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合器或制动器润滑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726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合器或制动器润滑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润滑控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离合器或制动器润滑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AT变速器上的离合器或制动器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冷却。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冷却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常通式润滑,即只要变速器运转就会有润滑油对离合器或制动器进行冷却;二是在离合器或制动器活塞上直接开孔,使用工作油腔中的高压油进行冷却。第一种方式由于不间断通油,使得离合器和制动器在不工作时始终在剪切油膜,变速器的拖曳损失很大,而第二种则使得变速器的油泵消耗功率增大,它们都降低了变速器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离合器或制动器润滑控制装置,当离合器或制动器不工作时,不会产生润滑油拖曳,提高了变速器效率,降低了油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包括设置在离合器或制动器壳体内部的活塞,活塞的一侧为与工作油路连通的工作油腔,活塞另一侧设有复位弹簧;工作油路旁引出一条先导控制油路,先导控制油路连接润滑控制滑阀的控制端,润滑控制滑阀设置有滑阀供油油路和滑阀出油油路,滑阀供油油路连接润滑油路,滑阀出油油路将润滑油液引至润滑目标处,先导控制油路通过润滑控制滑阀能够控制滑阀供油油路和滑阀出油油路之间的通断。

所述的润滑控制滑阀包括阀体以及设置在阀体内部的阀芯,阀体上开有与润滑油路连通的滑阀供油口以及能够与滑阀供油口连通的滑阀出油口,滑阀出油油路上设有用于控制润滑油流量的节流孔;阀芯位于滑阀供油口与滑阀出油口之间,阀芯的尾部安装有滑阀复位弹簧。

所述的阀芯上开设有环槽,阀芯的头部开设沉孔,沉孔的径向设有沟槽;阀芯的尾部设有用于安装滑阀复位弹簧的弹簧腔,滑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通过弹簧定位卡进行固定;阀芯的头部及尾部的外周上开有若干个平衡槽;所述阀体的头部开设与先导控制油路相通的控制油路口,阀体上对应环槽设有滑阀出油口,对应滑阀复位弹簧所在腔体开设有滑阀供油口和卸油口;所述先导控制油路中的油压作用在阀芯的头部,实现对润滑控制滑阀的滑阀供油油路和滑阀出油油路之间油路的通断控制。

所述沟槽的截面为半圆形或矩形。

所述的弹簧定位卡采用定位销或定位挡片,定位挡片能够开孔或开槽。

克服滑阀复位弹簧所需的油液压力小于克服复位弹簧所需的油液压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工作油路旁侧引出先导控制油路,当离合器或制动器工作时,先导控制油路与工作油路迅速建立油压,工作油腔中的油压通过先导控制油路作用在润滑控制滑阀的头部,润滑控制滑阀打开,来自变速器的低压润滑油能够对离合器或制动器进行润滑,当离合器或制动器不工作时,工作油腔中的油压下降,先导控制油路中的油压也同时下降,润滑控制滑阀随即关闭,润滑油路断开,因此不会继续有润滑油通往离合器或制动器,降低了拖曳损失。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离合器和制动器自身的工作油压作为冷却润滑控制的信号,实现了润滑油接通和切断的控制,提高了变速器效率,降低了整车油耗。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润滑控制滑阀尾部安装有滑阀复位弹簧,离合器或制动器壳体内部的活塞上也设有复位弹簧,通过设计和计算滑阀复位弹簧的弹力和复位弹簧的弹力,使打开润滑控制滑阀的压力小于工作油腔克服复位弹簧的压力,这样离合器或制动器还未开始传递扭矩,润滑控制滑阀已输出润滑油对其进行冷却润滑,有效避免离合器或制动器的烧伤。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润滑控制滑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离合器或制动器壳体;2.活塞;3.复位弹簧;4.工作油腔;5.工作油路;6.阀体;7.润滑控制滑阀;8.先导控制油路;9.滑阀出油油路;10.滑阀供油油路;11.卸油口;12.弹簧定位卡;13.滑阀复位弹簧;14.节流孔;15.润滑油路;61.腔体;62.滑阀止动面;70.阀芯;71.环槽;72.滑阀头部;73.滑阀尾部;74.弹簧腔;75.平衡槽;76.沉孔;77.沟槽;81.控制油路口;91.滑阀出油口;101.滑阀供油口;11.卸油油路;12.弹簧定位卡;13.滑阀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离合器或制动器壳体1内部的活塞2,活塞2的一侧为与工作油路5连通的工作油腔4,活塞2上套设有复位弹簧3;通有润滑油的润滑主油路15经过润滑控制滑阀7对离合器或制动器进行润滑,润滑控制滑阀7包括阀体6以及设置在阀体6内部的阀芯70,阀芯70上开设有环槽71,阀芯70的头部开设沉孔76,沉孔76的径向设有沟槽77,沟槽77的截面为半圆形或矩形。阀体6上开有与润滑主油路15相连通的滑阀供油油路10以及能够与滑阀供油油路10连通的滑阀出油油路9,滑阀出油油路9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润滑油流量的节流孔14;阀芯70位于滑阀供油口101与滑阀出油口91之间,阀芯70的端面安装有滑阀复位弹簧13。阀芯70的尾部设有用于安装滑阀复位弹簧13的弹簧腔74,滑阀复位弹簧13的另一端通过弹簧定位卡12进行固定,弹簧定位卡12采用定位销或定位挡片,定位挡片能够开孔或开槽。阀芯70的头部及尾部的外周上开有若干个平衡槽75;阀体6的头部开设与先导控制油路8相通的控制油路口81,阀体6上对应环槽71设有滑阀出油口91,对应滑阀复位弹簧13所在腔体61开设有滑阀供油口101和卸油口11;先导控制油路8中的油压作用在阀芯70的头部,实现对润滑控制滑阀7的滑阀供油油路10以及滑阀出油油路9之间油路的通断控制。

该装置克服滑阀复位弹簧13所需的油液压力小于克服复位弹簧3所需的油液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及原理为:当离合器或制动器工作时,工作油腔4中的油压通过先导控制油路8作用在润滑控制滑阀7的头部,使阀芯70运动,进而使滑阀供油油路10和滑阀出油油路9连通起来,来自润滑油路15的低压润滑油对离合器或制动器进行润滑,当离合器或制动器退出工作时,在复位弹簧3的作用下,推动活塞2将工作油腔4中的油液通过工作油路5排出,活塞2复位;由于工作油路5卸压,使得先导控制油路8同时卸压,润滑控制滑阀7的阀芯70复位,阻断供油油路10和输出油路9,润滑油被切断。

本实用新型滑阀出油油路9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润滑油流量的节流孔14。当离合器或制动器不工作时,工作油腔4中的油压下降,先导控制油路8中的油压也相应下降,阀芯70在滑阀复位弹簧13的作用下,将润滑控制滑阀7关闭。此时滑阀供油油路10和滑阀出油油路9断开,因此也不会再有润滑油通往离合器或制动器,降低了拖曳损失。

阀体6中设置有腔体61,润滑控制滑阀7安装在其中。滑阀头部72和滑阀尾部73中间开有环槽71。滑阀尾部73中有弹簧腔74,滑阀复位弹簧13安装在其中,滑阀复位弹簧13的另一端由弹簧定位卡12固定。滑阀头部72上设有沉孔76,沉孔76的径向设有沟槽77,沟槽77截面可以为半圆,矩形等。在润滑控制滑阀7的头部和尾部均设置有若干平衡槽75。

当离合器或制动器不工作时,工作油路5中的残余油液压力极低,与其连通的先导控制油路8中的压力也极低,润滑控制滑阀7在滑阀复位弹簧13的作用下,滑阀头部72顶在阀体6上的滑阀止动面62上。此时阀体上的输出油路91和供油油路101被滑阀尾部73断开。润滑油不能从供油油路101到达输出油路91,即切断了对离合器或制动器的冷却润滑。

当离合器或制动器开始工作时,工作油路5开始建立油压,与其连通的先导控制油路8也同步建立压力,压力油液到达控制油路口81,通过沟槽77进入沉孔76,进而推动润滑控制滑阀7向后运动,环槽71将滑阀出油口91和滑阀供油口101连通,润滑油即实现对离合器或制动器的冷却润滑。根据阀体油路布置的需要,可以将滑阀出油口91和滑阀供油口101互换,控制油路口81、滑阀出油口91、滑阀供油口101在阀体上的开槽方向均可根据油路布置的需要进行更改。

弹簧定位卡12采用定位销或定位挡片,卸油口11可以开在阀体6上,也可以通过在弹簧定位卡上开孔或开槽与外界连通,也可以由弹簧定位卡12与腔体61的间隙实现。不同的离合器或制动器需要的润滑油流量不同,可通过对节流孔14的孔径进行调节来控制流量。

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润滑控制滑阀7以及滑阀复位弹簧13的设计,使得打开润滑控制滑阀7的压力小于工作油腔4克服复位弹簧3的压力。即离合器或制动器还没有开始传递扭矩,润滑控制滑阀7已输出润滑油对其进行冷却润滑,可以有效避免烧伤。

以上内容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以及结构上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技术方案中描述的内容旨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能够作出各种变化和简单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应落入权利要求书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