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系统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2909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系统及汽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在油冷电机一体化动力系统中,减速器与电机共用润滑油液。在减速器工作时,齿轮传动产生的铁屑会被润滑油液直接带入电机的润滑油道,从而加速发动机的磨损,造成油路堵塞。从而对电机的冷却润滑产生影响:一方面,这些杂质(铁屑)会加速零部件的磨损,产生腐蚀或咬死运动件,从而影响电机性能;另一方面,电机中的转子在高速运转的情况下,如果杂质积聚过多,也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系统及汽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有效滤除动力系统中润滑油液中的杂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系统,包括:

电机装置,包括电机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内的电机,其中所述电机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油口;

减速器装置,包括减速器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减速器壳体内的减速器,其中所述减速器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出油口;所述减速器壳体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油液流通的第一油道,其中所述第一油道通过所述第一出油口与所述减速器壳体的外部连通;

开设有第二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的滤清器,所述滤清器设置于所述减速器壳体的外部,其中所述第二进油口与所述第一出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油口通过一油泵与所述第一进油口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滤清器包括:

滤芯;

与所述滤芯相抵接的滤座,且所述滤座上开设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

滤清器壳体,所述滤清器壳体包括第一端盖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盖固定连接的第二端盖;其中所述第二进油口和所述第二出油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上;

其中,所述滤芯与所述滤座位于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所述滤座与所述第一端盖之间形成为进油腔,所述滤座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形成为过滤腔,所述滤芯位于所述过滤腔内,且与所述第二端盖固定连接;

所述进油腔与所述第二进油口相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过滤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油口通过出油通道与所述第二开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滤清器还包括:

呈中空的弹簧支架,所述弹簧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孔内;

弹簧,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盖相抵接,第二端与所述弹簧支架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出油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所述第二开孔之间的第一密封垫圈。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二端盖为一体成型的。

优选地,所述滤芯为毛毡滤芯。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油口设置于所述减速器壳体的底板上;

所述滤清器固定于所述底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油口与所述第二进油口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圈。

优选地,所述滤清器的第二出油口通过一阀块与所述油泵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电机壳体与所述油泵的连接位置处设有一喷淋头。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动力系统。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方案中的动力系统,通过设置一连通减速器壳体的第一出油口和电机壳体的第一进油口的滤清器,将减速器壳体内流出的润滑油液进行过滤,滤除油液中的铁屑等杂质后,再注入电机壳体内,从而对电机起到冷却和润滑的作用,防止润滑油液携带的杂质影响电机性能。此外,滤清器设置于减速器壳体的外部,便于更换和拆卸,有利于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系统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滤清器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机装置;

11、电机;

2、减速器装置;

21、减速器壳体;

22、减速器;

3、滤清器;

31、第一端盖;

311、第二进油口;

312、第二出油口

32、第二端盖;

33、滤芯;

34、滤座;

341、第一开孔;

342、第二开孔;

35、第一密封垫圈;

36、弹簧支架;

37、弹簧;

38、第二密封垫圈;

4、油泵;

5、阀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系统,包括:电机装置1、减速器装置2以及开设有第二进油口311和第二出油口312的滤清器3。

其中,电机装置1包括电机壳体以及设置于电机壳体内的电机11,其中电机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油口。

减速器装置2包括减速器壳体21以及设置于减速器壳体21内的减速器22,其中减速器壳体21上开设有第一出油口;减速器壳体21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油液流通的第一油道,其中第一油道通过第一出油口与减速器壳体21的外部连通。

开设有第二进油口311和第二出油口312的滤清器3,滤清器3设置于减速器壳体21的外部,其中第二进油口311与第一出油口相连通;第二出油口312通过一油泵4与第一进油口相连通。

该实施例中,滤清器3连通减速器壳体21的第一出油口和电机壳体的第一进油口,用于将减速器壳体21内流出的润滑油液进行过滤,滤除润滑油液中的铁屑等杂质后,再通过油泵4注入电机壳体内,从而对电机11进行冷却和润滑,并防止润滑油液携带的杂质影响电机11性能。

具体的,第一出油口设置于减速器壳体21的底板上;滤清器3固定于减速器壳体21的底板上。其中,第一出油口与第二进油口311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圈38。

该实施例中,滤清器3设置于减速器壳体21的外部,并固定于减速器壳体21底板上,以便于滤清器3的拆卸和更换,避免在更换滤清器3时拆卸减速器壳体21,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地,减速器壳体21的底板上的第一出油口与滤清器3上的第二进油口311直接对接,而无需通过油管连接,有利于空间布局,提高了动力系统的整机紧凑性能,结构的简单化,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的,滤清器3固定于减速器壳体21的底板上时,第一出油口与第二进油口311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圈38,以提高滤清器3与减速器壳体21的连接位置处的密封性能,防止漏油,提高了动力系统的安全性能。

参见图3,滤清器3包括:滤芯33、与滤芯33相抵接的滤座34以及滤清器壳体。

其中,滤座34上开设有第一开孔341和第二开孔342。

滤清器壳体包括第一端盖31以及与第一端盖31固定连接的第二端盖32;其中第二进油口311和第二出油口312设置于第一端盖31上。具体的,第一端盖31与第二端盖3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有利于提高滤清器3的强度性能。

其中,滤芯33与滤座34位于第一端盖31与第二端盖32之间,滤座34与第一端盖31之间形成为进油腔,滤座34与第二端盖32之间形成为过滤腔,滤芯33位于过滤腔内,且与第二端盖32固定连接。

进油腔与第二进油口311相连通,并通过第一开孔341与过滤腔相连通,第二出油口312通过出油通道与第二开孔342连通。

该实施例中,设置于滤清器壳体内的滤座34将滤清器3壳体的内部隔离为:容置有滤芯33的过滤腔以及一进油腔。减速器壳体21内的润滑油液经由第二进油口311流入进油腔内,并通过滤座34上的第一开孔341流入过滤腔。经滤芯33过滤后的润滑油液在油泵4的作用下,通过出油通道并注入电机壳体内。其中,滤座34压设于滤芯33上,以防止润滑油液在过滤腔内窜流,提高滤芯33的过滤效果。

具体的,上述出油通道可以是一连通第二出油口312和第二开孔342的油管,所述油管穿过所述进油腔,且所述油管的内部与所述进油腔之间通过油管壁相隔离。其中,出油通道包括设置于第二出油口312与第二开孔342之间的第一密封垫圈35,第一密封垫圈35有利于提高出油通道与进油腔之间的密封性能,防止出油通道泄露导致过滤效果降低。

具体的,滤芯33为毛毡滤芯。毛毡滤芯属于纵深过滤材料,可以在滤芯内部捕获尺寸细小的杂质,过滤润滑油液中的细小铁屑,有利于提高过滤效果,在电机壳体内获得更为洁净的润滑油液。

进一步地,滤清器3还包括:呈中空的弹簧支架36和弹簧37。

其中,弹簧支架36设置于第一开孔341内;弹簧37的第一端与第一端盖31相抵接,弹簧37的第二端与弹簧支架36相抵接。

该实施例中,设置于滤座34的第一开孔341内的弹簧支架36,提供了弹簧37与滤座34之间的连接点,并且弹簧支架36呈中空结构,保证进油腔与过滤腔之间的连通。弹簧37设置于滤座34与第一端盖31之间,这样在弹簧37的弹性作用下,滤座34压设于滤芯33上,以防止润滑油液在过滤腔内窜流,提高滤芯33的过滤效果。

其中,滤清器3的第二出油口312通过一阀块5与油泵4相连通。

具体的,滤清器3的第二出油口312通过一管道与阀块5相连通,油泵4也通过一管道与阀块5相连通,阀块5起到了改变油液流向的作用,从而使得润滑油液可以循环使用。

其中,电机壳体与油泵4的连接位置处设有一喷淋头。

具体的,电机壳体与油泵4的连接处设置有喷淋头,经滤清器3过滤后的润滑油液,通过阀块5的分配作用将润滑油液输送到喷淋头,再由喷淋头将润滑油液喷洒到电机11的定子和转子上,以对其进行润滑和冷却。然后润滑油液从电机壳体内再流入减速器壳体21内进行下一循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动力系统。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动力系统中设置一连通减速器壳体21的第一出油口和电机壳体的第一进油口的滤清器3,将减速器壳体21内流出的润滑油液进行过滤,滤除油液中的铁屑等杂质后,再注入电机壳体内,从而对电机11起到冷却和润滑的作用,防止润滑油液携带的杂质影响电机11性能,进而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此外,滤清器3设置于减速器壳体21的外部,便于更换和拆卸,有利于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