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6637阅读:757来源:国知局
振动吸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振动吸收装置,其在与驱动源连接的质量体即第1板和与变速器连接的质量体即第2板之间配置有弹簧,利用第1、第2板的相对旋转及弹簧的弹性变形抑制第1板的旋转变动向第2板传递。



背景技术:

根据以下专利文献1公知:在该振动吸收装置中,在形成于第1板与密封板之间并配置有弹簧的环状空间内封入用于润滑弹簧或弹簧座并在第1、第2板相对旋转时产生衰减力的油脂,将用于阻止油脂从环状空间的内周部泄漏的密封部件配置在密封板与第2板之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57277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以往的振动吸收装置中,当第1、第2板相对旋转时,具有支承弹簧端部的臂部的从动板在环状空间的内部往复摆动,则封入环状空间的油脂被从动板的臂部挤压,向径向内侧移动并堆积在密封部件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因此油脂的压力局部提高,可能从密封部件泄漏。因此,考虑在臂部与密封部件之间设置阻止油脂流动的遮蔽板,使得被臂部挤压而向径向内侧移动的油脂不直接被供给至密封部件,但设置遮蔽板则存在不仅振动吸收装置的结构变复杂、部件个数也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以简单的结构阻止封入收纳减振器的弹簧的环状空间内的油脂从设于密封板的内周部且封闭环状空间的密封部件泄漏。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振动吸收装置,其中配置在驱动源与变速器之间的减振器具有:第1板,其与所述驱动源连接;第2板,其与所述变速器连接;密封板,其固定于所述第1板的外周部并配置在该第1板与所述第2板之间;从动板,其固定于所述第2板的内周部并配置在所述第1板与所述密封板之间;环状空间,其沿着所述第1板及所述密封板的外周部形成,并封入有油脂;弹簧,其沿周向配置在所述环状空间内,一端与所述第1板卡定,并且另一端与从所述从动板向径向外侧延伸的臂部卡定;以及密封部件,其设于所述密封板的内周部,并封闭所述环状空间,所述振动吸收装置利用所述第1、第2板的相对旋转及所述弹簧的弹性变形抑制所述第1板的旋转变动向所述第2板传递,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吸收装置具有设置于所述从动板的臂部及与该臂部对置的所述密封板中的任意一方并向另一方突出的整流突起,所述整流突起沿周向引导向径向内侧流动的油脂。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振动吸收装置,在所述第1特征的基础上,其第2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突起的周向宽度从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增加。

另外,实施方式的第1飞轮14对应于本发明的第1板,实施方式的第2飞轮16对应于本发明的第2板,实施方式的螺旋弹簧22对应于本发明的弹簧,实施方式的发动机e对应于本发明的驱动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特征,当伴随着驱动源的旋转变动,与驱动源连接的第1板和与变速器连接的第2板一边使弹簧弹性变形一边相对旋转时,从从动板向径向外侧延伸的臂部在环状空间的内部摆动,封入环状空间的油脂被臂部压缩而向径向内侧挤出,但该油脂被设置于从动板臂部及与该臂部对置的密封板中的任意一方并向另一方突出的整流突起沿周向引导,防止集中于设置于密封板的内周部且封闭环状空间的密封部件的一部分,因此不需要特别的遮蔽板就能够防止油脂从密封部件泄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2特征,整流突起的周向宽度从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增加,因此通过整流突起使流向径向内侧的油脂顺畅地向周向两侧分散,由此能进一步可靠地防止油脂集中于密封部件的一部分而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振动吸收装置的纵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2是沿着图1的2-2线的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3是示出从发动机向变速器的振动传递率相对于发动机转速的变化的曲线图。(第1实施方式)

图4是示出整流突起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第2、第3实施方式)

图5是示出整流突起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第4~第6实施方式)

图6是示出整流突起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第7、第8实施方式)

标号说明

14:第1飞轮(第1板);

16:第2飞轮(第2板);

17:密封板;

18:从动板;

18a:臂部;

18b:整流突起;

20:环状空间;

22:螺旋弹簧(弹簧);

23:密封部件;

d:减振器;

e:发动机(驱动源);

t:变速器;

w:整流突起的周向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基于图1~图3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配置在发动机e的曲轴11与变速器t的主轴12之间的减振器d具有:圆环状的第1飞轮14,其通过螺栓13…固定在曲轴11的轴端;以及圆环状的第2飞轮16,其经由球轴承15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第1飞轮14的内周的凸台部14a。密封板17的外周部通过未图示的铆钉固定在第1飞轮14的外周部,该密封板17以被第1飞轮14与第2飞轮16夹持的方式向径向内侧延伸。从动板18的内周部与第2飞轮16的内周的凸台部16a花键结合19,该从动板18以被第1飞轮14与密封板17夹持的方式向径向外侧延伸。因此,第1飞轮14、从动板18、密封板17以及第2飞轮16被依次从曲轴11侧向主轴12侧配置。

在第1飞轮14与密封板17之间形成有径向外侧封闭且径向内侧敞开的环状空间20,在该环状空间20内交替配置有多个弹簧座21…及多个螺旋弹簧22…。相位错开180°的两个板状的臂部18a、18a从从动板18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各个臂部18a被夹持于相邻的两个弹簧座21、21之间。因此,当惯性力矩大的第1飞轮14和第2飞轮16相对旋转时,螺旋弹簧22…在与第2飞轮16一体地旋转的从动板18的臂部18a、18a与第1飞轮14之间被压缩,由此曲轴11的旋转变动被吸收,从而从发动机e向变速器t传递的振动减少。

在环状空间20内封入了用于润滑弹簧座21…、螺旋弹簧22…、从动板18等的接触部的油脂,在密封板17的内周部与第2飞轮16的凸台部16a之间配置有环状的密封部件23,使得该油脂不会从环状空间20泄漏。当第1飞轮14与第2飞轮16相对旋转时,该油脂在环状空间20的内部被从动板18的臂部18a、18a搅拌,因此利用其搅拌阻力发挥衰减振动的效果。

将第2飞轮16以卡合脱离自如的方式与变速器t的主轴12结合的摩擦离合器24具有:离合器盘25,其内周部固定于主轴12;摩擦件26,其设置于离合器盘25的外周部;压力板27,其夹着摩擦件26而配置在第2飞轮16的相反侧;离合器罩盖28,其外周部通过未图示的螺栓固定于第2飞轮16的外周部;以及膜片弹簧29,其中间部枢转支承于离合器罩盖28,且外周部与压力板27的背面抵接。因此,当将膜片弹簧29的内周部在图1中向右方向驱动时,压力板27使摩擦件26与第2飞轮16压接,由此第2飞轮16经由离合器盘25与主轴12结合,发动机e的驱动力被传递至变速器t。

在从动板18的臂部18a的与密封板17对置的面上通过焊接或铆钉等任意的手段固定有由别的部件构成的整流突起18b。整流突起18b是顶角朝向径向外侧的厚度一定的等腰三角形状,其周向宽度w从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逐渐增大。并且在整流突起18b的表面与密封板17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α。在本实施方式中,等腰三角形状的整流突起18b的两个底角的位置位于比与整流突起18b相邻的两个弹簧座21、21的径向内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在此处形成有油脂能够通过的间隙β。

接下来,对具备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3示出从第1飞轮14向第2飞轮16的振动传递率相对于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虚线是比较例,是具有单个飞轮时的特性,可知在发动机e的常用旋转区域几乎得不到振动减少效果。另一方面,实线是具有第1飞轮14和第2飞轮16的本实施方式的特性,可知在发动机e的常用旋转区域得到了大的振动减少效果。但是,本实施方式存在振动的传递率在发动机e的空转转速以下的共振转速区域中急剧增大的问题。

这样,在发动机e起动时或停止时,发动机转速通过空转转速以下的共振转速区域时,振动的传递率急增,第1飞轮14与第2飞轮16大幅度地相对旋转,则从动板18的臂部18a、18a在环状空间20的内部大幅度地摆动,因此封入环状空间20的油脂被臂部18a、18a挤压而向径向内侧移动,压力局部提高的油脂有可能通过臂部18a、18a的径向内侧的密封部件23而泄漏到环状空间20的外部。

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臂部18a、18a的表面设有向密封板17突出的三角形状的整流突起18b、18b,被沿箭头a-a方向往复摆动的臂部18a、18a向径向内侧挤压的油脂被周向宽度w朝向径向内侧逐渐增大的整流突起18b、18b引导而向周向两侧分散(参照箭头b),因此能避免油脂局部地堆积于密封部件23的一部分而因振动等泄漏的情况。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以在从动板18的臂部18a、18a设置整流突起18b、18b这样的简单结构,可靠地防止油脂从密封部件23泄漏,而不用设置遮蔽密封部件23以使其避开油脂的遮蔽部件等特别的部件。

[第2~第8的实施方式]

在图2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等腰三角形状的整流突起18b的两个底角的位置位于比与整流突起18b相邻的两个弹簧座21、21的径向内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但在图4(a)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中,等腰三角形状的整流突起18b的两个底角的位置位于比与整流突起18b相邻的两个弹簧座21、21的径向内端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根据本实施方式,也在整流突起18b的两个底角与两个弹簧座21、21之间形成有油脂能够通过的间隙β,因此能达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图4(b)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不由别的部件构成整流突起18b,而是在对从动板18进行冲压成型时一体地冲压成型出整流突起18b。

此外图5(c)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不将整流突起18b形成为等腰三角形状,而是形成为沿周向延伸的直线状。

此外图5(d)所示的第5实施方式是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与臂部18a一体地冲压成型出直线状的整流突起18b。

此外图5(e)所示的第6实施方式是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不将整流突起18b形成为直线状,而是形成为沿周向延伸的圆弧状。

此外图6(f)所示的第7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通过将截面l字状的两个部件组合并焊接于臂部18a而构成朝向径向外侧变尖的v字状的整流突起18b。

此外图6(g)所示的第8实施方式是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通过将两个长条状的部件组合成截面l字状并焊接于臂部18a而构成直线状的整流突起18b。

根据这些第2~第8实施方式,也能达成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将整流突起18b设置在从动板18侧,但在与从动板18的臂部18a对置的密封板17侧设置整流突起也能达成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驱动源不限于实施方式的发动机e,也可以是电动马达等其他种类的驱动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