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直弹簧的扭转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6632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具有直弹簧的扭转减振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扭转缓冲器,该扭转缓冲器意于缓冲两个共轴旋转构件之间的速度和/或扭矩的波动,并能够例如集成到双飞轮缓冲器或具有长行程的缓冲器。



背景技术:

在文献fr2652399中描述了一种扭转缓冲器,其包括围绕回转轴线旋转的辐板,该辐板位于两个引导垫圈之间,这两个引导垫圈围绕回转轴线相对于辐板在中位参考角位置的两侧沿着正向方向旋转直到正向行程终止位置、并沿着反向方向旋转直到反向行程终止位置,且该扭转缓冲器包括通过在辐板和引导垫圈之间压缩工作的弹簧。弹簧是沿着它们的主轴线通过压缩工作的空载直螺旋弹簧。为此,弹簧的端部支承抵靠铰接到辐板和引导垫圈的部件。在停止时,弹簧是直的。在低速和小扭矩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引起弹簧的挠曲。在被传递的扭矩增大时,弹簧逐渐地压缩直到达到至邻接线圈的行程终止位置。在这样的假设中,弹簧的挠曲被消除,且弹簧的线圈在大扭矩下相对均匀地被促动,这是有利的。但是,缓冲器的几何形状显著地限制弹簧的直径,且刚度性能弱。

可替代地使用布置在呈圆弧状窗口中的弯曲螺旋弹簧。弹簧在休止时可以是弯曲的,或相反地在安装之前具有空载直形状、并在安装在辐板的窗口中期间是弯曲的,如例如在文献fr2885195中所示的那样。由此可以增大弹簧的直径。但是,弹簧不被均匀地促动,且在实践中观察到在整个压缩行程上的滞后效应,尤其是对于大的角行程。

因此,存在限制了弹簧的刚度的尺寸确定和几何形状约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并提出一种扭转波动缓冲器,其提供改进的性能,尤其是对于给定的外直径提供在大扭矩下的更小的刚度。

为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扭转缓冲器,包括围绕回转轴线旋转的至少一个辐板、至少一个主弹簧和至少一个引导垫圈。辐板设置有由壁界定的至少一个容置窗口,壁包括径向地面向外的内壁、径向地面向内并面向所述内壁的凹面外壁和两个端部壁,所述两个端部壁分别是在内壁和外壁之间径向地延伸的正向端部壁和反向端部壁。主弹簧是空载直螺旋弹簧,其容置在窗口中,主弹簧包括两个端部部分和中间部分,所述两个端部部分每个包括端部线圈,中间部分包括一个或多个中间线圈并位于端部部分之间。引导垫圈围绕回转轴线相对于辐板在中位参考角位置两侧沿着正向方向旋转直到正向行程终止位置、并沿着反向方向旋转直到反向行程终止位置。引导垫圈设置有至少一个正向止挡面和反向止挡面,所述至少一个正向止挡面和反向止挡面被设置为使得:当引导垫圈沿着正向方向远离中位参考位置时,主弹簧在反向止挡面和窗口的壁之间被压缩;且在引导垫圈沿着反向方向远离中位参考位置时,主弹簧在所述正向止挡面和辐板窗口的壁之间被压缩。缓冲器使得在停止时,在不存在扭矩的情况下于中位参考位置中,主弹簧的中间线圈中的至少一个径向支承抵靠内壁,以使得主弹簧围绕回转轴线弯曲;且在正向行程终止位置中,反向止挡面和窗口的正向端部壁是平行的,以使得主弹簧解除弯曲,支承抵靠反向止挡面和抵靠辐板窗口的正向端部壁。

通过在中位位置中使弹簧围绕回转轴线弯曲,最好地利用了可用空间且能够相对于主弹簧的直式布置增大弹簧的长度和宽度。

在中位参考位置中,主弹簧和窗口的内壁之间的接触引起摩擦,并使得主弹簧的一些线圈在围绕中位参考位置的某角度范围上是无效的。因此,在接触发生的角度范围中观察到并非最佳的运行,该运行带有小于完整弹簧的刚度的刚度和运作滞后效应。但是,这些影响仅仅对于对应于小的被传递的扭矩的角行程是明显的,因此不造成损失。此外,在带动扭转缓冲器的燃烧发动机的旋转速度增加时,该摩擦减小。实际上,弹簧则经受离心,该离心有助于弹簧在与窗口的内壁接触点处的部分的脱离,由此减小运作滞后效应。

相反地,在靠近正向行程终止位置时,反向止挡面和辐板窗口的面对反向止挡面的正向端部壁变得彼此平行,这导致主弹簧的拉直,并允许其在对应于高的扭矩的运作范围内的最佳运作。

在正向行程终止位置中,优选地,主弹簧的中间部分既不与窗口的内壁接触也不与窗口的外壁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限定在一方面的中位参考位置和正向行程终止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与另一方面的正向行程终止位置之间的角范围,在该角范围中,主弹簧和窗户的内壁之间不再存在径向接触。至少在该对应于大扭矩的运作范围内,弹簧不再受束缚并在其整个长度上起作用,因此具有更小的刚度和非常弱的滞后效应。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主弹簧被弯曲为使得:

且优选地:

其中:

-l是端部部分中的一个的端部线圈的径向内端部与端部部分中的另一个的端部线圈的径向内端部之间拉直的弦的长度,

-c是在垂直于回转轴线的平面中测得的在所述弦和径向支承抵靠内壁的中间线圈之间的距离。

有利地,螺旋主弹簧的线圈在正向行程终止位置中是邻接的。由此,是主弹簧本身限定了行程终止位置,而不需要设置其他行程终止止挡件。替代地,可以在垫圈和副板上设置过扭矩止挡件,这允许在行程终止位置处保留线圈之间的最小空间,并避免在过扭矩的情况下促动线圈支承抵靠彼此。

优选地,使得在正向行程终止位置中,主弹簧的中间部分既不与窗口的内壁接触也不与窗口的外壁接触。

根据一种特别地有利的实施方式,存在位于中位参考角位置和正向行程终止位置之间的沿着正向方向的过渡位置,使得当引导垫圈经历过渡位置和正向行程终止位置之间的行程时,主弹簧的中间部分不与窗口的内壁接触,沿着正向方向的过渡位置优选地在角度上位于中位参考角位置和正向行程终止位置之间的角行程的20%至50%的范围内。在中位参考角位置和沿着正向方向的过渡位置之间的运作范围中,弹簧被弯曲并与内壁接触。

在正向行程终止位置中,反向止挡面和窗口的正向端部壁位于一径向平面的两侧的相等距离处,优选地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该径向平面。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缓冲器使得在中位参考位置中,主弹簧的端部部分支承抵靠窗口的外壁。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缓冲器使得在中位参考位置中,主弹簧的端部部分支承抵靠正向止挡面和抵靠反向止挡面。

优选地,辐板窗口的外壁呈定中心在回转轴线上的圆弧状。由此,外壁起引导主弹簧的作用,尤其是起在弹簧的整个行程上引导其端部部分的作用。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反向止挡面和正向止挡面在它们之间形成的、在垂直于回转轴线的平面中并相对于由垂直于回转轴线的该平面与回转轴线的交点构成的顶点测得的角度大于6°、优选地大于9°、优选地大于12°。优选地,窗口的端部面在它们之间形成的、在垂直于回转轴线的平面中并相对于由垂直于回转轴线的该平面与回转轴线的交点构成的顶点测得的角度大于6°、优选地大于9°、优选地大于12°。优选地,缓冲器使得在中位参考角位置中,反向止挡面和窗口的正向壁形成的、在垂直于回转轴线的平面中并相对于由垂直于回转轴线的该平面与回转轴线的交点构成的顶点测得的角度大于6°、优选地大于9°、优选地大于12°。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扭转缓冲器的运作沿着正向方向和沿着反向方向是类似的。在反向行程终止位置中,正向止挡面与窗口的反向端部壁平行。由此,主弹簧解除弯曲,支承抵靠正向止挡面并抵靠窗口的反向端部壁。优选地,在反向行程终止位置中,主弹簧的中间部分既不与窗口的内壁接触也不与窗口的外壁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限定在一方面的中位参考位置和反向行程终止位置之间的中间的、沿着反向方向的过渡位置和另一方面的反向行程终止位置之间的角范围,在该角范围中,主弹簧和窗户的径向内壁之间不再存在径向接触。沿着反向方向的过渡位置优选地在角度上位于中位参考角位置和正向行程终止位置之间的角行程的20%至50%的范围内。在中位参考角位置和沿着正向方向的过渡位置之间的运作范围中,弹簧被弯曲并与内壁接触。有利地,螺旋主弹簧的线圈在反向行程终止位置中是邻接的。由此,弹簧也本身限定了反向行程终止位置,而不需要设置额外的止挡件。替代地,可以在垫圈和副板上设置过扭矩止挡件,这允许在行程终止位置处保留线圈之间的最小空间,并避免在过扭矩的情况下促动线圈支承抵靠彼此。在反向行程终止位置中,正向止挡面和窗口的反向端部壁平行于一径向平面,并位于该径向平面的两侧的相等距离处。

根据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主弹簧具有空载长度l和空载直径d,使得l/d>2。

为了增大角行程的至少一部分上的刚性,扭转缓冲器可以包括布置在主弹簧的内部的至少一个内部辅助螺旋弹簧,所述至少一个内部辅助螺旋弹簧优选地具有与主弹簧相反的卷绕方向,以避免任何卡住。辅助弹簧可以具有与主弹簧相同的空载长度,在该情况下,辅助弹簧在从一个行程终止位置到另一行程终止位置的整个角行程上是起作用的。替代地,辅助弹簧可以比主弹簧显著地更短,且仅仅自相对于中位参考位置偏移的角位置起变得是起作用的。根据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内部辅助弹簧是空载直弹簧。可以设置,在中位参考位置中,内部辅助弹簧在平移方面被主弹簧锁定,这在低速下避免部件之间的可听到的活动。

优选的,正向止挡面和反向止挡面相对于引导垫圈的主体是固定的。换言之,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可以免去弹簧和引导垫圈之间的铰接的支承区域。这显著地简化了构造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遇到的一些故障模式。自然地,窗口的正向壁和窗口的反向壁也相对于辐板主体是固定的。

正向止挡面和反向止挡面可以在引导垫圈的主体上直接制成。替代地,可以设置与引导垫圈联结的止挡件,且正向止挡面和反向止挡面中的一个和/或另一个形成在这些止挡件上。这些添置的止挡件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固定,例如通过铆接。

在实践中,缓冲器包括彼此联结的、并轴向地位于辐板的两侧的两个引导垫圈,正向止挡件和反向止挡件可以复制或不复制在这两个垫圈上。

在实践中,缓冲器包括多于一个的弹簧。由此,且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旋转辐板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容置窗口,在该第二容置窗口中容置有第二螺旋主弹簧,引导垫圈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正向止挡面和至少一个第二反向止挡面,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正向止挡面和至少一个第二反向止挡面被设置为使得:当引导垫圈沿着正向方向远离中位参考位置时,第二主弹簧在第二正向止挡面和第二窗口的壁之间被压缩;且在引导垫圈沿着反向方向远离中位参考位置时,第二主弹簧在第二反向止挡面和第二窗口的壁之间被压缩。缓冲器使得在停止时,在不存在扭矩的情况下于中位参考位置中,第二主弹簧的中间线圈中的至少一个径向支承抵靠第二窗口的内壁,以使得第二主弹簧围绕回转轴线弯曲;且在正向行程终止位置中,第二反向止挡面和第二窗口的正向端部壁是平行的,以使得第二主弹簧解除弯曲,支承抵靠第二反向止挡面和抵靠第二窗口的正向端部壁。这通过引申对于任意数量的窗口也是适用的。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扭转缓冲器包括设置有凸缘的毂,该凸缘包括周边凸边,该周边凸边的一部分轴向地定位在主弹簧的中间部分和引导垫圈之间,凸缘的周边凸边的所述部分具有倒角,以便不具有与主弹簧的接触。在凸缘的周边凸边的所述部分上实现的倒角具有的优点在于避免弹簧压缩期间的额外摩擦。以该方式,最好地利用了可用空间,且能够相对于主弹簧的直式布置增加弹簧的长度和直径。

优选地,引导垫圈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孔平行于回转轴线并周向地分布,以便用于凸缘、引导垫圈和引导垫圈的驱动涡轮之间的固定铆钉通过,尤其是在扭转缓冲器意于布置在包括这样的涡轮的扭矩转换器的下游的假设中。凸缘具有面向引导垫圈的面和背对引导垫圈的表面,面向引导垫圈的面包括与固定孔中每个相面对的垂直于回转轴线的平面焊接部分,背对引导垫圈的表面包括在固定孔和所述平面焊接部分的轴向延长部中的垂直于回转轴线的平面检验部分。由此,在将扭转缓冲器组装在涡轮上期间,能够将铆钉插入到固定孔中,与凸缘的平面焊接部分接触,然后例如通过电容器放电而将铆钉焊接到凸缘,以永久性地联结涡轮、引导垫圈和毂。在焊接操作之后,可以通过将探测器放置在检验部分上使用超声波执行对焊接连接质量的检验。

在组装到涡轮之前,扭转缓冲器构成相结合的组件。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可以设置使得引导垫圈和毂套箍到彼此。还可以设置引导垫圈和毂之间在分度凸起部处的受力组装。毂和引导垫圈可以设置有互锁凸起部,以在组装到涡轮之前稳固连接。

替代地,可以带有功能性安装间隙地组装引导垫圈和毂,该功能性安装间隙尤其是围绕回转轴线的在角度上的的功能性安装间隙和/或平行于回转轴线的轴向的功能性安装间隙,同时如有必要设置角分度凸起部以限制功能性角度间隙和/或设置轴向分度凸起部以限制限制功能性轴向间隙。由此,限定毂和引导垫圈之间的预定位,以使得扭转缓冲器在该假设中在其固定到涡轮之前也构成相结合的子组件。角分度凸起部可以尤其包括设置在止挡件上的分度舌部,其与在引导垫圈上形成的扁平部协作。轴向分度凸起部可以由引导垫圈和与引导垫圈联结的、并体现为正向和反向止挡面中的至少一个的止挡件构成,毂包括如上所述的插在止挡件和引导垫圈之间的空间中的凸缘。根据该实施方式,仅仅在凸缘、引导垫圈和引导垫圈的驱动涡轮被如上所述地焊接时,才发生毂永久性地固定到引导垫圈。

针对将扭转缓冲器固定到扭矩转换器的涡轮而描述的内容也类似地适用于将扭转缓冲器固定到上游或下游的其它构件。由此限定的扭转缓冲器可由此例如集成到双飞轮缓冲器、或构成具有长行程的缓冲器的级,辐板或引导垫圈构成定相垫圈。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扭转缓冲器的分解等轴视图;

图2是图1的扭转缓冲器的一部分的等轴视图,扭转缓冲器的一个引导垫圈已经被省略;

图3是图1的扭转缓冲器的剖切等轴视图;

图4是在图1的扭转缓冲器的中位参考位置中,缓冲器的辐板的容置窗口的细节的正视图;

图5是在图1的扭转缓冲器的在中位参考位置和正向行程终止位置之间的第一中间位置中,缓冲器的辐板的容置窗口的细节的正视图;

图6是在图1的扭转缓冲器的在中位参考位置和正向行程终止位置之间的第二中间位置中,缓冲器的辐板的容置窗口的细节的正视图;

图7是在正向行程终止位置中,图1的扭转缓冲器的辐板的容置窗口的细节的正视图;

图8是图1的扭转缓冲器的一部分的局部正视图;

图9是沿着图8的剖切平面ix的半截面;

图10是沿着图8的剖切平面x的半截面;

图11是沿着图8的剖切平面xi的半截面;

为了更加清楚,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元件由相同的参考标记标出。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3中示出了扭转缓冲器10,其围绕回转轴线100旋转并包括旋转初级构件12、围绕回转轴线并相对于初级构件12旋转的次级构件14、和在初级构件12与次级构件14之间周向定位的弹簧16、18。

在此,初级构件12包括沿着回转轴线100彼此远离的两个引导垫圈20、22,且这两个引导垫圈20、22通过形成在垫圈中的一个垫圈20上的附接柱24彼此联结,附接柱24被设置为穿入为此设置在另一垫圈22中的孔口26中。在所考虑的应用中,缓冲器10意于集成到扭矩转换器。为此,扭矩转换器的涡轮的毂28套箍到垫圈中的一个垫圈22中。至于另一垫圈20则意于固定到带槽毂30,该带槽毂30构成用于锁定扭矩转换器的离合器的输出元件。引导垫圈20、22的内部面形成呈圆弧状的凹部32,凹部32限定用于弹簧16、18的容置部,并通过添置的止挡件34两两分隔开,添置的止挡件34通过铆钉36固定到引导垫圈20、22。

至于次级构件14则包括定位在引导垫圈20、22之间的辐板38、套箍到辐板38中的并意于安装在分级变速箱的输入轴上的次级毂40。

辐板38设置有用于容置弹簧16、18的容置窗口42。每个窗口42具有径向地面向内的大致呈圆弧状的外壁42.1、径向地面向外且面对外壁42.1的内壁42.2和两个侧向壁42.3、42.4,在接下来将参照转换器10的旋转的任意正向方向200将这两个侧向壁称为正向侧向壁和反向侧向壁,该正向方向200例如对应于车辆(转换器10意于安置在该车辆中)的向前行驶。

弹簧16、18成对地安装在容置窗口42中,被侧向地引导到引导垫圈20、22的凹部中,每个对包括外部主弹簧16和内部辅助弹簧18。主弹簧和辅助弹簧是空载直螺旋弹簧,即带有直的螺旋轴线。辅助弹簧18和主弹簧16具有相反的螺旋方向,以避免辅助弹簧18的线圈和主弹簧16的线圈之间的非受控的干扰。如有必要,辅助弹簧18在空载时比主弹簧16更短。

在图4至7中,示出了在扭转缓冲器10的各个位置中的主弹簧16之一的外廓尺寸。在这些图中,正向方向200对应于顺时针方向。主弹簧16具有端部线圈16.1、16.2,其被加工为限定平面支承面,此外,端部线圈16.1、16.2在插入窗口42中之前的空载状态下是平行的。在图4中,扭转缓冲器10处于中位参考位置中,在该中位参考位置中,主弹簧的端部线圈16.1、16.2与窗口的凹面外壁42.1接触(图4中的点e1、e2),而主弹簧16的一个或两个中间线圈16.3与窗口的内壁42.2接触(图4中的点i0)。窗口16的几何形状使得点e1、e2和i0将挠曲强加给主弹簧16,主弹簧16带有面向回转轴线100的凹度地弯曲。尽管在图4中不怎么能看到,该弯曲对应于在主弹簧的支承面之间的大于7°的角度,在实施变型中,该角度可以例如在5°至12°的范围内变化。替代地,可以以距离c来表征弯曲,该距离c在垂直于回转轴线100的平面中在中间线圈16.3和一条线之间测得,该线对应于端部线圈16.1的内径向端部和端部线圈16.2的内径向端部之间拉直的弦。该弦的长度标记为l,c/l比优选地在4%至11%范围内。在实践中,c为约1mm,优选地在0.8mm至2mm范围内。

在图4中还可以看到围着主弹簧16的两个止挡件34,一个止挡件具有所谓的正向止挡面34.1(沿着正向方向在弹簧前面),且另一止挡件具有所谓的反向止挡面16.2(沿着正向方向在弹簧后面)。在图4的中位参考位置中,且纯粹以可选的方式,主弹簧16的端部线圈16.1、16.2可以局部地支承抵靠正向止挡面34.1(在图4中的参考点i1处)和反向止挡面34.2(在图4中的参考点i2处)。替代地,可以设置在中位位置中的主弹簧16仅与辐板的窗口42的壁接触。

在图5中示出扭转缓冲器10的中间过渡位置,其对应于引导垫圈20相对于辐板38沿顺时针方向200的旋转。在该中间过渡位置中,主弹簧16保持与窗口42的内壁42.1接触,接触点i'0已经相对于中位位置i0沿着内壁42.2的凸面部分42.20滑动。主弹簧16此外还具有四个接触点:与反向止挡面38.2的接触点(点i'2)、与窗口的沿正向方向的端部壁的接触点(点i'2)、以及与外壁的接触点(点e1'和e2')。图5的位置在这样的意义上是过渡位置:该位置对应于弹簧16和内壁42.2之间的分离极限。在引导垫圈20和辐板38之间的扭矩增大并引起引导垫圈20相对于辐板38沿着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角度的增大时,主弹簧16失去与窗口42的内壁42.2的接触,如在图6中所示,主弹簧16的位置因此由四个接触点限定:与反向止挡面的接触点(点i”2)、与窗口的沿正向方向的端部壁的接触点(点i”1)和与外壁的接触点(e1”和e2”)。当扭矩继续增大时,引导垫圈20相对于辐板38的旋转继续直至达到在图7中所示的行程终止位置,在该行程终止位置中,反向止挡面34.2平行于窗口42的沿正向方向的端部壁42.3,主弹簧16的线圈则邻接、或在设置过扭矩止挡件的情况下接近于邻接,端部线圈16.1、16.2平面接触抵靠端部壁42.3和反向止挡面34.2。在该位置中,端部壁42.3和反向止挡面34.2位于穿过回转轴线的径向平面的两侧的相等距离处并平行于该径向平面,或以误差为2°、优选地以误差为1°的方式大致是平行的。

对于在图4的中位参考位置和图5的过渡位置之间的位置,由于中间部分16.3与窗口42的壁42.2的接触,主弹簧16不以最优的方式运作。该接触使得弹簧的一部分失去作用,这影响了弹簧的刚度。此外,摩擦在运行中引起滞后效应。但这些缺陷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些缺陷对应于小扭矩范围。对于更大的扭矩(其对应于图6和7的位置),主弹簧沿着其轴线以最佳的方式运行。

辅助弹簧18未在图4至7中示出。如前述的,该辅助弹簧在空载时优选地比主弹簧更短,以在主弹簧16还未与内壁42.2分离之前不干预。在图4和5之间的运作角范围中,辅助弹簧18被卡在仍弯曲的主弹簧16的内部。相反地,在图5和6的位置之间的运作角范围中与主弹簧16并行地,辅助弹簧18变得是起作用的。

为了本说明书的需求,图4至7示出了转换器的静态位置,即固定到辐板38的位置。在动态时,由于离心力造成的变形与弹簧16的静态变形叠加,这尤其会对主弹簧16增加了围绕回转轴线100的挠曲分量,这具有的效果在于有助于主弹簧16和窗口42的内壁42.2之间的进一步过早的分离,这对于减小滞后效应和减小在小扭矩时的刚度是有利的。

缓冲器沿反向方向的运行与借助于图4至7描述的沿正向方向的运行是对称的。

在图8至11中,示出了引导垫圈22和涡轮毂28之间的连接。涡轮毂28包括柱形套箍承载部28.1和凸缘28.2,凸缘28.2具有面向引导垫圈的面28.3和背对引导垫圈22而面向辐板38的面28.4。面28.4具有凸边,该凸边的轮廓在图9、10和11的剖切平面中变化。图9的剖切平面是窗口42的中位平面,其对应于主弹簧16和回转轴线100之间的最短距离。在该平面中,凸边具有倒角部28.5,其足以用于允许主弹簧16没有干扰地通过,这以便避免会能够最终导致碎屑或残屑的有害摩擦。至于图10的剖切平面则穿过孔22.1,孔22.1轴向地贯穿引导垫圈,并在垂直于回转轴线100的平面焊接表面部分28.6上敞开,该平面焊接表面部分设置在凸缘28.2上。在该剖切平面中,凸边仅仅包括一个受限制的倒角部28.7,这一方面是因为主弹簧16的定位允许这样,另一方面是因为该限制允许在焊接平面部分28.6的背面保留检验表面部分28.8。图11的剖切平面对止挡件34进行剖切,并允许使面28.4的凸边上的扁平部28.9显现,在该扁平部28.9上定位有为此设置在止挡件34上的锁定舌部34.3。

该布置允许在将涡轮毂28固定到扭矩转换器的涡轮之前将涡轮毂28集成到扭矩缓冲器10,这允许分两个不同的阶段进行组装,且如有必要,在两个不同的地点进行组装。在组装扭转缓冲器10期间,涡轮毂28相对于引导垫圈22在角度上定位,然后套箍到引导垫圈22中。止挡件34然后被铆接到引导垫圈22,这同时在旋转和平移方面锁定和稳固涡轮毂28和引导垫圈22之间的连接。在之后在图9至11中从左侧组装扭矩转换器(未示出)期间,固定铆钉插入孔22.1中并通过电容器放电或任何其它方式焊接到涡轮毂28的凸缘28.2的焊接表面部分28.6。然后可以通过超声波从铆钉的头部起执行对这些焊接的检验。为此重要的是,位于孔22.1的轴向延长部中和铆钉的轴线中的检验表面部分28.8是平面的,与焊接表面部分28.6平行并不具有倒角,以避免对超声波检验测量值的不良读取。

上述在图中示出的例子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给出。

根据一种变型,可以设置涡轮毂28的柱形承载部28.1不是套箍承载部,而是能够带有功能性间隙地安装到引导垫圈22中。在组装扭转缓冲器10期间,涡轮毂28被插入并在角度上定位在引导垫圈22中。止挡件34然后铆接到引导垫圈22,这同时在旋转和平移方面限制了涡轮毂28与引导垫圈22之间的行程:面28.4的凸边上的扁平部28.9与设置在止挡件34上的锁定舌部34.3协作,以确保涡轮毂28和引导垫圈22之间的角分度,而涡轮毂28的凸缘28.2被轴向地保持在由止挡件34和引导垫圈22界定的空间中。扁平部28.9和锁定舌部34.3形成分度凸起部。

其它变型是可以设想的。主弹簧、窗口和相关联的止挡件对的数量优选地大于或等于两个,但是可以增加到三个以上,尤其是在缓冲器的直径增大的情况下。止挡件可以直接形成在引导垫圈的主体上或引导垫圈中的一个的主体上。扭转缓冲器可仅仅具有一个引导垫圈。扭矩的输入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引导垫圈或通过辐板无差别地执行。如有必要,可以在引导垫圈和辐板之间设置摩擦垫,以避免缓冲器的共振。扭转缓冲器可以集成到运动学传动链中的不同位置,例如集成到干式离合器上游的双飞轮缓冲器、或集成到两级式具有长行程的缓冲器(其带有中间定相垫圈,该中间定相垫圈通过两组弹簧旋转地悬浮在初级和次级之间)。在该后一种假设中,可以根据本发明构建两个级中的一个或另一个、或构建所述两个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