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活塞粘滞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8583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双活塞粘滞阻尼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减震技术领域,涉及粘滞阻尼器,具体涉及一种双活塞粘滞阻尼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结构抗震(振)是通过增强结构本身的抗震(振)性能来抵御地震、风、雪、海啸等自然灾害的。由于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传统的抗震方法设计的结构并不具备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当地震来临时,往往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粘滞阻尼器是较常见的减震结构,一般由缸筒、活塞、阻尼孔、阻尼介质和导杆等部分组成。在强震或风振中能率先消耗震(振)动能量,迅速衰减结构的震(振)动反应并保护主体结构和构件免遭破坏,确保结构在强震或风振中的安全。

当工程结构因振动而发生变形时,安装在结构中的粘滞阻尼器的活塞与缸筒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由于活塞前后的压力差使粘滞流体从阻尼孔中通过,从而产生阻尼力,耗散外界输入结构的振动能量,达到减轻结构振动响应的目的。但是现有的粘滞阻尼器的阻尼力不够大,消能减震效果不佳,在强震中难以保证建筑主体的安全性。

发明专利可调液体粘滞阻尼器(申请号为201210437607.7)包括有主缸筒和副缸筒等部件,主缸筒和副缸筒之间设置有若干层固定板和调节板,在固定板和调节板上均设置油孔,该发明采用密板密孔设计方法,使通过细密孔道的次数显著增加,增加了阻尼器的阻尼力,但是结构较为复杂,生产工艺复杂,阻尼力也有待提高。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阻尼通道长,阻尼通道长细比大,减震效果好,结构简单、稳定的双活塞粘滞阻尼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粘滞阻尼器的不足,提供一种阻尼通道长,阻尼通道长细比大,减震效果好,结构简单、稳定的双活塞粘滞阻尼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双活塞粘滞阻尼器,包括主缸筒、副缸筒和导杆,所述主缸筒两端分别设有左端盖和导向套,所述副缸筒两端分别设有副缸连接件和右端盖,所述导向套和副缸连接件相连,所述右端盖连接有耳环连接件,所述导杆从左端盖插入主缸筒,并伸入副缸筒中,所述导杆上固定有相贴合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相贴合的面均设有阻尼槽,所述阻尼槽开有通孔,所述第一活塞的通孔正对所述第二活塞的阻尼槽。

优选的,相贴合的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将主缸筒分为第一阻尼腔室和第二阻尼腔室,所述第一阻尼腔室和第二阻尼腔室内注满阻尼介质。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均设有环形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主缸筒紧密贴合,密封件的存在能够提高活塞与主缸筒筒壁的密封性能,防止阻尼介质从活塞边侧流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开有相对的键槽,所述导杆上设有与键槽相配合的锁定块,该设计能够限制活塞的位置,防止两个活塞发生相对转动。

优选的,所述阻尼槽由1-4段分段阻尼槽构成,所述分段阻尼槽为弧形,各分段阻尼槽不相连,且均开有通孔,阻尼介质通过第一活塞的通孔进入阻尼槽,然后沿阻尼槽流动至第二活塞的通孔流出,该阻尼通道长,阻尼通道长细比大,产生的阻尼力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第一阻尼腔室中的阻尼介质通过第一活塞的通孔流入阻尼槽,然后沿阻尼槽流动至第二活塞的通孔,最后进入第二阻尼腔室,阻尼通道长,阻尼通道长细比大,提供的阻尼力较大,大量耗散外界输入的振动能量,因此减震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不需改变现有产品的尺寸,仅需将现有粘滞阻尼器的单活塞结构替换为两个相贴合的双活塞结构,然后在双活塞上开阻尼槽和通孔即可实现阻尼通道的延长,结构简单。

(3)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通过键槽和锁定块实现自限位,防止相对转动,同时又固定于导杆,避免了在导杆上的位置移动,结构稳定。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和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活塞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活塞的前视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活塞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活塞的后视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1、导杆;2、第一阻尼腔室;3、主缸筒;4、第二阻尼腔室;5、副缸筒;6、左端盖;7、第一活塞;71、第一阻尼槽;72、第一通孔;73、键槽;74、密封件;8、第二活塞;81、第二阻尼槽;82、第二通孔;9、导向套;10、副缸连接件;11、右端盖;12、耳环连接件;13、锁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双活塞粘滞阻尼器,包括主缸筒3、副缸筒5和导杆1,主缸筒3两端分别设有左端盖6和导向套9,副缸筒5两端分别设有副缸连接件10和右端盖11,导向套9和副缸连接件10相连,右端盖11连接有耳环连接件12,导杆1从左端盖6插入主缸筒3,并伸入副缸筒5中,导杆1上固定有相贴合的第一活塞7和第二活塞8,所述两活塞将主缸筒3分为第一阻尼腔室2和第二阻尼腔室4,第一阻尼腔室2和第二阻尼腔室4内注满阻尼介质。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活塞7设有2段不相连的弧形第一阻尼槽71,第一阻尼槽71上均开有第一通孔72,第二活塞8设有与第一活塞7相同的第二阻尼槽81和第二通孔82,第一通孔72正对第二阻尼槽81的中央部位。

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活塞7和第二活塞8均设有环形密封件74,密封件74与主缸筒3紧密贴合,密封件74的存在能够提高活塞与主缸筒3筒壁的密封性能,防止阻尼介质从活塞边侧流动。第一活塞7和第二活塞8开有相对的键槽73,导杆1上设有与键槽73相配合的锁定块13,该设计能够限制活塞的位置,防止第一活塞7和第二活塞8发生相对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建筑物因振动发生变形时,建筑中本实施例的导杆1将带动第一活塞7和第二活塞8与主缸筒3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若两活塞向左端盖6的方向运动,第一阻尼腔室2中的阻尼介质将通过第一通孔72流入第二阻尼槽81,然后沿第二阻尼槽81流至第二通孔82,最后进入第二阻尼腔室4,该阻尼通道较长,阻尼通道长细比大,提供的阻尼力较大,能够大量耗散外界输入的振动能量,因此减震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不需改变现有产品的尺寸,仅需将现有粘滞阻尼器的单活塞结构替换为两个相贴合的双活塞结构,结构简单;第一活塞7和第二活塞8通过键槽73和锁定块13实现自限位,防止相对转动,同时又固定于导杆1,避免了在导杆1上的位置移动,结构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应用案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