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柔性供液管的铺设装置和铺设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139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柔性供液管的铺设装置和铺设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消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柔性供液管的铺设装置和铺设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设备应用于消防领域,其中,在引流液态灭火介质过程中通常需要应用柔性供液管。

目前,对于柔性供液管在铺设过程中的便捷性和降低耗能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提高对于柔性供液管在铺设过程中的便捷性,以及降低能耗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设计目标。

现有技术中,在消防领域,需要对火灾位置进行灭火救援时,通常需要应用柔性供液管的铺设,进而对于液态灭火介质进行引流,从而通过液态灭火介质进行灭火。通常应用的柔性供液管为水带,所应用的液态灭火介质为水,在某位置发生火灾的状态下,通过固定位置设置的水源供给消防栓,或者通过移动至火灾位置附近的消防车提供水源,而通过水带的铺设,将水带的输出口铺设至火灾位置,实现通过水带输送水进行灭火。然而,实际应用用,由于水带具有自身重量,在水源位置与火灾位置的距离较长的状态下,水带铺设过程中存在水带因过重引起的牵引力过大的问题,如此,使得水带无法被轻易地铺设拉动至火灾位置,造成了铺设便捷性低;与此同时,为了完成水带铺设的操作,需要对于水带施加较大的托动力,这导致了铺设水带需要消耗较大的能量。

通过以上论述,现有技术中对于柔性供液管在铺设过程中的便捷性低,以及能耗高等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柔性供液管的铺设装置和铺设系统。通过本发明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对于柔性供液管进行铺设过程中的便捷性,同时降低能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柔性供液管的铺设装置,包括安装一体的移动部和引导部,其中:

所述引导部包括用于嵌入穿过所述柔性供液管的弧形通槽;

所述移动部用于与承载所述铺设装置的承载基体相抵,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承载基体移动;

所述柔性供液管包括嵌入穿过所述弧形通槽的伸出段和未嵌入穿过所述弧形通槽的跟进段,在装配结构中,所述伸出段和所述跟进段分别位于所述弧形通槽的两侧,所述铺设装置能够通过所述移动部相对于所述承载基体平移,所述铺设装置的平移方向对应于所述伸出段的移动方向。

可选地,所述引导部还包括转动体,随所述伸出段的移动,所述转动体能够转动,实现所述引导部与所述柔性供液管滚动相抵。

可选地,所述转动体包括设于所述弧形通槽内的多个转轮,各所述转轮的轴线皆与所述弧形通槽的中心线平行;

在所述柔性供液管嵌入穿过所述弧形通槽的结构中,所述柔性供液管的内侧径向外壁与所述转轮相抵。

可选地,所述移动部包括用于与所述承载基体相抵的光滑的滑动面。

可选地,所述移动部包括用于与所述承载基体相抵的能够转动的轮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柔性供液管的铺设系统,包括配对设置的两个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铺设装置,所述柔性供液管依次嵌入穿过两个所述铺设装置,两个所述铺设装置的弧形通槽相对设置,实现伸出于第二个所述铺设装置的伸出段与未嵌入穿过第一个所述铺设装置的跟进段同向设置。

可选地,所述铺设装置还包括用于定位嵌入所述柔性供液管的限位口,所述限位口设于所述弧形通槽的中部区域。

可选地,在所述限位口具体为具有锥度的扇形限位口。

在一个关于铺设装置的实施方式中,铺设装置用于对柔性供液管进行铺设,其包括安装一体的移动部和引导部。引导部包括弧形通槽,柔性供液管能够嵌入穿过弧形通槽。移动部用于与承载基体相抵,且能够相对于承载基体移动,这里所说的承载基体是对于整体铺设装置进行承载的,当然,在柔性供液管嵌入穿过弧形通槽的状态下,承载基体对于柔性供液管,至少是对柔性供液管嵌入在弧形通槽内的区段进行承载。柔性供液管包括嵌入穿过弧形通槽的伸出段和未嵌入穿过弧形通槽的跟进段,在柔性供液管与铺设装置嵌入装配的结构中,伸出段和跟进段分别位于弧形通槽的两侧,即,伸出段在弧形通槽一侧的端口以外,跟进段位于弧形通槽另一侧的端口以外。在此状态下,铺设装置整体能够随着伸出段的移动方向想对应地移动,铺设装置的移动是通过移动部与承载基体的相对移动实现的,这里的移动是指在与伸出段的移动方向,对应地,铺设装置发生平移。通过以上结构的设置和论述,在柔性供液管的伸出段被施力向前方拖动的状态下,随着柔性供液管的作用力传递,嵌于弧形通槽内的区段将被拉伸,具有从弧形通槽向伸出段一侧进行伸出移动的趋势,而与此同时,通过柔性供液管对于铺设装置的作用力,铺设装置具有朝向伸出段拖动方向进行移动的趋势,伸出段对于铺设装置产生了牵引力,相对应地,因承载基体与移动部相抵接触,在铺设装置具有移动趋势的状态下,承载基体通过移动部产生对于铺设装置的阻力,由于铺设装置受到伸出段的牵引力而在克服阻力的状态下能够移动,这相当于动滑轮的运动原理,在弧形通槽一端的跟进段相对固定的状态下,弧形通槽另一端的伸出段拉伸移动,铺设装置随动,且铺设装置的移动行程为同向移动的伸出段的二分之一,受力分析可知,因弧形通道的设置,使得牵引力的力臂和综合阻力的力臂具有差值,在铺设装置随着伸出段相应移动的状态下,实现了伸出段移动施力的节约,这对于柔性供液管进行拖动的便捷性,和节能降耗的能力得到显著地提高。

请注意,本实施方式中,弧形通槽的设置,一方面相当于物理模型中的动滑轮,另一方面,由于柔性供液管在应用中需要输送液体,因此柔性供液管需要避免出现折弯拐角的尖点,避免某位置因出现尖点而阻断液体的流动,弧形通槽的设置使得柔性供液管在伸出段拖动、铺设装置随伸出段移动的过程中,以及处于嵌入稳定的状态下皆避免了柔性供液管尖点的出现。

现有技术中,通过铺设柔性供液管进行拖动过程中为设置铺设装置,在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伸出段被拖动的状态下,柔性供液管的各个位置点皆被承载基体所承载,承载基体对于各柔性供液管的阻力是分散的,则无法实现动滑轮原理的受力移动,因此,拖动伸出段所需施加的作用力必然大于应用本实施方式提出的铺设装置。对比可知,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铺设装置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对于柔性供液管进行铺设的便捷性,并降低了能耗。

在一个关于铺设系统的实施方式中,铺设系统用于对柔性供液管进行铺设,其包括配对设置的两个上述实施方式中提出的铺设装置,在应用过程中,柔性供液管依次嵌入穿过两个铺设装置,将两个铺设装置的弧形通槽进行反向设置,由此,对于第一个铺设装置,柔性供液管的跟进段与伸出段分别位于弧形通槽两侧,且伸出段与跟进段的设置方向相反;对于第二个铺设装置,第一铺设装置的伸出段嵌入穿过第二个铺设装置的状态下,形成了新的伸出段和新的跟进段,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论述清晰,命名为第二跟进段和第二伸出段,这里的第二跟进段与原伸出段一致,而第二伸出段通过第二个铺设装置的弧形通槽发生与第二跟进段的反向设置,总结来说,第二伸出段,即,柔性供液管末端的实际的伸出段与柔性供液管首端的实际的跟进段实现了同向设置。通过本实施方式中对于铺设系统的结构设置和论述,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整条柔性供液管,通过两个铺设装置的装配,使得施力拖动伸出段所需的作用力降低,提高了操作便捷性,降低了能耗,具体详细的论述请参见上述关于铺设装置的论述,此处不再赘述。

请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了两个铺设装置实现了伸出段与跟进段的设置方向一致,与此同时,两个铺设装置皆能够在被拖动受力的状态下发生相对于承载基体的移动,同时实现了降低拖动作用力的便捷效果;而两个铺设装置的移动是根据受力方向发生的,实际应用中,两个铺设装置相向靠拢地发生移动,伴随两个铺设装置之间距离的减小,其二者之间的各段柔性供液管的长度也随之减小,即,柔性供液管被连续地从铺设系统的结构中被拉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关于铺设装置第一示意结构的第一示意图;

图2为关于铺设装置第一示意结构的第二示意图;

图3为关于铺设装置第二示意结构的第一示意图;

图4为关于铺设装置第二示意结构的第二示意图;

图5为关于铺设系统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关于铺设系统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7为关于铺设系统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柔性供液管—1、伸出段—11、跟进段—12、弧形通槽—2、转轮—31、滑动面—4;

图3和图4中:柔性供液管—1、伸出段—11、跟进段—12、弧形通槽—2、转动轴—32、滑动面—4;

图5至图7中:铺设装置—50、弧形通槽—51、限位口—52、柔性供液管—60、伸出段—61、跟进段—6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用于柔性供液管的铺设装置和铺设系统。通过本发明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对于柔性供液管进行铺设过程中的便捷性,同时降低能耗。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7,图1为关于铺设装置第一示意结构的第一示意图;图2为关于铺设装置第一示意结构的第二示意图;图3为关于铺设装置第二示意结构的第一示意图;图4为关于铺设装置第二示意结构的第二示意图;图5为关于铺设系统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6为关于铺设系统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7为关于铺设系统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根据图1至图4中所示,用于柔性供液管1的铺设装置包括安装一体的移动部和引导部,引导部包括用于嵌入穿过柔性供液管1的弧形通槽2,移动部用于与承载铺设装置的承载基体相抵,且移动部能够相对于承载基体移动。柔性供液管1包括嵌入穿过弧形通槽2的伸出段11和未嵌入穿过弧形通槽2的跟进段12,在装配结构中,伸出段11和跟进段12分别位于弧形通槽2的两侧,铺设装置能够通过移动部相对于承载基体平移,铺设装置的平移方向对应于伸出段11的移动方向。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在实际应用中,柔性供液管1以常用的水带为例,在水带嵌入穿过铺设装置的状态下,拖动水带的伸出段,铺设装置将随水带的伸出段牵引力的方向发生移动,水带中未嵌入穿过铺设装置的区段为跟进段,以跟进段作为相对固定的区段,则,在伸出段被拖动过程中,一方面,位于弧形通槽2内的区段被连续拉出,当然,跟进段的水带连续被拖入弧形通槽2;另一方面,随着水带伸出段拖动的作用力,铺设装置发生与拖动作用力同向的移动,本铺设装置的结构设置利用了动滑轮的原理,在伸出段移动单位长度距离时,铺设装置随着伸出段所移动的距离小于伸出段的移动长度。由此,本实施例中通过铺设装置的设置和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拖动水带的便捷性,降低牵引拖动所需的能耗,如此的论述,是对比于未设置铺设装置,而是直接通过承载基体对于水带进行全面承载所需拖动施加的作用力而言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引导部包括转动体,在柔性供液管1嵌入穿过引导部的弧形通槽2的状态下,通过转动体的设置,使得引导部能够与柔性供液管1实现滚动状态的相抵接触,由此,随着伸出段11的移动,铺设装置受到伸出段11的拖动而发生随伸出段11的平移,与此同时,柔性供液管1的跟进段12连续嵌入弧形通槽2,且弧形通槽2内的柔性供液管1连续伸出,对于此运动状态,在未设置转动体的结构中,必然产生柔性供液管1与引导部,特别是与弧形通槽2的滑动接触,这种滑动接触产生了另一种摩擦阻力,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体的设置,使得柔性供液管1的穿入和伸出的滑动转换为与弧形通槽2的滚动接触,这必然降低了摩擦阻力,提高了操作便捷性,且节约能耗。

对于上述实施例中设置的转动体,可以进行多种具体结构设置,本实施例中,请重点参考图1和图2,转动体包括设于弧形通槽2内的多个转轮31,各转轮31的轴线皆与弧形通槽2的中心线平行,在柔性供液管1嵌入穿过弧形通槽2的结构中,柔性供液管1的内侧径向外壁与转轮31相抵。由此,在柔性供液管1连续穿入和伸出弧形通槽2的过程中,柔性供液管1的外壁与各个转轮31相抵接触,随着柔性供液管1的移动,各个转轮31在承托柔性供液管1外壁移动的状态下发生转动,这便实现了转动接触。

另一种转动体的设置实施例中,请重点参考图3和图4,可以将引导部与移动部的连接结构设置为引导部通过转动轴32与移动部安装固连,通过转动轴32的转动,引导部能够相对于移动部发生转动,由此,在应用过程中,随着伸出段11的移动,移动部的滑动面4沿伸出段11的牵引方向发生平移;与此同时,随着柔性供液管1的连续穿入和伸出,引导部整体绕转动轴32发生转动,当然,此时的引导部应设为完整的圆柱体结构,且在圆柱体的径向外壁上设置凹槽,此凹槽即为弧形通槽2,对于引导部而言,其同时发生与移动部的同步平移,以及发生绕转动轴32的转动。当然,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轴32应设置在引导部的中心位置,且与引导部的中心轴线共线。

对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移动部,可以具体设置其包括光滑的滑动面4,通过滑动面4与承载基体实现摩擦系数低的滑动。另外,也可以设置移动部包括用于与承载基体相抵的、能够转动的轮子,这实现了通过轮子的滚动而使铺设系统随伸出段的移动而进行平移。

在一个关于铺设系统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至图7,铺设系统用于对柔性供液管60进行铺设,其包括配对设置的两个在上述实施例中提出的铺设装置50,应用过程中,柔性供液管60依次嵌入穿过两个铺设装置50,本铺设系统中所应用的两个铺设装置50配对设置的含义是将其二者的两个弧形通槽51相对设置,由此,柔性供液管60首先嵌入穿过第一个铺设装置50,第一个铺设装置50两侧的区段命名为第一伸出段和第一跟进段,对于第一伸出段,将此第一伸出段再次嵌入穿过第二个铺设装置50的弧形通槽51,从第二个铺设装置50中伸出的区段命名为第二伸出段,因两个弧形通槽51的相对设置,则具体结构位置为:第一伸出段与第一跟进段反向设置,第二伸出段与第一伸出段反向设置,请注意,对于第二个铺设装置50的第二跟进段,其与第一伸出段向重合,由此,第二伸出段与第一跟进段的设置方向相同,以上论述中的命名旨在对于各部分结构的论述清晰,对于柔性供液管60的整体结构,在柔性供液管60安装嵌入本铺设系统的状态下,柔性供液管60的两侧端头,构成了同向的设置,即为穿过铺设系统之前的总的跟进段62,以及穿过铺设系统之后的总的伸出段61,跟进段62与伸出段61在铺设系统的两侧端头之间,通过本铺设系统的应用,在对于柔性供液管的移动端头施力拖动的状态下,实现了应用动滑轮的原理而移动,这显著提高了拖动柔性供液管的便捷性,同时降低了能耗,具体论述请参见上述各实施例中关于铺设装置的论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关于铺设系统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设置在铺设装置50上还包括用于定位嵌入柔性供液管60的限位口52,限位口52设于弧形通槽51的中部区域,由此,应用中,对于第一个铺设装置50的第一跟进段,使其嵌入对侧的第二铺设装置50的限位口52;而将第二个铺设装置50的第二伸出段嵌入第一个铺设装置50的限位口52。如此的设置,是在两个铺设装置50相对设置的结构基础上,使得铺设系统和柔性供液管更整齐地结合,且对于柔性供液管中相对固定的端部,即跟进段62,以及被拖动移动的伸出段61能够实现在装配铺设系统的结构中依然保持方向的限位固定,避免了因受力拖动,以及因为铺设系统的应用而发生移动方向的紊乱,由此,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限位口52进一步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设置限位口52具体为具有锥度的扇形限位口,如此的设置,这对于柔性供液管嵌入通过的导向性更强,特别是在柔性供液管被拖动移动过程中,其连续移动进出对应的限位口,通过锥度的扇形限位口的设置,还提高了移动的稳定性,同时避免了柔性供液管的外壁被弯折损坏。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