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11867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变速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变速箱,具体是一种由低速变高速的变速箱。



背景技术:

在变速箱的应用领域中,我们一般都是通过电动机和气动机来转换变速箱里的齿轮变速由高速变成低速。在机械领域中如果用低速带高速则需要通过电动机带减速器来带动,这样在能量守恒的运动中意义不大,就目前气动机做到这一点也是有限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由低速变高速的变速箱。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变速箱,包括气动推动部分和配重调节部分,气动推动部分通过中心轴与配重调节部分连接,其中:

所述气动推动部分包括固定盘、气缸、配重件、直线滑槽、快速控制阀、慢速控制阀和行程开关,配重件固定在直线滑槽上,并与气缸连接,气缸设置在固定盘内,固定盘固定在中心轴上,气缸通过气管分别与慢速控制阀、快速控制阀连接,慢速控制阀与快速控制阀通过气管连接,气管还与行程开关连接,行程开关通过进气转换头与中心轴的进气道连接;

所述配重调节部分包括固定盘、配重件、轴承、直线滑槽、拉簧、行程控制件、缓冲弹簧、滑杆和导向伸出轨道,固定盘安装在中心轴上,其内设置有配重件,轴承固定在配重件的弧形端,配重件固定在直线滑槽上,拉簧连接在配重件宽边直线端,缓冲弹簧套在滑杆上,滑杆的一端通过定位件固定在配重件上,滑杆另一端与行程控制件连接,导向伸出轨道固定在固定盘上。

所述气动推动部分还包括连接件和固定座,该连接件通过密封圈与中心轴的进气道对接,连接件通过弹簧卡在固定座内,固定座外部通过定位件固定。

所述固定盘内设置行程控制轨道,行程开关通过接触行程控制轨道以控制快速控制阀和慢速控制阀的开启时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在空气压机的气体压缩前端安装一个变速箱可节省能源。(2)在本变速箱的后端安装一台发电机,可为发电机提供动力源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气动推动部分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气动推动部分内部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气动推动部分内部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配重调节部分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配重调节部分内部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配重调节部分内部结构图。

图中,1.第一固定盘2.第一配重件3.第一行程开关4.第一气缸5.第二固定盘6.第一进气转接头7.第一直线滑槽8.第一快速控制阀11.第二慢速控制阀12.第二气缸13.第二配重件14.第二快速控制阀15.第一慢速控制阀16.第二行程开关18.第二直线滑槽19.第二进气转接头27.第一行程控制轨道29.第四配重件30.第四直线滑槽31.第四快速控制阀32.第四行程开关33.第三气缸34.第三慢速控制阀35.第四进气转接头36.第三固定盘37.第三进气转接头38.第四气缸39.第三配重件45.第三快速控制阀46.第四固定盘47.第二行程控制轨道48.第三直线滑槽49.第三行程开关52.连接件53.固定座54.第四慢速控制阀56.第二缓冲弹簧57.第六配重件固定盘58.第五配重件59.第二导向伸出轨道60.第一导向伸出轨道61.第二滑杆62.第二拉簧63.第一行程控制件64.第一拉簧66.第二行程控制件67.第一滑杆68.第一缓冲弹簧69.第一轴承70.第五固定盘71.第二轴承72.第六直线滑槽74.第五直线滑槽75.第三轴承77.第四行程控制件78.第三拉簧79.第四滑杆80.第四导向伸出轨道81.第四拉簧82.第四轴承83.第七配重件84.第三滑杆85.第六固定盘86.第六直线滑槽87.第三导向伸出轨道88.第八直线滑槽89.第八配重件91.第三缓冲弹簧92.第四缓冲弹簧93.第三行程控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7所示,变速箱,包括气动推动部分、配重调节部分,所述气动推动部分与配重调节部分通过中心轴25连接。

所述气动推动部分包括第一固定盘1、第一气缸4、第一配重件2、第一直线滑槽7、第一快速控制阀8、第一慢速控制阀15、第一行程开关3、第一进气转接头6、第二固定盘5、第一行程控制轨道27、第二气缸12、第二配重件13、第二直线滑槽18、第二快速控制阀14、第二慢速控制阀11、第二行程开关16、第二进气转接头19、第三固定盘36、第三气缸33、第三配重件39、第三直线滑槽48、第三快速控制阀45、第三慢速控制阀34、第三行程开关49、第三进气转接头37、第四固定盘46、第二行程控制轨道47、第四气缸38、第四配重件29、第四直线滑槽30、第四快速控制阀31、第四慢速控制阀54、第四行程开关32、第四进气转接头35、固定座53、连接件52;

所述第一配重件2与第一气缸4连接,第一配重件2固定在第一直线滑槽7内,第一气缸4设置在第一固定盘1内,第一固定盘1固定在中心轴25上,第一气缸4通过第一气管20连接第一慢速控制阀15及通过第二气管9连接第一快速控制阀8,第一慢速控制阀15与第一快速控制阀8通过第三气管24连接,第三气管24同时连接第一行程开关3,第一行程开关3通过连接第一进气转接头6接入中心轴25内的进气道10;

所述第二配重件13与第二气缸12连接,第二配重件13固定在第二直线滑槽18内,第二气缸12设置在第一固定盘1内,第二气缸12通过第四气管21连接第二慢速控制阀11及通过第五气管22连接第二快速控制阀14,第二慢速控制阀11与第二快速控制阀14通过第六气管17连接,第六气管17同时连接第二行程开关16,第二行程开关16通过连接第二进气转接头19接入中心轴25内的进气道10;

所述第三配重件39与第三气缸33连接,第三配重件39固定在第三直线滑槽48内,第三气缸33设置在第三固定盘36内,第三固定盘36固定在中心轴25上,第三气缸33通过第七气管44连接第三慢速控制阀15及通过第八气管42连接第三快速控制阀34,第三慢速控制阀34与第三快速控制阀45通过第九气管40连接,第九气管40同时连接第三行程开关49,第三行程开关49通过连接第三进气转接头37接入中心轴25内的进气道10;

所述第四配重件29与第四气缸30连接,第四配重件29固定在第四直线滑槽30内,第四气缸38设置在第三固定盘36内,第四气缸38通过第十气管41连接第四慢速控制阀54及通过第十一气管28连接第四快速控制阀31,第四慢速控制阀54与第四快速控制阀31通过第十一气管43连接,第十一气管43同时连接第四行程开关32,第四行程开关32通过连接第四进气转接头35接入中心轴25内的进气道10;

所述连接件52通过密封圈与进气孔10的右端对接,连接件52通过弹簧卡在固定座53内,固定座53外部通过定位件固定。

所述配重调节部分包括第五固定盘70、第五配重件58、第一轴承69、第五直线滑槽74、第一拉簧64、第一行程控制件63、第一缓冲弹簧68、第一滑杆67、第一导向伸出轨道60、第六配重件57、第二轴承71、第六直线滑槽72、第二拉簧62、第二行程控制件66、第二缓冲弹簧56、第二滑杆61、第二导向伸出轨道59、第六固定盘85、第七配重件83、第三轴承75、第六直线滑槽86、第三拉簧78、第三行程控制件93、第三缓冲弹簧91、第三滑杆84、第三导向伸出轨道87、第八配重件89、第四轴承82、第八直线滑槽88、第四拉簧81、第四行程控制件77、第四缓冲弹簧92、第四滑杆79、第四导向伸出轨道80;

所述第五固定盘70安装在中心轴25上,第五固定盘70内设置有第五配重件58,第一轴承69固定在第五配重件58的弧形端,第五配重件58固定在第五直线滑槽74上,第一拉簧64连接在第五配重件58宽边直线端,第一缓冲弹簧68套在第一滑杆67上,第一滑杆67的一端通过定位件固定在第五配重件58上,第一滑杆67另一端连接第一行程控制件63,第一导向伸出轨道60固定在第五固定盘70上;

第五固定盘70内设置有第六配重件57,第二轴承71固定在第六配重件57的弧形端,第六配重件57固定在第六直线滑槽72上,第二拉簧62连接在第六配重件57宽边直线端,第二缓冲弹簧56套在第二滑杆61上,第二滑杆61的一端通过定位件固定在第五固定盘70上,第二滑杆61另一端连接第二行程控制件66和第六配重件57,第二导向伸出轨道59固定在第五固定盘70上;

所述第六固定盘85安装在中心轴25上,第六固定盘85内设置有第七配重件83,第三轴承75固定在第七配重件83的弧形端,第七配重件83固定在第六直线滑槽86上,第三拉簧78连接在第七配重件83宽边直线端,第三缓冲弹簧91套在第三滑杆84上,第三滑杆84的一端通过定位件固定在第六固定盘85上,第三滑杆84另一端连接第三行程控制件93和第七配重件83,第三导向伸出轨道87固定在第六固定盘85上;

第六固定盘85内设置有第八配重件89,第四轴承82固定在第八配重件89的弧形端,第八配重件89固定在第八直线滑槽88上,第四拉簧81连接在第八配重件89宽边直线端,第四缓冲弹簧92套在第四滑杆79上,第四滑杆79的一端通过定位件固定在第八配重件89上,第四滑杆79另一端连接第四行程控制件77,第四导向伸出轨道80固定在第六固定盘85上。

所述第一行程控制轨道27设置在第二固定盘5内,第一行程开关3通过接触第一行程控制轨道27以控制第一快速控制阀8和第一慢速控制阀15的开启时间;第二行程开关16通过接触第一行程控制轨道27控制第二快速控制阀14和第二慢速控制阀11的开启时间;

所述第二行程控制轨道47设置在第四固定盘46内,第三行程开关49通过接触第二行程控制轨道47以控制第三快速控制阀45和第三慢速控制阀34的开启时间;第四行程开关32通过接触第二行程控制轨道47控制第四快速控制阀31和第四慢速控制阀54的开启时间。

变速箱的工作过程:由空气压缩机提供动力源,把配重件由固定盘圆心向外推出,使固定盘在重力和自然引力的作用下失掉平衡向下运动,当配重件运动到垂直位置时气缸把配重件向固定盘中心收缩,由此使固定盘在重力杠杆的作用下循环运动。配重调节部分在气动运动的推动下运动,其运动的方向和推动固定盘运动方向一致,主要给后端提供力源配重,该配重由固定盘的中心向外离心运动,运动到垂直位置时由导向轨道向固定盘中心运动,使之产生重力失衡。配重部分可根据所做产品的需求添加多个组合来达到设计要求,配重部分后端连接齿轮,齿轮根据产品的转速需要变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