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轴承的自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2689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滑动轴承的自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动轴承,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滑动轴承的自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滑动轴承工作时发生的是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制造精度,而滑动轴承摩擦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轴承滑动面的材料,以及滑动轴承工作面的自润滑功能,而现有技术中滑动轴承工作面的自润滑效果相对较差,存在着提高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滑动轴承的自润滑结构,使得滑动轴承在工作时的自润滑功能得到显著的提升,以减小滑动面的摩擦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滑动轴承的自润滑结构,包括轴套,轴套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空穴,每个空穴内均嵌有固体润滑剂,所述轴套的内壁上开设有油槽一和油槽二,所述油槽一成顺时针的螺旋状设置,所述油槽二呈逆时针的螺旋状设置;所述轴套的外壁上开设有油槽三,所述油槽三为环状设置;所述油槽三内开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油槽一、油槽二和油槽三的截面均为半圆形。

优选的,所述通孔与油槽一或油槽二连通。

优选的,所述轴套的端壁上具有倒角。

优选的,所述固体润滑剂为石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常温下石墨具有吸油作用,温度升高后具有放油功能,而油槽一、油槽二和油槽三可对放出的润滑油进行储存以对部件进行润滑,同时也防止润滑油流失的情况;油槽一和油槽二为螺旋状设置,可在轴套的内壁上分布较为均匀和广泛,起到均匀润滑的效果;油槽一为顺时针,油槽二为逆时针,该设置可使得油槽一和油槽二具有多个交汇点,从而进一步促进润滑油在轴套上的均匀分布,起到均匀的润滑效果,减小部件与本轴套的摩擦力;油槽三以及通孔的设置,实现了轴套内外润滑油流通的效果,从而进一步的起到均匀润滑效果,降低轴套工作时整体的摩擦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滑动轴承的自润滑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滑动轴承的自润滑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滑动轴承的自润滑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滑动轴承的自润滑结构,包括轴套1,轴套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空穴,每个空穴内均嵌有固体润滑剂(空穴和固体润滑剂在说明书附图中均未标注),所述轴套1的内壁上开设有油槽一5和油槽二6,所述油槽一5成顺时针的螺旋状设置,所述油槽二6呈逆时针的螺旋状设置,因此油槽一5与油槽二6之间具有多个交汇处,使得润滑油能在油槽一5和油槽二6间流动,起到均匀的润滑效果,油槽一5和油槽二6的两端均封闭,防止润滑油从油槽一5或油槽二6中泄露的情况;所述轴套1的外壁上开设有油槽三2,所述油槽三2为环状设置,所述油槽三2内开设有通孔3,工作时油槽三2可对轴套1外壁上的润滑油进行储存,同时通过通孔3能实现润滑油内外的流通,以达到有效的润滑效果,使得在工作时,轴套1滑动面的摩擦力得到显著的降低。

进一步的,所述油槽一5、油槽二6和油槽三2的截面均为半圆形,半圆形的槽对轴套1的结构强度影响较低,保证了轴套1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3与油槽一5或油槽二6连通,该设置可实现油槽一5、油槽二6和油槽三2内的润滑油的流通,保证了润滑油在轴套1上均匀的分布,起到有效的润滑效果,降低了轴套1工作时的摩擦力。

进一步的,所述轴套1的端壁上具有倒角4,倒角分为内倒角和外倒角,内倒角可方便外接部件卡入轴套1内,外倒角能方便轴套1卡接到外接部件内。

进一步的,所述固体润滑剂为石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