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化床的捕集袋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88518阅读:82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化床的捕集袋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流化床的捕集袋在将捕集到的粉末抖入承接袋时需要对捕集袋进行密封,传统的流化床捕集袋密封方式为外翻式或气囊式。外翻式密封需将袋口翻过捕集室下法兰再扎紧,而通常捕集室下法兰位置较高,需配脚手架才能达到扎紧操作高度,不仅工人操作不便而且还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气囊式密封虽然可以在地面进行扎紧操作,升降到位后再充气密封,但由于气囊的使用寿命有限,容易破损,捕集袋底部扎紧困难,有漏粉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化床的捕集袋密封结构,密封可靠,不会产生漏粉的风险,大大降低了安装捕集袋的操作难度,使用寿命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流化床的捕集袋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法兰盘、下法兰盘、捕集袋、承接袋,上法兰盘套在捕集袋外,下法兰盘套在承接袋外,上法兰盘的下方还设有钢圈,所述的捕集袋的下端穿过钢圈后翻绕至钢圈的上端面上,位于钢圈上端面上的捕集袋与位于钢圈下端的捕集袋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捕集袋的下端穿过钢圈后翻绕至钢圈的上端面上,这样可以使得捕集袋下端口始终打开,密封时,通过气缸控制下法兰盘上升与上法兰盘压紧从而将捕集袋的下端压紧,密封可靠,不会产生漏粉的风险,而且,操作方便,大大降低了安装捕集袋的操作难度,使用寿命长。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上法兰盘下端与钢圈之间设有上密封圈,下法兰盘的上端面上对应钢圈位置设有下密封圈。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可以提高上法兰盘与下法兰盘之间的密封性,而且,能有效避免在上法兰盘与下法兰盘压紧时损坏钢圈位置的捕集袋。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的上密封圈、下密封圈均为硅橡胶制成。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这样可以使得上密封圈、下密封圈具有一定的弹性,提高其密封性能,也能起到很好地缓冲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上法兰盘下端面上设有上凹槽,下法兰盘上端面上设有下凹槽,上密封圈、下密封圈分别位于上凹槽、下凹槽内。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使得上密封圈、下密封圈的定位更加稳定,而且,可以缩小其整体体积,结构更加紧凑。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位于钢圈上端面上的捕集袋与位于钢圈下端的捕集袋经粘链固定连接。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使得捕集袋的安装更加方便,结构简单,也可以方便对其进行拆卸。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I部分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流化床的捕集袋密封结构,包括有上法兰盘1、下法兰盘2、捕集袋3、承接袋4,上法兰盘1套在捕集袋3外,下法兰盘2套在承接袋4外,上法兰盘1的下方还设有钢圈5,所述的捕集袋3的下端穿过钢圈5后翻绕至钢圈5的上端面上,位于钢圈5上端面上的捕集袋31与位于钢圈5下端的捕集袋32固定连接。捕集袋3的下端穿过钢圈5后翻绕至钢圈5的上端面上,这样可以使得捕集袋3下端口始终打开,密封时,通过气缸控制下法兰盘2上升与上法兰盘1压紧从而将捕集袋3的下端压紧,密封可靠,不会产生漏粉的风险,而且,操作方便,大大降低了安装捕集袋3的操作难度,使用寿命长。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上法兰盘1下端与钢圈5之间设有上密封圈6,下法兰盘2的上端面上对应钢圈5位置设有下密封圈7。这样可以提高上法兰盘1与下法兰盘2之间的密封性,而且,能有效避免在上法兰盘1与下法兰盘2压紧时损坏钢圈5位置的捕集袋3。其中,所述的上密封圈6、下密封圈7均为硅橡胶制成。这样可以使得上密封圈、下密封圈具有一定的弹性,提高其密封性能,也能起到很好地缓冲效果。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上法兰盘1下端面上设有上凹槽11,下法兰盘2上端面上设有下凹槽12,上密封圈6、下密封圈7分别位于上凹槽11、下凹槽12内。这样使得上密封圈6、下密封圈7的定位更加稳定,而且,可以缩小其整体体积,结构更加紧凑。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位于钢圈5上端面上的捕集袋31与位于钢圈5下端的捕集袋32经粘链8固定连接。这样可以使得捕集袋3的安装更加方便,结构简单,也可以方便对其进行拆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