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容器安全开启装置及其压力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9849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力容器安全开启装置及其压力容器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力容器安全开启装置及其压力容器。



背景技术:

高压或真空压力容器装置,在使用后需打开盖子,但因需要提前与大气平衡,如果未进行操作,则容易造成危险。例如真空镀膜在半导体、液晶面板、有机发光显示及薄膜光伏等行业被大量的运用,随着技术更新及更高效益的追求,镀膜基板面积越来越大,真空腔室体积也变得越来越庞大。

真空腔室需要定期开腔进行保养维护及不定期开腔进行异常处理,对于盖子位于腔室顶部的大型镀膜腔室,一般使用行车进行盖子吊装,吊装前需要先对腔室进行破真空处理,即将破空阀门7给腔室充填压缩空气或者氮气,使腔室从真空环境切换到常压环境(一个大气压),然后通过打开腔室底部或者旁边的确认手阀8来确认腔室是否达到大气压力(图1)。

现有技术中所存在如下缺陷:

(1)操作人员忘记给腔室破真空且忘记打开确认手阀确认腔室压力,然后通过天车进行盖子吊装,由于腔室内外压差的存在,腔体整体被吊起,造成腔体密封出现问题,甚至造成腔体硬件的损坏;

(2)自动充气阀门损坏而未执行充气动作同时操作人员忘记 打开确认手阀确认腔室压力,然后通过天车进行盖子吊装,由于腔室内外压差的存在,腔体整体被吊起,造成腔体密封出现问题,甚至造成腔体硬件的损坏,对于单线模式的生产线因为设备损坏会造成整线停产,影响产能。

同样的,对于高压环境的装置,其任何一个方向的开启,都容易因内外大气压的不平衡,使得装置容易被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因为阀门损坏或者操作者遗忘确认腔体而使腔体被整体吊起造成损坏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压力容器安全开启装置及其压力容器。

所采用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压力容器安全开启装置,其设置于压力容器的盖子上,所述吊装装置包括拉环、控制阀和控制所述控制阀开启的连杆机构,所述拉环、连杆机构和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盖子上,所述连杆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控制阀的阀盖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拉环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杆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拉环分离时,所述连杆机构带动所述控制阀的阀盖开启,使所述压力容器的腔室内外气压保持一致。

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杆、支架和弹簧,所述支架的下端设置于所述盖子上,所述支架的上部与所述连杆铰接;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控制阀铰接,其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拉环可拆卸连接;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支架与拉环之间的盖子上;所述连杆与所述拉环连接时,所述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所述控制阀关闭;当所述连杆与

所述拉环分离时,所述弹簧复位至自然状态,所述控制阀开启。

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连杆的靠近所述控制阀的一端位置,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连杆的靠近所述拉环的一端位置。

所述拉环位于所述盖子的中部。

所述拉环靠近所述盖子的边缘位置设置。

所述压力容器的腔体为真空腔体或高压腔体。

所述控制阀的阀盖部分可包括气压检测装置和/或气压显示装置。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压力容器,包括上述的压力容器安全开启装置。

所述的盖子,设置在压力容器的顶部、底部或侧面。

所述的盖子与压力容器的腔体可完全分离或可部分分离。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A.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控制阀和拉环之间设置了连杆机构,在准备开启时,需要首先将连杆机构与拉环相脱离,然后才能将吊钩置于拉环中准备起吊;由于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连杆机构与拉环连接,二者连接时,吊钩无法钩住拉环,就无法开展吊装。因此,通过连杆机构可以有效规避真空腔室盖子人员误操作所造成的设备损坏及密封问题。

B.本实用新型在盖子操作时必须强制松开固定连杆的连接件才来打开控制阀进行放气或进气,通过是否存在放气声或进气声来判断真空腔室或高压腔室是否达到常压环境,本实用新型将该吊装装置与拉环强制联动来确认压力容器的腔体是否达到大气环境,可有效规避人员由于误操作所造成的设备损坏及密封问题。

C.本实用新型还在控制阀的阀盖部分设置了气压检测装置和/ 或气压显示装置,可供操作者更直观地观察到,确保内外部气压平衡后再进行后开启动作,避免了操作人员在腔室内、外气压达到平衡前进行开启盖子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现有压力容器的真空压力容器的吊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处于关闭时的盖子吊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处于开启时的盖子吊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力容器,11-盖子;12-密封;2-拉环;3-控制阀;4-连杆机构,41-连杆,42-支架,43-弹簧;5-连接件;6-天车;7-破空阀门;8-确认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容器安全开启装置,其设置于压力容器1的盖子11上,其中的吊装装置包括拉环2、控制阀3和控制控制阀3开启的连杆机构4,拉环2、连杆机构4和控制阀3设置于盖子11上,连杆机构4的一端与控制阀3的阀盖铰接,其另一端与拉环2可拆卸连接;连杆机构4的一端与拉环2分离时, 连杆机构4带动控制阀3的阀盖开启,使压力容器1的腔室内外气压保持一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控制阀3和拉环11之间设置了连杆机构4,在准备吊装时,首先将连杆机构4与拉环11相脱离,然后才能将吊钩置于拉环2中准备起吊;由于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连杆机构4与拉环2连接,二者连接时,吊钩无法钩住拉环,就无法开展吊装。因此,通过连杆机构4可以有效规避真空腔室盖子人员误操作所造成的设备损坏及密封问题。

其中的连杆机构4包括连杆41、支架42和弹簧43,支架42的下端设置于盖子11上,支架42的上部与连杆41铰接;连杆41的一端与控制阀3铰接,其另一端通过连接件5与拉环2可拆卸连接;弹簧43设置于支架42与拉环2之间的盖子11上;连杆41与拉环2连接时,弹簧43处于拉伸状态,控制阀3关闭,如图2所示;当连杆41与拉环2分离时,弹簧43复位至自然状态,控制阀3开启,如图3所示。

为了便于进行拉伸控制,支架42设置于连杆41的靠近控制阀3的一端位置,弹簧43设置于连杆41的靠近拉环2的一端位置。

一般压力容器的盖子吊装位置设置在中部,也可以适用于拉环位于盖子四周的压力容器,只需要调整连杆机构的安装位置即可。

对于盖子的位置不仅设置在压力容器的顶部,还可以设置在压力容器的底部或侧面。同时,盖子与压力容器的腔体可采用全分离或可部分分离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真空压力容器,也适用于高压的压力容器,虽然大气压力不同,只需要进行连杆机构的安装就可以达到自动进行放气或进气的目的。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在控制阀的阀盖部分设置了气压检测装置 和/或气压显示装置,可供操作者更直观地观察到腔室内的气压大小,确保内外部气压平衡后再进行后开启动作,避免了操作人员在腔室内、外气压达到平衡前进行开启盖子的可能性。

压力容器在正常使用时盖子的状态如图2所示,当需要将盖子开启时,则首先要将连杆上的连接件从拉环中取出,连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从而将控制阀拉开,压力容器的腔室内进气或排气,此时会发出比较大的声音,从而使吊装者等待一段时间,知道听不到进气和排气声音后,再将天车上的吊钩与拉环连接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是否存在放气声或进气声来判断真空腔室或高压腔室是否达到常压环境,连杆机构与拉环强制联动来确认压力容器的腔体是否达到大气环境,可有效规避人员由于误操作所造成的设备损坏及密封问题。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