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环形挡边的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1014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环形挡边的轴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尤其涉及一种带环形挡边的轴承。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轴承由外圈与内圈组成,且外圈与内圈之间设有弹子圈,弹子是呈环形状设在外圈内壁体与内圈外壁体之间的空区内,这种轴承:一是弹子两面外侧的灰盖一旦磨损变形,其里面的弹子就掉下来;二是每个弹子不能在一个特定的空区内活动,工作时,弹子与弹子之间经常会出现相互挤压、移位的现象。

另外,有人申请了一种外圈内壁体带双排弹子孔的轴承(申请号2015201520784543.7)的实用新型专利,该轴承的外圈内壁体与内圈外壁体分别设有两排弹子孔,且每个弹子孔的空腔内均分别置放弹子,也就是说,两排弹子可使外围与内圈呈灵活状转动,这种轴承的优点是,如有一排弹子移位、脱落,而另一排弹子可暂时照样运行;但是,每排弹子两边外侧的灰盖容易磨损、变形,一旦灰盖没了,其里面的弹子也就会由里往外挤压,并会导致整排弹子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轴承在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环形挡边的轴承,该轴承的外圈内壁体均匀设置外弹子孔,外圈内壁的每个外弹子孔空腔内分别置放一个弹子,内圈的外壁体均匀设置内弹子孔,内圈呈水平状嵌进外圈上侧居中处的圆柱形空腔内,并压平落稳;主要是,外圈下侧的环形挡边可挡住对应处内圈的下侧面。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外圈与内圈,外圈正反两面的居中处挖穿一个圆柱形空口子,外圈内壁体的居中段间隔均匀设置半圆形的外弹子孔,其中,外圈下侧居中处的圆形口子侧沿呈水平状设置一个环形挡边,环形挡边的一面外侧与对应处外圈的下侧一样平,环形挡边的厚度为外圈高度的四分之一,环形挡边的居中处为一个两面穿透圆形口子;外圈内壁居中段的每个外弹子孔空腔内分别置放一个弹子,内圈的直径小于外圈的直径,内圈的高度为外圈高度的四分之三,内圈的直径与环形挡边的直径一致,外圈的高度等于内圈的高度加环形挡边的厚度,内圈的居中处为一个两面穿透圆形口子,内圈外壁体的居中段间隔均匀设置半圆形的内弹子孔,外弹子孔与内弹子孔的数量一致;组装时,内圈呈水平状嵌入外圈上侧居中处的圆柱形空腔内,并压平落稳,这时,每个弹子的另外半边均是嵌进对应处内圈外壁体的内弹子孔内,注意,每个弹子的一边是嵌进对应处外圈内壁体居中段的外弹子孔内,而每个弹子的另外半边分别是嵌进对应处内圈外壁体居中段的内弹子孔内,内圈的下侧面是落在对应处环形挡边的里面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外圈内壁体居中段均匀设置的外弹子孔,外圈内壁居中段的每个外弹子孔空腔内分别置放一个弹子,内圈外壁体的居中段均匀设置内弹子孔,组装时,先将内圈呈水平状嵌入外圈上侧居中处的圆柱形空腔内,再并压平落稳,这样,内圈的下侧面就会平落在对应处环形挡边的里面一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置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

其中:1、外圈;2、环形挡边;3、外弹子孔;4、弹子;5、内圈;6、内弹子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中,外圈1内壁体的居中段间隔均匀设置半圆形的外弹子孔3,其中,外圈1下侧居中处的圆形口子侧沿呈水平状设置一个环形挡边2,这里的下侧是指外圈1的下侧面。

图2包括图1,外圈1内壁居中段的每个外弹子孔3空腔内分别置放一个弹子4,内圈5外壁体的居中段间隔均匀设置半圆形的内弹子孔6,注意,外弹子孔3与内弹子孔6的数量一致。

图3包括图1、图2,组装时,内圈5呈水平状嵌入外圈1上侧居中处的圆柱形空腔内,并压平落稳,这时,每个弹子4的另外半边均是嵌进对应处内圈5外壁体的内弹子孔6内,注意,每个弹子4的一边是嵌进对应处外圈1内壁体居中段的外弹子孔3内,而每个弹子4的另外半边分别是嵌进对应处内圈5外壁体居中段的内弹子孔内6,内圈5的下侧面是落在对应处环形挡边2的里面一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