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将一物件定位于一表面的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3095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可将一物件定位于一表面的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与生活用品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将一物件定位于一表面的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吸盘是为一种生活用品,其应用广泛,并且可因应不同的用途而具有多种不同的态样,例如可将吸盘吸附于墙壁上,并在吸盘上设置钩体进而用以吊挂物件,或是可将吸盘吸附于车上的挡风玻璃,并在吸盘上设置卫星导航器材或是行车纪录器供用户查看,因此吸盘具有非常多的用途。

现有的吸盘具有一设置于吸盘内部的腔室以及一连通该腔室的气口,当使用者使用该吸盘时,会施加外力将该吸盘按压于一表面,此时该腔室内的空气是经由该气口排出,进而使该腔室产生负压并使该吸盘吸附于表面,惟,当使用者想将吸盘移离于表面时,由于该吸盘吸附于该表面的吸附力非常强,使用者需要使出非常大的力气才能将该吸盘移离于该表面,一些力气较小的使用者甚至无法将该吸盘移离于该表面,综合上述问题,现有的吸盘于使用上仍有其不便之处,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将一物件定位于一表面的吸附装置,用户可在该吸附装置上设置一物件,再将该吸附装置吸附于一表面,进而将该物件定位于该表面,而当用户想将该物件移离于该表面时,只要将该物件朝远离该表面的方向移动,该物件即可带动该吸附装置脱离该表面,具有使用方便以及使用上较不费力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将一物件定位于一表面的吸附装置,包含一吸盘组件以及一基座,该吸盘组件包含一中壳体与一第一吸盘,该第一吸盘具有一气腔以及一气口,该第一吸盘设置于该中壳体并且该第一吸盘可用以吸附该表面,该气腔贯穿该第一吸盘并且于该第一吸盘的一端形成该气口,该基座可用以设置该物件,该基座设置于该中壳体并可受外力作用相对该中壳体远离及靠近,当该基座受外力作用并靠近该中壳体时,该基座可封闭该气口,当该基座受外力作用并远离该中壳体时,该基座可脱离该气口。

该中壳体包含一盘体以及二第二通道,该盘体具有一顶面以及一底面,该二第二通道各自贯穿该顶面与该底面,该二第二通道各具有一大径段以及一小径段,该小径段及该大径段分别靠近该顶面及该底面并且彼此连通,该基座包含一本体以及二连接部,该本体位于该盘体的该顶面,该本体具有一顶部以及一底部,该顶部用以设置该物件,该二连接部为凸柱,该二连接部各包含一柱体以及一环状凸缘,该柱体一端连接于该本体的该底部,该环状凸缘环设于该柱体另一端的外周缘,该二柱体分别插设该二第二通道,并且该二柱体分别滑移于该二第二通道的该大径段及该小径段,该二环状凸缘分别位于该二第二通道的该大径段中,该环状凸缘的外径大于该小径段的直径,该二柱体进而分别限位于该二第二通道中并滑移一固定距离。

该中壳体还包含一第一容置区以及一第一通道,该盘体的该底面由边缘向中心逐渐凹陷形成该第一容置区,该第一通道贯穿该盘体的该底面与该顶面并且位于该盘体中心,该第一吸盘包含一身部、一挡止部、一吸附部以及一吸附口,该挡止部为环状凸缘并凸设于该身部一端的外周缘,该吸附部设置于该身部的另一端,并且该身部与该吸附部分别位于该第一通道以及该第一容置区中,该挡止部卡抵于该顶面,该吸附部的外径大于该第一通道的直径,进而使该身部及该吸附部分别定位于该第一通道及该第一容置区中,该气腔贯穿该身部及该吸附部并分别于该身部及该吸附部形成该气口及该吸附口。

该二第二通道对称于该盘体中心。

该本体设置一第二吸盘并用以将该物件固定于该本体的该顶部。

该基座还包含一外环部,该外环部环设于该本体的该底部外缘并围绕出一第二容置区,该盘体位于该第二容置区中。

由此,当使用者施加外力将该基座朝该中壳体及该表面的方向移动时,该基座可封闭该气口并将该气腔的空气挤压出去,进而使该气腔产生负压并使该第一吸盘同时吸附住该基座以及该表面,该物件可由此定位于该表面,而用户要将该物件移离于该表面时,只要将该基座朝远离该中壳体及该表面的方向移动,该基座即可脱离该气口并解除该气腔内的负压状态,进而使该第一吸盘脱离该表面,具有使用上较不费力并且方便的优点。

关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详细构造、特点,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实用新型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所述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

附图说明

为使审查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是显示吸附装置将物件定位于表面的使用态样。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是显示在本体设置第二吸盘的态样。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是显示第二吸盘将物件固定于本体顶部的态样。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可将一物件1定位于一表面2的吸附装置10是包含一吸盘组件20以及一基座70。

吸盘组件20包含一中壳体30与一第一吸盘40,第一吸盘40具有一气腔50以及一气口60,中壳体30包含一盘体32、一第一容置区33、一第一通道34以及二第二通道35,盘体32是呈圆盘状并具有一顶面36以及一底面37,底面37由边缘向中心逐渐凹陷形成第一容置区33,第一通道34是贯穿盘体32的底面37与顶面36并且位于盘体32中心,二第二通道35是贯穿盘体32的顶面36与底面37并对称于盘体32中心,二第二通道35皆具有一大径段38以及一小径段39,小径段39及大径段38分别靠近盘体32的顶面36及底面37并且彼此连通。

第一吸盘40包含一身部41、一挡止部42、一吸附部43以及一吸附口44,身部41呈圆管状并穿设第一通道34,挡止部42于本较佳实施例中是为环状凸缘并凸设于身部41一端的外周缘,挡止部42是卡抵于盘体32的顶面36,身部41另一端是朝第一容置区33以及底面37边缘延伸形成吸附部43,吸附部43可用以吸附表面2,并且由于吸附部43的外径大于第一通道34的直径,配合卡抵于盘体32顶面36的挡止部42进而可使身部41及吸附部43分别定位于第一通道34及第一容置区33中;气腔50贯穿第一吸盘40并且于第一吸盘40的一端形成气口60,更进一步来说,气腔50是贯穿身部41及吸附部43并分别于身部41及吸附部43形成气口60及吸附口44,气口60及吸附口44是连通于气腔50。

基座70包含一本体71、至少一连接部72以及一外环部73,于本较佳实施例中本体71呈圆盘状并且本体71直径略大于盘体32直径,本体71位于盘体32顶面36,本体71具有一顶部74以及一底部75,顶部74可用以设置物件1,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连接部72是为凸柱并且数量为二,于本较佳实施例中二连接部72的构造及外型为一致,因此只对其中一连接部72加以说明,连接部72包含一柱体77以及一环状凸缘78,柱体77一端连接于本体71的底部75,环状凸缘78环设于柱体77另一端的外周缘,更进一步来说,二柱体77可依序插设并滑移于二第二通道35的小径段39及大径段38,环状凸缘78位于大径段38中,并且由于环状凸缘78的外径大于小径段39的直径,因此能限制柱体77只能于第二通道35中滑移一固定距离,进而使本体71可朝靠近或远离盘体32的方向移动该固定距离,外环部73环设于本体71底部75的外缘并可围绕出一第二容置区79,盘体32是位于第二容置区79中。

请参考图3,物件1可为箱体,表面2可为地面,并且使用者可通过一可分离地固定手段(如尼龙搭扣、双面胶但并不以此为限)将物件1固定于本体71的顶部74,或是如图4及图5所示,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可在本体71设置一用以吸附物件1的第二吸盘40’,进而将物件1固定于本体71的顶部74,而使用者可施加外力配合物件1的重量使本体71往盘体32及表面2靠近,此时本体71可封闭气口60并且将位于气腔50内的气体从吸附口44挤压出去,此时气腔50可产生负压进而使第一吸盘40吸住表面2,当使用者施加外力移离物件1并带动本体71往远离盘体32及表面2的方向移动时,本体71即可脱离气口60并解除气腔50的负压状态,进而使第一吸盘40脱离表面2。

综合上述技术特征,当第一吸盘40吸附于表面2时,气腔50内的负压可使第一吸盘40同时吸附住本体71及表面2,配合物件1的重量可使物件1稳固的定位于表面2,即使碰到外力的撞击或是地面摇晃,物件1也不易倾倒或是移位,而当将物件1朝远离表面2的方向移动时,会带动本体71脱离气口60并使外部空气进入气腔50,此时即可轻松地将物件1移离于表面2,具有使用方便以及使用上较不费力的优点。

最后必须再次说明,本实用新型于前揭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构成组件,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案的范围,其他等效组件的替代或变化,亦应为本案权利要求的范围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