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保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7417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保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保压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消费性电子品的移动终端正在向小型化、超薄化发展,用户亦对移动终端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用户所希望的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更大、边框更窄甚或没有边框的要求,业内通常采用tp点胶工艺将移动终端的屏幕粘接在移动终端上,如此使得微小的连接区域即可以满足手机本体和手机屏幕的粘接力。

在通过上述方法将移动终端的屏幕粘接在移动终端本体上时,由于胶水的特性,在粘接后需要较长时间的保压来保证胶水的粘接效果。根据胶水的类型,通常快干胶需要保压2小时以上,而普通的慢干胶通常需要8小时以上。目前虽然出现有对产品进行保压的保压治具,但是如何将之投入流水线批量生产并保证各产品的保压时间,目前尚无良好的解决方案。

为此,有必要对点胶后的手机半成品进行保压并进行保压时间管理的全自动保压设备,满足批量流水线生产需求并保证产品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点胶后的手机半成品进行保压并进行保压时间管理的全自动保压设备,满足批量流水线生产需求并保证产品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保压设备,用于对手机半成品进行压合保压,所述全自动保压设备包括送料装置、自动保压装置、及卸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用于将手机半成品装载入保压治具中,并将装载于保压治具内的手机半成品堆垛后经由送料传送带移送至所述自动保压装置内;所述卸料装置通过卸料传送带接收保压完毕的堆垛手机半成品并将之取出保压治具;所述自动保压装置具有保压通道,设置于所述自动保压装置内的保压传送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送料传送带、所述卸料传送带相对接,以驱动装载于保压治具内的手机半成品依次通过所述保压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保压设备,送料装置对装载于保压治具内的手机半成品进行堆垛并上料至自动保压装置,卸料装置接收自动保压装置内达到预计保压时间的堆垛手机半成品,从而使得在手机半成品需要耗时较长的保压时间内,通过堆垛的方式装载于自动保压装置内,并通过保压传送带于送料传送带、卸料传送带相对接,以使得自动保压装置内装载于保压治具内的手机半成品先进先出、实现流水线作业。更通过调整装载于自动保压装置内的手机半成品的数量方便地调整对手机半成品的保压时间。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保压设备,其结构简单且能够实现手机半成品保压的流水线作业。

较佳的,所述保压通道包括上通道和下通道;所述送料装置和所述卸料装置分别对应所述保压通道设置有堆垛升降台,所述送料传送带和/或所述卸料传送带分别在对应的所述堆垛升降台驱动下向上移动与设置于所述上通道的所述保压传送带相对接,或向下移动与设置于所述下通道的所述保压传送带相对接。

具体的,所述堆垛升降台还连接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设置于所述送料传送带和/或所述卸料传送带上方。

具体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呈垂直于手机半成品移送方向设置的调整杆和若干个呈平行于手机半成品移送方向且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调整杆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驱动所述导向杆沿保压治具传送方向移动的导向驱动件。

较佳的,所述全自动保压设备内还设置有治具回流通道,所述治具回流通道穿过所述送料装置、所述自动保压装置、及所述卸料装置,且所述治具回流通道位于所述下通道下方。

具体的,所述送料装置内对应设置有治具升降机构,以将通过所述治具回流通道回流的保压治具向上提升;所述卸料装置内对应设置有治具升降机构,以将取出半成品之后的保压治具移动至所述治具回流通道。

具体的,所述治具回流通道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送料装置内的第一回流通道、设置于所述自动保压装置内的第二回流通道、及设置于所述卸料装置内的第三回流通道;所述第一回流通道、所述第二回流通道、及所述第三回流通道依次对接形成所述治具回流通道。

较佳的,所述送料装置还包括用于对所述送料传送带上料的堆垛送料机构,所述堆垛送料机构包括呈垂直于所述送料传送带传送方向设置的上料龙门架和沿所述上料龙门架滑动的送料夹头。

较佳的,所述卸料装置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卸料传送带下料的下料取放机构,所述下料取放机构包括呈垂直于所述卸料传送带传送方向设置的下料龙门架和沿所述下料龙门架滑动的下料机械手。

具体的,所述送料装置和所述卸料装置分别设置有扫码机构,通过两所述扫码机构分别对进出所述自动保压装置的保压治具进行扫码,以管理手机半成品的保压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全自动保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自动保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送料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送料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堆垛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堆垛升降机台和送料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上料扫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治具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卸料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卸料装置的俯视图。

图11为堆垛升降台和卸料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堆垛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下料扫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回流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保压设备,用于对手机半成品进行压合保压,以保证手机屏幕和手机本体达到要求的连接强度。如图1所示,全自动保压设备包括送料装置100、自动保压装置200、及卸料装置300。其中,送料装置100用于将手机半成品装载入保压治具a00内,并将装载于保压治具a00内的手机半成品堆垛后经由送料传送带150移送至自动保压装置200内;卸料装置300通过卸料传送带350接收保压完毕的堆垛手机半成品并将之取出保压治具a00;如图2所示,自动保压装置200具有保压通道220,设置于自动保压装置200内的保压传送带210的两端分别与送料传送带150、卸料传送带350相对接,以驱动堆垛的装载于保压治具a00内的手机半成品依次通过保压通道220。结合图3-图14所示,更具体的: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保压设备,其送料装置100、自动保压装置200、及卸料装置300呈线性排列;其中,送料装置100内设置有送料传送带150、自动保压装置200内设置有保压传送带210、卸料装置300内设置有卸料传送带350;送料传送带150、保压传送带210、及卸料传送带350相对接,以使得手机半成品依次通过送料传送带150、保压传送带210、及卸料传送带350。由于自动保压装置200内堆垛有数量较多的装载于保压治具a00内的手机半成品,从而使得通过自动保压装置200耗时较长,被上料至自动保压装置200内的装载于保压治具a00内的手机半成品需要保持保压状态较长时间后,才会经由卸料装置300卸料保压治具a00,被保压治具a00保压的手机半成品能够达到预期的保压时间,从而实现保压工序的流水线作业。

可以理解的,对于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保压设备,每个装载于保压治具a00内的手机半成品被送料装置100或卸料装置300完成送料或卸料的时间与承载于自动保压装置200内的手机半成品的数量之乘积,即为手机半成品的保压时间。因此,为保证手机半成品的保压时间,自动保压装置200内需要承载较多的手机半成品,而对此存在一矛盾:为使得自动保压装置200内承载较多的手机半成品延长保压时间,手机半成品的堆垛高度应当较高,但随着装载于保压治具a00内的手机半成品的堆垛高度的提升,其不稳定性因素大幅提升。为解决该矛盾,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保压设备,于自动保压装置200内的保压通道220设置为上通道221和下通道222,通过双层通道结构分别堆垛的装载于保压治具a00内的手机半成品,因而上通道221和下通道222内的堆垛高度均可以不会过高、保持在安全范围内。而为对应全自动保压设备的双层通道结构,送料装置100和卸料装置300亦需要具有相应的结构对其完成送料和卸料。

如图3-图8所示的送料装置100,包括送料机架110和设置于送料机架110的上料机构120、上料扫码机构130、堆垛送料机构140、送料传送带150、治具升降机构160、堆垛升降台170、及导向机构180。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上料机构120和送料传送带140沿送料装置100、自动保压装置200、及卸料装置300的设置方向线性排列,且上料机构120位于送料机架110上侧远离自动保压装置200的一侧、送料传送带140位于送料机架110上侧靠近自动保压装置200的一侧,上料机构120用于承接待加工的手机半成品并将手机半成品移送至装载工位a,而堆垛送料机构140设置于上料机构120和送料传送带150之间,用于将装载工位a处装载于保压治具a00内的手机半成品移送至送料传送带150处进行堆垛。送料传送带150设置于堆垛升降台170,并在堆垛升降台170的驱动下向上移动以与设置于上通道221内的保压传送带210相对接,以将送料传送带150处的堆垛的装载于保压治具a00内的手机半成品移送至上通道221内进行保压,或在堆垛升降台170的驱动下向下移动以与设置于下通道222内的保压传送带210相对接,以将送料传送带150处的堆垛的装载于保压治具a00内的手机半成品移送至下通道222内进行保压。

结合图3-图5所示,堆垛送料机构140包括龙门架和送料夹头144,其中,龙门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横向支撑梁141和两端分别连接至一横向支撑梁141并沿横向支撑梁141滑动的纵向梁142;送料夹头144可滑动地连接于纵向梁142,且送料夹头144通过竖向动力单元143相对纵向梁142竖向移动,如此使得送料夹头144可以相对送料机架110于立体空间内自由移动,以将装载工位a处的装载于保压治具a00内的手机半成品移动至送料传送带150处。

结合图3和图6所示,送料传送带150、堆垛升降台170、及导向机构180,其中送料传送带150与保压传送带210相对接,且送料传送带150和保压传送带210的传送方向相同、均将装载于保压治具a00内的手机半成品自送料装置100向自动保压装置200和卸料装置300的方向移动。

较佳的,导向机构180连接于堆垛升降台170,且导向机构180设置于送料传送带150上方。导向机构180包括呈垂直于手机半成品移送方向设置的调整杆181和驱动调整杆181向前移动以将堆垛手机半成品推向保压传送带210的导向驱动件182,当堆垛送料机构140对送料传送带150上堆垛上料至目标数量时,经由导向驱动件182驱动调整杆181以于堆垛的手机半成品上侧施加推力、与送料传送带150相配合,从而将堆垛的结构略有不稳的手机半成品平稳地移送至保压传送带210上。而堆垛升降台170固定设置于送料装置100,用于驱动送料传送带150及对应的导向机构180向上移动以使得送料传送带150与上通道221内的保压传送带210大致处于同一平面内并保持对接状态,或驱动送料传送带150及对应的导向机构180向下移动以使得送料传送带150与下通道222内的保压传送带210大致处于同一平面内并保持对接状态,用于对送料传送带150进行上下料的堆垛送料机构140的送料夹头144本就可以于竖直方向移动以对处于不同高度的送料传送带150进行上料,亦可以将送料传送带150保持在固定的高度位置上料完毕后,再行在堆垛升降台170的驱动下竖向移动至与上通道221或下通道222相对应的高度位置。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导向机构180还包括固定连接于调整杆181的前侧的若干个沿手机半成品移送方向设置的导向杆183,若干个导向杆183呈等间距的间隔设置,且任两相邻的导向杆183之间的距离与保压治具a00的尺寸相适配。该导向杆183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对上料中的装载于保压治具a00内的手机半成品进行辅助定位、使得堆垛结构较为稳固,另一方面在堆垛的手机半成品移送至保压传送带210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定位。

再请参阅图6所示,堆垛升降台170为固定设置于送料传送带150前后两侧的竖向支撑件171和驱动送料传送带150的竖向驱动件172,而导向机构180可以随送料传送带150竖向移动之外,优选的还可以相对送料传送带150于竖直方向内移动,从而使得导向机构180和送料传送带150之间的距离可以随堆垛的手机半成品的高度进行调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上述启示之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所示,可以很容易地得出实现该功能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加累述。

如图9-图13所示的卸料装置300,与送料装置100的结构大致相同,而各机构的设置方向相反。与送料装置100相对应的,卸料装置300包括卸料机架310和设置于卸料机构的下料机构320、下料扫码机构330、堆垛卸料机构340、卸料传送带350、治具升降机构350、堆垛升降台370、及导向机构380。其中,下料机构320和卸料传送带350沿送料装置100、自动保压装置200、及卸料装置300的设置方向线性排列,且下料机构320位于卸料机架310远离自动保压装置200的一侧、卸料传送带350位于卸料机架310上侧靠近自动保压装置200的一侧,卸料传送带350用于承接保压传送带210处保压完毕的装载于保压治具a00内的手机半成品,而堆垛卸料机构340用于将卸料传送带350处的手机半成品移送至卸载工位b,并将手机半成品取出保压治具a00,而下料机构用于将取出保压治具a00的手机半成品进行下料。可以理解的,卸料装置300同样包括用于驱动卸料传送带350对应上通道221和下通道222上下移动的堆垛升降台370。由于卸料装置300的结构与送料装置100大致相同,故在此不加累述。

与送料装置100的导向机构180相比,卸料装置300的导向机构380结构与之相同:导向机构380同样设置于卸料传送带350上方,导向机构380包括呈垂直于手机半成品移送方向设置的调整杆381、驱动调整杆381向前移动以定位堆垛手机半成品的导向驱动件382、以及固定连接于调整杆381的前侧的若干个沿手机半成品移送方向设置的导向杆383,但由于导向机构380位于手机半成品移送方向的前侧,故导向机构380在手机半成品移送至卸料传送带350340的过程中并不提供推送力,而仅仅起到导向定位、防止堆垛手机半成品在移送过程中发生倾斜位移甚或坍塌的作用。

为能够对经由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保压设备进行保压处理的手机半成品的保压效果进行管控,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保压设备,其保压治具a00外侧分别设置有识别码;设置于送料装置100的装载工位a处的上料扫码机构130,如图7所示,用于对通过装载工位a处刚刚装载入手机半成品的保压治具a00进行扫码识别;设置于卸料装置300处的卸载工位b处的下料扫码机构330,如图13所示,用于对通过卸料工位b处的保压治具a00取出手机半成品之前进行扫码识别。通过在手机半成品装载入保压治具a00时对该保压治具a00进行扫码识别、于手机半成品离开保压治具a00时同样对该保压治具a00进行扫码识别,从而系统可以方便地计算出该手机半成品的保压时间,进而判断其保压时间是否达到要求。下料扫码机构330和上料扫码机构130分别固定设置送料机架110或卸料机架310,具体为现有的二维码扫描仪或条形码扫描仪,故在此对其具体结构加累述。

进一步的,结合图2、图3、图9、及图14所示,为实现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保压设备的自动化流水作业,除上述供手机半成品自动保压流水线作业之外,还包括保压治具a00的回收系统。回收系统在保压治具a00内的手机半成品保压完成卸载之后,将卸料装置300处空置的保压治具a00回收循环移动至送料装置100,以循环装载下一待保压的手机半成品。

具体的,结合图2、图3、图8、图9、及图14所示,回收系统包括如图14所示的治具回流通道400和分别设置于送料机架110的治具升降机构160、设置于卸料机架310的治具升降机构360。其中,治具回流通道400设置于全自动保压设备内,并穿过送料装置100、自动保压装置200、及卸料装置300,且治具回流通道400位于保压通道220下方;治具升降机构160和治具升降机构360分别固定设置于送料机架110或卸料机架310,且治具升降机构160和治具升降机构360分别位于治具回流通道400的首尾端。设置于送料装置100内的治具升降机构160用于将通过治具回流通道400回流的保压治具a00向上提升,而设置于卸料装置300内的治具升降机构360用于将取出半成品之后的保压治具a00移动至治具回流通道400。进一步的,治具回流通道400分别置于送料装置100内的第一回流通道410、设置于自动保压装置200内的第二回流通道420、及设置于卸料装置300内的第三回流通道430;第一回流通道410、第二回流通道420、及第三回流通道430依次对接形成治具回流通道400;而分别设置于送料机架110的治具升降机构160和卸料机架310的治具升降机构360,两者结构相同,以如图8所示的治具升降机构160为例,包括固定连接于送料机架110下侧的升降架161和设置于提升框架一侧并在动力单元162驱动下相对升降161架上下移动的升降板163。升降板163与回收通道400相对接,以承接回收通道400处的控制的保压治具a00,并将之向上提升至装载工位a处。

结合图1-图14所示,对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保压设备的工作过程做一详细说明:

上料机构120接收待保压的手机半成品后,将其移送至装载工位a,以将手机半成品装载入保压治具a00内进行保压,上料扫码机构130对该保压治具a00进行扫码并记录当前时间;

堆垛送料机构140将装载于保压治具a00内的手机半成品移送至送料传送带150处进行堆垛,并待一列8个*7层共计56个手机半成品堆垛完成后,堆垛升降台170将送料传送带150竖向移动至与上通道或下通道中的一者的保压传送带210相对接的位置处,并在送料传送带150和导向机构180的共同作用下,移动至对应的保压传送带210;

随着保压传送带210的移动,自动保压装置200另一端的保压传送带210处的堆垛的一列8个*7层共计56个手机半成品移出至对接的卸料传送带350上;堆垛升降台370将送料传送带150竖向移动至与堆垛卸料机构340、下料机构320相对应的高度后,经由堆垛卸料机构340将装载于保压治具a00内的手机半成品移送至卸载工位b经由下料扫码机构330扫码记录当前时间后,将手机半成品从保压治具a00内取出,并经由下料机构320完成下料;

空置的保压治具a00在治具升降机构360的驱动下从卸载工位b来到回收通道400,随回收通道400来到送料装置100后,在治具升降机构160的驱动下向上移动至装载工位a。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保压设备,送料装置100对装载于保压治具a00内的手机半成品进行堆垛并上料至自动保压装置200,卸料装置300接收自动保压装置200内达到预计保压时间的堆垛手机半成品,从而使得在手机半成品需要耗时较长的保压时间内,通过堆垛的方式装载于自动保压装置200内,并通过保压传送带210于送料传送带150、卸料传送带350相对接,以使得自动保压装置200内装载于保压治具内的手机半成品先进先出、实现流水线作业,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保压设备更通过分别设置于装载工位a和卸载工位b附近的上料扫码机构130或下料扫码机构340以管控保压时间。本发明还可以通过调整装载于自动保压装置200内的手机半成品的数量方便地调整对手机半成品的保压时间。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保压设备,其结构简单且能够实现手机半成品保压的流水线作业。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