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O管道机械锁紧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62230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PVC‑O管道机械锁紧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连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PVC-O管道机械锁紧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人类利用管道输送的历史由来已久,随着各种领域的发展需求,人们对于管道材料和管道连接技术的认识不断提高,各种不同材料的管道和不同连接方法的管件竞相登场,给客户带来了更多更好的选择。目前管廊中PVC-O(包括PVC-U和PVC-M)管材采用密封圈柔性连接方式,必须在连接处借助管卡和支吊架等加以固定,使之不能产生轴向位移,这种现有的连接方式存在较多弊端,主要有:安装环节费时费力,增加安装成本;机械连接件费用高;管卡与管材表面有橡胶皮垫,靠螺栓紧固通过摩擦力来约束管材,对操作过程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VC-O管道机械锁紧连接装置,采用哈夫套能够保证连接件在轴向上不产生位移,结构简单可靠,操作过程简便,安装省时省力,降低了材料成本和安装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VC-O管道机械锁紧连接装置,包括管道,还包括端头件和紧固装置,所述端头件与所述紧固装置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为环形结构,所述密封装置的内侧对称设置有凹槽,所述端头件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适应的凸起,所述端头件的开口端套设在所述管道上,所述紧固装置与所述管道连接。

优选地,所述凸起与所述端头件的轴向方向垂直,所述凸起的高度与所述凹槽的深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端头件的开口端设置有不大于1度的锥度。

优选地,所述端头件中部的直径与所述管道的管壁厚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紧固装置为两个环形结构的哈夫套,且所述紧固装置与所述管道接触处设置有锯齿,所述两个哈夫套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密封装置的内径不大于所述管道的平均外径。

优选地,所述端头件的材质为金属,所述紧固装置的材质为塑料。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PVC-O管道机械锁紧连接装置,采用哈夫套能够保证连接件在轴向上不产生位移,结构简单可靠,操作过程简便,安装省时省力,降低了材料成本和安装成本。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PVC-O管道机械锁紧连接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PVC-O管道机械锁紧连接装置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PVC-O管道机械锁紧连接装置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PVC-O管道机械锁紧连接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PVC-O管道机械锁紧连接装置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PVC-O管道机械锁紧连接装置实施例的侧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VC-O管道机械锁紧连接装置,包括管道1,还包括端头件2和紧固装置3,端头件2与紧固装置3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4,密封装置4为环形结构,密封装置4的内侧对称设置有凹槽5,端头件2的底部设置有与凹槽5相适应的凸起,所述凸起与端头件2的轴向方向垂直,所述凸起的高度与凹槽5的深度相同,本实用新型采用紧固装置和端头件将两个管道连接在一起,端头件的开口端套在两个管道上,这样连接的较紧密,在端头件和紧固装置之间设置密封装置可以保证两个管道连接处的密封性处于良好状态,在安装时将PVC-O管材两端套上端头件,把密封装置套在端头件上,对齐相接,在橡胶密封圈外表面套上紧锁装置,然后通过螺栓连接。

端头件2的开口端套设在管道1上,紧固装置3与管道1连接,这种套接方式连接便于两个管道连接,安装较方便。

端头件2的开口端设置有不大于1度的锥度,在端头件的开口端设置为外宽里窄的锥度结构可以降低端头件与管道之间的摩擦,便于端头件的套进,安装时较省力。

端头件2中部的直径与管道1的管壁厚度相同,保证了连接的牢固性。

紧固装置3为两个环形结构的哈夫套,且紧固装置3与管道1接触处设置有锯齿6,所述两个哈夫套通过螺栓连接,哈夫套与管道接触处设置锯齿目的是增加哈夫套与管道之间的摩擦,保证了两个管道连接牢固性。

密封装置4的内径不大于管道1的平均外径,密封装置的内径不宜设置过大,目的是在保证密封性的同时,还能节省空间。

端头件2的材质为金属,紧固装置3的材质为塑料。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PVC-O管道机械锁紧连接装置,采用哈夫套能够保证连接件在轴向上不产生位移,结构简单可靠,操作过程简便,安装省时省力,降低了材料成本和安装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