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化床底喷装置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10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流化床底喷装置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流化床底喷装置的改良结构,包括底喷雾化系统、扩散筒、导流筒和气流分布板,底喷雾化系统的喷嘴设于扩散筒的底部,并穿过气流分布板伸入到导流筒内;底喷雾化系统的喷嘴的中心轴线、导流筒的中心轴线和气流分布板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气流分布板包括以导流筒的筒壁为分界分别设有筛孔的中央区和外围区,中央区上筛孔密度大于外围区上的筛孔密封,气流分布板固设于扩散筒的底部,导流筒外侧通过至少一块固定板滑动定位于扩散筒的内壁上,另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能够通过固定板推动导流筒升降。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根据物料需要调节气流分布板与导流筒底部间的距离,保证物料能够顺畅地从导流筒外流向导流筒内。
【专利说明】流化床底喷装置的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化床底喷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流化床底喷装置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流化床包衣工艺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药物制剂生产中,底喷流化床主要用于粒状制剂(颗粒、小丸和结晶等),以下统称为颗粒的包衣。
[0003]流化床的底喷装置的结构通常包括底喷雾化系统、呈中空倒锥桶状的扩散筒、设于扩散筒中心位置的圆筒状导流筒和与导流筒的底部间隔设定距离的气流分布板。底喷雾化系统位于气流分布板的中心位置且以向上喷淋的方式安装于扩散筒底部。气流分布板中央区正对导流筒底部,排布有许多规则排列的较大圆孔,气体通过的阻力较小,气流较大,能带动颗粒快速向上运动。分布板的中央区的外围排布有规则排列的较小圆孔,气体通过的阻力较大,气流较小,只维持颗粒悬浮在分布板上面,扩散筒顶部有一片过滤网,阻挡颗粒随空气流外逸。处于扩散筒底部中央的颗粒随高速气流经导流筒向上快速运动,进入倒锥形扩散筒后由于气体压力较小,便向四周散开,然后受重力作用,逆低速气流落入导流筒外侧的扩散筒内。这些落下的颗粒受到流经分布板外围小孔气流的上推力,处于悬浮状态。由于中央区空气流速较大,形成负压,吸引周边颗粒流向中央。下层颗粒被吸引到中央区,上层颗粒不断向下移动填补,从而完成一次循环。但是,现有流化床的底喷装置的结构中气流分布板与导流筒底部的距离是固定的,无法根据不同物料的需要调节气体分布板与导流筒底部间的距离,保证物料能够顺畅地从导流筒外流向导流筒内,形成往复的流动状态,且气流分布板与扩散筒的结合处容易形成流化死角。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流化床底喷装置的改良结构,能够实现根据物料需要调节气流分布板与导流筒底部间的距离,保证物料能够顺畅地从导流筒外流向导流筒内,且气流分布板与扩散筒的结合处无流化死角,使流化循环更加顺畅。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流化床底喷装置的改良结构,包括底喷雾化系统、呈中空倒锥桶状的扩散筒、设于所述扩散筒中部的中空圆筒状导流筒和与所述导流筒的底部间隔设定距离的气流分布板,所述底喷雾化系统的喷嘴以向上喷淋的方式设于所述扩散筒的底部,并穿过所述气流分布板伸入到所述导流筒内;所述底喷雾化系统的喷嘴的中心轴线、所述导流筒的中心轴线和所述气流分布板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所述气流分布板包括以所述导流筒的筒壁为分界分别设有筛孔的中央区和外围区,所述中央区上筛孔密度大于所述外围区上的筛孔密封,所述气流分布板固设于所述扩散筒的底部,所述导流筒外侧通过至少一块固定板滑动定位于所述扩散筒的内壁上,另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能够通过所述固定板推动所述导流筒升降。[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扩散筒的底部固定连接一出风筒,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推杆、第二推杆和第三推杆,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推杆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二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推杆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三推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出风筒上,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第二推杆以及所述第二推杆与所述第三推杆呈设定角度。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流分布板与所述扩散筒的交界处设有弧形坡面。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化床底喷装置的改良结构,通过升降装置以及固定板与扩散筒的滑动连接,能够实现根据物料实际需要调节导流筒与气流分布板之间的距离的目的。较佳的,扩散筒的底部固定连接一出风筒,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推杆、第二推杆和第三推杆,第一推杆的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一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推杆的一端枢接,第二推杆的另一端与第三推杆的一端枢接,第三推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母固定在出风筒上,第一推杆与第二推杆以及第二推杆与第三推杆呈设定角度。这样,当需要根据物料调节导流筒与气流分布板之间的距离时,旋入或旋出螺母,则第三推杆的一端能够相应出风筒伸出和缩进一定长度,由于第一推杆与第二推杆以及第二推杆与第三推杆之间是枢接,因此,第三推杆能够依次带动第二推杆和第一推杆,进而带动固定板相对扩散筒滑动一定距离,即可达到通过升降装置推动导流筒的升降,从而达到调节导流筒与气流分布板之间的距离的目的。较佳的,气流分布板与扩散筒的交界处设有弧形坡面。这样,在气流的循环过程中,物料不容易积聚在气流分布板与扩散筒的交界处,避免形成流化死角。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1]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0012]1——底喷雾化系统11——喷嘴
[0013]2——扩散筒3——导流筒
[0014]4——气流分布板41——中央区
[0015]42——外围区5——固定板
[0016]6——升降装置61——第一推杆
[0017]62——第二推杆63——第三推杆
[0018]7——出风筒8——螺母
[0019]9——弧形坡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所示,图中箭头为气流方向,一种流化床底喷装置的改良结构,包括底喷雾化系统1、呈中空倒锥桶状的扩散筒2、设于所述扩散筒中部的中空圆筒状导流筒3和与所述导流筒的底部间隔设定距离的气流分布板4,所述底喷雾化系统的喷嘴11以向上喷淋的方式设于所述扩散筒的底部,并穿过所述气流分布板伸入到所述导流筒内;所述底喷雾化系统的喷嘴的中心轴线、所述导流筒的中心轴线和所述气流分布板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所述气流分布板包括以所述导流筒的筒壁为分界分别设有筛孔的中央区41和外围区42,所述中央区上筛孔密度大于所述外围区上的筛孔密封,所述气流分布板固设于所述扩散筒的底部,所述导流筒外侧通过至少一块固定板5滑动定位于所述扩散筒的内壁上,另设有升降装置6,所述升降装置能够通过所述固定板推动所述导流筒升降。这样通过升降装置以及固定板与扩散筒的滑动连接,能够实现根据物料实际需要调节导流筒与气流分布板之间的距离的目的。
[0021]优选的,所述扩散筒的底部固定连接一出风筒7,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推杆61、第二推杆62和第三推杆63,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推杆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二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推杆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三推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母8固定在所述出风筒上,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第二推杆以及所述第二推杆与所述第三推杆呈设定角度。这样,当需要根据物料调节导流筒与气流分布板之间的距离时,旋入或旋出螺母,则第三推杆的一端能够相应出风筒伸出和缩进一定长度,由于第一推杆与第二推杆以及第二推杆与第三推杆之间是枢接,因此,第三推杆能够依次带动第二推杆和第一推杆,进而带动固定板相对扩散筒滑动一定距离,即可达到通过升降装置推动导流筒的升降,从而达到调节导流筒与气流分布板之间的距离的目的。
[0022]优选的,所述气流分布板与所述扩散筒的交界处设有弧形坡面9。这样,在气流的循环过程中,物料不容易积聚在气流分布板与扩散筒的交界处,避免形成流化死角。
[0023]本实用新型流化床底喷装置的改良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4]气流分布板的中央区正对导流筒底部,由于其上的筛孔密度大于外围区上的筛孔密度,即中央区气体通过的阻力较小,气流较大,能带动颗粒快速向上运动,而气流分布板的外围区气体通过的阻力较大,气流较小,因此,处于扩散筒底部中央区内的颗粒随高速气流经导流筒向上快速运动,进入倒锥形扩散筒后由于气体压力较小,便向四周散开,然后受重力作用,逆低速气流落入导流筒外侧的扩散筒内。这些落下的颗粒受到流经分布板外围筛孔气流的上推力,处于悬浮状态。由于中央区空气流速较大,形成负压,吸引周边颗粒流向中央。下层颗粒被吸引到中央区,上层颗粒不断向下移动填补,从而完成一次循环。上述循环过程中,由于在气流分布板与扩散筒的交界处设有弧形坡面,因此,在气流的循环过程中,物料不容易积聚在气流分布板与扩散筒的交界处,从而达到避免形成流化死角的目的。当需要根据物料调节导流筒与气流分布板之间的距离时,旋入或旋出螺母,则第三推杆的一端能够相应出风筒伸出和缩进一定长度,由于第一推杆与第二推杆以及第二推杆与第三推杆之间是枢接,因此,第三推杆能够依次带动第二推杆和第一推杆,进而带动固定板相对扩散筒滑动一定距离,即可达到通过升降装置推动导流筒的升降,从而达到调节导流筒与气流分布板之间的距离的目的。
[0025]以上实施例是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形式上的修改或变更,但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的情况下,都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流化床底喷装置的改良结构,包括底喷雾化系统(I)、呈中空倒锥桶状的扩散筒(2)、设于所述扩散筒中部的中空圆筒状导流筒(3)和与所述导流筒的底部间隔设定距离的气流分布板(4),所述底喷雾化系统的喷嘴(11)以向上喷淋的方式设于所述扩散筒的底部,并穿过所述气流分布板伸入到所述导流筒内;所述底喷雾化系统的喷嘴的中心轴线、所述导流筒的中心轴线和所述气流分布板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所述气流分布板包括以所述导流筒的筒壁为分界分别设有筛孔的中央区(41)和外围区(42),所述中央区上筛孔密度大于所述外围区上的筛孔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分布板固设于所述扩散筒的底部,所述导流筒外侧通过至少一块固定板(5)滑动定位于所述扩散筒的内壁上,另设有升降装置(6 ),所述升降装置能够通过所述固定板推动所述导流筒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床底喷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筒的底部固定连接一出风筒(7),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推杆(61)、第二推杆(62)和第三推杆(63),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推杆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二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推杆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三推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母(8)固定在所述出风筒上,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第二推杆以及所述第二推杆与所述第三推杆呈设定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床底喷装置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分布板与所述扩散筒的交界处设有弧形坡面(9 )。
【文档编号】A61J3/00GK203609668SQ201320828402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6日
【发明者】李芳全, 卓嘉和, 王涛 申请人:永信药品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