,第二端设有插孔122,插孔122内设有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倾斜的卡台;挂钩111勾住转轴121,转轴121可在挂钩111内转动,卡带112安插在插孔122内,卡台卡住凸台。
[002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圈定位卡箍,先由挂钩111勾住转轴121,使第一半圆形组件11与第二半圆形组件12铰接,再将二者环扣在管件上,最后将卡带112安插到插孔122内,密封圈定位卡箍即紧贴固定在管件上,能够挡住同样位于管件上的密封圈,防止密封圈发生位移,进而保证密封性;由于卡带112上设有多个凸台,卡台通过与不同的凸台配合,可调整定位卡箍的直径,以适应不同的管件;卡台和凸台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倾斜,使卡带112可轻松插入插孔122,却不容易反向从插孔122中退出,进而保证两半圆形组件连接的稳定,避免发生松动。
[0029]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半圆形组件11和第二半圆形组件12分别包括一顶板13、一底板14、一立板15和多块加固板16,顶板13和底板14相互平行,立板15的顶端固定在顶板13的内侧,立板15的底端固定在底板14的内侧,多块加固立板15均匀的固定在顶板13和底板14之间。
[0030]第一半圆形组件11和第二半圆形组件12均不是实心结构,而是采用了框架结构,不仅节省了生产原材料,而且提高了组件的柔韧性,使定位卡箍能更好的贴附于管件外壁。
[0031]此外,本案还在立板15的内侧设置了防滑条纹,防滑条纹能增加定位卡箍与管件之间摩擦力,使定位卡箍不容易在管件上滑动,因此能对密封圈起到良好的定位效果。
[0032]请参阅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半圆形组件11的第一端共分为第一顶层113、第一中间层114和第一底层115,第一顶层113和第一底层115的长度相同,第一中间层114的长度大于第一顶层113的长度,其中第一顶层113和第一底层115为弧形凸块,第一中间层114为沿第一端向外延伸的挂钩111,挂钩111的端部为光滑的圆弧状;第二半圆形组件12的第一端共分为第二顶层123、第二中间层124和第二底层125,第二顶层123和第二底层125的长度相同,第二中间层124的长度小于第二顶层123的长度,其中第二顶层123和第二底层125为沿第二端向外延伸弧形凸块,转轴121固定在第二顶层123和第二底层125之间;第二中间层124的端部为光滑的圆弧状。
[0033]第一半圆形组件11的第一端的第一顶层113、第一中间层114和第一底层115构成一外凸结构,其中凸出的部分为挂钩111 ;第二半圆形组件12的第一端的第二顶层123、第二中间层124和第二底层125构成一内凹结构,外凸结构安插在内凹结构内,使挂钩111与转轴121的连接更稳定;在挂钩111勾住转轴121时,挂钩111的圆弧状端部与第二中间层124的圆弧状端部接触,第一顶层113的弧形凸块与第二顶层123的弧形凸块接触,第一底层115的弧形凸块与第二底层125的弧形凸块接触,减少第一半圆形组件11相对第二半圆形组件12转动过程中的摩擦力,使定位卡箍的固定操作更加容易。
[0034]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密封圈定位卡箍,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半圆形组件和第二半圆形组件;所述第一半圆形组件的第一端设有一挂钩,第二端设有一卡带,所述卡带上设有一排均匀排列的多个向第一方向倾斜的凸台;所述第二半圆形组件的第一端设有一转轴,第二端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设有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倾斜的卡台;所述挂钩勾住转轴,转轴可在挂钩内转动,所述卡带安插在插孔内,所述卡台卡住凸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定位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圆形组件和第二半圆形组件分别包括一顶板、一底板、一立板和多块加固板,所述顶板和底板相互平行,所述立板的顶端固定在顶板的内侧,立板的底端固定在底板的内侧,所述多块加固立板均匀的固定在顶板和底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圈定位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的内侧设有防滑条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定位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圆形组件的第一端共分为第一顶层、第一中间层和第一底层,第一顶层和第一底层的长度相同,第一中间层的长度大于第一顶层的长度,其中第一顶层和第一底层为弧形凸块,第一中间层为沿第一端向外延伸的挂钩,挂钩的端部为光滑的圆弧状; 所述第二半圆形组件的第一端共分为第二顶层、第二中间层和第二底层,第二顶层和第二底层的长度相同,第二中间层的长度小于第二顶层的长度,其中第二顶层和第二底层为沿第二端向外延伸弧形凸块,所述转轴固定在第二顶层和第二底层之间;第二中间层的端部为光滑的圆弧状。
【文档编号】F16L21/08GK204004912SQ201420318753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6日
【发明者】夏超, 高云照, 刘远见, 李宁 申请人:深圳市八达通智能管网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