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阻尼孔的变速箱湿式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3183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阻尼孔的变速箱湿式离合器。



背景技术:

湿式离合器作为变速箱的重要部件之一,它在传动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性能直接关系着变速箱的性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汽车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湿式离合器结构的改进将有助于提高汽车的性能,改善人们对汽车的行驶需求。

目前市场上存在一种快速排油阀结构,来协助湿式离合器卸油。此结构因具有如下缺点而存在局限性。其缺点如下:(1)离合器接合时,快速排油阀不能及时关闭或者不能关闭导致离合器油腔油液排入油箱,离合器油腔油压建立缓慢,离合器结合时间过长;(2)离合器脱开时,快速排油阀不能及时开启,使得离合器油腔油液不能完全排除,离合器油液因离心力的作用产生离心油压,导致离合器活塞移动,压紧摩擦片和钢片,使得摩擦片和钢片处于滑摩状态;(3)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阻尼孔的变速箱湿式离合器,能够解决湿式离合器卸油不完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阻尼孔的变速箱湿式离合器,包括离合器外毂、主轴、离合器活塞、对偶钢片、摩擦片、压盘和离合器内毂,主轴的一端固定连于离合器外毂,使主轴的另一端与离合器外毂之间形成一油腔,离合器活塞、对偶钢片、摩擦片、压盘和离合器内毂均设于油腔内,离合器活塞设于主轴的一端上,离合器内毂的一端设于主轴的另一端,离合器内毂的另一端与离合器活塞相接触,压盘连于离合器内毂一端的上方,对偶钢片和摩擦片设于离合器活塞与压盘之间,离合器外毂上开设有阻尼孔。

所述的主轴上还连有弹簧支架,弹簧支架与离合器活塞设有回位弹簧。

所述的对偶钢片和摩擦片均间隔设有数片。

所述的阻尼孔开设于离合器外毂的外边缘。

所述的阻尼孔直径≤2mm。

所述的阻尼孔长度小于等于15mm。

所述的主轴上开设有油道,油道与油腔相连通。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阻尼孔的变速箱湿式离合器,不仅能够达到快速排油阀的功能,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阻尼孔的变速箱湿式离合器,包括离合器外毂1、主轴8、离合器活塞2、对偶钢片3、摩擦片4、压盘5和离合器内毂6,主轴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离合器外毂1上,使主轴8的另一端与离合器外毂1之间形成一个油腔9,而离合器活塞2、对偶钢片3、摩擦片4、压盘5和离合器内毂6均设置在油腔9内,离合器活塞2安装在主轴8的一端上,通过液压油在主轴2上可进行移动,离合器活塞2的下端还设置了一个台阶,离合器内毂6的一端设于主轴8的另一端,离合器内毂6的另一端与离合器活塞2下端的台阶相接触,并形成一个空腔10,压盘5连接在离合器内毂6一端的上方,对偶钢片3和摩擦片4均具有数片,呈间隔叠加设置于离合器活塞2与压盘5之间,离合器外毂2外边缘的位置上开设有阻尼孔101,湿式离合器油腔9中油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离合器外毂2的外边缘,油液通过阻尼孔101排到油箱内。

湿式离合器接合时,液压泵提供的液压油经主轴8上的油道11注入到湿式离合器的油腔9,并在油腔9内快速建立油压,油压推动离合器活塞2向右移动,将对偶钢片3和摩擦片4压紧,对偶钢片3和摩擦片4之间产生摩擦,利用对偶钢片3和摩擦片4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将动力由主轴8传递到负载。

湿式离合器脱开时,液压泵不再为湿式离合器供油,湿式离合器油腔9内的油液通过主轴8上的油道11流入油箱,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油腔9内部分油液被甩向离合器外毂2的外边缘,这部分的油液将通过阻尼孔101排入到油箱。

较佳的,所述的主轴8上还连有弹簧支架12,弹簧支架12与离合器活塞2设有回位弹簧7,用以离合器活塞2的回位。

较佳的,所述的阻尼孔101直径≤2mm,阻尼孔101长度小于等于15mm,阻尼孔101采用细长孔结构,其大小应能使油腔9内的压力达到额定的压力,使湿式离合器顺利接合,传递动力,若阻尼孔101尺寸过大,将导致湿式离合器打滑失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增加阻尼孔的设计,不仅能够加快湿式离合器的卸油过程,将湿式离合器油腔内的油液完全排除,而且阻尼孔喷出的油液还能对其它部件起到飞溅润滑的作用。在湿式离合器外毂的外边缘开一阻尼孔,无论离合器活塞在何位置,都能保证湿式离合器油腔内的油液能够通过阻尼孔流出,由此来保证湿式离合器油腔内的油液在离合器脱开时完全排除,使摩擦片和对偶钢片完全分离。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