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调节润滑油站的油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6764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用于调节润滑油站的油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油站的油箱设计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调节润滑油站的油箱。



背景技术:

稀油站是稀油润滑系统的心脏,由它将润滑油送至润滑部位后,在润滑部位形成油膜,延长润滑部位的机械零件的寿命,主要用于建材,电力,石化等行业的立式磨机静动压力油膜轴承及其润滑设备,亦可用于其他装备有静动压力油膜轴承的机床及其机械润滑或一些减速机构。油站由底座、油箱、泵装置、列管式油冷却器、双筒基座油过滤器、仪表控制装置、管道、阀门等组成。其中,油箱是润滑油站重要的组成部分,油箱的作用是储存油、分离油中的水分、蒸汽,以及沉淀杂物。但是目前的油箱强度不够,固定不够稳定,而且使用不便,润滑油的流程短,不利于杂物的沉淀。因此,设计用于调节润滑油站的油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用于调节润滑油站的油箱,该油箱采用承重板的结构将箱体固定稳定,采用侧板的结构加固箱体,并利用内部隔板增加润滑油的流程,有利于杂物的沉淀,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用于调节润滑油站的油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下方设有承重板二,所述箱体两侧底部分别设有承重板一和承重板三,所述承重板一、所述承重板二与所述承重板三均用于支撑所述箱体;所述承重板三的两侧设有若干用于增加强度的加强板,所述承重板二的前后均设有用于调整所述箱体的油箱垫块,所述箱体的一侧底部靠近所述箱体前端面的位置设有接地端子;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板一与侧板三,所述箱体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侧板二与侧板四,所述箱体的一侧且在所述承重板三的上方设有两个调节泵吸油管,所述箱体的另一侧且在所述承重板一的上方设有润滑泵吸油管;所述箱体的正端面上部设有液位计接管,所述箱体的正端面下部并列设有一排电加热器套管,所述电加热器套管连通所述箱体内部并由支撑板支撑;所述电加热器套管上方设有双金属温度计保护管和铂热电阻保护管,所述箱体的底部从正端面连通有净油机吸油管与排污接管;所述箱体的后端面设有人梯,所述箱体后端面的下部连通有事故泵吸油管;

所述箱体的上方设有顶板,所述顶板且对应所述人梯上端的位置设有用于维修的人孔装置;在所述顶板且沿所述侧板一向所述侧板二的方向依次设有带丝法兰座一、带丝法兰座二与空滤法兰座;所述顶板中间且接近所述侧板二的位置设有回油管,所述顶板前部且朝所述侧板二的方向设有调节部分调压阀回油接管与润滑部分调压阀回油接管;所述顶板的一侧端角处设有用于悬吊安装的吊耳,与所述吊耳对应的所述顶板另一端角处设有排气回油接管;所述润滑部分调压阀回油接管的一侧设有净油机回油管;

所述箱体内部底面设有倾斜的底板,且所述底板前低后高;所述底板上方且在所述箱体内设有左右竖直放置的隔板三,所述底板上方且在所述箱体内还设有前后竖直放置的隔板一与隔板二,所述隔板一与所述隔板二均向内侧开口;所述隔板一与所述隔板二平行,所述隔板三与所述隔板一和所述隔板二均垂直交叉。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隔板一、所述隔板二与所述隔板三垂直交叉设置,将所述箱体内分隔为六个腔室;所述调节泵吸油管连接所述调节泵,将油液输送到设备的调节系统;所述润滑油泵吸油管用于连接所述润滑泵,将油液输送到润滑系统,所述事故泵吸油管用于连接事故泵。

作为优选,所述承重板一、所述承重板二与所述承重板三焊接为一个整体支撑所述箱体;所述承重板一与所述承重板三竖直放置且高度高于所述承重板二。

作为优选,所述侧板一、所述侧板二、所述侧板三与所述侧板四依次焊接且环绕所述箱体四周。

作为优选,所述净油机吸油管连通所述箱体,所述箱体内部的连接管为U型结构,最高点开孔直径为6mm。

作为优选,所述隔板一与所述隔板二竖直且相互平行放置,所述隔板一、所述隔板二与所述隔板三交叉垂直设置将所述箱体内部空间分隔为六个不同体积的空间。

有益效果在于:该油箱采用所述承重板一、所述承重板二和所述承重板三组合支撑所述箱体,保证所述箱体的稳定性;所述侧板一、所述侧板二、所述侧板三与所述侧板四包裹所述箱体,固定所述箱体,增加所述箱体的强度;所述隔板一、所述隔板二、所述隔板三、所述底板的设置可以增加油液的流程,有利于杂物的沉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箱体;2、侧板一;3、侧板二;4、侧板三;5、侧板四; 6、调节泵吸油管;7、排气回油接管;8、调节部分调压阀回油接管;9、顶板;10、回油管;11、润滑部分调压阀回油接管; 12、吊耳;13、空滤法兰座;14、润滑泵吸油管;15、事故泵吸油管;16、带丝法兰座二;17、人梯;18、人孔装置;19、带丝法兰座一;20、底板;21、承重板二;22、加强板;23、电加热器套管;24、净油机吸油管;25、双金属温度计保护管;26、排污接管;27、铂热电阻保护管;28、承重板一;29、承重板三; 30、净油机回油管;31、隔板一;32、隔板二;33、隔板三;34、液位计接管;35、油箱垫块;36、支撑板;37、接地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调节润滑油站的油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下方设有承重板二21,所述箱体1两侧底部分别设有承重板一28和承重板三29,所述承重板一28、所述承重板二21和所述承重板三29组合支撑所述箱体1,所述承重板一28、所述承重板二21与所述承重板三29均用于支撑所述箱体1;所述承重板三29的两侧设有若干用于增加强度的加强板22,所述承重板二21的前后均设有用于调整所述箱体1的油箱垫块35,所述油箱垫块35可以固定所述承重板二21;

所述箱体1的一侧底部靠近所述箱体1前端面的位置设有接地端子37,所述接地端子37可以接地,避雷;所述箱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板一2与侧板三4,所述箱体1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侧板二3与侧板四5,所述箱体1的一侧且在所述承重板三 29的上方设有两个调节泵吸油管6,所述调节泵吸油管6连接所述调节泵,将油输送到调节系统;所述箱体1的另一侧且在所述承重板一28的上方设有润滑泵吸油管14,所述润滑泵吸油管14 连接润滑泵,将油液输送到润滑系统;所述箱体1的正端面上部设有液位计接管34,所述箱体1的正端面下部并列设有一排电加热器套管23,所述电加热器套管23用于连接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套管23连通所述箱体1内部并由支撑板36支撑;所述电加热器套管23上方设有双金属温度计保护管25和铂热电阻保护管27,所述双金属温度计保护管25和所述铂热电阻保护管27 用于保护所述箱体1,所述箱体1的底部从正端面连通有净油机吸油管24与排污接管26,所述净油机吸油管24连接净油机,所述排污接管26用于排出杂物;所述箱体1的后端面设有人梯 17,所述人梯17便于维修油箱,所述箱体1后端面的下部连通有事故泵吸油管15;

所述箱体1的上方设有顶板9,所述顶板9且对应所述人梯 17上端的位置设有用于维修的人孔装置18,所述人孔装置18方便人进入油箱进行维修;在所述顶板9且沿所述侧板一2向所述侧板二3的方向依次设有带丝法兰座一19、带丝法兰座二16与空滤法兰座13,所述空滤法兰座13用于连接空滤器;所述顶板 9中间且接近所述侧板二3的位置设有回油管10,所述顶板9前部且朝所述侧板二3的方向设有调节部分调压阀回油接管8与润滑部分调压阀回油接管11;所述顶板9的一侧端角处设有用于悬吊安装的吊耳12,所述吊耳12方便悬吊安装油箱,与所述吊耳12对应的所述顶板9另一端角处设有排气回油接管7;所述润滑部分调压阀回油接管11的一侧设有净油机回油管30;

所述箱体1内部底面设有倾斜的底板20,且所述底板20前低后高;所述底板20上方且在所述箱体1内设有左右竖直放置的隔板三33,所述底板20上方且在所述箱体1内还设有前后竖直放置的隔板一31与隔板二32,所述隔板一31与所述隔板二 32均向内侧开口;所述隔板一31与所述隔板二32平行,所述隔板三33与所述隔板一31和所述隔板二32均垂直交叉。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隔板一31、所述隔板二32与所述隔板三33垂直交叉设置,将所述箱体1内分隔为六个腔室;所述调节泵吸油管6连接所述调节泵,将油液输送到设备的调节系统;所述润滑油泵吸油管用于连接所述润滑泵,将油液输送到润滑系统,所述事故泵吸油管15用于连接事故泵。

作为优选,所述承重板一28、所述承重板二21与所述承重板三29焊接为一个整体支撑所述箱体1;所述承重板一28与所述承重板三29竖直放置且高度高于所述承重板二21。所述侧板一2、所述侧板二3、所述侧板三4与所述侧板四5依次焊接且环绕所述箱体1四周。所述净油机吸油管24连通所述箱体1,所述箱体1内部的连接管为U型结构,最高点开孔直径为6mm。所述隔板一31与所述隔板二32竖直且相互平行放置,所述隔板一31与所述隔板二32交叉垂直设置将所述箱体1内部空间分隔为六个不同体积的空间,此结构可以增加油液的流程,使杂物充分沉淀。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