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膜减压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1927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膜减压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压阀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膜减压阀。



背景技术:

减压阀是通过调节,将进口压力减至某一需要的出口压力,并依靠介质本身的能量,使出口压力自动保持稳定的阀门。从流体力学的观点看,减压阀是一个局部阻力可以变化的节流元件,即通过改变节流面积,使流速及流体的动能改变,造成不同的压力损失,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然后依靠控制与调节系统的调节,使阀后压力的波动与弹簧力相平衡,使阀后压力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保持恒定。现有的大多数减压阀大多采用迂回曲折的内部结构配合活塞、隔膜等方式来实现减压效果,而迂回曲折的内部结构将给产品带来不便于制造、生产成本高且使用不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膜减压阀,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隔膜减压阀,包括阀体、隔膜、流入管路以及流出管路,阀体内设有供介质通过的介质通道,隔膜装配于该介质通道内,隔膜与阀体内壁之间形成一密闭的控制腔,控制腔将介质通道依照介质流动方向分为流入端以及流出端,流入管路连通流入端以及控制腔设置,流出管路连通流出端以及控制腔设置。上述控制腔内设有一弹簧以及一支撑垫,弹簧装配于支撑垫与上述阀体内壁之间,支撑垫设于上述隔膜中部。上述支撑垫与该隔膜贴合的侧面呈球面结构设置。

进一步地:

上述流出管路设有先导阀,先导阀用于控制流出管路内的介质流动压力。

上述流出端设有一流出压力传感器,流出压力传感器用于上述隔膜减压阀的介质流出压力。上述先导阀为电控先导阀。

上述介质通道内设有一凸棱,凸棱呈月牙状沿上述阀体内壁周向延伸设置。上述凸棱的延伸方向垂直该介质通道内的介质流动方向设置。

上述凸棱邻近上述隔膜一侧侧壁与上述贴合侧面配合设置。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隔膜减压阀采用的弹簧、支撑垫配合隔膜的设置,结构简单,便于生产、装配的同时,初装的隔膜减压阀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使用状态,节约安装调试时间,便于隔膜减压阀的安装使用。此外,球面结构的贴合侧面的支撑更加符合流体力学,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隔膜减压阀的输出压力调节过程更加科学高效的同时还能增加隔膜减压阀的输出压力调节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隔膜减压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隔膜减压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隔膜减压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2、图3,一种隔膜2减压阀,包括阀体1、隔膜2、流入管路31以及流出管路32,阀体1内设有供介质通过的介质通道,隔膜2装配于该介质通道内,隔膜2与阀体1内壁之间形成一密闭的控制腔5,控制腔5将介质通道依照介质流动方向分为流入端41以及流出端42,流入管路31连通流入端41以及控制腔5设置,流出管路32连通流出端42以及控制腔5设置。本具体实施方式的隔膜2减压阀为用于消防管路中的减压阀。上述流出端42以及流入端41均配设有压力表11,压力表11分别连接有一用于检测流出端42以及流入端41的水压的水压传感器。

参考图1、图2,上述阀体1侧壁开设有一控制腔通孔,该控制腔通孔附设有一控制腔孔盖51,控制腔孔盖51密封该控制腔通孔地装配于控制腔通孔外沿。上述流入管路31与上述流出管路32均通过该控制腔孔盖51介入该控制腔5。流入管路31附设有一截止阀311,截止阀311用于控制流入管路31内的水流通闭。流出管路32设有先导阀321,先导阀321用于控制流出管路32内的水流压力。该先导阀321为电控先导阀321,先导阀321根据上述流出端42的水压传感器测出的水压来调整流出管路32内的水流流量,从而调整流出端42内的水压。

参考图3,上述控制腔5内设有一弹簧52以及一支撑垫53,弹簧52装配于支撑垫53与上述阀体1内壁之间,支撑垫53设于上述隔膜2中部。上述支撑垫53与该隔膜2贴合的侧面呈球面结构设置。该隔膜2由外隔膜21以及内隔膜22构成,外隔膜21装配于控制腔通孔内,内隔膜22侧沿与控制腔通孔外沿贴合并由控制腔孔盖51固定、密封。该隔膜2为柔性材质隔膜2,外隔膜21的硬度大于内隔膜22的硬度设置,内隔膜22厚度大于外隔膜21的厚度设置。内隔膜22位于控制腔5内一侧的侧壁中部设有一支撑凸起,该贴合侧面中部开设有一与该支撑凸起配合设置的圆孔,支撑垫53通过该圆孔套设于支撑凸起外,弹簧52设于支撑垫53与控制腔孔盖51之间。

继续参考图3,上述不同的硬度以及厚度内隔膜22以及外隔膜21结构设置,在例如隔膜2减压阀初次使用、管道系统内的水压波动等情况下,较硬的外隔膜21可以更好地承受水流冲击,减小隔膜2局部受到冲击造成的形变。而较软较厚的内隔膜22设置,可以吸收冲击能量起到缓震吸能的作用,从而使得隔膜2减压阀内部能够更快地回复力的平衡。再者,该种内隔膜22设置能够在水流冲击下保护隔膜2免受支撑垫53冲击,内隔膜22与外隔膜21装配位置不同,厚度硬度也不同,因此两者受支撑垫53撑起后,在内隔膜22与外隔膜21四周间存在一定空间,给外隔膜21受冲击后留下形变空间,这也将提升产品的耐用性以及性能。

继续参考图3,上述介质通道内设有一凸棱12,凸棱12呈月牙状沿上述阀体1内壁周向延伸设置。上述凸棱12的延伸方向垂直该介质通道内的介质流动方向设置。上述凸棱12邻近上述隔膜2一侧侧壁与上述贴合侧面配合设置。该凸棱12邻近隔膜2一侧侧壁与贴合侧面配合设置的结构为凸棱12邻近隔膜2一侧侧壁呈一大致内凹的环状球面结构,凸棱12与该邻近隔膜2一侧侧壁连接的两侧侧壁为由凸棱12两侧向凸棱12邻近隔膜2一侧侧壁倾斜的导流曲面结构,该结构可以在水流初次通过或者水压变动的情况下,将水压导向具有吸能缓震的隔膜2,减小水压对水流管路的冲击。该凸棱12结构配合上述隔膜2结构,能够有效提升隔膜2减压阀的调节精度、增强隔膜2减压阀的稳压性能。该种结构方式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且能够接受更大区间范围的流入端41水压、输出更大区间范围的流出端42水压,甚至能够完全关闭上述介质通道,应急情况下,可以作为截止水道的阀门使用。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