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清洗的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417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道清洗的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清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道清洗的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装球室生产的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产品的配套产品,主要功能是装胶球的封闭容器。

装球室结构,它是由外壳、盖了、集球斗、切换阀、进口管、出口管手动执行机构或电动执行机构组成,盖子上镶有有机玻璃观察窗和排气阀,外壳下部装有放水阀,装球室设计有足够的容量,以保证海绵胶球在装球室内有巡回的余地。

如公告号为205784827U的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胶球清洗系统装球室,所述装球室包括装球室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上端口处的上盖,所述上盖为透明上盖,所述上盖的两端均通过压紧机构设置在装球室本体的上端口处。该实用新型的上盖为全透明的上盖,方便工作人员更好地观察胶球清洗系统内的胶球运行情况。

在实际使用当中,上述专利仅能观察到装球室内的胶球运行状况,无法实现对管道内胶球的回收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清洗的循环装置,方便对管道内的胶球进行回收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道清洗的循环装置,包括装球室,所述装球室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上下均呈开口设置的集球斗,所述集球斗下方转动设置有用于启闭集球斗下方开口的收集片,所述收集片与集球斗通过卡接组件固定,所述壳体内转动设置有穿设出壳体外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转动设置有驱动收集片封闭集球斗下方开口的驱动片,所述驱动片、收集片、集球斗侧壁均开设有口径小于胶球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驱动轴,从而使驱动片带动收集片转动,当收集片使集球斗下方封闭时,卡接组件使收集片相对于集球斗固定,从而在胶球输送泵停止工作后,将集球斗取出,从而对胶球进行回收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内开设有呈L形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置有与集球斗固连的固定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块沿竖直的固定槽滑入水平的固定槽内使集球斗沿其轴线方向固定,沿竖直方向装入集球斗,然后旋转集球斗,从而完成对集球斗的固定,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组件包括与集球斗固连的锁定块,所述锁定块下方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与收集片固连的凸块,所述凸块上开设有锁槽,所述凹槽侧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有部分穿设出卡槽且与锁槽配合的锁块,所述锁块距凹槽的槽口近的一端呈斜面设置,所述锁块与卡槽之间固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自然状态时,锁块部分突出于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道清理后,胶球输送泵工作中,转动驱动轴,从而使驱动片带动收集片转动,从而使收集片上的凸块嵌入凹槽内,在凸块嵌入凹槽的过程中,卡槽内的锁块在凸块的抵接力的作用下收缩入卡槽内,当凸块嵌入凹槽内,锁块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部分突出于卡槽且嵌入锁槽内,使收集片固定,从而形成对胶球的收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槽内滑动设置有与锁块固连的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避免锁块从卡槽内脱出,卡块对锁块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块上固连有穿设出锁定块外的拉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动拉杆,将锁块拉入卡槽内,从而使凸块锁定块之间分离,从而使收集片将集球斗下方的开口打开,使胶球落下,对胶球进行收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侧面设置有进气管,所述壳体下方设置有与进气管连通的出气管,所述壳体内转动设置有与进气管配合的止回片,当进气管进气时,止回片使进气管打开,当进气管吸气时,所述止回片使进气管关闭,所述止回片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胶球输送泵开始工作时,进气管进气,止回片使进气管打开,当胶球输送泵停止工作,进气管会产生吸气效果,所述止回片使进气管关闭,减小胶球进入进气管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气管与进气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所述进气管与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通过连接组件连通,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进气管或出气管、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连通的分流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气管通过分流箱通向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从而在胶球输送泵工作时,同时对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流箱内转动设置有穿设出分流箱外的阀轴,所述分流箱内转动设置有与阀轴固连的与分流箱内壁抵接配合的阀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只需清理第一分流管或第二分流管时,转动阀轴,从而改变阀片在分流箱内的位置,从而改变第一分流管或第二分流管的通断状态,转动阀片至不同的位置,从而改变分流箱的使用方式,加强其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外固设有与阀轴对应的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上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设置有与阀轴抵接的螺纹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出气管内要通入压力,所以阀片可能在压力的作用下发生自转,通过旋紧螺纹杆,时螺纹杆与阀轴抵紧,从而使阀轴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外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方设置有压块,所述盖子下方固设有密封垫,所述盖子上方转动设置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周向固设有与压块下方抵接的抵接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转动转动把手,从而带动限位轴上的抵接块转动,使抵接块与压片分离,从而使盖子打开,装填结束后,盖上盖子,转动转动轴,使抵接块与压块抵接,从而使盖子固定,密封垫加强盖子与壳体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转动驱动轴,从而使驱动片带动收集片转动,当收集片使集球斗下方封闭时,卡接组件使收集片相对于集球斗固定,从而在胶球输送泵停止工作后,将集球斗取出,从而对胶球进行回收处理。通过拉动拉杆,使收集片将集球斗下方的开口打开,使胶球落下,对胶球进行收集,操作方便简单。密封垫加强盖子与壳体之间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装球室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具体涉及固定组件的结构图;

图4为集球斗与壳体的结构图;

图5为图4中B区域的放大图,具体涉及固定块与固定槽的结构图;

图6为图2中C区域的结构图,具体涉及卡接组件的结构图;

图7为止回片与进气管的结构剖视图;

图8为分流箱内部剖视图;

图9为图1中D区域的放大图,具体涉及螺纹杆与阀轴的结构图;

图10威图1中E区域的放大图,具体涉及压块与抵接块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附图标记:1、壳体;2、进气管;3、出气管;4、胶球输送泵;5、盖子;6、观察窗;7、透明玻璃;8、灯泡;9、保护罩;10、固定组件;11、固定圈;12、滑动圈;13、球槽;14、活动球;15、弧形槽;16、阻挡圈;17、安装座;18、复位弹簧;19、连接圈;20、密封圈;21、第一密封槽;22、第二密封槽;23、第一密封块;24、第二密封块;25、集球斗;26、固定槽;27、固定块;28、收集片;29、卡接组件;30、驱动轴;31、驱动片;32、通孔;33、锁定块;34、凹槽;35、凸块;36、锁槽;37、卡槽;38、锁块;39、卡块;40、拉杆;41、压缩弹簧;42、止回片;43、第一分流管;44、第二分流管;45、分流箱;46、阀轴;47、阀片;48、固定片;49、螺纹槽;50、螺纹杆;51、安装块;52、压块;53、密封垫;54、限位轴;55、抵接块;56、装球室;57、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管道清洗的循环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装球室56,装球室56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侧面的进气管2、设置于壳体1下方的与进气管2连通的出气管3、连通进气管2的胶球输送泵4,壳体1上转动设置有盖子5,盖子5上固设有观察窗6。

如图2所示:观察窗6为透明玻璃7,盖子5下方设有灯泡8。

如图3所示:灯泡8外设置有透明的用于保护灯泡8的保护罩9,保护罩9与盖子5通过固定组件10连接。

如图3所示:固定组件10包括与盖子5固连的固定圈11,固定圈11外套设有与保护罩9固连的滑动圈12,滑动圈12侧壁开设有球槽13,球槽13内活动设置有活动球14,固定圈11周向开设有与活动球14配合的弧形槽15,滑动圈12外滑动设置有与活动球14抵接的阻挡圈16,当阻挡圈16与活动球14抵接且活动球14嵌入弧形槽15内时,滑动圈12与固定圈11固定。滑动圈12外固定设置有安装座17,安装座17与阻挡圈16之间固设有复位弹簧18,复位弹簧18自然状态时,阻挡圈16与活动球14抵接。

如图3所示:滑动圈12内侧壁固设有与固定圈11对应的连接圈19,连接圈19与固定圈1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0,密封圈20加强保护罩9的密封性,密封圈20减小灯泡8由于内外压强差过大碎裂的概率。密封圈20距固定圈11近的一端周向开设有第一密封槽21,密封圈20另一端周向开设有第二密封槽22,第一密封槽21内设置有与固定圈11固连的第一密封块23,第二密封槽22内设置有与连接圈19固连的第二密封块24,当活动球14嵌入弧形槽15内,密封圈20与连接圈19、固定圈11之间抵紧配合。

如图5所示:壳体1内设置有上下均呈开口设置的集球斗25,壳体1内开设有呈L形的固定槽26,固定槽26内设置有与集球斗25固连的固定块27,固定块27沿竖直的固定槽26滑入水平的固定槽26内使集球斗25沿其轴线方向固定。

如图2所示:集球斗25下方转动设置有用于启闭集球斗25下方开口的收集片28,收集片28与集球斗25通过卡接组件29固定,壳体1内转动设置有穿设出壳体1外的驱动轴30,驱动轴30上转动设置有驱动收集片28封闭集球斗25下方开口的驱动片31,当收集片28使集球斗25下方封闭时,卡接组件29使收集片28相对于集球斗25固定,驱动片31、收集片28、集球斗25侧壁均开设有直径小于胶球直径的通孔32。

如图6所示:卡接组件29包括与集球斗25固连的锁定块33,锁定块33下方开设有凹槽34,凹槽34内设置有与收集片28固连的凸块35,凸块35上开设有锁槽36,凹槽34侧壁开设有卡槽37,卡槽37内设置有部分穿设出卡槽37且与锁槽36配合的锁块38,锁块38距凹槽34的槽口近的一端呈斜面设置,卡槽37内滑动设置有与锁块38固连的卡块39,锁块38上固连有穿设出锁定块33外的拉杆40,通过拉杆40将锁块38拉入卡槽37内,卡块39与卡槽37之间固设有套设在拉杆40外的压缩弹簧41,压缩弹簧41自然状态或压缩状态时,锁块38部分突出于卡槽37且嵌入锁槽36内。

如图7所示:壳体1内转动设置有与进气管2配合的止回片42,当进气管2进气时,止回片42使进气管2打开,当进气管2吸气时,止回片42使进气管2关闭,止回片42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57,止回片42防止胶球输送泵4倒吸时,胶球进入进气管2。

如图1所示:出气管3与进气管2之间设置有第一分流管43和第二分流管44,进气管2与第一分流管43、第二分流管44通过连接组件连通。

如图8所示:连接组件包括与进气管2或出气管3、第一分流管43、第二分流管44连通的分流箱45。分流箱45内转动设置有穿设出分流箱45外的阀轴46,分流箱45内转动设置有与阀轴46固连的与分流箱45内壁抵接配合的阀片47,阀片47用于启闭进气管2或出气管3、第一分流管43、第二分流管44,当阀轴46转动至不同角度时,控制进气管2或出气管3、第一分流管43、第二分流管44的通断。

如图9所示:箱体外固设有与阀轴46对应的固定片48,固定片48上开设有螺纹槽49,螺纹槽49内设置有与阀轴46抵接的螺纹杆50,当阀片47转动至所需角度后,通过旋紧螺纹杆50,时螺纹杆50与阀轴46抵紧,从而使阀轴46固定。

如图10所示:壳体1外设置有安装块51,安装块51上方设置有压块52,盖子5下方固设有密封垫53(如图2所示),密封垫53加强盖子5与壳体1之间的密封性,盖子5上方转动设置有限位轴54,限位轴54周向固设有与压块52下方抵接的抵接块55,当抵接块55与压片抵接时,盖子5盖紧壳体1。

工作原理:工作人员转动限位轴54,从而带动限位轴54上的抵接块55转动,使抵接块55与压片分离,从而使盖子5打开,集球斗25上的固定块27滑入固定槽26内从而使集球斗25固定,收集片28与集球斗25下方为分离状态,在集球斗25内加入胶球。

灯泡8安装后,滑动阻挡圈16,阻挡圈16与活动球14分离,滑动圈12套在固定圈11外,放开阻挡圈16,阻挡圈16在复位弹簧18的作用下复位,阻挡圈16与盖子5抵接的同时与活动球14抵接,从而使活动球14嵌入弧形槽15内,使保护罩9与盖子5固定,密封圈20加强固定圈11与滑动圈12之间的密封性,减小固定圈11内进水的概率。

当只需清理第一分流管43或第二分流管44时,转动阀轴46,从而改变阀片47在分流箱45内的位置,从而改变第一分流管43或第二分流管44的通断状态。

盖上盖子5,转动限位轴54,使抵接块55与压块52抵接,从而使盖子5固定,胶球输送泵4开始工作。通过点亮灯泡8,从而提升装球室56内部的亮度,方便观察装球室56内部胶球运行状况。

当完成对管道的清理后,通过转动驱动轴30,从而使驱动片31带动收集片28转动,从而使收集片28上的凸块35嵌入凹槽34内,在凸块35嵌入凹槽34的过程中,卡槽37内的锁块38在凸块35的抵接力的作用下收缩入卡槽37内,当凸块35嵌入凹槽34内,锁块38在压缩弹簧41的作用下部分突出于卡槽37且嵌入锁槽36内,使收集片28固定。胶球输送泵4停止工作后,打开盖子5,转动集球斗25,使集球斗25上的固定块27从固定槽26内脱出,从而将集料斗取出,通过拉动拉杆40,使锁块38收缩入卡槽37内,从而使收集片28与集球斗25下口分离,从而将胶球收集,计算收球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